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國家廣電總局公布的立項公示,發現明後兩年題材撞車的電影數量著實驚人。現在不管是無意的撞車,還是有意的跟風,說明了國產電影題材走上了窮途末路,缺乏創新精神的弱點已經暴露無遺。
是的,兩隊楊家將、兩位楊子榮、三個李小龍、三桌鴻門宴、三部封神榜、四個孫悟空、四位關雲長、四位白娘子……都是未來兩年的電影主題和主角。在這些題材中最吃香的人物要算關雲長和孫悟空了。四部關公題材的電影裡有三部已經完成立項,包括甄子丹領銜主演的《關雲長》、劉恆編劇的《關公》以及楊子投資拍攝的《武聖雲長》,另一部將由古天樂飾演關公的《武神傳》目前正在籌備階段。孫悟空電影也多達四部,其中投資最高的是張紀中籌拍中的真人版電影《美猴王》,其次是由鄭寶瑞執導、甄子丹主演,今年10月開拍的《大鬧天宮》。
確實,其中《封神演義》和《封神榜》可算是最有諷刺意味的荒唐撞車:在同一天被電影局批示同意拍攝,而製作公司竟然也是同一家北京公司,怪哉嗚呼也!然後,據了解,前者說的是《封神榜》全傳,而後者主要是表演「武王伐紂」的故事。
日前,在電影《李小龍》的開機現場,香港金像獎前主席文雋說:「大家都來拍李小龍?可以啊!但前提是你得拿到李家人的授權。李小龍的弟弟李振輝和我們相處非常愉快,所以我不用擔心撞車的問題。」文雋的言下之意是,相同題材的影片一定要趁熱打鐵,先下手為強,不然被人佔了先機,之後的影片就算能獲得授權,能被觀眾認可,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如王家衛早就向媒體透露要拍以「葉問」為線索的《一代宗師》,結果被葉偉信搶先,導致《葉問》系列票房大熱。而早在3年前,導演關錦鵬就曾對媒體公布自己要拍電影《李小龍》,可是3年過去了,這個計劃同樣被束之高閣。拍電影也有個時間保密的問題。
的確,隨著國內電影市場越做越大,圈外投資人紛紛「觸電」,浮操心理溢於言表,在投錢的同時希望立刻賺錢,「短平快」的戰略,導致主創在劇本上下的功夫越來越少。正如上海大學影視學院葛穎教授說:「一旦某部作品火了,沒人會研究它能火是什麼原因,都單純地認為是題材好,然後就有一些人按照這個題材去如法炮製,認為這樣就能得到市場好的回報。但他們忽略了,好的影片一定是在題材表現上,或視覺效果上有比較新鮮的創意。這是抄不來,跟風也跟不出來的。」
又有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王志敏認為,一部電影獲得成功後,有一系列類似題材的電影出現,這是電影產業化的基本規律之一,但這不是好現象:「題材雷同的影片,很容易使觀眾產生厭煩心理。」事實上同樣題材一拍再拍,已引起觀眾反感。著名影評人小雨說:「現在都扎堆拍古裝片和歷史片,其實現實題材影片有很大的開拓空間,有新鮮東西可以挖掘。」
但他不知道開發現實題材會遇到各方面的難題。領導部門對現實主義問題、歷史問題的評說存在各有看法,難以定論,編劇、導演難以把握,等等還有待上級文件指示。
誠然,廣電總局也關注題材撞車現象,有關負責人表示,這種創作現象不利於影視劇創作提高質量,也有悖於「貴在新特」的藝術規律。
總而言之,筆者以為,專家教授和影評人的話是切中時弊的,而且十分中懇的,今後兩年為什麼產生如此多的古典小說改編或老題材電影出現撞車和雷同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原因主要有兩:一是《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古典名著,在民間流傳紮根很深,已有千年以上歷史;對青少年影響較大,拍成電影或電視劇,觀眾長盛不衰、有看不厭,能賺錢;二是現實主義題材難開發,對所謂的「主旋律」各有理解,分岐很大,褒貶標準不一,歌頌和批評分寸難掌握,編導難、立項難、拍攝難、審查批准難以過關;如果投入大量資金拍攝了,審查通不過,白白浪費人力物力。以至嚴重影響了創新題材電影的創作和拍攝,建議像香港那樣,審查關放鬆些,寬容些,歷史片讓真實說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