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縣十五萬家庭「立家規」活動調查
調查人:陳毛應 嚴紅楓
安吉縣天子湖鎮迂迢村徐造立(中)在為子女講解家規。夏鵬飛 攝
安吉縣報福鎮景溪村萬曉苟在家門牆上曬家規。陳毛應 攝
安吉縣注重通過多種形式弘揚優良家規家訓。圖為該縣中小學傳家規活動啟動儀式現場。陳毛應 攝
飽含中國精神、中國氣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凝聚著全黨全社會的價值共識,反映了人民群眾價值訴求的「最大公約數」,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動力。
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抽象深奧的理論性語言變成通俗易懂具體的指導方法?如何讓民眾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轉化「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浙江省安吉縣從2014年8月起,根據本地實情,針對最龐大的群體,瞄準最微小的細胞,著手最基礎的工作,在全縣範圍開展十五萬戶家庭「立家規」活動,使核心價值觀與民眾的日常生活對接,成為民眾日常的生活價值理念和行為規範,內化到民眾心中,實現了社會的價值要求和個人價值認同的統一,實現了個人行為選擇和自我道德評價的統一,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核心價值觀的指導與引領作用。
在「為何立」上尋支點
家規立足家庭這個社會細胞,天然與社會成員的價值觀緊密相連,立好家規,弘揚優良家風,對形成良好的黨風、政風、民風意義重大。
1.傳統文化的積澱,需要用「立家規」來傳承。家規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至今,歷代家規在對家庭成員的諄諄訓誡和殷殷勸勉中,凝聚著家長豐富而深刻的人生體驗、對社會現實的客觀評價以及對社會理想的孜孜追求。留住歷史根脈,吸收和借鑑先人的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把傳統家規文化中成功的教育理念、思想與方法運用於今天的子女教育,並結合時代特色,加以發展,推陳出新,是肩負在當代家長身上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2.歷史家教的美德,需要用「立家規」來弘揚。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一個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對個人的一生影響至關重要。從古至今不論名門望族,還是普通家庭,沒人不愛自己的子女,其家規都有對孩子做人的基本要求,雖然角度有所不同,但大都體現了正面、積極、符合公序良俗的價值觀,為新時代立家規打下了基礎。家規好,家風才好,家風好,民風才淳,民風淳,社稷才安。弘揚優良的家風美德,對形成清正廉潔的黨風、淳樸向上的民風、眾志成城的國風意義重大。
3.多元文化的融合,需要用「立家規」來展示。安吉在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戰亂和日寇的屠殺,本地居民一度僅剩下1萬多人。伴隨大批移民的到來,該縣孕育了多元的移民文化,每戶家庭立身處世、持家育兒等價值觀都有差異,各地文化交織相融,形成了安吉特有的地方傳統文化。他們中既有開明大義的中原文化、又有耕讀傳家的徽派文化;既有勇立潮頭的當地浙江精神,又有兼容並蓄的昌碩文化;既有堅韌進取的竹文化,又有溫潤含蓄的白茶文化。用「立家規」活動,把分散的、日用而不覺的行為加以規範,並「晾曬」評比,見賢思齊,代代傳承,既有助於建立相同的價值取向,也有利於多元文化的交融。
4.底蘊深厚的縣域傳統,需要用「立家規」來彰顯。安吉建縣有著1800多年的歷史,人文底蘊豐厚,傑出名人眾多。吳均、吳昌碩、陳嶸、諸樂三等一批傑出人才的背後都有著嚴格的家規、優秀的家訓和良好的家風。雙一村的朱氏家規、鄣吳村的吳氏宗訓等一大批優秀的家規家訓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後輩們成長、成才。立家規活動為優秀家規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利於引導和培養更多的青年才俊。
5.新時期的家庭教育,需要用「立家規」來引導。由於各種原因,目前孩子新興事物接觸較多,而傳統文化薰陶較少,缺少中華優秀家庭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教育,「坑二代」屢見報端、屢次置頂。這需要用「老底子」的東西審視和引導現代人的生活,用「立家規」活動把踐行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通過家庭教育來引領孩子未來的發展,並上升為用「家規」來進行傳承,是一條很好的路子。
在「如何立」上下功夫
推進「家規」建設,「縣不遺戶、戶不漏人」是基礎,落細落小落實是關鍵。去年以來,安吉按照「帶頭一批、倡導一批、推動一批」的原則,動員組織全縣15萬戶家庭、46萬竹鄉兒女共同立家規。
1.抓住重點人群,分類推進立家規。縣文明委對全縣15萬戶家庭立家規活動做了總體部署和安排,縣委宣傳部督促推進,縣文明辦向全縣發出立家規倡議書;縣委組織部將「立家規」活動納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必修課」加以布置和落實,將「立家規」活動開展情況作為黨員幹部「百分制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黨員幹部日常考核;縣直機關黨工委在縣級機關黨員幹部職工家庭中全面推進,推動了全縣4萬多戶黨員幹部帶頭立家規;縣總工會動員各級工會,深入3萬多戶企業職工家庭發動立家規;縣婦聯重點抓好美麗家庭、美麗家庭示範村落的立家規活動;團縣委發動全縣團員青年依託成人禮、主題團日等活動走在立家規的前列;縣教育局通過「小手拉大手」「我幫父母寫家規」等各種載體,積極組織7萬多名中小學生,帶動25萬餘群眾參與,形成了「家長主導、老師指導、學生參與」「三位一體」立家規的模式。
2.注重資源整合,講究方法立家規。首先,印發《全縣家庭「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圓家夢」活動倡議書》,當地媒體「聲頻報網」同步宣傳,500餘名青年志願者和老年協會800餘名居家老人共同參與,形成活動的宣傳強勢,確保全縣家庭知曉率100%;藉助全縣37個行業協會的力量,動員萬餘名行業會員參與「立家規、樹家風、促行風」活動,讓「立家規」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其次,安吉組建了「尋找散落在記憶裡的好家規」專家團,在新聞媒體開設「立家規」活動專欄,同步發布「尋找『好』家規」徵集令,發動網軍隊伍開展家規話題討論,擴大活動影響,有效激發群眾自薦、推薦身邊「好家規」。與此同時,組建「尋找『好』家規」媒體採風團,以「好家規」為線索,以家規進村入戶、進校入堂為載體,深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在發現「好家規」的基礎上,發現「好家規」背後的故事,並在縣內主流媒體上予以刊載,然後編輯出版三期《安吉百姓家規家訓》,發放到各鎮村、學校、機關單位、文化禮堂,供群眾交流、學習。
3.利用典型引領,樹標杆立家規。「家規」作為安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細胞載體」和貫徹「建設美麗安吉路創造美好生活」建設的重要抓手,只有通過傳遞放大,才能有效激發「群體效應」,只有通過實踐養成,才能入心入腦入行。但凡兒女有出彩人生的家庭,都有異於其他人的教育方法或家教理念,成功的道路除了先天的基因,更多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自身後天的努力。於是安吉縣組織有優秀家規家庭的家長,現身說法講述他們成功教育子女的典型經驗,引導民眾在別人的家規中尋找成功的路徑,用自己的家規為孩子的成才引路。在夯實全民「立家規」土壤,樹立「好家規」標杆的基礎上,還開展了評選安吉百例「好家規」的活動,全縣上下形成了「戶戶參與、人人評議」的喜人情景和 「家家踐行好家規、人人傳承好家風」的良好態勢。
4.強化制度保障,齊抓共管立家規。將「立家規」活動作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鄉鎮、部門綜合考核,形成部門共推、齊抓共管的生動局面;將「立家規」活動納入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美麗家庭、美麗學校等各類創建考評體系,推動「立家規」活動引向深入;將「立家規」活動作為各級黨委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和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成效的重要內容進行重點考核。
在「怎麼用」上做文章
安吉縣是「中國美麗鄉村」的發祥地,在長期的「美麗事業」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縣領導深刻地認識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推動各項事業的強大動力。「立家規」活動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的微小載體,能從靈魂最深處引發人們的共鳴。
1.做大「傳」的文章。一是在村(社區)建設文化牆、文化長廊,設計文化雕塑植入家規,讓群眾在休閒娛樂時,接受家規文化的薰陶;二是在各村(社區)建設的文化禮堂裡開設展臺展示家規;三是將家規製成《傳家寶》,將每戶家庭的姓氏起源、家規家訓、全家福照片、家庭足跡、家史經典等內容匯聚植入《傳家寶》;四是將家規通過縣內書法家上門書寫後,進行精美裝裱掛放在各戶的廳堂上。
2.做大「講」的文章。一是建設「講」的隊伍。在全縣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大學生村官等群體中調選成員,組建安吉縣好家規百姓宣講團,在全縣開展匯講、調講、巡講,各村(社區)每月開展一次集中宣講活動。與此同時組織中小學生「講」,通過講家規故事這種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二是規定「講」的內容。縣委宣傳部精選全縣先進性、典型性、教育性的好家規故事彙編,發放到全縣各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然後由其自選「菜單」,再安排宣講團照單宣講,保證好家規故事中的內容讓百姓平常看得見、聽得著、信得過、學得快;三是明確「講」的形式。在時間和地點及聽眾的選擇上,不限時間、不限聽眾,茶餘飯後、田間地頭,企業車間、學校操場,你邀我請、三五成群,這種身邊人講身邊事的形式百姓聽得認真,入腦入心。在宣講語言的表達上,要求不打高大上的官腔,只說接地氣的土話,對好家規故事,不人為塑造高大上的完美,只說一時一事的凡人善舉。對名門望族的好家規,不照本宣科講大道理,只講發生在其家的活生生的事例,做到宣講的內容帶露珠、冒熱氣,百姓能口口相傳,故事能耳熟能詳。在宣講的表現形式上,方言快板、三句半、大鼓書等,只要是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什麼歡迎來什麼。
3.做大「評」的文章。一是群眾投票「評」,每一戶家庭的家規都要根據導向正確、文辭優美、底蘊深厚、簡潔易行等方面,經過村、社區的居民進行無記名投票評選,再根據得票多少從高到低排列展示在村文化禮堂;二是宣傳效果「檢」。好家規故事宣講的效果如何,還要進行抽樣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百姓是否對宣講好家規故事記得牢、學得快?通過好家規的宣講,當地新湧現出的新人新事有多少?村風民風企風校風變化有多少?以此來激勵當地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不斷湧現;三是聘請專人「督」。縣老齡委組織全縣老年協會,動員各鄉、鎮、村和社區的老年人對千家萬戶的家規進行對照,一旦家庭成員中有違反家規的行為就上門勸阻,使家規更有教育、警醒、約束作用;四是多種形式「查」。為了防止家規僅僅寫在紙上、掛在牆上,不能落實在行動上,安吉縣將家規的執行情況同美麗家庭評比、先進人物等各種評選掛鈎,如果有違反家規現象發生,就取消一個家庭及其成員獲得年度各種榮譽的資格。
「立家規」活動吸引了全縣群眾廣泛參與,截至2015年1月中旬,共有14.79萬戶家庭立了家規,通過「十五萬戶家庭立家規」活動,「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圓家夢」成了全縣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集體行動、系列行動,為「建設美麗安吉路創造美好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共識和強大的精神支撐。活動帶來了令人欣喜的變化:一大批先進人物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僅2014年全縣就有1275位先進個人獲得各條戰線上的表彰,另有4位個人入選「感動湖州」、21位個人入選「安吉驕傲」、兩位個人入選「浙江好人榜」,17個公益社團1萬多名義工走出安吉做好事行善舉,其中2014年僅為貴州山區的孩子就先後送去了10多萬件冬衣,9位群眾在危急關頭見義勇為,受到縣政府嘉獎,是安吉歷史上湧現先進人物最多的一年。與此同時,全縣呈現出「七多七少」的良好局面,遵紀守法的人更多了,違法亂紀的人更少了;團結互助的現象更多了,矛盾糾紛的現象更少了;參與健康娛樂活動的人更多了,聚集打牌賭博的人更少了;愛護環境的人更多了,破壞環境的人更少了;勤儉持家的人更多了,奢侈浪費的人更少了;崇尚科學追求進步的人更多了,搞封建迷信低級趣味的人更少了;誠信經營的商家更多了,見利忘義的商家更少了。
「立家規」活動的啟示
立家規能使核心價值觀與民眾的日常生活對接,成為民眾日常的生活價值理念和行為規範。安吉的實踐給人們帶來諸多啟示: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屬於意識形態的範疇,它要積澱為人們的社會心理,化為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必須通過有效的中間環節來實現。安吉用立家規的形式探索出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指導人的行動中如影相隨。
2.家庭是社會的基礎細胞,家風是社會文明程度的剪影,而家規又是價值追求和傳承的體現。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一家一戶的私事,而是關乎社會公序良俗的大事。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遠離塵世的空中樓閣,它只有深深紮根於群眾的土壤,才能枝繁葉茂、生機勃勃。通過家規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應該堅持貼近群眾生活、運用群眾話語、創新群眾參與形式。
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培育和傳承優良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黨和政府的責任,也是家庭和個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