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材料領域國際頂級刊物《自然.材料》發表了復旦大學修發賢教授團隊最新的研究論文。「外爾半金屬砷化鈮納米帶中的超高電導率」,製備出二維體系中具有目前已知最高導電率的外爾半金屬材料-砷化鈮納米帶。

導電材料是電子工業的基礎,目前最重要的材料是銅,已經是大規模用於電晶體的互連導線。資訊時代電腦和智能設備的體積逐漸變小,信息傳輸量卻在不斷上漲,晶片中細如髮絲的電晶體成千上萬,互連傳輸的壓力正在增大。超導材料可以在零下數十度或超低溫下應用,新材料砷化鈮的高電導特性即使在室溫下仍然有效。這一發現也為材料科學尋找高性能導體提供了一個新方向,在降低電子器件能耗等方面有重大價值。修發賢團隊新研製的砷化鈮納米帶材料,電導率是銅薄膜的百倍,石墨烯的千倍。
自從常溫超導體發現以來,超導體的研究得到了巨大的進展,全世界都在探索這一全新的領域。超導體在信息和武器領域的應用展望非常廣泛。超導體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更與人密切相關。超導體為人類大量的高科技物理研究提供了基礎。

復旦大學修發賢團隊利用了氯化鈮,砷還有氫氣這三種元素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化學反應來製備這種砷化鈮納米帶,這種材料允許電子在表面上快速通行,可以說是我們創造了一個綠色通道,這樣的話,就可以讓電子快速通過而降低能耗。
物理學家和材料科學家們對新導電材料非常感興趣,不僅可以用於基礎研究,還可以用來製作新型電子設備。使用超導材料製作的電子器具可以探測微弱的磁場,可以偵察到遙遠的目標,如潛艇、坦克的活動。而超導體開關對某些輻射非常敏感,可探測微弱的紅外線輻射,為軍事指揮作出正確判斷並提供直接的依據,為防空預警提供高靈敏度的信息。

復旦大學教授修發賢發現,我們手機發熱,電腦發熱有兩種原因,電晶體本身的發熱和電流發熱,現在新導電材料可以解決的問題是電流流經導線發熱,這種新型超導材料在這方面會有極大用處。使用超導材料製作計算機的零件配件能大大縮小電腦的體積,能耗也顯著降低,使用超導數據處理器可以使計算機獲得高速處理能力,其速度是現有大型電子計算機運算速度的15倍。

超導材料的應用為人類展現了非常廣闊的領域,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深影響。20世紀末的時候,我國的超導產業仍然是空白。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在高性能超導技術領域取得了數十項發明專利,填補了我國高性能低溫超導線材技術的空白。中國的超導產業後來居上,一舉趕超了西方國家30年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