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歷史虛無主義在我國思想文化界的重新泛起,具有深刻的社會背景。歷史虛無主義藉口「重新評價」歷史,歪曲近現代中國革命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造成了人們的思想混亂,在社會上導致嚴重的消極後果。我們必須堅持唯物史觀,科學認識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和危害。
關 鍵 詞:歷史虛無主義 唯物史觀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杜科基金項目「當代中國主要錯誤思潮的剖析及其應對——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重要任務」(項目批准號:07BKS036)的階段性成果
一段時期以來,歷史虛無主義在我國思想文化界重新泛起,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警惕。一些人藉口「重新評價」歷史,歪曲近現代中國革命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甚至抹殺我國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造成了人們的思想混亂,在社會上導致嚴重的消極後果。為了正確認識中國近現代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科學把握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真實過程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歷史責任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我們應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科學剖析,以更好地堅持歷史唯物主義。
一、歷史虛無主義在我國重新泛起的歷史背景
歷史虛無主義在我國重新泛起,具有深刻的國際和國內背景。
從國際上看,唯心主義歷史哲學一直是西方歷史哲學的主流。唯心主義歷史哲學片面強調人的主體性、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原動力,以歷史認識的相對性、歷史選擇的任意性、歷史事件的單一性和不可預測性等否定歷史規律的客觀性,反對馬克思主義歷史決定論。以這種唯心史觀為基礎,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出現了「歷史終結論」、社會主義「失敗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共產主義「渺茫論」等謬論,與此相應,一股否定一切革命、鼓吹改良的歷史相對主義思潮在歐美史學界泛起。一些歷史學家否定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猛烈地攻擊十月革命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攻擊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史。他們出版(發表)了大量以攻擊革命為主要內容的書籍和論文,提出重新評估、重新定位「革命」。
蘇東劇變後,國際上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暫時處於低潮,兩種社會制度在全球範圍內的並存、合作、競爭、鬥爭,在總體上呈現出「資」強「社」弱、「資」進「社」守的態勢。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反共勢力,把蘇聯崩潰視為一個世紀才遇到一次的大好機會,他們從蘇聯的演變中看到了歷史虛無主義滅人國、奪人志的「價值」,為了使中國也「變得像西方一樣非意識形態(化)、實用主義、實利主義,並在文化上和政治上更加自由」,[1]他們在向全世界特別是社會主義中國推行美國的價值觀念、培植自由化勢力過程中,極力兜售、倡導、宣揚歷史虛無主義,致使歷史虛無主義在20世紀80年代末在我國形成氣候,瀰漫於思想界、文學界、史學界和藝術界,開始影響和危害社會。
從國內看,我國現階段實行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種制度反映到思想意識領域,馬克思主義是主流意識形態,但也必然出現與其他非公有制相適應的種種思想。事實正是這樣。這些年來,在我國,社會思想空前活躍,主流積極健康向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斷得到鞏固。但同時,一些錯誤的、消極的、頹廢的思想意識也有所滋長,特別是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時有出現。隨著我國與西方國家在經濟和政治方面的交往不斷增多,西方思潮如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新自由主義思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等不斷滲透進我國。這些西方思潮中有的也含有某些合理因素,對此加以批判分析和吸收,有利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但是,這些以唯心史觀為基礎,本質上是資本主義價值觀體系的思潮,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消極影響、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衝擊、對人們健康思想的腐蝕是主要的。
二、歷史虛無主義在我國的泛起及表現特點
20世紀80年代,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在我國泛起,其表現為,一些人以反思我們黨和國家剛剛經歷的曲折為由,把對「文革」的詛咒升溫、轉化為對新中國的謾罵,由否定建國後30年的歷史發展到否定五千年中華文明,聲稱中華民族的文化「已經夭亡了」,「孕育不了新的文化」,是只能走向「自殺」的「黃土文化」;污衊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只有「愚昧和落後」,主張「歐洲中心」論,要求「全盤西化」。有人提出「五四運動是破壞運動」,斷言中國「現在的主要問題是『革命的後遺症』」,等等。這種反對革命、主張改良的思想是當年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重要方面。眾所周知,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泛濫導致了80年代末政治風波的發生。
20世紀90年代,歷史虛無主義再次泛濫。以《告別革命》一書為代表,一些文章、專著、文學作品中和一些媒體上充斥著否定革命、否定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觀點。一段時間裡,對中國歷史和中華文明的嘲諷,對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否定,特別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詆毀、歪曲和攻擊,幾乎遍及哲學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
在思想領域,歷史虛無主義者否認20世紀中國發生革命的必然性,指責中國選擇革命的方式實現社會變革,造成了「令人嘆息的百年瘋狂與幼稚」,污衊中國近百年的歷史是「一部不斷地殺人、輪迴地殺人的歷史」;詛咒中國革命是一種單純破壞的力量,殺人流血,造成了「能量的消耗」,沒有任何建設性的意義;指責五四運動造成了歷史的斷裂,從「以英美為師」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走上了「以俄為師的歧路」,說「從1919年到1978年,曲折起轉之間,『轟動』60年,整整一個甲子,至少虛擲了三代人的血淚精華」;指責社會主義改造「根本搞早了搞錯了」,阻滯、破壞了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他們不僅反對革命的一切後果,要求「告別革命」,而且把改革開放的歷史與前30年的歷史割裂對立起來,一方面污衊1978年以前3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史「只是一部荒唐史」,另一方面把改革開放的實踐歪曲為是對「以英美為師」的「近代文明主流」的回歸。
在史學領域,他們打著學術創新的旗號,顛覆前人運用唯物史觀得出的結論。他們推崇和照搬國外史學流派的觀點,反對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研究歷史,主張用歷史的任意選擇論,以所謂超然的客觀主義態度來研究中國近現代歷史。他們否定建國後史學界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否定馬克思主義史家的學術地位。他們攻擊近代以來的歷次革命,指責太平天國運動「絕無進步的歷史意義可言」;「辛亥革命搞糟了」,破壞了「一個社會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污衊五四運動「把民族傳統文化賴於生存的東西截斷了」,說「一切政治災難都是從五四運動來的」;對太平天國運動的領袖洪秀全和傑出的愛國主義者、民族英雄、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竭力進行貶抑。另一方面,他們卻大肆讚揚西方殖民主義者對中國的的入侵,極盡美化慈禧、袁世凱、曾國藩、李鴻章、徐世昌等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
在文學領域,他們利用多種藝術形式,大肆宣傳自己的觀點,在一些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作品中,漠視中國共產黨對社會變動的巨大變革作用。在近代歷史劇作中,把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歸結於各種離奇的因素,歸結於個人的心血來潮。他們高揚所謂人性的大旗,對革命暴力大加討伐,譏笑先烈們為追求進步、獨立、自由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爭。在文藝評論中,貶損和否定反映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現當代作家,如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葉聖陶、丁玲等人,全盤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影響下的革命文學,全盤否定五四以來中國革命的和進步的文學,乃至全盤否定整個 20世紀的中國文學。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以上各個領域的種種觀點,集中起來說,有五大突出特點:
一是否定中華文明的歷史,乃至中國文明的起源。這就是他們大肆鼓吹的,中國文化從古代到現代,內在機制存在嚴重的問題,不存在自我更新的可能性,唯有將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引入中國,普及民間,中國文化才能「充分世界化」,進而實現「現代化」和「全球化」。
二是否定革命。這就是他們為什麼把中國近百年歷史污衊為「一部不斷地殺人、輪迴地殺人的歷史」,把從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109年歷史污衊為一場「以暴易暴」的鬧劇,要求「告別革命」的原因。
三是否定五四運動。這就是歷史虛無主義者說的,五四運動「把民族傳統文化賴於生存的東西截斷了,一切民族虛無主義,一切政治災難都是從五四運動來的」。他們的下半句話是,「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近代文明」,「如果中國當時執行一條『孫子』戰略,隨便搭上哪一條順風船,或許現在的中國會強得多。比如追隨美國,可能我們今天就是日本」。這是上半句話的實質。
四是否定社會主義改造。他們認為,社會主義改造「根本搞早了搞錯了」,阻滯、破壞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所以要求用21世紀頭20年來補「新民主主義」的課。
五是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他們認為,黨領導的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道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和基本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一系列錯誤的延續,影響了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所以他們否定一切,最後都把矛頭集中指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六是美化和歌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他們認為傳統的關於西方殖民主義侵略造成了東方普遍落後的觀點,使「歷史批判的天平傾斜了」。相反,「如果沒有近代西方的殖民徵服,人類,特別是東方各民族所有優秀的自然才能將永遠沉睡,得不到發展」。「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近代文明。」所以,他們把慈禧、李鴻章、袁世凱等人裝扮成中國現代化的開拓者,稱讚袁世凱是「走向共和」的元勳,其政治主張「反映了當時社會歷史發展的趨勢」。
歷史虛無主義的這些特點,表現在政治主張上,他們並不要求歷史完全虛無,而是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要求虛無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表現在方法論上,他們完全是主觀主義和形上學的,堅持用抽象的人性描繪歷史人物、編排歷史情節,對歷史進行隨心所欲的塗抹、剪裁、解讀、虛構,特別是熱衷於對已有歷史定論的叛徒、漢奸、反動統治人物翻案和歌功頌德。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勝利和成績,對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得出的科學結論,則統統發難,全盤否定。思維方式上的非此即彼、形上學猖撅,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表現在表達方式和傳播途徑上,他們善於打著理論創新的旗幟,以學術研究的面貌,通過學術刊物、研討會和學術著作等表現出來,或是以文學、藝術作品,特別是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等形式,利用現代傳媒手段,影響社會輿論。
三、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和危害
清代著名思想家龔自珍說過:「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他又說過:「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這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研究歷史和正確對待歷史的重要性,說明了正確評價歷史是關乎國家治亂興亡的大事。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本危害就在於,從歷史領域人手,通過否定、醜化歷史達到否定現實的目的,藉以摧毀我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歷史依據,否定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和發展道路。因此,歷史虛主義說到底是對中國走什麼道路問題的回答。
蘇聯的教訓值得深思。列寧曾告誡無產階級政黨:「要是我們黨一聽到資產階級誹謗我們黨的領袖就同意他們丟開社會活動,那就要吃大虧,就會使無產階級受到損失,使無產階級的敵人拍手稱快。」[2]蘇聯被摧毀的一個重要的輿論突破口,就是蘇聯歷史被否定。20世紀80年代,作為帝國主義對社會主義國家實施和平演變的策略和思想武器,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首先在蘇聯蔓延。蘇聯政治界和文化界一些頭面人物成了這股思潮的倡導者。蘇聯在「改革」之初,戈巴契夫提出不加任何限定的「民主化」、「公開性」的口號,這扇大門一打開,各種各樣否定蘇聯革命歷史的奇談怪論便紛紛出籠。一些自由派理論家首先將矛頭集中指向十月革命,旨在通過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達到全盤否定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果的目的。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長雅科夫列夫充當了篡改蘇聯歷史的急先鋒。他利用各種重要場合惡毒地攻擊十月革命:「俄羅斯在選擇社會道路上犯了錯誤,看中了瘋狂的革命而沒有選擇自然的變化。」[3]「布爾什維克的政變77年了。這是俄羅斯一千年歷史上最悲慘的事件,是魔鬼之歌的序曲。」[4]他在《乾屍也抹聖油》一書中,列舉了布爾什維主義的16條「罪狀」,其中第一、二條「罪狀」就是布爾什維克黨在1917年領導人民進行了十月革命並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他詛咒十月革命是「暴力的政變」,使俄國離開了「人類文明的正道」;詛咒無產階級專政是「仇恨人類的專政」,把布爾什維主義污衊為「俄羅斯法西斯主義的變種」;要求宣布這種「宣揚暴力的思想和實踐」為非法,要求對「法西斯的布爾什維主義思想及其實際體現者」進行審判。[5]自由派的著名作家索忍尼辛公開宣稱「我是革命的敵人」,[6]「我譴責任何革命。革命實際上並不加速歷史的進程,而是使它難以前進……革命並不使得歷史道路變直,而使得它崎嶇不平」。[7]他們認為,既然蘇聯「自1929年以來的經驗全部都是錯誤的」,因此應該「炸毀」蘇聯的「整個社會大廈」。結果,搞亂了人們的思想,毀壞了社會主義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導致嚴重的信仰危機,最後導致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喪失、蘇聯的解體。
蘇聯解體後,曾擔任過20多年《真理報》總編輯的阿法納西耶夫在回憶錄中對比了美國資產階級與蘇聯共產黨人對待自己領袖的不同態度。他說:「這裡我想起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白宮,白宮有一個著名的橢圓形大廳,在大廳周圍走廊的牆上繪有美國歷屆總統的畫像,從林肯到裡根。他們用睿智而和善的目光看著來訪者。而誰都不去回想這位睿智和和善的林肯當初曾把試圖脫離北方中心而獨立的南方各州淹沒在血泊中。」對照美國的做法,阿法納西耶夫感慨地說:「在我國卻一切都正好相反。史達林一死,所有的髒水都潑在他身上,所有壞事都歸罪於他。我們黨和我們國家的所有第一號領導人,如赫魯雪夫、勃列日涅夫、契爾年科,全都不能倖免。他們的肖像早就被丟到垃圾箱裡去了。」阿法納西耶夫的話是值得我們深思的。[8]
歷史虛無主義是在西方各種以唯心主義歷史觀為哲學基礎的錯誤思潮的影響下,適應西方國家對我實施和平演變戰略的政治需要和國內反社會主義勢力的策略變化而泛起的一股政治思潮。如果說它有什麼社會作用的話,那就是這種民族虛無主義和崇洋媚外若得不到遏制,讓它「滅其史」,其結果會摧毀人們的信念。
第一,歷史虛無主義所反映的不僅是文化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不僅是對待歷史的態度問題,而且是對待現實的態度問題。現在歷史虛無主義已經成為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的工具,它通過否定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使現實社會主義制度失去基本的歷史依據。
第二,抹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消解文化認同,瓦解理想信念,使人們喪失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削弱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消融民族精神,導致民族虛無主義,解構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
第三,否定中國近現代史的革命主線,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史,要害是從歷史依據上抽掉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從根本上否定共產黨領導的合理性、正義性。這不僅將深刻銷蝕歷史學的科學性,而且會造成「顛倒歷史真相」、誤導現實運動的嚴重後果。
第四,歷史虛無主義的蔓延,必然搞亂理論,搞亂思想,誘使廣大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社會主義的必然性、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理性產生懷疑,動搖黨的領導地位,危害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穩固。
四、運用唯物史觀,科學認識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
與歷史虛無主義論者對中國近現代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描畫截然不同,馬克思主義者運用唯物史觀,科學認識中國近現代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清楚地看到歷史的真實圖景。
第一,革命成為近現代中國歷史的主旋律,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近代以來,中國農民選擇了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派選擇了革命,無產階級選擇了革命,這不是洪秀全、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心血來潮、鼓吹煽動和隨意選擇的。所謂近代以來的中國革命是由少數革命家「創造出來」的論調,是不符合歷史真相的。近代中國革命的發生,有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首先,中國近代革命發生的根源在於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構成了中國社會最主要的矛盾,正是因為這些矛盾極其尖銳,才引發了近代以來日益壯大的革命運動。其次,革命是近代中國完成兩大歷史任務不可避免的選擇。近代中國,中華民族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帝國主義及其在中國的反動統治勢力不僅不願自動退出歷史舞臺,而且不斷加強國家機器,加強對人民的鎮壓,這就決定了中國人民只能通過革命的手段來完成前一個任務。如果中國人民不用革命手段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務,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任務就會失去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因而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話。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精英為了革命事業,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僕後繼,勇往直前,其深刻原因就在於此。再次,中國人民是在絕無改良希望時毅然決然走上革命道路的。孫中山早年上書李鴻章建議變法,李大釗一度認為人們對北洋政府統治下的民國應取補臺的態度,毛澤東在五四運動中曾主張「無血革命」、「呼聲革命」,而殘酷的現實擊碎了他們善良的願望,迫使他們認識到,不革命,中國就沒有出路,社會就不能進步,於是他們毅然舉起了革命的大旗。
第二,近代中國的社會現實不僅決定了解決中國出路的手段,而且還決定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在強大的反動勢力面前,先天軟弱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能為中國爭得資本主義的前途。五四運動後,十月革命的炮火把馬克思主義送到中國。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領導人民經過 28年的艱苦奮鬥,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終於獲得了推動現代化、走向國強民富的最重要的前提——民族獨立。這個偉大進步的取得,充分說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為目標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符合中國近代國情的,也是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
第三,革命是現代化最重要、最強勁的推動力量。馬克思主義者用唯物主義歷史觀去研究中國的現代化與革命的關係,斷言革命是現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條件。革命不僅不同現代化相矛盾,而且是現代化最重要、最強勁的推動力量,沒有革命也就不可能有現代化。早在20世紀40年代,毛澤東就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講清了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的關係:「沒有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不可能建設真正大規模的工業。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一個不是貧弱的而是富強的中國,是和一個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獨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統一的中國,相聯結的。」[9]「正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束縛了中國人民的生產力,不破壞它們,中國就不能發展和進步,中國就有滅亡的危險……革命是幹什麼呢?就是要衝破這個壓力,解放中國人民的生產力,解放中國人民,使他們得到自由。所以,首先就應該求得國家的獨立,其次是民主。沒有這兩個東西,中國是不能統一和不能富強的。」[10]
第四,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實現現代化、走向繁榮富強的唯一道路。歷史已經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近代中國是走不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一切必要的經濟政治條件。事實證明,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後,中國的現代化進入了迅速發展階段。在改革開放前的近30年裡,雖然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過種種失誤,包括「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那樣大的失誤,但主流是好的。我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經濟發展相當快。一些不帶偏見、具有遠見卓識的資產階級學者不僅不否認,而且充分肯定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這無疑是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進步性和合理性的佐證。
第五,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本質和主流是推動社會發展,謀求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是在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逐步走向成熟的黨,自創立以來,在長達80多年的時間裡,領導中國人民做了三件大事:創建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全面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為中國以後的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變成了一個初步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的國家。這就是黨的歷史的本質和主流。
當然,歷史上,由於黨自身思想理論和組織建設處於成長階段、國際國內環境的複雜險惡和對事物矛盾認識的過程性,黨在認識社會矛盾和階級關係、確定戰略方針、實施政策措施等方面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有時甚至會出現暫時的全局性的問題。但是中國共產黨總能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自己,從而在領導人民為中華民族爭取獨立統一和現代化建設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關於如何認識和對待歷史,胡錦濤同志說:「浩瀚而寶貴的歷史知識既是人類總結昨天的記錄,又是人類把握今天、創造明天的嚮導。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人類不斷在以往歷史的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的歷史。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治史、學史、用史的傳統。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一貫重視對歷史經驗的借鑑和運用。在新形勢下,我們要更加重視學習歷史知識,更加注重用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來教育黨員幹部和人民。」「要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認真學習我們黨的歷史、中國歷史、世界歷史,深入思考,科學分析,不斷提高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水平,不斷提高自覺運用這三個規律的能力,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11]我們應該以此為指導,來正確地研究、認識和對待歷史,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種種怪論。
參考文獻:
[1]李查德·伯思斯坦,羅斯·芒羅.正在到來的美國的衝突[J],外交季刊,1997(3-4)
[2]列寧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8-89.
[3][4]文化報(俄羅斯),1994-12-19.
[5]文化報(俄羅斯),1995-12-21.
[6][7]消息報(俄羅斯),1993-09-21.
[8]梅榮政.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238.
[9][10]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0,432.
[11]胡錦濤.進一步認識把握社會發展規律增強推進改革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N].人民日報,2003-11-26.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