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王建國
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亟需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與培育,而廓清歷史虛無主義的迷霧與影響,尤其是認清其實質,顯然是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在如何對待歷史這樣重大的問題上,不時出現刺耳的噪音,這就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中國的沉渣泛起。
歷史虛無主義是西方文化傳統之現代流變的產物,可以說是一種國際性的思潮。在西方近現代的哲學與歷史思想家中內蘊歷史虛無主義特徵、傾向或因素的不乏其人,如德國哲學家文德爾班、義大利思想家克羅齊、英國歷史哲學家柯林伍德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以創立批判理性主義與反歷史決定論聞名的英籍哲學家波普爾,以強調歷史無規律性、歷史無重演性、歷史的不可預測、歷史不可檢驗、歷史沒有意義的基本觀點以及反整體主義、反本質主義、反烏託邦主義的方法論來批判歷史決定論尤其是唯物史觀,對馬克思主義構成了最為嚴重的挑戰與威脅。
中國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空前地遭遇到歷史虛無主義。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全盤西化論」到80年代呼喚「藍色文明」雨水對「黃土地的滋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我國一直時隱時現。特別是90年代以後,受蘇東劇變影響,加之中國社會從以政治為導向的社會向以經濟為導向的社會的急驟轉變,不僅弱化了傳統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價值,也一度否棄了自身的傳統文化價值的現代意義。這一時期有關理想式微、價值坍塌、道德滑坡、人文精神危機的評論以及「告別革命論」的出籠,都在不同層面表明歷史虛無主義的全面泛起。現時代西方社會推行並帶來全球效應的新自由主義,也助長了當代中國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近幾年,中國的歷史虛無主義現象在思想領域和影視創作方面又有較為明顯的表現。一些人以「反思歷史」為名,從糾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錯誤,走到「糾正」社會主義;從糾正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走到全盤否定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從詆毀新中國的偉大成就,發展到否定中國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從醜化、妖魔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發展到貶損和否定近代中國一切進步的、革命的運動;從刻意渲染少數中國人的不文明行為,發展到否定五千年中華文明。
歷史虛無主義的中國化中具有政治、思想、方法、危害等多維度的實質。
從政治實質上看,現代中國的所謂歷史虛無主義往往是從反對社會主義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需要出發,否定近現代以來的一切革命,主張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實行「全盤西化」。如以重評歷史人物為名模糊是非善惡的價值界線,通過肆意「戲說」歷史人物和時間,「改編」紅色經典,否定黨的歷史功績等。
從思想實質上看,歷史虛無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實際表現中充斥了唯心史觀、解構主義和懷疑主義。比如,歷史虛無主義打著「還原歷史」的幌子,大作翻案文章,為已被歷史淘汰的舊勢力評功擺好。又如,歷史虛無主義通過消解和解構歷史,否認一些人們已經普遍接受並為歷史實踐的進程所不斷證明的歷史結論。
從方法實質上看,歷史虛無主義在當代中國充斥了反辯證法意義的形上學、詭辯論和實用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所宣揚的思想觀點,不是在全面、系統地掌握有關材料的基礎上經過科學的分析得出來的,而主要是在表達自己的某種傾向、某種情緒,帶有極大的主觀隨意性。他們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抓住支流、現象下結論,用這種方法去剪裁歷史,編排歷史,進而達到歪曲歷史的目的。比如,歷史虛無主義為了標榜自己的創新和理性思考,一再提出所謂的「範式轉換」。他們主張用所謂的「現代史觀」取代「革命史觀」,把革命同現代化對立起來,藉以否定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鬥爭。又如,在對新中國歷史的認識上,歷史虛無主義割裂和對立了兩個30年的歷史階段甚至整體否定建國以來的60多年歷史。
從危害實質上看,當前中國泛濫的歷史虛無主義,不僅涉及史學領域的大是大非問題,而且直接關係到做人立國的根本問題。「否定革命」將導致人們對中國革命史、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人物的認同產生懷疑;「主張拋棄傳統」將割斷歷史並嚴重消解人們的民族自信;歷史虛無主義製造的思想混亂,不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與培育。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王建國)
[責任編輯:劉冰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