索尼松下三星LG入局新能源電池 他們輸了還是贏了?

2021-01-20 藍科技網

撰文/藍科技

有時,過早下論看到的可能是表象,未必正確。

如同2015年日本家電業撤出中國時,引起媒體的一片驚呼:日本家電業衰落了,因此集體撤出中國。

如果僅從家電行業的市場份額和迭代速度看,日本家電業索尼、松下、夏普的確是敗給了中國品牌。據此,可以證明日本企業在家電行業有頹勢無疑。換一種思路看,這些企業的重心偏離家電行業,並非意味著企業的衰落,而是在積極轉型,尋找附加值高、更有議價能力的產品。

退出微利甚至虧損的家電行業,日本家電巨頭們進入的另一個領域是新能源車電池行業。不得不說,索尼、松下、夏普們有先見之明。即使如日中天的三星、LG亦毫不猶豫的入局新能源車電池行業,這種投資共識,你能說是比中國家電企業落伍嗎?

當大洋彼岸的埃隆·馬斯克憑藉特斯拉的成功成為全新的世界首富,當通用、大眾等汽車巨頭不斷開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當環境問題成為全世界人們面臨的難題。新能源汽車就在這樣「萬事俱備」的背景下迅猛發展。

而以三星、LG、索尼等為首的家電巨頭在面對自身行業加速洗牌之時,紛紛湧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來尋找全新的增長點,並先後發布自己的動力電池。

家電巨頭們切中要害入局

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廣闊,但是最大的瓶頸就是電池容量過低而帶來的裡程的問題。不可否認,作為一款代步工具,將距離和時間縮減到極致,是汽車給人們帶來最大的作用。

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由於溫度、充電配套設施等一系列問題制約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其中,電池的容量更是重中之重。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能夠決定電池容量的核心就是電芯,電芯的能量密度用wh/kg來衡量。因此,每公斤電芯能夠最大限度地擁有多大密度,也決定著電池續航的能力。

以國內較受歡迎的車型來看,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漢的電池容量分別最高達到77 kWh、76.9 kWh。根據工信部數據,續航裡程則最高分別達到668 km、605 km。然而,目前世界公認的是,如果電動車想要完全取代燃油車,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至少要翻一倍。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這個指標意味要從目前新能源汽車普遍的160wh/kg提高到400wh/kg。並在600km的續航下,耗費80讀點,且總重量要達到200g左右,比現有的(大約450-550kg)輕一半。

以目前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製造水平來看,這在短時間內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事情。因為,在當前主流的電池技術上,不管是磷酸鐵鋰電池(比亞迪)還是三元鋰電池(特斯拉),都是液態電解液的鋰離子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理論上最高也就350wh/kg,全系統上限為300wh/kg。業界認為,最有希望突破電池能量密度難關的,是固態電池(用固態電解質代替隔膜和電解液)。

因此,家電企業選擇在新能源電池方面入手,也是以最短的時間切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要害部位,從而以更快的速度在此領域進行布局。

未來可期的新能源電池

根據數據顯示,自去年10月剛從LG化學剝離出來的電動車電池部門LG能源解決方案(LG Energy Solution)將首次實現年度盈餘。市場專家估計,LG化學2020年第四季度營業利潤約7000億韓元,其中LG能源解決方案的營業利潤約2000億韓元(合1.847億美元)。

另根據Eugene Investment & Securities預計,三星SDI公司大中型電池部門的營業利潤將達到720億韓元,小型電池部門的營業利潤將達到1283億韓元。

市場專家預測,三星SDI今年的營業利潤將超過1萬億韓元。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三星在固態電池方面的進展。

2020年3月10日,三星高等研究院和三星日本研究所聯合發表了固態電池的最新進展,經過一系列技術的性能提升後,電池能量密度可提升900Wh/L,比傳統鋰電池減少50%的體積。還有,單次充電續航裡程可達到800km,並且循環次數高達1000次,而當下常用的三元鋰電池循環數也不過1400次左右。這無疑也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事不止此。早在2016年索尼就宣布進入新能源電池;2018年松下位於中國大陸開的工廠開始量產供應電動汽車電池;2019年,豐田和夏普聯合宣布,將共同對搭載了光伏電池元件的新能源車進行公路測試。

甩掉家電業的包袱,投身新能源汽車相關的產業鏈,日本家電企業的做法可能是輸了眼前,但很可能又贏得未來。

細看近幾年全球家電的趨勢可以發現,無論是電視顯示的競爭還是空調功能的提升,亦或是全屋互聯打造的智能家居,都不可能誕生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家電產品。

因此,在家電行業桎梏十分明顯的狀態下,家電企業紛紛尋找新的增長點。而新能源,則是家電產業重點滲透的領域之一。

2015年時,日本家電企業先後撤出中國,關閉或出售中國工廠,當時引起了輿論的關注。5年後,如果我們還用歷史的眼光審視這些日本家電企業撤出中國,顯然我們自己的判斷或許慢了一步。

新能源、電動汽車未來一定是主宰,而索尼松下三星們,可能又比我們提前邁出了一小步。

(圖片來源:大作)

本文原創於藍科技,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臺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LG、松下和三星都在中國建鋰電池廠?
    (原標題:為什麼LG、松下和三星都在中國建起了鋰電池工廠?)LG 化學發言人表示,「奇瑞將有數千輛電動車會使用我們的電池,這也進一步鞏固了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地位。」除以上兩家外,LG 化學在中國的客戶還包括長城汽車、東風汽車等。松下、LG 以及三星等國外電池廠商吸引眾多汽車廠商的一個原因是,其在電池的一致性、穩定性、循環壽命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優勢,對下遊整車廠的吸引力也大。
  • 【分析】300W/Kg鋰電池,CATL、LG、三星SDI和松下等企業多角度對比
    在這一過程中,鎳鈷錳(NCM)或者NCA成為提升能量密度的法寶,電池類型也從NCM523發展到NCM622,如今NCM811電池也已實現量產。不過,儘管各大企業對高比能量的發展路線有了一致認識,但在這一競賽中暫時也分出了高低。目前,松下憑藉21700電池的高能量密度領先於其他企業,三星SDI落後於其他對手,處於墊底位置。
  • LG化學一季度超越松下、寧德時代,成全球最大鋰電池廠商
    5月7日,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韓國LG化學動力電池市佔率超越日本松下和寧德時代,躍升為全球最大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商。此外,日本松下以25.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寧德時代位列第三,其市場份額從上年同期的23.4%降至17.4%;韓國另兩家動力電池巨頭三星SDI和SKI則分別以6.0%和4.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和第七。
  • 動力電池領域技術創新,石墨烯電池的未來前景分析
    據悉,5月13日,廣汽新能源正式宣布,將在2020年將量產石墨烯電池從實驗室推向實際商用市場。並且,廣汽新能源指明,該品牌旗下的埃安車型將搭載相關技術成果。一直以來,鑑於石墨烯材料的「超輕、超高強度、超強導電性」等優勢,業內普遍認為,其是實現動力電池技術跨越式進步的關鍵技術。
  • 從領跑變跟跑的松下電池
    對於進軍歐洲市場,松下美國電池製造部門負責人Allan Swan認為,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目前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這個市場當前還在發展之中,還有很大的可能性。雖然AllanSwan認為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還不成熟,但是陸續登上歐洲大陸的電動汽車用電池企業皆已經比較成熟。
  • 松下三星索尼等聯合制定快門式3D眼鏡標準
    當前3D顯示市場中眼鏡標準不一,為統一產品規格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松下、三星、索尼和3D眼鏡生產商Xpand 3D計劃聯合制定新的3D眼鏡標準,適用於藍牙RF(射頻)和紅外消費級主動快門式產品。這四家籤署的具體協議名稱為:「全高清3D眼鏡產品倡議」。
  • 碾壓三星SDI,韓國動力電池巨頭,3個月對應業務營收189億
    說起韓國企業,國內不少人只知三星,而不知LG。 誠然,三星的知名度要比LG高上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著三星在全方位碾壓LG。比如在動力電池領域,LG集團旗下的LG化學就碾壓三星SDI。
  • 日本放棄東京奧運會 豐田、松下的新能源野心
    日本車企原計劃在2020向世界展示他們的新能源技術,豐田要借力推廣他們的氫能源燃料汽車,松下要試圖在這次奧運會發力,佔領全球的新能源電池市場,普利司通2014、2018分別贊助了奧運會和帕運運會。過去三十年,日本先後投入千億進行氫能的研發,2014開始量產豐田Mirai燃料電池汽車,一次加氫只在3分鐘,可續航500千米。
  • 全球排名第一的電池:超越了松下比亞迪,韓國電池登上冠軍寶座
    2020年6月份得到的最新科技快報:近日,據行業調研機構SNE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共為20.4GWh,同比有所下滑。其中,LG化學以27.1%的市佔率躍居榜首,相較去年同期暴增117.1%,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池廠商。
  • ...新能源三元前驅體*三星SDI和LG化學關停在美電池工廠__上海有色網
    【三星SDI和LG化學關停在美電池工廠】日前,韓國兩家主流動力電池企業LG化學與三星SDI宣布關停旗下美國電池工廠。LG化學於25日表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決定關閉旗下的美國電動車電池工廠。隨後,三星SDI公司也表示,公司關閉了旗下在美國密西根州的電池工廠。
  • 新能源汽車行業專題報告:動力電池,未來幾何
    2019 年全球動力電池行業 CR5 達 76%,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TOP 玩家基本壟斷主要電動車企的電池供應。在當前全球電動化浪潮爆發的前夜,動力電池市場集中度非常高,頭部電池企業基本壟斷大部分電動車企的電池供應,海外主要是松下、LG 化學與三星 SDI,國內以寧德時代、比亞迪以及國軒高科為主。
  • 豐田與松下合作的固態電池會是下一代動力電池嗎
    文|坂道桑12月20日,豐田發布了2020年~2030年的新能源規劃路線,但鮮為人知的是,在五天前,豐田和松下達成共識:在車載方型固態電池的研發共同出力。豐田與松下的關係親密到什麼程度,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從1997年第一代普銳斯開始的時候,其動力電池就一直是松下供應,直到現今幾乎所有的豐田混動動力電池都是源自松下。
  • 華為小米接連入局OLED 量子點電視「不香」了嗎?
    兩個品牌接連入局OLED,都為OLED電視陣容增添新的能量。另據外媒THEELEC消息,OLED面板龍頭廠商LG Display也計劃於本月重啟在廣州的OLED工廠,OLED面板產能也將得到充分的供應鏈。兩個消息,無論哪一個對OLED電視業界來說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而他們出現在一起,對於OLED電視陣營來說,都是雙倍的幸福。
  • 扣式電池領導者VARTA是如何拿下三星、索尼、Bose等品牌TWS訂單的
    我愛音頻網三年來持續拆解了超過79家品牌的156款TWS耳機,發現包括三星、索尼、Bose、B&O、亞馬遜等在內的眾多世界級知名品牌,其TWS耳機產品均傾向於採用VARTA的扣式電池,那麼今天我們就帶大家全面了解一下VARTA是何以成為扣式電池開創者和領導者的。
  • 動力電池之爭:鋰離子還是固態?
    固體電池入局值此高速發展之際,固態電池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早在2018年9月,大眾汽車就向史丹福大學開發固態電池的子公司Quantum Scape投資了1億美元,甚至還計劃在今年建立一個工業規模生產固態電池的試驗工廠,今年6月16日,大眾再度向該公司注資2億美元。
  • LG/三星/松下電芯的技術升級路線與現狀
    我們分國內外兩塊來看,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出,從2010年左右,到17年,電池系統的皆能從80多提高到了160,170,差不多一倍。方形電芯上,以三星SDI為例,它在寶馬i3上的升級過程,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電芯尺寸不變,而比能提高的過程。
  • 新能源電池行業價值分析,看這篇就夠了
    第一章 行業概況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電池是最為關鍵的部件,也是近年來產業鏈中投資火熱的領域之一。動力電池根據正極材料不同,可分為三元材料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錳酸鋰電池、鈷酸鋰電池等。由於國家政策的實行以及消費者對高續航裡程、高安全性能、快充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又因為許多動力電池企業對三元材料電池研發的突破和生產工藝的優化,三元材料電池超過磷酸鐵鋰電池,成為裝機量佔比第一的動力電池類型,尤其是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該領域的發展前景較為可觀。目前,動力鋰電池主要為三元材料電池及磷酸鐵鋰電池。
  • 2020動力電池行業持續洗牌,LG化學、松下首次入侵排行榜
    近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了2020年1-12月新能源汽車電池產銷量及裝車量。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產銷分別為83.4GWh和65.9GW,同比累計分別下降2.3%和12.9%。全年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63.6GWh,同比累計上升2.3%,其中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增幅超20%,是驅動裝車量整體同比上升的主要驅動力。
  • 寧德時代與LG化學,誰是新的動力電池王者?
    在寧德時代與LG化學反覆搶位的同時,比亞迪、松下等巨頭已被甩在身後。動力電池領域曾經的「三國殺」局面也在向雙雄爭霸的格局過渡。 1、第五名的逆襲 從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第五名爬到第一名,LG化學只用了三年。
  • 「星恆鋰電池」洞察|松下的電池大業又悄然啟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日本松下與挪威能源公司 Equinor ASA和大型鋁業公司 Norsk Hydro ASA (MoU)籤訂一份備忘錄,這也是在歐洲建立電池工廠邁出的第一步日本 Panasonic松下公司宣布,將與挪威能源公司 Equinor ASA和大型鋁業公司 Norsk Hydro ASA (MoU)籤訂一份備忘錄,開始在歐洲進行電池業務的市場調查,這也是在歐洲建立電池工廠邁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