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上海蝴蝶》到手好些天了,也摸了一遍,卻沒想到去懟以前舊圖,在看了半倍體老師在公號「水泥植物」發的蝴蝶梳理,很是及時了,也跟學著來整理下,翻下還真發現好幾個鑑定錯誤,這裡梳理下這兩年在上海拍花偶遇的蝴蝶,這也算是搜集蝴蝶的前奏了。
先說下分類,常說的蝴蝶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下蝶類總稱,具虹吸式口器,常見訪花吸蜜,該目下與之相似的是蛾類。蝴蝶在國際通用6科式的分類方法,分別為弄蝶科、鳳蝶科、粉蝶科、蛺蝶科、灰蝶科、蜆蝶科(最後一科還沒拍過),在《上海蝴蝶》中介紹上海地區50種常見蝴蝶,及90種非常見的蝴蝶。下面就以此為分類進行介紹咯。
弄蝶科:在蝴蝶中不鮮豔又小,有點像蛾子,觸角也不同於一般蝴蝶的棒狀而為鉤狀,寄主如禾本科植物
直紋稻弄蝶
寄主為禾本科植物
翅上具白斑,弄蝶類的翅大都這樣覆蓋的,我感覺有點像戰鬥機
鳳蝶科:又大又豔,寄主多為芸香科、馬兜鈴科、樟科及傘形科植物,好些具漂亮的尾突。
碧鳳蝶
寄主為芸香科的竹葉花椒、柑橘、花椒、野花椒等
翅面密布藍綠色鱗片,剛開始看還想是不是玉帶或紅珠之類的,回來翻《上海蝴蝶》還是很好找出來的。畢竟蝴蝶常見種就50個,哈哈。前段時間不久還見了它的幼蟲狀態,那批幼蟲大概都羽化了。
在受到外界幹擾下會伸出黃色臭腺(如上圖),接下來要介紹的幾個吃芸香科植物的,在幼蟲時期也有一定相似,比如從二齡開始有點類似鳥糞,而在四齡期有的有明顯的臭腺,在五齡期像個小蛇。
柑橘鳳蝶(五齡幼蟲,像個小蛇)
寄主為芸香科的竹葉花椒、柑橘、花椒等
成蟲還沒拍到,整體配色黃白黑,還是很有期待的,今年看能不能搜集到。
玉帶鳳蝶(雄)(高溫型)(植物:上馬櫻丹,下醉魚草)
玉帶鳳蝶
寄主為芸香科的竹葉花椒、柑橘、花椒、金橘、柚等
玉帶鳳蝶高溫型的雌雄區分還是蠻明顯的,雄蝶在後翅中域有貫穿一列黃白色斜帶紋,且雌蝶的話在後翅外緣區具橙紅色月牙。
紅珠鳳蝶
寄主為馬兜鈴科的馬兜鈴
這個之前也鑑定為玉帶鳳蝶,兩者確實還蠻像的,對了書上圖片,還是以軀體顏色去分了,紅珠鳳蝶的軀體為紅黑兩色,而玉帶鳳蝶的軀體為黑色中帶白。而紅珠鳳蝶幼蟲取食的馬兜鈴在城市生存並不是很好,故其較為少見,
藍鳳蝶(拍攝於江西,《上海蝴蝶》中編為常見蝴蝶)(植物:接骨草)
藍鳳蝶
寄主為芸香科的竹葉花椒、柑橘、野花椒等
後翅背面外側區域具天藍色鱗,臀部具橙紅色斑,我國產的藍鳳蝶沒有尾突。
青鳳蝶
寄主為樟科的樟樹
又稱為樟青鳳蝶,經常能看到它在樟樹中閃過,不過一直沒留下照片,飛的太急,今天在外面調查時剛好看到其在烏蘞莓上訪花。雖然城市裡的樟樹很多,但是其種群並不大,不足以形成危害。
碎斑青鳳蝶
寄主為木蘭科植物
和青鳳蝶同屬,顏色更加花哨,不過更少能見到,可觀察到其和青鳳蝶混生,今天也看到其和青鳳蝶一起在烏蘞莓上訪花。
粉蝶科:顏色比較素,較鳳蝶小也沒有鳳蝶那樣的尾突,寄主為十字花科、豆科、白花菜科、薔薇科等。
菜粉蝶
寄主為十字花科的蔬菜如青菜、花椰菜及蔊菜、臭薺等
前翅具黑斑,菜粉蝶是全球分布較廣的蝴蝶之一,幼蟲名為「菜青蟲」
報喜斑粉蝶
(拍攝於雲南西雙版納植物園)
分布於華南地區,上海並無分布,腹面很好看啦。
蛺蝶科:蝶類中種類最多的一科,前足退化,縮在胸下,看起來就只有四條腿了,部分種類翅緣鋸齒狀。寄主多樣。
大紅蛺蝶(植物:薴麻)(圖12是其幼蟲在給自己建「窩」)
大紅蛺蝶
寄主為薴麻及榆樹
以前還定為小紅蛺蝶,兩者都為紅蛺蝶屬,昨天剛再對了下,幾點可以看出:小紅蛺蝶的後翅亞外緣眼斑清晰,大紅比較模糊;另外發現地是在一片薴麻上,葉上還有許多的幼蟲。
小紅蛺蝶
寄主為野艾蒿和艾蒿
好吧,還記得在介紹柳葉馬鞭草的時候也放了它的照片,不過那時候我給的名是斐豹蛺蝶,當時便有老師指正了。(可以數下,只有兩對足)
斐豹蛺蝶
寄主為堇菜科植物如紫花地丁、白花堇菜、三色堇、七星蓮等
算是接觸較早的蝴蝶名字了,以前蝴蝶知道少的時候,把大紅小紅都混成它了,它的後翅無大紅小紅那樣的眼狀斑。《上海蝴蝶》中給的描述是「上海蛺蝶科成員中少數幾種「性二型」的物種」雌雄區分還是明顯的,圖中的是雄蝶,雌蝶的前翅端半部呈藍黑色。
黃鉤蛺蝶
寄主為桑科的葎草
腹面看過去枯黃褐色,前後翅邊緣不規則鋸齒狀,因為幼蟲僅取食葎草,想看到它可以到葎草生長茂盛的地方找找,幾乎全年可見。
柳紫閃蛺蝶
寄主為楊柳科的垂柳,也可能取食其它楊柳科植物。
這個好玩的是其翅背面在一定角度下才呈現紫色光澤,會看到它在飛行狀態下紫色一閃一閃,在根據其寄主,名字也很好記了。
黑脈蛺蝶
寄主為榆科的樸樹,也偶取食珊瑚樸,貌似珊瑚樸在上海也並不多見
大概3-4齡幼蟲了,柳紫閃蛺蝶的幼蟲也和這個差不多,頭上帶個角,數霸氣的還是下面這位。
二尾蛺蝶
寄主為豆科的合歡
名字來源成蟲的兩個尾突,幼蟲頭上有兩對角,好像「小青龍」,其還會將合歡羽狀複葉用絲黏起來。二尾蛺蝶的模式產地在上海,《上海蝴蝶》封面也是以它為形象代言。
稻眉眼蝶
寄主為禾本科的馬唐屬、稗等、文獻寄主取食水稻
很明顯名字來源其寄主及翅上的眼狀斑,原為眼蝶科,後一起劃入蛺蝶科大家庭,稻眉眼蝶在我國分布非常廣,其幼蟲的頭部像貓臉,一直沒注意到。
灰蝶科:一類小型蝶類,翅正反兩面顏色相差比較大,正面一般顏色豔,反面以灰白褐為主,翅緣感覺小碎花樣子。寄主多為豆科、殼鬥科、桑寄生科、薔薇科、茜草科、景天科等植物,也有捕食蚜蟲和介殼蟲的。
曲紋紫灰蝶
主為蘇鐵科的蘇鐵
具一對細長的尾突,背面藍紫色、腹面底色以灰白色及淡褐色;該種為外來物種,隨著蘇鐵的引進而呈季節性發生的穩定種群。
酢漿灰蝶
寄主為酢漿草科的酢漿草,也有見在外來觀賞的幾種紅花酢漿草(大概也包括關節酢漿草)產卵。
雄蝶翅背面為淡藍灰色,雌蝶背面為黑褐色;腹面白色至淡褐色底色。拿到書以後才注意的它,上周末外出就留意了下種關節酢漿草的花壇,果然還蠻多的。對於蝶類及其他昆蟲識別,了解其寄主也是很重要的,有些種類其寄主相當專一,從名字也可知其一二了。
好了,蝴蝶之旅在這裡就先結束了,以後有機會再補充了。《上海蝴蝶》在我看來是很好的科普書以及工具書了,在上海見到的蝴蝶用它來對還是很方便的,推薦。
註:
齡期:指昆蟲幼蟲在連續兩次蛻皮之間所經歷的時間。如從卵孵化至第1次蛻皮為1齡幼蟲,第一次蛻皮至第二次蛻皮為2齡幼蟲,以下類推。
寄主: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後者給前者提供營養物質和居住場所,這種生物的關係稱為寄生,其中受害的一方就叫寄主,也稱為宿主。(文中所說寄主參考《上海蝴蝶》以上海已查明寄主)
除註明外,蝴蝶拍攝地皆為上海地區,後面註明的植物為圖中植物(有的是蜜源植物,有的是其寄主)
資料參考:《上海蝴蝶》(陳志兵、朱建青、毛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