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1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竹南蛇窯古蹟大蛇窯,去年12月25日封窯點火,1月2日上午正式開窯。窯主林瑞華特別安排從早期少數民族陶作復刻版,一直到未來派窯燒作品,統統融合在同一窯內燒制,全部燒制時間長達3天2夜,最高溫度達1290度,希望藉此延續竹南蛇窯生命。
竹南蛇窯時隔3年再度燒窯點火,2日上午開窯,由窯主林瑞華親手敲下第1塊隔火磚。(謝明俊攝)
竹南蛇窯是苗慄園區內最大的大蛇窯,早年是由蛇窯老主人林添福所創建,後經第2代窯主林瑞華修整,是臺灣目前保存最完整,並且還可燒制陶藝的老蛇窯。
竹南大蛇窯距離上次正式燒窯已有3年,中間因遭逢林添福過世,以及林瑞華胞姐、外甥爭產風波,使得大蛇窯停擺多時,為了彰顯大蛇窯存在的文化價值,林瑞華召集關心竹南蛇窯的所有陶藝同好,從3個月前開始籌辦這次窯燒活動。
林瑞華特別安排燒制早期少數民族陶製品復刻版。(謝明俊攝)
林瑞華指出,大蛇窯因可容納的陶藝作品量非常大,要經相當的準備,無法輕易燒窯,所以平日他的作品,多使用園區內另外一座較小型的「瑞華窯」來燒制,這次籌劃啟用大蛇窯,他事先檢視、修補窯壁,就花了3個月時間,準備工作非常慎重。
窯主林瑞華親手搬住第1件作品。(謝明俊攝)
林瑞華這次啟用大蛇窯,特別安排有多位陶藝同好現代柴燒作品,並在月前舉行一系列授課活動,內容以林添福的米缸為主題,讓同好實際學習老窯主的傳統手藝。另有一個主題是來自臺南地區挖掘出來早期的陶製品復刻版,將陶品與現代及未來派的柴燒陶藝,結合在同一窯內燒出,利用窯頭及窯尾不同溫度的掌控,燒出不同時代的陶作,也是臺灣柴燒陶藝少有的創新之舉。
大蛇窯點火、拜窯公的儀式,是在去年12月25日傍晚開始,窯火整整燒了3天2夜,窯火在第24小時就來到了預計的1250度高溫,最終最高溫達到1290度,全天候地由專人輪流看管添柴,再經過近一個星期的降溫後,2日上午正式開窯。
陶藝同好歡喜地抱著出窯作品。(謝明俊攝)
大蛇窯在林添福主持的年代,就廢棄許多傳統窯場的規矩,例如,不準女性入窯,甚至爬上窯頂等規矩,林瑞華繼承老父遺緒,同樣以傳承陶藝不分男女,所以男女都可進出蛇窯,無所限制。而這次點火拜窯公,除了原本蛇窯內供奉的羅文、羅明2位祖師爺以外,還將林添福列為窯公入祀,以求傳承之意。
這次燒窯過程中,因林瑞華調整窯內火孔數量得宜,所以窯火均勻,省卻不少木材,只燒掉約3噸木材,比起上次燒掉4噸半節省許多,並且窯火燃燒完全,幾乎無黑煙排出,再次印證林瑞華倡導環保柴燒的理念。
竹南蛇窯2日再度開窯,陶藝同好齊聚慶賀,期望延續竹南蛇窯生命。(謝明俊攝)
2日上午,在數10位陶藝同好的見證下,由林瑞華親自敲下隔火磚,一一拆除隔火磚後,將窯頭的高溫陶藝作品一一搬出蛇窯,另外,林瑞華親自檢視窯尾仿製新石器陶品復刻版,結果非常好,部分作品將會在新北市鶯歌陶藝節中展出。(高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