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威武!復旦研製出超導材料,導電率高了,在室溫下仍有效

2020-12-05 米爾觀天下

3月19日,材料領域國際頂級刊物《自然.材料》發表了復旦大學修發賢教授團隊最新的研究論文。「外爾半金屬砷化鈮納米帶中的超高電導率」,製備出二維體系中具有目前已知最高導電率的外爾半金屬材料-砷化鈮納米帶。

我國研製出目前已知最高導電率的材料

導電材料是電子工業的基礎,目前最重要的材料是銅,已經是大規模用於電晶體的互連導線。資訊時代電腦和智能設備的體積逐漸變小,信息傳輸量卻在不斷上漲,晶片中細如髮絲的電晶體成千上萬,互連傳輸的壓力正在增大。超導材料可以在零下數十度或超低溫下應用,新材料砷化鈮的高電導特性即使在室溫下仍然有效。這一發現也為材料科學尋找高性能導體提供了一個新方向,在降低電子器件能耗等方面有重大價值。修發賢團隊新研製的砷化鈮納米帶材料,電導率是銅薄膜的百倍,石墨烯的千倍。

自從常溫超導體發現以來,超導體的研究得到了巨大的進展,全世界都在探索這一全新的領域。超導體在信息和武器領域的應用展望非常廣泛。超導體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更與人密切相關。超導體為人類大量的高科技物理研究提供了基礎。

復旦大學修發賢教授團隊

復旦大學修發賢團隊利用了氯化鈮,砷還有氫氣這三種元素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化學反應來製備這種砷化鈮納米帶,這種材料允許電子在表面上快速通行,可以說是我們創造了一個綠色通道,這樣的話,就可以讓電子快速通過而降低能耗。

物理學家和材料科學家們對新導電材料非常感興趣,不僅可以用於基礎研究,還可以用來製作新型電子設備。使用超導材料製作的電子器具可以探測微弱的磁場,可以偵察到遙遠的目標,如潛艇、坦克的活動。而超導體開關對某些輻射非常敏感,可探測微弱的紅外線輻射,為軍事指揮作出正確判斷並提供直接的依據,為防空預警提供高靈敏度的信息。

新型超導材料在計算機領域有重大作用

復旦大學教授修發賢發現,我們手機發熱,電腦發熱有兩種原因,電晶體本身的發熱和電流發熱,現在新導電材料可以解決的問題是電流流經導線發熱,這種新型超導材料在這方面會有極大用處。使用超導材料製作計算機的零件配件能大大縮小電腦的體積,能耗也顯著降低,使用超導數據處理器可以使計算機獲得高速處理能力,其速度是現有大型電子計算機運算速度的15倍。

超導材料對研究高科技物理研究有幫助

超導材料的應用為人類展現了非常廣闊的領域,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深影響。20世紀末的時候,我國的超導產業仍然是空白。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在高性能超導技術領域取得了數十項發明專利,填補了我國高性能低溫超導線材技術的空白。中國的超導產業後來居上,一舉趕超了西方國家30年的發展水平。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新型超高導電材料 有效降低電子能耗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今天(3月19日),材料領域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材料》,發表復旦大學修發賢團隊最新研究論文,《外爾半金屬砷化鈮納米帶中的超高電導率》,製備出二維體系中具有目前已知最高導電率的外爾半金屬材料-砷化鈮納米帶。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新型超高導電材料,電導率是石墨烯一千倍
    央視新聞客戶端3月19日消息,3月19日,材料領域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材料》,發表復旦大學修發賢團隊最新研究論文,《外爾半金屬砷化鈮納米帶中的超高電導率》,製備出二維體系中具有目前已知最高導電率的外爾半金屬材料-砷化鈮納米帶。
  • 復旦大學研製出新型材料 電導率是石墨烯千倍
    目前最主要的導電材料是銅,隨著計算設備體積越來越小,當銅變得很薄,進入二維尺度時,電阻變大,導電性迅速變差,功耗大幅度增加,這也是制約晶片等集成電路技術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瓶頸。
  • 我國材料科學迎來井噴 研製出新型超高導電材料
    與其它的科學相比,材料科學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科學,就如果愛迪生發明燈泡一樣,需要測試不同材質的發光、發熱性能,以選取最好的材料,如今天然物質已經被人類探索的差不多了,要想在基礎材料科學方面有建樹,必須通過化學合成物質來研究,非常不容易取得成果,3月19日我國權威媒體央視報導我國以超導電材料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復旦大學修發賢團隊最新發表研究論文
  • 我國科學家制出新型超高導電材料
    我國科學家制出新型超高導電材料 發表於 2019-03-21 17:43:26 3月19日,材料領域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Materails》,發表復旦大學修發賢團隊最新研究論文,《外爾半金屬砷化鈮納米帶中的超高電導率
  • 重大突破 人類首次製造室溫超導現象
    研究人員在石墨顆粒中發現室溫超導性 德國科學家宣布發現了室溫超導體——聽起來難以置信——實際上,他們發現的超導性只是一種「表面效應」。 室溫超導體是指能在300K左右溫度下工作的超導體,絕大多數超導材料需要在極低的溫度下才能實現零電阻,因此實際應用有限。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創造出臨界溫度約為15℃的室溫超導材料
    中國航空報訊:近日,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在260萬個大氣壓下,成功創造出了臨界溫度約為15℃的室溫超導材料,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加入甲烷(CH)後,混合物中會發生分子交換,構成一個特殊系統,而在極端條件下會形成超導化合物。而正是這種超導化合物突破了室溫的界限。這樣聽起來似乎並不太難,但迪亞斯坦言,富氫材料的製造過程就非常繁瑣,大部分合成材料需要在低壓下製造,而有一些卻需要高溫高壓的不可控制造條件來合成。而如何引入恰到好處的硫化氫和甲烷也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也是最困難的一步。
  • 復旦研製出二維體系中最高導電率新材料
    集微網消息(文/小北)3月19日,材料領域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材料》,發表復旦大學修發賢團隊最新研究論文——《外爾半金屬砷化鈮納米帶中的超高電導率》。修發賢團隊新研製的砷化鈮納米帶材料,電導率是銅薄膜的一百倍,石墨烯的一千倍,製備出了二維體系中具有目前已知最高導電率的外爾半金屬材料——砷化鈮納米帶。
  • 打通晶片上下遊,超高導電材料迎自主突破性進展,效率為石墨烯的一...
    3月19日,據央視報導,材料領域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材料》,發表復旦大學修發賢團隊最新研究論文,《外爾半金屬砷化鈮納米帶中的超高電導率》,製備出二維體系中具有目前已知最高導電率的外爾半金屬材料-砷化鈮納米帶。
  • 世界首個室溫超導材料問世!
    北京時間10月14日,最新一期《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物理學界的重磅研究成果: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在氫化物材料中,首次觀察到了288開(約15攝氏度)的溫度下的室溫超導現象。 這一發現刷新了高溫超導材料最高臨界溫度的歷史紀錄,也代表著人類向著創造出具有最優效率電力系統的目標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 中國製造!半金屬高導體,導電率是銅的3倍!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的物理學教授謝爾蓋薩瓦索夫(Sergey Savrasov)說:這種材料在室溫下的導電性大約是銅的三倍,薩瓦索夫是3月18日發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的論文共同作者。物理學家和材料科學家對導電的新材料非常感興趣,不僅因為它們可以用於基礎研究,而且因為它們可以用於製造新型電子設備。
  • 《Nature》重磅:15℃室溫超導材料問世,刷新世界紀錄
    超導材料和超導技術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超導現象中的邁斯納效應使人們可以用此原理製造超導列車和超導船,由於這些交通工具將在懸浮無摩擦狀態下運行,這將大大提高它們的速度和安靜性,並有效減少機械磨損。利用超導懸浮可製造無磨損軸承,將軸承轉速提高到每分鐘10萬轉以上。超導列車已於70年代成功地進行了載人可行性試驗,1987年開始,日本開始試運行,但經常出現失效現象,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高速行駛產生的顛簸造成的。超導船已於1992年1月27日下水試航,目前尚未進入實用化階段。利用超導材料製造交通工具在技術上還存在一定的障礙,但它勢必會引發交通工具革命的一次浪潮。
  • 《Nature》重磅:15℃室溫超導材料問世,刷新世界紀錄!
    、全面、專業的微信平臺  1911年,荷蘭萊頓大學的卡末林-昂內斯意外地發現,將汞冷卻到-268.98℃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後來他又發現許多金屬和合金都具有與上述汞相類似的低溫下失去電阻的特性,由於它的特殊導電性能,卡末林稱之為超導態。
  • 摘取常溫超導的「聖杯」,鑭氫化合物在近室溫下表現出超導特性
    超導是指某些物質在一定溫度條件下電阻降為零的性質。然而,大多數材料實現超導的溫度都非常低(零下180攝氏度左右),這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如能在室溫下使材料具備超導性質,那麼將使全球的電力生產和使用更加有效,使計算系統更加強大。《物理評論快報》雜誌1月14日報導,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朝著物理學中的熱門——室溫超導,邁出了重要一步。
  • 《自然》:人類首次實現高壓下室溫超導
    導讀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的研究團隊,首次創造出了一種碳質硫氫化合物固體分子,這種材料在約15攝氏度和約267Gpa的壓強下表現出超導性
  • 研究人員合成室溫超導材料
    羅徹斯特大學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家,首次在極高的壓力下用氫氣壓縮簡單的分子固體,首次創造出在室溫下超導的材料。這項工作由物理學和機械工程學助理教授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的實驗室進行。迪亞斯說,開發超導材料(在室溫下沒有電阻和磁場的排斥)是凝聚態物理的「聖杯」。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探索,這種材料「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迪亞斯說。為了創造新的記錄,迪亞斯和他的研究團隊將氫與碳和硫結合在一起,以光化學方法在金剛石砧座中合成了簡單的有機衍生的碳氫化物。
  • 我國高導電率無銀銅合金新材料獲重大突破
    我國高導電率無銀銅合金新材料獲重大突破
  • 證明存在常溫超導(室溫超導)材料
    證明存在常溫超導(室溫超導)材料作者:馮美良1什麼是超導超導體(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稱為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BCS理論認為,金屬中自旋和動量相反的電子可以配對形成庫珀對,庫珀對在晶格當中可以無損耗的運動,形成超導電流。對於庫珀對產生的原因,BCS理論做出了如下解釋:電子在晶格中移動時會吸引鄰近格點上的正電荷,導致格點的局部畸變,形成一個局域的高正電荷區。這個局域的高正電荷區會吸引自旋相反的電子,和原來的電子以一定的結合能相結合配對。
  • 金屬所研製出超高強度高導電性納米孿晶純銅
    工業中應用的導電材料絕大多數是各種金屬和合金材料,強度和導電性是導體金屬材料的兩個至關重要性能,在工業應用中往往需要導體材料同時具有高強度和高導電性。例如導電磁鐵線圈中的導線既要承受巨大的電磁作用力,又要保持較低電阻以降低電流導致的溫度升高。高強度高導電性是超導磁鐵中導線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性能。
  • 首個室溫超導體來了,超導技術的春天到了嗎?
    近日,一群來自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用事實告訴人們,這些造價不菲的美麗石頭不止能"錦上添花",還能"無中生有"地幫人類在室溫下製造出超導體!這時候就輪到超導體登場了——理論上,超導材料不僅能做到"0電阻導電"的理想導電性能,還會具備"完全抗磁性"等特點,並由此引發出諸如"磁通量量子化"等物理學機制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