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三星/松下電芯的技術升級路線與現狀

2021-01-11 第一電動網

電動汽車的幾個痛點問題,比如續航,充電,成本和安全等,都直接與電芯相關。

所以,電芯是汽車電氣化率先啟動的一個技術領域。我們分國內外兩塊來看,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出,從2010年左右,到17年,電池系統的皆能從80多提高到了160,170,差不多一倍。

這個圖的橫坐標是體積比能,縱坐標是質量比能;電芯的提高,很大一部分是在縱坐標上,當然如果尺寸改變了,同時也會提高體積比能;而模組,系統層面的提高,往往會二者都有促進。

1、

這裡我們來看下3種電芯的代表案例,來感性地認識下這個升級過程。

軟包上,以LG為例,

通用Volt第一代,在2010年發布,採用的是NCM111,比能

Volt第二代,在2015年上市,採用的是NCM242,還有些其他的元素

到了BOLT EV,也就是2016年,就採用了LG的NCM 622

Bolt EV在2020年也進行了一次小的升級,由原來的62.2kWh(可用容量為58kWh),提升至68kWh(可用能量為64kWh),有可能是更新到了NCM712。

方形電芯上,以三星SDI為例,它在寶馬i3上的升級過程,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電芯尺寸不變,而比能提高的過程。

i3 一代,2014年發布,採用的是60Ah NCM111+LMO

i3二代,2016年發布,採用的是94Ah NCM333

到了2018年,也就是最新一代i3,就換成了NCM622的120Ah

圓柱上,以松下為例,

國內的話,從14年開始到現在,電池系統的平均比能從90提升到了145,增加了60%左右,這個行業整體的提升節奏和寶馬i3的升級類似,2014年i3的93左右到了2018年的155。

我們以寧徳時代電芯在各時期的代表車型來大體看下國內的升級歷程:

在2013年,華晨寶馬的芝諾上市,採用的是寧徳時代的磷酸鐵鋰。

隨後,寧徳剛始了寶馬的第二個項目,就是寶馬的X1 PHEV,這款車於2016年上市,採用的是NCM111,也就是從這個項目開始,寧徳開啟了在三元路線上的快速奔跑。

另一個代表車型在吉利帝豪EV,2016年EV300上市的時候採用的是NCM111,到了2018年升級到了NCM523,續航也達到了450公裡;

然後就是到了去年,除了X1升級了NCM8111,廣汽AIONS,小鵬P7,吉利幾何A也都裝上了811。

2、

從目前在市面上的車型來看,LG和寧徳在後期路線策略上稍微有些不同,LG現在配的更多車型是622的,寧徳以523為主,LG的下一步是更新到NCM712和NCMA,寧徳基本就跳到了NCM811。 

目前量產化 NCM811 材料比容量可達 200mAh/g 左右, NCA 材料比容量可達 190 ~200mAh/g左右。使用 NCM811 和 NCA 材料均已開發出能量密度為 300Wh/ kg的動力電池,NCA 和NCM811 材料的圓柱形動力電池已規模化應用,方形NCM811也已量產,但NC M811軟包動力電池的大規模量產和應用尚需一段時間。 

儘管技術仍在向前推進,但電芯這個領域的升級到此,差不多就要告一個段落了,特斯拉,寧徳和LG就像是主力,在過去5年內,把整體的比能拉了一個驚人的漲停,讓國內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追漲,接下來要橫盤一段時間。這裡面我感覺還是有很多的問題,不是每家企業都能跟得上這個節奏,就到了所謂的洗牌了吧,國家也需要一個窗口期來評估電芯的安全。另外就是,這個領域的提升難度在加大。

這個背景之下,有關模組和PACK系統層面的創新優勢開始凸現出來了。

來源:知化汽車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carnews/xinche/115159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以上內容轉載自知化汽車,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並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分析】300W/Kg鋰電池,CATL、LG、三星SDI和松下等企業多角度對比
    不過,儘管各大企業對高比能量的發展路線有了一致認識,但在這一競賽中暫時也分出了高低。目前,松下憑藉21700電池的高能量密度領先於其他企業,三星SDI落後於其他對手,處於墊底位置。LG化學與SKI主打的軟包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比方形電芯高,但是在成組效率方面較低,目前能量密度轉化率約為80%;三星SDI與寧德時代主推的方形電芯成組效率最高,電芯至模組的能量密度轉換效率可高達90%;松下為特斯拉供應的電池,不同的車型採用不同的規格,成組效率不盡相同。
  • LG 18650電芯漲價:充電寶出貨受影響
    而廣受好評的ZMI紫米10號充電寶前不久更是推出電芯縮水版本(由20000mAh降到15000mAh),大容量的老版本下架,相信也是由於受到此次電芯漲價的影響。18650電芯三巨頭:松下、三星、LG。松下的產能給特斯拉吃掉,很少有賣到充電寶市場,而三星電芯近期在充電寶市場比較少見。扛大梁的LG電芯出現緊缺,直接影響了小米、紫米等眾多品牌的充電寶出貨。
  • 索尼松下三星LG入局新能源電池 他們輸了還是贏了?
    如果僅從家電行業的市場份額和迭代速度看,日本家電業索尼、松下、夏普的確是敗給了中國品牌。據此,可以證明日本企業在家電行業有頹勢無疑。換一種思路看,這些企業的重心偏離家電行業,並非意味著企業的衰落,而是在積極轉型,尋找附加值高、更有議價能力的產品。退出微利甚至虧損的家電行業,日本家電巨頭們進入的另一個領域是新能源車電池行業。不得不說,索尼、松下、夏普們有先見之明。
  • 動力電池兵器譜:三星欲借第5代技術躋身前3 LG化學將推712電芯
    放眼全球,LG化學、三星SDI也正積極推動技術創新,如LG化學正在推動「NCM 712電芯」「四元電池」落地,三星SDI希望藉助其第5代電池技術重回全球前三。很顯然,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電池技術領域新一輪的「兵器」即將在這兩年陸續登臺亮相,而各家能否如願以償,則要看新兵器譜中哪家更為鋒利。
  • 單體極限:三洋發布首款3350mAh 18650電芯
    ,更是穩定了松下在18650電芯行業的領先地位。併購之後,三洋電芯鮮有新品發布,甚至傳出將被松下品牌全面替代,不過近日三洋悄然發布了業內最高容量的18650電芯NCR18650BF。電池標準電壓為3.6V,充滿電後為4.2V(±0.03V),放電截止電壓比其他電芯的2.75V要低,可放到2.5V。整個電芯重量約48g。目前全球能做到18650單體接近3400mAh的只有松下和三洋,也代表了目前18650的最高水準,他倆在一起後已經是一家。
  • LG這電芯 移動電源們高潮了
    移動電源能做多牛B,關鍵還得看電芯,這方面松下、LG等都堪稱箇中翹楚。近日,充電頭論壇網友曝光了一款LG化學的一款電芯新品,容量高達3500mAh,一舉創下新紀錄。該電芯編號為LGDBMJ11865 N282J091A1,PVC採用綠色封套,具體型號為INR18650-MJ1,很快就會發布。
  • 移動電源:聚合物電芯比18650電芯更安全?
    常見誤區  智慧型手機的配置越來越高,電池技術卻一直沒什麼進展,每一個智慧型手機用戶都深刻地感受到了手機電池續航力不足的煩惱。而這時候,移動電源就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配件。而市場上的移動電源產品可謂是五花八門,各個廠商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也是不斷地向消費者灌輸各種概念。
  • 為什麼LG、松下和三星都在中國建鋰電池廠?
    (原標題:為什麼LG、松下和三星都在中國建起了鋰電池工廠?)松下、LG 以及三星等國外電池廠商吸引眾多汽車廠商的一個原因是,其在電池的一致性、穩定性、循環壽命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優勢,對下遊整車廠的吸引力也大。
  • 18650電芯漲價:移動電源出貨大受影響
    按照充電寶容量10000mAh-20000mAh之間計算,整隻充電寶光在電芯上就要額外花費12元以上,本身充電寶的價格競爭就很激烈,幾乎是幾塊錢的在拼,如果如此程度漲價最終這些錢肯定迴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去年11月份,就有消息稱LG 3350mAh 18650電芯缺貨,當時多家充電寶品牌出貨受到影響。
  • 18650電芯和聚合物電芯的區別在哪裡?
    18650電芯和聚合物電芯的區別在哪裡目前充電寶上使用的電芯有兩種,一種是18650電芯,另一種是聚合物電芯。這兩種電芯統治了鋰電池行業內絕大份額的市場。國際知名的18650大廠有索尼、松下、LG。中國目前也有一些廠家生產18650,但是名聲以及影響均不如上面所述的三家這麼大,松下收購了三洋,成了全球生產18650最大的工廠。18650容量常規大小:一般有1800mAH、2000mAH、2200mAH、2400mAH、2500mAH、2600mAH容量標準。
  • 微藍7超級「芯」深度解析!LG電芯/智能溫控/高安全性
    微藍7搭載的電池包,技術領先行業整體水平,安全標準遠超國標,依託於通用汽車全球領先的電氣化技術,讓車輛承載更多可能。LG電芯一年0衰減,增強二手車保值率在北美市場沒有人不知道雪佛蘭Bolt,車型銷量排名第二,僅次於特斯拉Model 3,自此兩款車便有了一場心照不宣的戰爭,但說到電池的壽命和耐久性,「一年0衰減」的LG電芯是後者遙不可及的,Model 3也僅排在第三名。
  • 比克發布3.0Ah18650電芯,能量密度達250wh/kg
    國內三元18650動力電池代表企業比克電池發布了一款新動力電池電芯——18650-3.0Ah高能芯。5月16日,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比克電池)在鄭州舉辦發布會,宣告了這款最新電芯上市。由於此前比克18650電芯產能能夠直接共用,因此比克3.0高能芯目前產能為6.5GWh,日產可達200萬顆。
  • 特斯拉4680圓柱電池量產 LG化學/松下/寧德時代仍唱主角?
    這種方案採用無模組設計,大約有960個電芯組成,能量密度可以提升至 300Wh/kg。同時,4680電池採用全新的「無極耳」技術,使得正負極集流體與蓋板/殼體直接連接。使得電流傳導面積成倍增大、電流傳導距離縮短,從而大幅降低電池內阻,減少發熱量延長電池壽命,並提高充放電峰值功率。
  • 充電寶用18650越來越少 和聚合物電芯比哪個更好?
    早期的充電寶給大部分用戶的印象是又大又沉,而如今充電寶的體量都很小,尤其是使用「街電」這類共享充電寶,用過的朋友都會發現他們很輕,這就是聚合物鋰電池的功勞。其實因為聚合物鋰電池的出現,使得很多電子產品得以發揮,例如TWS藍牙耳機,例如特色小電子設備。
  • 松下指紋鎖V-M781C明星功能大揭秘
    更加安全、更加便利的智能指紋鎖是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之一,吸引了三星、松下、耶魯等眾多大牌企業加入。松下作為歷經百年的電器行業巨頭,很早就開始布局智能家居。   除了金屬材質,V-M781C的室內把手特別採用了防貓眼開啟的安全按鍵設計,安全性加倍升級,更可防止家中孩子或大型寵物誤開門。機械鑰匙採用葉片鎖鑰匙,使得V-M781C的機械鎖芯與其他產品宣傳的C級鎖芯有同等的效果。
  • 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松下/蜂巢等動力電池技術「各顯神通」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續航裡程和延長電池壽命是電池技術突破中的重點。當前市場上,各種動力電池技術百花齊放,固態電池的發展也在加速。不過,相對於眾多尚未完全商業化的技術而言,行業巨頭們規劃中的動力電池技術更值得關注。就動力電池技術方面,下面看來看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松下和蜂巢能源的相關規劃。
  • 安德電器(Arda)新年「芯」升級 暢享廚電新體驗
    高端廚房電器品牌安德電器(Arda)化身新年「魔法師」,為我們的廚房上演一場變身「升級秀」。     新年「芯」升級 暢享廚電新體驗  作為安德電器(Arda)2013年度的壓軸活動,此次的廚房「升級秀」將圍繞「新年『芯』升級,暢享廚電新體驗」的主題,分為三個序幕精彩上演。
  • 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談固態電池技術產業化
    二、固態電池主要的技術路線及分類目前全固態鋰電池主要分為3種不同的技術路線,有機固態材料是聚合物,無機固態材料主要是氧化物和硫化物,研發歷史都很悠久。以上缺點造成大容量電芯很難製備,氧化物現在只能跟電解液或者聚合物複合,做成現在所使用的固液混合電池實現電解液含量的降低。③硫化物全固態主要優點:硫化物接觸性好,所以整體的離子電導率性能非常好,是人類所發明的所有固態電池材料中唯一能超過液態電解液離子電導率水平的材料,也是全固態電池未來最可能的技術路線。主要缺點:產品成本/價格非常高、空氣穩定性較差。
  • 三元軟包崛起,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之戰未結束
    聽眾們發現,三家承擔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的企業,都選擇了三元軟包技術路線。在市場層面,三元軟包電芯的市場份額也在增長。孚能、萬向A123、多氟多、卡耐新能源、捷威、天能等企業都在批量供貨給整車企業,並不斷擠佔方形和圓柱的市場。三元軟包在高能量電芯方面有突出優勢,但成組為電池包之後,能量密度優勢有所折損。軟包、方形和圓柱的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之戰,還在進行當中。
  • 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談固態電池技術與市場 產業化尚遠!
    本文系中科院資深固態電池專家在某固態電池技術產業化專家電話會上的分析與觀點,電池網特轉發,讓我們對固態電池的現狀、技術研發、未來市場等有更加客觀的認識!以上缺點造成大容量電芯很難製備,氧化物現在只能跟電解液或者聚合物複合,做成現在所使用的固液混合電池實現電解液含量的降低。③硫化物全固態主要優點:硫化物接觸性好,所以整體的離子電導率性能非常好,是人類所發明的所有固態電池材料中唯一能超過液態電解液離子電導率水平的材料,也是全固態電池未來最可能的技術路線。主要缺點:產品成本/價格非常高、空氣穩定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