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一個社會的發展,有賴於文明的推動;一個人的進步,需要文化的哺育。黨的十八大正式提出,要 "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分別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高度概括和凝練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本報自今日起開設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 " 欄目,對 24 個字的精神內核進行進一步的闡釋和解讀。
敬業:職業道德的靈魂
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禮記》講人成長時要 " 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 ",認為青年學習要達到的第二個階段就是要學會敬業。時至今日,在當代社會,熱愛與敬重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已經成為職業道德的靈魂,是公民應當遵循的基本價值規範之一。
愛崗敬業體現的是公民熱愛、珍視自己的工作和職業,勤勉努力,盡職盡責的道德操守。任何一個社會的保存和發展,都是以其成員勤奮工作、創造價值為前提的。因此所有生氣蓬勃的社會,都把敬業作為核心價值加以強調,將之作為對自己成員的基本要求。
敬業是職業道德的靈魂,人們經常說要幹一行,愛一行。但為什麼要敬業呢?從個人角度來講,需要敬業的原因包括四個方面。首先,人有表達自己本質力量、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其次,人的能力的豐富需要敬業;第三,人的性格的完善需要敬業;最後,人的生活需要敬業。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敬業是一種對自己有多方面提高和回報的美德。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敬業精神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如果敬業精神在一個社會裡普遍高揚的話,那麼這個社會的生產就會以極大的速度進步,相應地其他方面也會高速發展。其次,敬業精神也是良好社會風氣的前提。敬業會使人形成嚴謹認真,有條不紊,明達事理而又堅毅頑強的性格特質;一個社會中的多數公民都敬業的時候,多數公民在性格上便會形成類似的優秀品質;當多數公民的性格都成熟起來之後,與優良性格以及以此性格為基礎的良好生活方式相適應的淳樸的社會風氣便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了。更進一步的,如果這種社會風氣能夠長久的加以保持的話,就能夠影響到更為穩定的民族性格。
【來源:蘭州日報·ZAKER蘭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