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網】
按照現代宇宙論,宇宙膨脹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會最終出現分子、原子的解體,這叫「大撕裂」。這種情況是「宇宙加速膨脹十分強」。但是,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膨脹理論是否真的正確,都是要進一步檢驗的。
目前來說,宇宙在加速膨脹,而這種加速膨脹能維持多久,是否會一直膨脹下去,我們不知道。但是有幾件事情要明確:如果宇宙的加速膨脹不停止,那麼大撕裂就有可能發生;如果加速膨脹會停止,那麼宇宙可能是勻速膨脹或者減速膨脹。勻速膨脹是「乏味的」,但是卻是我們希望的一種情況。因為減速膨脹並且持續下去,那麼宇宙可能會收縮,收縮會導致另一種可怕的結果:「大擠壓」。大擠壓會讓宇宙回到奇點狀態。
宇宙的未來是什麼?史蒂芬·霍金曾經做過一個「穩贏不輸」的預言:既可能會這樣又可能會那樣。但是,無論霍金怎麼預言,他都是基於廣義相對論宇宙論,如果廣義相對論宇宙論不對呢?那麼霍金的預言就毫無意義。雖然說這種「兩頭下注」的預言也是很平庸的,但是至少它是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如果廣義相對論失效了,那麼宇宙未來或許就有別的可能,比如說分裂成多個宇宙。當然,對此我們不得而知。
這裡我放下多重宇宙不提,單說廣義相對論宇宙論。廣義相對論宇宙論認為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在臨界密度之下,那麼宇宙就是減速膨脹,然後出現「大擠壓」;如果宇宙平均密度等於或者大於臨界密度,那麼宇宙也是減速膨脹,但是卻不會出現「大擠壓」。進一步來說,在僅僅只考慮一般廣義相對論(不含有宇宙學常數)情況下,宇宙是不會出現「大撕裂」。但是1998年,天文觀測發現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就意味著存在能引起「反引力」的機制,現代宇宙學稱之為「暗能量」。暗能量讓宇宙加速膨脹。如果加速膨脹不停止,那麼大撕裂就有可能出現。暗能量在廣義相對論裡可能和愛因斯坦引入的宇宙學常數——也就是含有宇宙學常數的廣義相對論——有關,如果是宇宙學常數就是暗能量的原因,那麼為什麼小尺度範圍沒有受到暗能量的影響呢?為什麼非要是大尺度宇宙觀測才會發現暗能量效應呢?這算是宇宙的未解之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