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蛇屬
學名:Naja
為眼鏡蛇科的一個屬,其成員均為毒蛇,大多被統稱為眼鏡蛇。雖然世上也有不少其他蛇類的名字包含「眼鏡蛇」一稱(如眼鏡王蛇),但它們因演化親緣性不足而並不歸為此屬。
眼鏡蛇屬的成員主要分布於中東、東南亞、非洲、印度尼西亞等地。
眼鏡蛇的英文名稱「Cobra」一詞,是「蛇」的葡萄牙語稱謂,起源於拉丁語。當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到達非洲和南亞,他們發現了眼鏡蛇並將其命名為「capelo」或者「膨頸蛇」,隨之此名稱流傳入西班牙語、法語、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
眼鏡蛇屬的成員體型矯健,多數身長能達1.8米或以上,頸部與身體花紋變異很大,一般頸部有單眼紋或雙眼紋,有的沒有花紋。它們最明顯的特徵是其能擴張的頸部。當遇敵時,眼鏡蛇會張大頸部,舉起身體的前半部並低吼,這能使蛇看上去比實際的體型要大。以其他細小蛇類、兩棲類、魚類作為主要食物。
所有眼鏡蛇屬的成員都有致命的毒液,毒液中主要含有攻擊神經系統導致麻痺的神經毒素,而大部分的成員也帶有細胞毒素,可導致內出血及流血不止。平均排毒量80毫克。平均15毫克即能致人死亡。
某些有特別構造毒牙的眼鏡蛇屬的成員還懂得向敵人噴射毒液,它們被統稱為「射毒眼鏡蛇」(Spitting Cobra)。射毒眼鏡蛇的目標主要是敵人的眼睛,當蛇壓縮毒液囊時,毒液會透過毒牙頂端上方的小洞,透過壓力噴射出去,毒液對皮膚不會有太大影響,但當射中眼部則可引致刺痛,如處理不當則可導致失明。
眼鏡蛇屬目前約有20多個已確認物種,但分類學上經常就物種的獨立性問題而存有爭論,因此某些資料也可能有所出入。
舟山眼鏡蛇
Naja atra
分布:中國、越南
埃及眼鏡蛇
Naja haje
分布:貝寧、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查德、埃及、加納、畿內亞、象牙海岸、利比亞、馬裡、摩洛哥、尼日、奈及利亞、阿曼、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蘇丹共和國、坦尚尼亞、多哥、烏幹達、葉門
孟加拉眼鏡蛇
Naja kaouthia
分布:孟加拉、緬甸、柬埔寨、中國、印度、寮國、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
緬甸眼鏡蛇
Naja mandalayensis
分布:緬甸
安達曼眼鏡蛇
Naja sagittifera
分布:印度安達曼群島
菲律賓眼鏡蛇
Naja philippinensis
分布:菲律賓
薩馬眼鏡蛇
Naja samarensis
分布:菲律賓
印度眼鏡蛇
Naja naja
分布:孟加拉、不丹、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斯裡蘭卡
南非眼鏡蛇
Naja anchietae
分布:安哥拉、納米比亞、尚比亞、辛巴威東部
喙眼鏡蛇
Naja annulifera
分布:馬拉威、莫三比克、南非、尚比亞、辛巴威
馬裡眼鏡蛇
Naja katiensis
分布:貝寧、喀麥隆、加納、畿內亞、象牙海岸、馬裡、甘比亞、茅利塔尼亞、尼日、奈及利亞、塞內加爾、多哥
非洲森林眼鏡蛇
Naja melanoleuca
分布:安哥拉、貝寧、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衣索比亞、加彭、加納、甘比亞、畿內亞、象牙海岸、肯雅、利比亞、塞拉裡昂、索馬利亞、蘇丹共和國、坦尚尼亞、多哥、烏幹達、尚比亞、辛巴威
黃金眼鏡蛇
Naja nivea
分布: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
中亞眼鏡蛇
Naja oxiana
分布:阿富汗、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土庫曼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阿氏射毒眼鏡蛇
Naja ashei
分布:衣索比亞南部、肯雅、索馬利亞、烏幹達
莫三比克射毒眼鏡蛇
Naja mossambica
分布:安哥拉東南部、馬拉威、莫三比克、索馬利亞、納米比亞、南非共和國、坦尚尼亞、尚比亞、辛巴威
斑馬射毒眼鏡蛇
Naja nigricincta
分布:安哥拉、納米比亞、南非
黑頸射毒眼鏡蛇
Naja nigricollis
分布:安哥拉、貝寧、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加納、畿內亞、象牙海岸、肯雅、利比亞、馬裡、茅利塔尼亞、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塞內加爾、塞拉裡昂、蘇丹共和國、坦尚尼亞、索馬利亞、多哥、烏幹達、尚比亞
紅頸射毒眼鏡蛇
Naja pallida
分布:衣索比亞、肯雅、索馬利亞、坦尚尼亞
努比亞射毒眼鏡蛇
Naja nubiae
分布:查德、埃及、尼日、蘇丹共和國
中南半島射毒眼鏡蛇
Naja siamensis
分布:柬埔寨、寮國、泰國、越南
馬來射毒眼鏡蛇
Naja sputatrix
分布:印尼
蘇門答臘射毒眼鏡蛇
Naja sumatrana
分布: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南部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投稿郵箱:iltawcom@163.com
世界物種畫廊 鳥類-鸚鵡 海報
尺寸:42 *60釐米
特別提示:我們僅銷售的是海報,不包含畫框以及場景展示中的其他內容。
或點擊「閱讀原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