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為什麼會有條「廢黃河」?

2021-01-09 歷史研習社

作者:禹貢行者

打開今天的江蘇地形圖,你就會發現在今天的淮安、徐州與宿遷等地有一條河流被標註為「廢黃河」,或許大家總是心生好奇,為何流經河南與山東的黃河會出現在江蘇呢?這一切要從黃河歷史上的幾次大改道說起。

一、黃河改道的國家戰略

黃河自古以來就是多泥沙的河流,先秦時這裡有「濁河」之稱,到了1世紀左右,文獻記載:「河水重濁」。在唐之前河字作為專名,只是指今天的黃河,到了唐代黃河開始成為其固定的稱呼。

歷史上的黃河就有「善淤、善徙、善決」的特點,因為黃河的含沙量較大,導致每一次決口給沿線的百姓帶來重大的自然災害,所以每當黃河出現大決口時,改道並且統一河道,就成為治理黃河最有效的辦法之一。據文獻資料記載,黃河下遊決口泛濫有近一千五百餘次,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其中有六次重大的改道。

從10世紀開始,黃河下遊的決堤更是愈演愈烈,因此,讓黃河改道就成為當時國家必然的選擇。

而荒誕的是,宋代黃河改道江蘇入海的原因,並不單單是因為黃河下遊經常決堤這麼簡單。南宋建炎一年(公元1127年),剛剛滅掉遼的金人背棄了與宋的盟約,舉兵南下。

不久就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宋徽宗與宋欽宗一併被金人虜走,宋代黃河沿岸的根基盡失,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難」。宋代殘餘的皇室勢力為了躲避金兵的追逐不得不舉國南遷。

▲宋徽宗與宋欽宗被金人囚禁的五國頭城(筆者實拍)

就在靖康之難發生的第二年(公元1128年),宋代守將杜充為了阻止金兵南下,就在今天河南滑縣的李固渡扒開河堤,以期能夠通過人為的製造黃河決口,來阻止金兵進一步南進的步伐。

一百多年後當蒙古人南下滅金時,金國也如法炮製了當年宋阻止金兵南下的措施,扒開黃河口,這些事件是不是和抗戰時蔣介石為阻止日軍南下扒開花園口做法如出一轍。

人為決口的後果就是促使黃河東決,決口的黃河經魯西南與蘇北,匯泗入海。從此黃河東流離開了春秋戰國以來流經今河南濬縣一帶的故道,不再進入河北平原,在此後的700年時間裡以東南流入淮河為常,這是黃河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事件。

到了元明時期,黃河決口的趨勢更加嚴重,每次決口黃河都會侵佔淮河的支流水系,而此時治河已經成為擺在統治者與地方官員面前的主要問題。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元代的水利專家賈魯開始對黃河進行了綜合整治。賈魯採用疏塞並舉,先疏後塞的方法多次對黃河故道進行治理,最後形成了一條河南封丘至徐州奪淮入海的黃河故道,史稱「賈魯河」。

二、廢黃河的形成

明代,隨著中國經濟中心南移的完成,「蘇湖熟,天下足」江南貢賦成為明代國家財政收入的關鍵,而保證貢賦順利的重點就是京杭大運河暢通。由於明代京杭大運河有很長一段是與黃河相連的,從此治河的主要目的就變成了保運。

到了16世紀中葉為了對黃河進行徹底的治理,明政府派水利專家潘季馴主持治理河道,潘季馴在今天江蘇洪澤湖一帶修築高家堰,抬高了洪澤湖的水位,採用「築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方法,對洪澤湖下遊的泥沙進行衝積,將淤塞的黃河泥沙排入大海。

潘季馴對河流治理另外的一個貢獻就是將黃河下遊的河道固定為單一的河道,因為在這前黃河每次出現決堤時,黃河會從原本一條河流,變為好幾條河流,迭為主次,極為混亂,所以對黃河河道的統一就成為了治河重點之一,而這條單一的河道就成為了上文中提到的「廢黃河」的前世,但為什麼稱之為「廢黃河」,還要從清代中晚期黃河決口說起。

18世紀中葉黃河水患日益加劇,由於長期的泥沙堆積,在今天開封一線形成了「地上懸河」的景觀,1843年黃河再一次在河南中牟的九堡決口,黃河從今賈魯河奪潁河、渦河入淮,這成為了我國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水患,這次水患也成為了黃河第六次大改道的前奏。

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在黃河在今天開封蘭考一帶的銅瓦廂再次決口,但這次黃河的決口方向是沿著山東的大清河而上,穿過運河奪大清河入海,最終在今天山東東營市的利津與墾利縣之間入海,並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黃河入海口,至此,700多年奪淮入海的歷史才算結束。

銅瓦廂決口後,清政府因忙於對付太平天國起義,所以沒有經費與經歷修築決口的黃河,在之後數十年的時間裡黃河呈現出水勢散漫,搖擺不定的情況。直到1876年黃河沿線的河堤才得以固定下來,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黃河河道。

巧合的是,原來那條潘季馴所修築的那條單一的黃河,並沒有因為黃河的改道而被淤塞,後來人們為了區分現今黃河和奪淮入海時黃河的區別,故起名為「廢黃河」。

三、黃河改道的後遺症

黃河的再次改道雖然結束了幾百年來黃河淮入海的歷史,但是這一次改道直接摧毀了淮河流域的經濟。

首先,黃河在每次泛濫時,會將大量的泥沙帶出黃河沿岸周邊的土地上,當水退去時沙土便留在了當地,由於黃河中泥沙沙質過粗,再加上長期的排水不暢,從而引起了土地鹽鹼化的加速,促使農田土地的肥力降低,這直接給當地農業帶來極大的危害。

此外,河流改道以後,留下了許多枯河床和自然堤、人工堤上沙質沉積物,在長期風力作用下,形成了許多斷續的沙丘、沙堤,吞噬了大片農田、房屋,破壞了城市、交通道路,留下了沙荒。

黃河曾大小改道決口達一千五百多次,其中幾次大改道,對黃淮平原沉積物的影響最為明顯。各次的改道,均在黃淮平原形成微度高起的崗地。平行於崗地間有明顯的槽狀窪地以及附近大面積的沙丘堆積

黃河的決口也直接改變了黃淮平原的水系面貌。戰國以來這一區域存在著大大小小的水系與湖泊,這些湖泊大有通航與灌溉之利,同時在調節黃河地區的水流流量與改善當地的小氣候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但經過黃河一次次泛濫與襲奪河流與湖泊多斷流或者變為平地。少了這些可以調節水源的湖泊與河流,讓黃河更是進入了一個經常決口的惡性循環。

黃河的改道與決口帶來的另外重大問題就是因決口而產生洪澇災害,歷史上黃河每次決口洪水淹沒了大片土地,吞噬了無數的城鎮和田園,奪取了千百萬人民的生命,在黃河流域的歷史上製造了無數的悲劇。

從黃河奪淮的時期,黃河決口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因黃河決口而造成的洪澇災害,有增無減。以清代為例,據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編的《清代黃河流域洪澇檔案史料》的資料反映,在1736-1855年這120年時間裡黃河流域發生的洪澇災害總計有2800餘次,其中下遊地區發生了1571次洪澇災害,這些洪澇絕大部分是由黃河決溢所造成的。

銅瓦廂決口後,黃河的決口次數反而增多,雖然此時黃河已經遠離淮河,但淮河流域地區卻經常受到黃河洪水的波及,根據不完全統計,今天豫東、魯西南、皖北與蘇北各縣,在晚清至民國這段時間都有受到過黃河決口帶來的影響。

最後就是黃河改道與決口對運河的影響。從元代開始,大運河的漕運便成為了國家財政交通線的命脈,元代對京杭大運河進行了改道,將原來經過河南的大運河,改到為經今天蘇北與山東。

這次改道也促使黃河成為了蘇北至魯西南一帶大運河的主要水源補給,所以黃河的穩定直接影響了運河漕運的暢通。因為運河的改道,促使明清時期運河沿線崛起了一批如濟寧、淮陰、高郵等商業城市。

而這些運河城市,因運河而興,也因運河而敗,清末時黃河的不斷決口,運河的暢通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例如淮河水系的潁河、渦河等均受到黃河的長期襲奪,致使這些淮河水系被泥沙淤淺,而沒有了航運的便利。

雖然濟寧到江南段的運河因為水源充足,還能勉強維持,但地位已經大大削弱,不久隨著津浦鐵路(從天津至南京浦口區)的修通,火車很快代替了漕運成為了南北物資來往主要通道,再加上津浦鐵路的路線不再經淮安,而是改走了安徽,至此以淮安為中心的運河城市徹底衰落。由於交通的不便,直到去年淮安地區才修通了直通南京等地的高鐵。

黃淮平原在中國歷史上曾長期是我國政治、經濟與文化的重要地區。但是宋代黃河奪淮入海之後,特別是從明清開始,黃河每一次的決堤都會給黃淮平原帶來極大的影響。

這種影響是立體的,首先因為黃河改道和決口會引起大規模的洪澇災害,這些洪澇災害會破壞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隨著洪澇次數的疊加會促使本地區土壤鹽鹼化,甚至是加速運河水系的淤廢,即使黃河的決口在一定時期被抑制住了,但是這些次生災害帶來的影響仍然會長期存在。

今天廢黃河靜靜的流淌在江蘇的土地上,但在廢黃河平靜的背後卻是一段艱辛的黃河治理史。

參考文獻

1.滿志敏等:《中國歷史自然地理》,科學出版社,2015年。

2.韓茂莉:《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3.鄒逸麟:《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

4.譚其驤:《何以黃河在東漢以後會出現一個長期安流的局面》,《長水集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5.鄒逸麟:《中國歷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

相關焦點

  • 江蘇地震了,江蘇有大地震的可能嗎?為什麼?
    據中國地震臺網發布的最新消息,江蘇3月3日12時25分在南京市鼓樓區,位於北緯32.12度,東經118.79度處發生了3.0級地震,震源深度達到了10千米。
  • 為什麼彗星會有幾條尾巴?
    為什麼彗星會有幾條尾巴?2017-10-18 10:24 來源: 十萬個為什麼由於彗尾中既有氣體,又有塵埃,因此,一顆彗星走到離太陽比較近而又比較活躍的時候,常常可能同時有氣體彗尾和塵埃彗尾,有2條以上彗尾的彗星,不是件希罕的事。1986年2月哈雷彗星過軌道近日點前後的一段日子裡,它的形態發展得比較豐富多彩的時候,就是這樣。有時,少數彗星的氣體和塵埃彗尾發展成為連續的一片,好像一把大「掃帚」倒掛在天空中。
  • 江蘇為什麼會出現龍捲風?江蘇龍捲風形成原因分析
    強龍捲風突襲:可能是超強厄爾尼諾發餘威  今日,江蘇多地遭遇龍捲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襲擊,據最新消息,遇難人數已增至78人,近500人受傷,其中200人重傷。這場嚴重的氣象災害非常牽動人心,人們不僅關注死傷情況,也很想知道這種惡劣天氣形成的原因。
  • 江蘇LED燈條屏多少錢一平方米
    江蘇LED燈條屏多少錢一平方米, 頗受廣大亮化工程客戶的喜愛,玻璃幕牆led顯示屏結構比較靈活。玻璃幕牆led顯示屏採用前維護方式,當某根LED燈條損壞時只用更換單根燈條,無需更換整個模組。江蘇LED燈條屏多少錢一平方米, 燈珠11的底部引腳4焊接在燈條基板9側面的焊盤10上,形成燈條。燈條與燈條之間,有一定間隙,使顯示屏後面的光可從間隙之間透過,從而形成透明屏效果。
  • 終於明白江蘇蘇寧為什麼會奪冠了,原來真相竟然是這樣啊!
    江蘇蘇寧隊奇蹟般地奪得了本賽季的中超聯賽冠軍,這件事可以說讓很多球迷都感到不可思議。在本賽季開始前應該是更多的人都認為廣州恆大隊會奪得冠軍,或許還有人認為上海上港隊和北京國安隊也有可能會奪得冠軍,甚至有些人會認為山東魯能隊也有機會奪得本賽季的中超冠軍。
  • 經開區進企業宣傳《江蘇生態文明20條》
    經開區進企業宣傳《江蘇生態文明20條》 2020-12-01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國八條影響大 高端餐飲七成不賺錢
    23日,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發布2013年江蘇餐飲業十大新聞,「國八條出臺,江蘇餐飲業開啟大眾化消費新時代」、「淮揚菜走進聯合國」、「機器人揚州炒飯引領傳統與現代技藝的融合」等一批新聞上榜。記者發現,新聞事件的背後,透露出今年以來江蘇餐飲業向大眾化、國際化、科技化、標準化轉型的新氣象。
  • 攜手戰疫 巾幗有我|喊停美國訂單,江蘇女老闆造130條口罩生產線...
    江蘇Women+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關注幾天前,居黛霞給美國、德國、阿爾及利亞等幾個國家的客戶,寄去了致歉郵件。原本約定要儘快輸出的幾條生產線。現在,她要「違約」了。居黛霞是江蘇金湖縣一家機械設備公司的老闆。她的公司主要製造生產衛生巾、紙尿褲、口罩等一次性生活用紙的設備。
  • 江蘇一城「接了個大活」,不僅有地鐵機場,還要建三條高鐵
    自我國修建高鐵以來,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現在,許多城市都可以看到高鐵的身影,有的縣也可以看到高鐵,它的發展越來越好,現在許多城市除了高鐵外,還可以看到機場、地鐵等,交通網絡非常完善,為以後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今天介紹的是江蘇省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除了地鐵、機場,還可以建三條高鐵。
  • 江蘇闢謠:江南不會有大地震
    網友稱,拍到了蘇州上空的「地震雲」  蛇出洞,雲排隊,被當成地震預兆,江蘇地震局闢謠:  江南不會有大地震,這是定論  針對網傳「前日凌晨徐州發生了4.3級地震。江蘇以徐州、連雲港為中心。」江蘇省地震局專家向媒體闢謠,即使1級的地震他們也能監測到,相關監測數據顯示,江蘇近幾天內未發生過任何地震。請網民不要以訛傳訛。
  • 江蘇3地已恢復11條國際定期客運航線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娜)8月21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獲悉,7月份進入傳統暑運旺季,江蘇各機場航班恢復形勢持續向好。當月,全省機場航班量環比上升13.3%,旅客吞吐量環比回升7個百分點。此外,平均出港航班客座率達73.8%,較疫情初期提高32.6個百分點。
  • 為什麼江蘇位居強龍捲風災害頻發省份榜首?
    23日下午2點許,江蘇的北部地區正處於冷暖天氣對峙、強對流天氣遍地開花的狀態,不僅有常見的短時強降雨天氣及雷暴天氣,還伴隨不常見的冰雹、龍捲風。從雷達回波圖上可以看出對流天氣在下午2點前後的阜寧地區非常激烈。1961年-2010年發生強龍捲最多的11省市。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為什麼江蘇居龍捲風災害榜首?
  • 江蘇南通這條古護城河真有那麼厲害?
    大家來到江蘇南通旅遊,濠河無疑是必遊之地,作為中國國內僅存的四條古護城河之一的南通濠河,目前已經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也是南通唯一的一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濠河位於南通市市中心,交通非常便利,濠河環繞南通老城區,形如葫蘆,宛如珠鏈,被大家譽為南通城的「翡翠項鍊」,非常形象生動。其實遊覽濠河的最佳方式是夜遊,在暮色下的濠河顯得格外氣宇不凡。
  • 喊停美國訂單,江蘇金衛集團130條口罩生產線
    居黛霞是江蘇金湖縣一家機械設備公司的老闆。她的公司主要製造生產衛生巾、紙尿褲、口罩等一次性生活用紙的設備。  一直以來,居黛霞公司都以出口為主,客戶中有85%,是來自美國、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109個國家。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後,國內30多個口罩工廠,給居黛霞打來了求助電話:「生產線不夠,產能亟需擴充。」
  • 江蘇將「崛起」的城市,石油天然氣儲量全省第一,規劃4條高鐵!
    這個城市是揚州,他的城市經濟排名在江蘇不太高,但是揚州和其他省內的城市相比有著更好的發展,這幾年揚州的城市發展也很遺憾,眾所周知,根據2019年上半年的數據,揚州的GDP達到284.57億元,他在省內排名第八,的成績與揚州最輝煌的時期相比有很大的折扣。
  • 江蘇海關截獲36條玉米蛇 或成功阻止狂蟒之災
    近日,江蘇南京金陵海關駐郵局工作人員對進境郵件進行X光機查驗時,發現一郵包影像異常。 工作人員將其截留後進行二次開拆查驗,而這一拆,拆出了36條活的玉米蛇。
  • 江蘇這條180公裡長的高鐵是關鍵!
    陸橋通道 目前唯一未建成的就是江蘇境內徐州至連雲港市的徐連高鐵,該線路共設有連雲港站 這也就意味著徐連高鐵不能在今年建成通車,但按時間推算的話,很有可能會在今年的春節前具備通車條件。建成通車後,將拉近連雲港、徐州與陸橋沿線內陸城市的時空距離,連雲港到徐州將由目前的兩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左右,實現江蘇省「1.5小時交通圈」。
  • 江蘇第五條500千伏過江通道獲批覆 世界第一高輸電鐵塔將落戶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供圖中新網南京3月25日電 (記者 朱曉穎 通訊員 黃蕾)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25日公布,江蘇省發改委正式批覆核准江蘇第五條500千伏過江通道——鳳城~梅裡500千伏輸變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