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去年,受新冠疫情、外需不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夷陵區工業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面對經濟下滑的壓力,全區以「滾石上山」勁頭推進工業企業品質革命,使工業經濟邁入價值鏈中高端。
2020年
夷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底子已越來越實
全區工業企業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達50多項,比2019年增加10 項;
新增高新企業18家, 高新企業總數達到83家;
高新製造業產值達到139億元,佔全區規模工業比重達47%。
(數據來自區統計局、科技局)
「2020年,夷陵區獲得了全省科技創新綜合評價優秀縣區,全省第二批創新型縣區(建設單位),工業經濟這一塊的創新在裡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夷陵區科技局局長王覃介紹道。
到2020年底,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投入突破了11億元,各類企業創新創業的平臺超過了80家。
這些令人欣喜的變化主要來自於夷陵區一系列「破冰之舉」。
試水容缺審批模式等新機制,讓10多個科技含量高的項目成功落地夷陵。宏裕包裝材料智能工廠就是被容缺審批機制等優化營商環境的新措施所吸引的眾多優質項目之一,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完成在夷投資,其核心產品透氣膜已出口埃及、土耳其等多個國家,成為全區又一個能同時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科技產品。
史無前例的技術改造,撬動了夷陵製造業質量變革。據區經信商務局統計,去年,全區共有100多家規模工業企業啟動了技改工程,累計投入的資金近70億元。技改不僅補齊了全區工業裝備落後、製造能力不足的「短板」,也拉長了三峽泵業等部分優勢企業的「長板」。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全區的大揚程高流量多級泵、防火電纜、透氣膜、宜施壯專用緩釋肥等20多款高質量產品勁爆全國市場,其中大部分產品的出貨量增幅超過10%。
借力「外腦」,攻破多個「卡脖子」難題。據了解,農作物專用肥配方一直是行業巨頭的技術專利,小企業想買也買不來。夷陵區農資生產企業-宜施壯農業科技公司知難而行,不惜投巨資與鄭州大學等多所大專院校成立多個聯合攻關小組,經過長時間研究與試驗,成功掌握了各種農作物專用肥的高效配方技術。
目前,公司的油菜緩釋肥等多款產品已被農業部納入重點推廣產品計劃。宜施壯創新發展故事折射出全區規模工業企業研發方式的新變化和技術創新成果。
一批重磅利好的激勵政策,為創新驅動發展「踩油門」。據了解,去年夷陵區先後出臺了激勵科技創新「16條」、工業技改補貼辦法、降費減稅措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措施等多個賦能企業、激勵創新創業的惠企政策,為工業經濟全面復甦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灌注了生生不息的「內動力」。
記者:周興程 趙衎
原標題:《我們的2020 | 科技賦能 夷陵工業提檔升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