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一萬美元大關,達到了10261美元。對於中國來說,等於跨過一個門檻,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而有意思的是,中日韓三國加上臺灣地區,這四個地方的人均GDP呈正好呈臺階狀分布,在中國大陸之上的,是臺灣省,人均GDP約為2.6萬美元;再往上是韓國,人均GDP為3.18萬美元,最頂端的是日本,人均GDP為4.02萬美元。
那麼中國人均GDP在全球處於什麼水平?根據2019年的數據,中國在全球200多個國家中排名第67。從國家排名來看,好像處於中上遊水平,不過事實上,中國還沒有達到世界人均GDP平均水平。2019年世界人均GDP為1.14萬美元,將近有1100多美元的差距。而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國家,就是馬來西亞,人均GDP為11414美元。
那麼臺灣地區,韓國和日本在全球處於什麼水平?臺灣地區人均2.6萬美元,大體上在全球排第36名,比歐洲國家斯洛維尼亞略高一些,但低於西班牙的水平(2.96萬美元)。而韓國世界排名第31,處於西班牙和科威特之間。如果要找一個與韓國最為接近的國家,義大利應該比較合適(人均3.32萬美元)。
雖然韓國和臺灣地區都是世界著名的半導體產業重鎮,作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擁有臺積電,三星電子這樣的世界晶片巨頭,不過在人均收入方面,與歐洲傳統經濟強國還有差距。如果從產業結構來看,韓國,臺灣省的製造業佔比較高,而歐洲國家已經進入後工業化社會,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主流,產品附加價值普遍高於亞洲國家。
那麼日本處於什麼水平?以日本人均4萬美元的水平,在世界排名第26位。這個水平與法國相當(4.05萬美元),但低於英國(4.23萬美元)和德國(4.63萬美元)。日本在20年前,人均GDP曾經排名世界前十,遠遠高於英國,法國等歐洲傳統大國。日本的問題在於經歷了失落的20年,核心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力,日本經濟經歷了漫長的轉型期,人均GDP世界排名不斷下滑,如今在7國集團中已經基本處於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