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發展的觀點」是唯物史觀的核心嗎?

2020-12-05 察網

【本文為作者趙磊向察網的獨家投稿】

【作者按:晚近以來,在實踐唯物主義的語境下,人們對唯物史觀的理解和把握,尤其是對唯物史觀的「唯物」性質,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分歧。這種分歧的集中表現,就是如何解讀「決定論與能動論之間的張力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問題」。對於這個所謂的「根本問題」,筆者另有專文分析。這裡關注的命題,是如何理解唯物史觀的「唯物」性質。圍繞這個命題,我將分別討論與此相關的五個困惑:(1)「發展的觀點」是唯物史觀的核心嗎?(2)唯心主義者能否接受唯物史觀?(3)唯物主義者為何要祈求於觀念的幫助?(4)唯物史觀究竟是世界觀還是歷史觀?(5)什麼是「事實」?順便說明:其一,該博文是《唯物史觀何以「唯物」》的第一部分內容,全文已經發表在《社會科學研究》2019年第6期。其二,博文中的注釋和引文出處均已略去,需要核對出處的讀者,請登錄「中國知網「查閱原文。】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可以概括地表述為「唯物辯證法與唯物史觀」。不論是辯證法還是歷史觀,在本體論的意義上,「唯物」這個前置定語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然而有一種觀點卻認為,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理論特質不在於其「唯物」的性質,而在於其「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比如有學者認為:

【「唯物史觀的核心是用動態的、發展的觀點來解釋社會結構的變化,這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一個超越」。】

「發展的觀點」固然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重要特徵,然而把「發展的觀點」看作唯物史觀的核心,我認為值得商榷。

其實,「發展的觀點」並不是唯物史觀的專利。比如,黑格爾的辯證法、演化經濟學的達爾文主義哲學基礎以及對時間因素的強調,就有著鮮明的「發展觀點」。甚至西方經濟學中的「動態分析」,也因其引入了「時間因素」而具有某種程度的「發展觀點」。當然,西方經濟學方法論中的「發展觀點」與唯物史觀的「發展觀點」不可同日而語。在西方經濟學的方法論中,「發展的觀點」有一個底線思維:不論怎樣引入「時間因素」,不論怎樣對經濟行為和經濟制度做「動態分析」,資本主義制度以及「經濟人假定」這個前提都是絕不能動搖的。正是這個底線思維導致了西方經濟學從唯物的自然觀出發,最終卻走向了唯心史觀的不歸路。

那麼,唯物史觀的核心到底是什麼呢?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如果把具有「發展觀點」的其它理論與唯物史觀進行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唯物史觀與其它理論的根本區別在於:唯物史觀是用「社會存在」來解釋「社會意識」(簡稱「存在決定意識」),也就是用「唯物」的邏輯去解釋人類歷史的發展變化;而建立在唯心史觀基礎上的其它理論則有一個共同特徵:用「社會意識」來解釋「社會存在」。

比如,西方經濟學用心理來解釋人的行為就是「意識決定存在」的典型。即使非常強調「發展觀點」的演化經濟學也仍然是在「意識決定存在」的邏輯中轉圈圈:演化經濟學把創新看作發展的根本動力,而創新的動因則取決於天才的思想和主觀的意識。雖然演化經濟學包含有一定程度的「唯物主義」思想,比如承認環境對人性的制約,但其分析框架仍然遵循「意識決定存在」的基本邏輯。

由此可見,唯心史觀的基本邏輯是「意識決定存在」,而唯物史觀的基本邏輯是「存在決定意識」。既然「存在決定意識」是唯物史觀的基本邏輯,那麼,唯物史觀的理論內核就必須用「唯物」的性質來加以定位。

在與黑格爾辯證法的比較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唯物」的性質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中的核心地位。眾所周知,黑格爾的辯證法具有鮮明的「發展觀點」。雖然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與黑格爾的辯證法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但是,在談到辯證法的性質與唯物辯證法的性質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過很多精闢的論述。首先,我們來看馬克思對辯證法性質的論述:

【「辯證法,在其合理形態上,引起資產階級及其空論主義的代言人的惱怒和恐怖,因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青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在這段話中,馬克思明確指出,辯證法「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問題是,只有在「發展的觀點」中,「批判的和革命的」本質才能得以貫徹和顯現。由此可見,「發展的觀點」乃是馬克思對辯證法所給出的根本特徵。換言之,「發展的觀點」是一切辯證思維的特質。

其次,我們來看馬克思對唯物辯證法性質的論述:

【「我的辯證方法,從根本上來說,不僅和黑格爾的辯證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爾看來,思維過程,即甚至被他在觀念這一名稱下轉化為獨立主體的思維過程,是現實事物的創造主,而現實事物只是思維過程的外部表現。我的看法則相反,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在馬克思看來,唯物辯證方法之所以不同於黑格爾的辯證法就在於,「我的看法則相反,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由此可見,是否承認「存在決定意識」這個唯物的基本邏輯,乃是唯物辯證法與黑格爾辯證法的根本區別之所在。正如馬克思在1868年3月6日致庫格曼的信中明確指出:

【「因為我是唯物主義者,黑格爾是唯心主義者。黑格爾的辯證法是一切辯證法的基本形式,但是只有在剝去它的神秘形式之後才是這樣,而這恰好是我的方法的特點。」】

馬克思與黑格爾都是運用辯證法的大師,區別在於:馬克思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唯心主義」的。正是這種區別,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唯物」性質。

最後,我們來看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唯物史觀性質的論述。眾所周知,唯物史觀是唯物辯證法在歷史領域的展開和貫徹。因此,馬克思對唯物辯證法的論述,同樣適合於唯物史觀。不僅如此,馬克思恩格斯對唯物史觀的「唯物」性質有明確的強調:

【「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前一種考察方法從意識出發,把意識看作是有生命的個人。後一種符合現實生活的考察方法則從現實的、有生命的個人本身出發,把意識僅僅看作是他們的意識。」

「這種歷史觀就在於: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出發闡述現實的生產過程,把同這種生產方式相聯繫的、它所產生的交往形式即各個不同階段上的市民社會理解為整個歷史的基礎,從市民社會作為國家的活動描述市民社會,同時從市民社會出發闡明意識的所有各種不同的理論產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學、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們產生的過程。……這種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不同,它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範疇,而是始終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出發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各種觀念形態,由此也就得出下述結論:意識的一切形式和產物不是可以通過精神的批判來消滅的」。】

正是這種對「存在決定意識」的強調,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為我們充分展示了唯物史觀的「唯物」性質。

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以上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出三個基本結論:

(1)由於辯證法「按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發展的觀點」是辯證法的核心,但並不是唯物辯證法以及唯物史觀的核心。

(2)由於「從根本上說」,黑格爾辯證法的根基是「思維決定現實」,而唯物辯證法的根基是「物質決定觀念」,所以,唯物辯證法的性質必須用「唯物」的邏輯來定義。

(3)唯物史觀當然要「用動態的、發展的觀點來解釋社會結構的變化」,但是,唯物史觀的核心並非「發展的觀點」,而是用「唯物」的邏輯去解釋人類歷史的發展變化。換言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所在。正如列寧說:

【「馬克思和恩格斯保留了黑格爾關於永恆的發展過程的思想,拋棄了那種偏執的唯心主義觀點;他們面向實際生活之後看到,不能用精神的發展來解釋自然界的發展,恰恰相反,要從自然界,從物質中找到對精神的解釋…… 與黑格爾和其他黑格爾主義者相反,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唯物主義者。他們用唯物主義觀點觀察世界和人類,看出一切自然現象都有物質原因作基礎,同樣,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受物質力量即生產力的發展所制約的。」】

(2019年11月17日)

【趙磊,察網專欄學者,西南財經大學《財經科學》常務副總編,博導,教授。】

相關焦點

  • 唯物史觀的當代命運探究
    【摘要】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的「最大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核心所在。通過對唯物史觀三個發展階段的分析,指出經典唯物史觀與傳統唯物史觀在當代所面臨的挑戰,最後提出在知識經濟時代應該如何完成唯物史觀由經典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換。
  • 唯物史觀的意思
    唯物史觀即歷史唯物主義,以辯證唯物主義考察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歷史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詳細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1唯物史觀的主要內容  一、生產是歷史一切社會進步的尺度,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人類社會的進程。
  • 吳曉明: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中國特色...
    他在其中一再強調的是:貫穿《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或「核心思想」正是唯物史觀。唯物史觀認為,每一時代的物質生產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賴以建立的基礎。《共產黨宣言》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性分析,是以此為理論立足點的。  《共產黨宣言》對當時流行的各種社會主義作過簡要批判,後來恩格斯更加深入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 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研究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一種嶄新的歷史哲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對社會進行考察,從事實出發,歷史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從經濟上認識歷史的發展變化,突破了傳統史學的政治史框架,形成了「以『社會形態』為研究對象的新的史學範式」,代表了現代歷史發展的方向,「實為史學界開一新紀元」,從而被廣泛運用到歷史學的各個領域。
  • 從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看五大發展理念
    原標題:從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看五大發展理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新的視野確立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指導思想。
  • 恩格斯晚年重申唯物史觀的方法論性質
    在歷史發展中,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最終起決定作用是唯物史觀最基本的觀點。以往的歷史理論,包括舊唯物主義的歷史理論,僅僅憑藉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因素去解說歷史,否定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要廓清昔日唯物史觀造成的思想混亂,就要把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到社會歷史中去,揭開社會歷史發展的最一般規律,即物質資料的生產與再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根本,社會歷史發展的緣由在於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
  • 歷史唯物主義與唯物史觀本然關係之多視域解蔽及其效應
    2.該歷史觀基於特定原理,但並不能歸結於其特定原理,而那種認為「恩格斯在使用『唯物史觀』這一概念時有明確的理論指歸,即從人們的社會存在說明社會意識,並且認為社會存在的基礎是現實的經濟生活」[2]的觀點,是把該歷史觀的局部內容等同於其全部內容,形同於對其的肢解、簡單化或狹隘化。3.該歷史觀依賴於特定根據生成其基本內容,既使得其免於陷入獨斷論,也使得其基本內容呈不同邏輯層次,而並非抽象同質的東西。
  • 周書俊:唯物史觀是學習「四史」的關鍵
    唯物史觀是學習理解「四史」的根本方法。在人們的認識過程中,尤其是對歷史事件的認識過程中,往往需要人們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這對馬克思主義來說是無可厚非的,並且是必須堅持的。但是,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和單純。單純的單個孤立的歷史事件往往並不能正確反映歷史事實,更不能正確反映歷史規律。
  • 悅納教改趨勢,理解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2016年9月,中國公布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其中明確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其內涵來看,核心素養包含但不限於能力的一般含義,更強調學習者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有效解決問題的「綜合力」和「勝任力」。[3]學科核心素養是各門學科對核心素養的獨特貢獻。
  • 趙磊「單人」綜藝官宣,與《好聲音》冠軍同臺獻唱
    R1SE官博更新了一條新增的單人活動行程,令人意外的是,這次活動並不是團內幾位高人氣選手,而是單人活動一直都比較少,甚至一個月都沒有一行行程的趙磊,而這個單人的行程也非常不錯,是《天賜的聲音》的飛行嘉賓,在專業的音樂類綜藝中擔任飛行嘉賓,對未來解散之後的個人發展也很有好處。
  • 第五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舉行
    9月25日—26日,由《中華思想通史》編委會和天津市濱海新區中華思想研究院主辦的第五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在濱海新區舉行。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中國社科院原院長、學部委員王偉光作主題報告。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陳浙閩致辭,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連茂君出席。
  • 人間白月光R1SE趙磊,一開口世界都安靜了下來!
    2020年8月,R1SE趙磊發布了首支個人單曲《呼吸》,歌曲以輕巧的呼吸聲開啟,深海動物的叫聲營造出環繞式音感。開頭音樂由簡單的鋼琴柱式和弦構建明亮的空間感,將聽眾引入歌曲想要創造的情境中。在談到創作這首歌的意義時,R1SE趙磊真誠的說到:「我們每天都在向前奔跑,有時反而會忘記停下來好好呼吸。就像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訊息,有時候走遠了就會容易迷失自己,別忘記偶爾的反省,回歸初心。開始、結束、孤獨、敬畏、旅行……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用這首歌去詮釋當時的心境和感受。」
  • 【給90後講講馬克思】第13講:唯物史觀講了啥——1859年,唯物史觀
    本講內容梗概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的精華,它深刻認識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主要歷史階段,解釋了歷史發展變化的動力與規律,具有跨時代的意義,至今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導作用。
  • 以人民為中心是唯物史觀的本質體現
    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就要始終堅持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堅持一切為了人民,堅持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之中。
  • 「西溪論數」集合最強大腦,探討物聯網發展新機遇
    在每日互動(個推)主辦的「西溪論數」·2020數據智能高峰論壇上,「萬物互聯新機遇」圓桌環節邀請了塗鴉智能中國總裁付強、中科雲谷CEO王曉冬、酷開大屏指數數據研究院院長趙磊、微鏈聯合創始人周侃奇四位行業大咖,深度解讀了物聯網各細分領域的發展方向,數據智能在物聯網產業的價值挖掘及落地應用。問題一:物聯網各細分領域的發展方向分別是什麼樣的?
  • 小虎隊經典歌曲《逍遙遊》你聽過嗎
    小虎隊經典歌曲《逍遙遊》你聽過嗎時間:2019-04-23 12:48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跟著我們一起逍遙是什麼歌?小虎隊經典歌曲《逍遙遊》你聽過嗎 最近在抖音裡出現了不少好聽的歌曲,一首歌詞大意是跟著我們一起逍遙的歌曲受到了不少網友的喜歡,該歌曲之所以走紅,不單單是因為旋律好聽,歌詞也很能打動觀眾。但是對於這首歌曲的名字,   原標題:抖音跟著我們一起逍遙是什麼歌?
  • 核心價值觀培育需廓清歷史虛無主義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王建國  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亟需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與培育,而廓清歷史虛無主義的迷霧與影響,尤其是認清其實質,顯然是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在如何對待歷史這樣重大的問題上,不時出現刺耳的噪音,這就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中國的沉渣泛起。
  • 2017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核心考點
    (4)唯心主義產生的根源:(感覺是屏障,不可知論)(馬克思和舊唯物最主要區別:唯物史觀)   ①階級根源:在階級社會,唯心主義哲學受到反動沒落的社會階級的擁護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傳。根源不能說主觀和客觀相背離,因為它是認識錯誤的原因,可以是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錯誤   ②社會根源:社會分工、腦體勞動分離,為片面誇大精神意識的作用提供了條件。
  • 趙磊 | 「存在決定意識」五問
    【本文為作者趙磊向察網的獨家投稿。】在西方經濟學的眼裡,歷史唯物主義是毫無「人性」(有違「經濟人假設」)的異端邪說;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眼裡,歷史唯物主義則是沒有人在場的「無」的空間。實踐證明,科學的理論可以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和把握實踐,而錯誤的理論則只能誤導人們的實踐活動,並給人們生存和發展帶來損害。由此可見,理論和觀念雖然可以用來解釋和指導實踐,但這種解釋和指導依然不能脫離和違背內生於社會存在的客觀規律。二、歷史唯心主義的「意識」與「社會存在」無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