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能否回答宇宙所有的問題——虛無主義是理性觀點嗎?

2021-01-15 老胡說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相信虛無主義不是世界上存在的唯一理性觀點,虛無主義是相信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真實存在的,沒有任何原理或信念具有任何意義或真實的。

現在,有些人如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Dennett)認為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都是物質的。他們通常被認為是堅硬的唯物主義者,他們相信世界上沒有宗教方面的事物,例如上帝,天堂,靈魂和精神等等,因此得出結論,意識和自由意志都是幻覺。他們的觀點是,只有物理真理才是客觀的,是唯一的權威,這使某些人信服,因為僅相信我們每天在物理上看到的以及我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是合理和合理的思想。

因此,他們拒絕道德和所有的善,因為他們相信除了物質之外沒有客觀的真理。因此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公平合理的,因為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我們所有的選擇都是而且將只由先前的事件決定。因為沒有客觀的原則,我們對他人的判斷只能是主觀的;由於道德只是個人喜好的問題,我們可能偏愛某些東西而不喜歡另一些東西,事情就是這樣。

這同樣適用於我們如何感知自己的美。他們還認為,我們生活的自然只是原子的集合,沒有任何價值。我們存在,因為我們存在。這種觀點的另一個優點是,現實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設計者或領導者。為什麼?那是因為根本不需要。這種信仰缺乏證據,因此,在任何其他事物中都沒有既定的道德準則,也沒有客觀的真理。這些都是他們如何相信拒絕所有宗教信仰和從一個無神論者的角度來看待一切是合乎邏輯的例子。

但是,有人可能會說虛無主義本身是不理性的,因為它無法解釋我們、人類和整個宇宙是如何存在的。雖然有些人推測,我們可以生活在一個多元宇宙,或者這樣的一個「微調」的宇宙背後的原因是,但人類無法證明這個宇宙必然存在,因為多重宇宙或者因為我們沒有另一個宇宙可以與之相對而對其進行了「微調」,所以任何一點都可以,所以我們絕對不應該驚訝它像它那樣存在。

這一爭論也延伸到科學是否能夠回答關於物理宇宙的所有問題的爭論。有些人,如史蒂芬·霍金相信科學主義,把促進科學作為社會決定規範的唯一客觀手段。他認為任何曾經存在、現在存在和將要存在的事物都可以只用科學概念來解釋,這樣就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客觀手段了。然而,這些明顯的優勢並不令人信服。這不僅是因為我們科學知識的範圍非常小,而且因為科學不能證明這個宇宙是否存在,我們為什麼存在,以及我們所知道的科學是否正確。

雖然有人認為虛無主義是唯一的理性觀點,但我認為虛無主義並不是唯一的理性觀點。為了進一步解釋,一些人,如肯·漢姆和其他年輕的地球神創論者認為,所有的真理(物理的、道德的、精神的和美學的)都是客觀的,它們可以在聖經中找到,因為它是關鍵的權威(真理的來源)。他是眾多相信上帝在六天內創造了宇宙並在七天內休息的人之一。

這種觀點更有說服力,這種觀點更令人信服,因為他們沒有解釋物理真實是唯一客觀真理的信念的起源,而且絕對沒有理由說明這樣做的可能性:他們尚未證明科學可以回答所有問題。更具體地說,他們相信任何與耶穌誕生之前的時間有關的東西都被認為是「歷史科學」,是聖經的一部分;因此他們反對大爆炸理論和進化理論,但他們認為「觀察科學」是正確的,因為它不以任何方式幹涉宗教,他們也幫助現代醫學和技術的發展。

例如,心理學如何影響人類倫理,宗教如何通過建立實驗的道德邊界來影響科學實踐。這種觀點將其置於獨立模型之上的一個優點是,人類通常是如何將跨學科觀點聯繫在一起來解決問題的,這與科學沒有宗教就無法獨立存在,而宗教沒有科學就無法獨立存在相對應;因此,他們應該相互合作,互相告知,以彌補知識上的差距。

有些人認為科學可以告知宗教,因為它有助於發展我們的世界觀,通過填補現代「觀察科學」和聖經中發現的「歷史科學」之間的差距,然而,另一些人認為上帝的話是不變的,因此科學將永遠不能影響宗教。反過來說,科學與宗教的這種相容性在唯心主義中也可以看到,在唯心主義中,意識先於物質。

有些人,如理察·斯威本和基思·沃德相信這一點。科學可以強烈迫使宗教信仰特別是在宇宙學,顯示宇宙的基本價值是如何安排,允許人類存在。他們都認為意識影響了宇宙的創造:史文朋認為,人們更有理由相信這些值是由設計而不是機會設定的,因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很小;沃德認為,量子物理肯定是由意識主導的,因此,一個有意識的存在必定創造了宇宙。這是另一個理性結論的例子,它可以使虛無主義不是唯一存在的理性觀點。

更有說服力的一個方面是,如果我們仔細想想,人類肯定不僅僅是原子的集合。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人性和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我們都有自己的身份,所以我們也可以說,我們的意識和思想是客觀存在的,因此,當我們受到周圍環境和環境的很大影響時,我們也有真實的意志。隨著我們對生活和教育的體驗越來越深入,我們對善與惡的存在,以及什麼是客觀的善與惡有了更好地理解。

既然從有神論者的角度來看道德是客觀存在的,那麼人權、判斷、美、生命的意義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努力制止國內和國際上的不公正和道德良好的行為;我們試著去體驗和理解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美;我們試圖與所有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並解釋生命的意義;因此,這就是一切事物本質上都很重要的原因。既然宇宙的價值完全是它們所需要的,那麼這種純粹偶然的結果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因此,考慮到宇宙偶然發生的微小可能性,認為宇宙是被設計安排的更為合理。因為設計師在物理上並不存在,所以它必須是一種非物質的存在,也必須是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存在,而不是由其他東西帶來的存在,就像它自己所解釋的那樣。正如我們也得出的結論,非意識的事物不可能導致任何事物在任何點上存在,我們可以由此得出,它也必須是意識的。

總之,我相信虛無主義不是唯一存在的理性觀點。雖然一方面,有些人可能會說,從技術上說,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我們知道會是真實的,我們沒有明確的設計師創造了世界,因為沒有這樣的科學證據,因此拒絕所有對我們只有理性原則和相信虛無主義,然而,有更多的事實比物理世界的真理,我們還沒有發現,所以我們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虛無主義是非常理性的另一方面。

丹尼爾·丹尼特等堅定的唯物主義者認為,科學將回答所有問題,因為他認為宗教已經過時了。但與此相反,在這個世界上,實際上存在著其他的信仰,它們不僅包括物理的真理,如道德和精神的真理,其中有幾個模型表明,它是這種客觀事物的關鍵權威。特別是一些人,認為科學與宗教是相互獨立、相互重疊的,在某些事情上相互告知,但是像理察·斯溫伯恩這樣的學者則更進一步地認為科學有可能支持甚至強迫宗教信仰。最終,像宇宙學這樣的科學發現可以向我們展示,人類最初是如何能夠生存的,因為宇宙的基本價值的安排,許多人相信,他們所謂的合理,是由設計設定的。

是的,科學並沒有證明這個宇宙是否存在,我們為什麼存在,以及我們所知道的科學是否正確。但宗教沒有。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相信有多個權威來源是很有幫助的,我們可以參考,讓科學和宗教互相告知,因此虛無主義不是唯一的理性觀點。

相關焦點

  • 科學理性vs人文關懷,水火不容?
    因而追求智慧的所有學問都在哲學範疇之內。不管是試圖解釋世界生成、揭示自然規律的自然哲學,還是執著於存在基礎討論的形上學,都是關於人的學問。如古希臘偉大的智者普羅泰戈拉所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不管在現代人看來先哲們的思想多麼龐雜,所有問題和回答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大寫的人。
  • 歷史虛無主義問題的實質是歷史觀問題
    2.歷史虛無主義根源於歷史觀問題  歷史虛無主義以「虛無歷史」為基本面貌與特徵,從史實、史料問題入手,在歷史過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環節和歷史邏輯上做文章,一方面縮小、扭曲和否定對其立場、觀點不利的歷史,另一方面則對那些對其立場、觀點有利的所謂史實、歷史碎片和歷史邏輯關係加以誇大、杜撰、顛倒。
  • 個人責任、社會正義與價值虛無主義的克服
    一、形上學的悖論與價值虛無主義的思想根源  在威脅我們時代的諸多挑戰中,價值虛無主義因為直接關涉到人的生命存在的根基,無疑是最為深刻的。深入理解並回應這一挑戰,是哲學不可迴避的一個重大課題。面對這一挑戰,哲學必須理解並回答的一個首要的、前提性問題是:價值虛無主義的根源究竟是什麼?
  • 吳英:馬恩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
    經濟狀況是基礎,但是對歷史鬥爭的進程發生影響並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著這一鬥爭的形式的,還有上層建築的各種因素:階級鬥爭的各種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勝利了的階級在獲勝以後確立的憲法等等,各種法的形式以及所有這些實際鬥爭在參加者頭腦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學的理論,宗教的觀點以及它們向教義體系的進一步發展。」  可見,「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
  • 回答了哪些問題?沒有回答哪些問題?
    生命有終極意義嗎?嘗試分析或回答這些,你會發現你不能僅僅根據物理學的概念回答一個問題。哲學上的準時我們出生了,我們死了。將這兩個事件分開的跨度就是我們所說的「時間」。身份認同個人身份理論是一種哲學的對峙,具有我們存在的最終最終問題:我們是誰?死後會有生命嗎?我們存在的最終目標是什麼?任何現行的物理定律或理論都不太可能回答這些問題,因為必須死去來描述來世的情景。
  • 霍金三部曲|回答物理學的終極問題
    這是物理學和哲學的終極問題是上帝創造了宇宙還是大爆炸?我們真的能回到過去嗎?你知道為什麼世界是十一維嗎?宇宙是否需要一個創造者?......我們追求發現,不僅在科學中,而且在所有領域中激起創造性。《大設計》——霍金近10年間的首部經典巨著 宇宙何時並如何起始?我們為何在此?為何是有非無?何為實在本性?為何自然定律被這麼精細地調諧至讓我們這樣的生命存在?
  • 核心價值觀培育需廓清歷史虛無主義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王建國  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亟需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與培育,而廓清歷史虛無主義的迷霧與影響,尤其是認清其實質,顯然是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在如何對待歷史這樣重大的問題上,不時出現刺耳的噪音,這就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中國的沉渣泛起。
  • 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和危害
    為了正確認識中國近現代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科學把握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真實過程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歷史責任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我們應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科學剖析,以更好地堅持歷史唯物主義。
  • 人一定要活得非常理性嗎?
    於是經常會有讀者問:人活著難道一定要這麼理性嗎?比如:做什麼事情一定要非常理性地去計算利害得失嗎?這樣會不會太功利了呢?讀書、學習一定追求「有所收穫」嗎?難道不能單純地消遣和審美嗎?生活中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定要費腦子去思考嗎?這樣會不會太累了?如是等等,不一而足。
  • 科技手抄報:5分鐘回答所有問題
    5分鐘回答所有問題  6月8日,英國雷丁大學在著名的倫敦皇家學會舉辦了一場「圖靈測試」。當天測試中,一組人類裁判以敲擊鍵盤的形式與電腦「對話」。5個參賽電腦程式之一的「尤金·古茲曼」成功「偽裝」成一名13歲男孩,在一次時間為5分鐘的文字交流中,回答了裁判輸入的所有問題,其中33%的回答讓裁判認為與他們對話的是人而非機器。這場測試的參與者包括英國科幻喜劇《紅矮星號》中機器人扮演者羅伯特·盧埃林、去年提議赦免圖靈的自民黨人羅德·夏克等。
  • 除了科學產生的「文化決定論」觀點,還有哪些觀點?
    中國近現代科學落後,對科學貢獻的極少,與其巨大的人口數量不成比例,一直是中國知識分子心中的痛。自鴉片戰爭以來,時時都有人在追問,中國為什麼產生不了科學?是誰阻擋了中國的科學進程?中國人不會科學思維嗎?李約瑟難題 | 哲學科學之問的思索這些追問中不乏真知,但也不乏荒誕。其中之一是大概起自五四時代的一個論點,中國沒有哲學,所以中國文化下不出科學的蛋。
  • 《科學美國人》回答關於人類未來的20個大問題
    ……我們對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宇宙和人類自身存在很多疑問。美國《科學美國人》雜誌在9月1日的文章中,邀請頂級科學家對一些困擾我們的問題給出了答案。人類的未來會超越地球嗎?回答者:英國宇宙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馬丁·裡斯想像人類從地球大規模遷徙到其他星球是一個危險的錯覺。
  • 科學無法回答的4個「奇葩」問題,圖4很簡單,卻永遠沒有的答案!
    1、我們曾經是外星人嗎? 回答我們是否在宇宙中獨處的問題是科學的難題之一。外星生命是否曾經存在過這個問題,這幾乎是令人信服的問題。對於文明可能持續多久,我們沒有任何參照。或者,在宇宙時間線上可能存在的地方。我們還沒有找到任何物理證據。
  • 陳嘉映×周濂:我們對人生宇宙的困惑,是因為科學發展還不夠充分嗎?
    記者 | 趙蘊嫻編輯 | 黃月科學的發展能否解決倫理、美學的問題?過去幾千年間,人文沒有講清楚的問題,科學能不能提供終極方案?科幻作家劉慈欣與哲學家江曉原曾經就這些問題有過一段對話。劉慈欣認為,科學和技術能夠解決人類的一切問題,現在還沒有全部解決,是因為科學的發展不夠充分。
  • 宋月紅:深入內部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原標題:深入內部 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打著「學術」的幌子,在各種媒體上造謠生事。要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就要深入它的內部剖析這一思潮。
  • 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與危害
    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  面對一段時間以來歷史虛無主義的沉渣泛起,我們應當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科學剖析,深刻揭露其本質和危害。
  • 英媒解讀最難回答20大科學問題(圖)
    而近日英國《衛報》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他們試圖解答位列前排的那幾十大科學問題。這些謎題既可以說是科學巨輪前進方向上的燈塔,卻也未嘗不是所有「航海者」——科學家們的終極「噩夢」。這就是當今人們最該知道卻最難於回答的20個科學問題。  問題1宇宙由何組成?
  • 揭開弦理論的真面目:弦理論是解釋宇宙所有問題的終極理論嗎?
    這的確是物理界的主流觀點。但是,這個結論並不影響人們認為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完全正確的理論,人們的思想就是這樣矛盾。當今,主流學者們的科普文章或演講一般從經典物理學(經典電動力學)開始說起,然後談到相對論(光是粒子)和量子力學(所有的量子都是粒子)的基本觀點,最後的結尾總是會說所有的量子都是振動的弦。
  • 馬龍閃:虛無主義在俄國的發生和流變
    在社會思想史上,「虛無主義」是一種觀察世界的立場和觀點,它否定人類通行觀念的存在,否定世人普遍接受的道德和文化價值,不承認任何權威,人們就把這種觀點和立場稱作虛無主義。  德國和法國對虛無主義概念的解釋,應該看作是虛無主義在俄國的思想源頭。1820年代下半期和1830年代,沙俄政府害怕青年人到法國受到進步思想影響,倡導他們到德國遊學,期望用德國的紀律和秩序規整俄國青年。
  • 警惕網絡歷史虛無主義傳播的新趨勢
    調查結果顯示:自認為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學生人數為15.7%,而「不大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數佔60.7%。在關於中國近現代以來社會發展道路的選擇、中國革命的必然性和歷史作用、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評價、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解放和復興的歷史貢獻等重要問題上,不同程度地認同歷史虛無主義觀點的比例竟然大幅超過他們的自評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