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2020-12-06 中國文明網

——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述

  最近一段時間,習近平同志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進行了集中闡述。這些講話圍繞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怎樣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

  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大意義。梳理這些重要論述,以下幾個方面特別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刻領會。

  (一)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是推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最深沉的力量。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民族之所以能長久凝聚在一起,除了共同的歷史,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生活習俗,最重要的就是他們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和價值體認,有著共同的是非標準。如果沒有這些東西,人們就沒有交流的基礎,一個民族就很難長久維繫在一起。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要把全社會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相適應、並能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核心價值觀。否則,一個民族就沒有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一個國家就沒有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這是觀察中國歷史和人類發展進步的歷史得出的一個結論。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無數的曲折、磨難,沒有被打散、打垮而頑強生存和不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這個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有著牢固的核心價值觀。我國是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使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進,就必須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建設和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也是推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最深沉的力量。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先進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不能崇德向善,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來推動,核心價值觀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二)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習近平同志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能否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

  我們的先人很早就提出了「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的思想,「仁義禮智信」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在鞏固我國封建制度、維繫封建社會2000多年統治秩序和社會秩序中,起到了精神支撐作用。在西方,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統治的鬥爭中,提出自由、平等、博愛等價值觀念,形成了一套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價值體系,對建立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都值得我們研究。同時,這方面的教訓也十分深刻。近年來一些國家發生社會動蕩、政權更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核心價值體系混亂了,核心價值觀受到了懷疑和否定。當前,我國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著空前複雜的情況。面對這種思想文化多元多樣的情況,我們必須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三)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是當今國際競爭中深層次的較量。習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是什麼?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是什麼?就是核心價值觀,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價值觀念在一定社會的文化中是起中軸作用的,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因此,要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特別是文化競爭,首先要打好價值觀念之爭這場硬仗。一些西方國家把他們的那套價值觀念推崇為「普世價值」,目的是要推廣他們的社會制度。值得警惕的是,國內一些人的認識也發生了偏差,盲目跟風,對我國發生的一切事情都用西方那一套來評判,看什麼都不順眼。這裡,關鍵就是評斷是非的標準發生了變化,心裡沒有了準星。要引導人們正確地看待問題,評判是非,增強凝聚力,我們就必須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努力搶佔價值體系的制高點。  (四)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自信的重要支撐。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已經走出了一條通往夢想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證明,我們的道路、理論、制度是成功的。現在的關鍵是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而這「三個自信」,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需要我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定作支撐。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堅定了這樣的價值追求,我們走自己的路,就具有了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了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了無比強大的前進動力。

相關焦點

  • 核心價值觀強基固本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社會發展變化歷史邏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邏輯的思想反映  一個民族要實現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必須最大可能地凝聚人民共識,在世界範圍內確立經濟發展、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優美的國家形象。
  • 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核心價值觀的重要...
    原標題: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深刻論述、反覆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大推進了我們黨對於核心價值觀的認識,為在新形勢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 核心價值觀是這樣落地生根的
    陳毛應 攝   飽含中國精神、中國氣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凝聚著全黨全社會的價值共識,反映了人民群眾價值訴求的「最大公約數」,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動力。  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抽象深奧的理論性語言變成通俗易懂具體的指導方法?
  • 儒家經典思想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今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今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規範依然以儒家為本,照亮每一個人思想行為前行的方向和路徑。
  • 核心價值觀如何深入人心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選擇,幫助他們解決內心價值觀矛盾的衝突,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增強對社會的認同感,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的重點工作。
  • 讓校訓成為涵養核心價值觀的載體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大學的校訓,著名哲學家、國學大師張岱年曾經將其歸納為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  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來源。大學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青年學生的心靈。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漫畫圖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漫畫圖解 2021-01-11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個基本思路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敬業
    黨的十八大正式提出,要 "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分別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高度概括和凝練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本報自今日起開設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闡釋 " 欄目,對 24 個字的精神內核進行進一步的闡釋和解讀。
  •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
    做好家庭工作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的迫切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寧海人共同價值觀的邏輯關係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徹底、更能說服人、更好掌握群眾,其中,開展寧海人共同價值觀大討論、凝練寧海人共同價值觀就是我們寧海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生動化、實踐化和地域化的重大舉措。如何使寧海人共同價值觀大討論開展得有聲、有色、有味,如何使寧海人共同價值觀凝練得更準確、更科學、更能引領群眾,就需要釐清概念、釐定界限、理清關係。
  • 陳來:中華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
    到春秋末期,在孔子思想中,「仁」是最重要的德行,最重要的道德。「義」應該說在春秋的時候也受到重視,但地位不太突出。包括孔子思想裡,仁和義也差很多。到墨子時代突出了「義」,這影響到孟子,孟子發展了「義」,跟「仁」並列,形成仁義。所以從孟子開始,仁義成為儒家最重要的道德。孟子又把仁義禮智四者並列,成為四德,這是大家熟知的,經過漢代推崇,加了「信」,成為我們歷史上中國人道德生活中最有影響的仁義禮智信。
  • 圖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個主題詞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
  • 孫熙國:科學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說,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成為理論界普遍共識,深植於各界民眾心中。
  • 發揮法治在弘揚核心價值觀中的獨特作用
    內容提要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項重要舉措。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尊重法治建設規律、準確把握實踐要求,在更深層次推動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全過程、各領域、各方面,更好發揮法治對於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獨特作用。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應用與制度保障
    這些觀點運用了現代理論並結合了中國問題,對司法如何踐行社會道德或倫理價值觀這一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索和推進。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的司法政策,也為道德規範和實體價值觀參與司法裁判提供了制度性通道。在依法治國語境中,「法律效果」是裁判正當性的最重要保證,追求「法律效果」的規則型裁判,也是司法官最大的「避風港」。
  • 景海鵬分享核心價值觀:心靈永遠不會失重
    心靈永遠不會失重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十九場側記 「當我的戰友翟志剛用力拉了三次,艙門沒有一絲反應,後來才覺得這就是天地的差別。4月28日,「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十九場活動現場,主講嘉賓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景海鵬,聲情並茂地作了題為「茫茫天宇寫忠誠——在載人航天偉大實踐中感悟核心價值觀」的演講,分享了他理解和堅守的核心價值觀。
  • 價值觀與倫理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
    在筆者看來,文化自信的本質和核心是價值觀自信和倫理自信。以中華文化獨特的價值觀、道德觀貢獻人類,提供中國智慧;重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向心力與凝聚力;弘揚禮儀之邦的文明傳統,培育具有高度道德素質的現代公民,是落實和實踐文化自信的現實目標與可能途徑。
  •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新時代文化建設
    國家需要先進的價值觀導航定向,社會需要凝聚的共識引領發展,大眾需要明確的準則規範行為。黨的十八大從國家、社會、大眾三個層面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指導,弘揚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創新時代內涵,鑄就了堅定文化自信的根基,成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靈魂,集中體現了文化建設在國家層面的遠大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和大眾層面的行為準則。
  • 核心價值觀不是用來讓小學生背誦的
    原標題:核心價值觀不是用來讓小學生背誦的  11月3日,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官網發出通報,稱省文明委對該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組織了模擬測評,黎苑小學隨機被抽查的六名學生中,三名學生可以背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三名學生背不出,黎苑小學出現上述問題,說明該校對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重視不夠,要求不嚴,標準不高,工作不到位,平時對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