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年紀大了,這手機真的不會用。」11月30日,在珞珈山街武大工學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居民劉大爺一邊記著筆記,一邊對著暖陽在珈工作站便民服務隊隊員梁煒說,疫情期間孩子們在身邊,在他們的指導下學會了如何使用健康碼和網購,但一碰到自己獨自使用,很多東西又不會了。
梁煒是武漢大學的一名教職工,自開展在職黨員「雙報到」工作以來便下沉至武大工學部社區,成為暖陽在珈工作站便民服務隊的一員。當天上午,梁煒同另外9個隊友趕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一對一為轄區老年群體開展智慧型手機教學。
「大爺大媽們都很配合,還帶了本子,碰到不懂的就記下來。」梁煒說,當看到微鄰裡平臺發布的「教老人學習智慧型手機」任務後,他火速搶單,「覺得『手機課堂』十分有意義,能讓老年群體感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和快樂,更好地融入『網際網路+』時代。」
據了解,這只是暖陽在珈服務站貼心服務居民舉措中的其中一項。
日前,為了讓轄區居民享受到零距離的便民服務,暖陽在珈工作站更是將平臺延伸到了室外,通過打造便民服務生活圈讓居民的幸福感進一步「提檔升級」。
「請問可以幫我做個檢查嗎?」在詢問聲中,下沉黨員小劉扶著婆婆坐上了面前的椅子,熟練地拿起手邊的血壓儀,撩起了婆婆的袖子。「我來幫您測個血壓,旁邊還可以測血糖」,小劉笑著說,「咱們這還能理髮配鑰匙,您都可以去試下!」
據悉,該便民服務生活圈囊括便民義診、便民維修、便民金融等多種項目,當天共為百餘人提供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得到了轄區居民的一致認可和點讚。
武大工學部社區轄區居民多為學校退休教職工,老人比例高,獨居高齡老人多。後疫情時代,進一步打造更加人本化、生態化、智能化的未來社區共同體,應民之需、為民做事是其中關鍵。
武大工學部社區負責人介紹,基於基本情況,為了充分連結下沉黨員個人專長及特色優勢,社區聯合下沉黨員搭建了一個老年群體服務站,即暖陽在珈工作站,通過聚焦老年群體實際需求,定期開展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衛生保健、文體活動等多種形式志願服務,讓老人居家不孤單、健康有人管、生活有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依託暖陽在珈工作站,切實做到『讓服務沉下去』,持續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到家』的服務。」武大工學部社區負責人說。(通訊員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