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成窯——玉成其器,文蘊天趣

2020-12-05 紫砂中華

溯源

玉成窯被收藏界視為珍品,在中國紫砂發展史上佔有特殊地位,文人紫砂至梅調鼎時代已達巔峰。紫砂界曾有這樣的評價:「千年紫砂,綿延至今;雅俗共賞,文化先行;前有陳曼生,後有梅調鼎」「洛陽紙貴人人皆知,而「壺隨字貴」的紫砂文人壺則非眾所知之。古之文人雅好閒適而寄情於壺,以坯作紙,以刀當筆,在紫泥砂器上寫意、題銘、鐫刻,將個人的文化思想、藝術審美和生活情趣,集詩書畫印於一體,與紫泥砂器進行妙美樸素地結合,從而使紫砂壺、紫砂文房具足文人之氣息,達到「切題、切意、切茶」和「可用、可賞、可玩」的雅美趣韻。借物寓意,抒發情懷,文雅風流,人壺合一,是謂紫砂文人壺之特性。

史載自陳公曼生起文人紫砂始盛,其壺其器皆融儒釋道之意,縱天地人之和,將紫泥砂器上升至藝術的精神境界,開創了紫砂文人壺、文房雅賞之新裡程。爾後,復有瞿子治等諸公為之承,而晚清之玉成窯,則是文人紫砂之巔矣。

玉成窯為小型饅頭窯,原址於寧波慈城林家後花院之一隅,曾與寧波天一閣博物館原館長虞浩旭先生、慈城收家羅豐年先生一道探訪査考窯址實地,現為閒置廠房,羅老先生和林家後人向有來往,曾親睹舊窯風貌,解放前尚存遺蹟。老先生見餘心存念想,特將有關玉成窯之見聞手信授餘,令人深深感動。

始創

玉成窯始創於清光緒年間,由甬城書法家梅調鼎倡議,得滬甬兩地名家之助,在慈城建窯,專事文人紫泥砂器,雖燒造時間不長,出品數量亦有限,然品種卻頗多,器品以文人自用雅賞和相互交流為主,亦有依同好要求定製之器,件件皆素雅古逸、意趣盎然。創始人梅調鼎(1839-1906)為晚清書法名家、浙東書風清季代表人物,被譽為「清代王羲之」。當代書法泰鬥沙孟海在《東方雜誌》第二十七巻第二號(1930年1月25日出版)發表《近三百年的書學》一文,其中對梅調鼎的評價:「說到他的作品價值,不但當時沒有人能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間也沒有這樣高逸的作品」。民國版《赧翁集錦》,同鄉沙孟海老師馮君木序日(釋文):梅調鼎,字友竹,晚號赧翁。先祖自鎮海遷至慈谿,赧翁遂成慈谿人。翁生於清道光十九年,少時凝神善思,心研諸藝,似有天授。青年時,被補錄博士弟子員,後鄉試於督學使者,以書法不規見黜而不得參與省試,翁遂言:「這委屈我的志向啊!」於是終生不謀官途。

翁於古人書法無所不學,少時致力於二王,中年以後參研南北書風,終歸恬適,晚年書風渾然見拙,致入化境,可謂用筆之妙,能圓能斷,圓斷結合,別無他道,堪稱書法達到精微之章法。翁本性孤僻,遇達官鉅公懇求,避之不見,若有登門乞其書畫者,從不贈與,而一些僧道寒士卻往往能得其墨跡。翁獨與同縣人氏徐南暉(杲),王緩雲(定祥)、王瑤尊(家振)、胡茝莊(炳藻)、何條卿(其枚)最交善,離世後,生前好友何條卿欲為其建「筆家」,但未建成,可見翁之遺蹟是多麼彌足珍貴。翁卒於光緒三十二年,享年六十七歲,其書法作品乃風靡海內,書家稱:三百年來無人可超越。翁不僅擅長書法,人品也卓然可頌,當屬節行超逸之士,研讀經論精審絕倫,凡聖人六經中的奇詞奧句,經翁舒緩諷誦,意則怡然理順。翁又能詩,詩句喜用賢直樸塞之詞,然作詩乃其業餘之好,詩名被其書名所掩蓋,並不著稱於世。翁卒後,我縣能善書法者,皆宗其章法,以在當時獲取名聲。其後三十八年間,孝豐、李光業收集翁之真跡影印成冊,同縣人秦潤卿、徐文卿、翁之外甥洪承祓、鄞縣趙叔孺、朱積綱、徐潤生都讚賞有加,足見翁之品德延綿不孤。

玉成窯是由梅赧翁倡導併集任伯年、胡公壽、虛谷、徐三庚、周閒、黃山壽、陳山農等書畫金石名家領銜,制壺名手何心舟(暫考為奉化人,用款:韻石、心舟、林園、石林何氏、曼陀花館、日嶺山房、日嶺山館等)、王東石(宜興人,用款:東石、苦窳生作、陽羨王東石制、壽石山房、有石等)合力而成的文人紫砂窯口。

取名「玉成」。古人喻玉者,乃謙謙君子之品格,純潔溫潤,光澤內涵而不顯露,以「玉成」命名之,也有成全美事之意。彼時寧波,文風鼎盛,騷客雲集,文人雅士皆視在玉成窯紫砂器上題詞作畫為一樂,所刻詞句精煉切題、切器,雋永秀麗,故玉成之器既型造精巧,質媲美玉,又神傳文蘊,天趣洋溢,乃成曼公之後文人紫砂的又一高峰。

清鑑

▲玉成窯 東石制胡公壽繪勺水卷石水盂

吾與清季玉成窯宿緣甚深,對玉成窯古砂器的收藏、研究亦已多年,積年經手過的真品數百件,自蔵品除各式砂壺外,另有花盆、花插、壁瓶等諸器:文房砂器有四方水注、水孟、顏料碟、印泥盒、筆添、墨汁罐、圍棋罐以及蓋碗、暖爐等五六十件,每每上手這些真寶珍品,總是充滿敬仰讚嘆之情並久久感動不已。數年來,不敢謂無心得,然亦深感不足,仍需時間的沉澱,不斷探索和學習,在此淺說鑑別玉成窯砂器主要三要素,與同好道友分享,也請方家指正。

▲清同治 玉成窯何心舟款半月玉璧壺

▲玉成窯 東石制心舟刻三足周盤壺

鑑別玉成窯砂器,首先要了解其內核。玉成窯紫砂器是一種文人專事砂器,是彼時文人追求的一種藝術風尚,並引導和影響了後人的藝術形式和生活方式。文人紫砂器的發展與提高,離不開文人雅士群體的倡導和參與,真正的文人紫砂乃以文人之思想之精神為主體,在器物上留下文字符號等信息,以表達一種不俗之境界和文人之風骨。了解了這些,再依次參考以下三點:

泥料燒結:玉成窯所用泥料淘砂是以紫泥為主,大多顆粒在50目左右,通常見到的傳器表層色澤有似若金鐵,也有嫩致若粉黛胭脂,些許砂器表面光潤如玉,亦皆因柴窯燒結形式不同而導致泥色出現各種自然的變化,可能有意或無意而為之,形成了玉成窯紫砂泥色之特點。若見到段泥之玉成窯砂器則務必慎重有加!

▲清晚期 何心舟制梅調鼎銘玉成窯椰瓢壺

砂器造型:器物之造型是相應歷史階段留下的時代烙印,亦是所處年代的一種審美情趣,不同的年代定有不同的形制和風格。造型藝術是器物表達自身思想的特有語言,看似兩件相近相仿的器物,細微處的變化,可呈現出韻趣和審美之不同,晚清、民國、現代的差別亦由此而顯。造型的變化代表了作者的思想和審美,玉成密器型講究合用,心舟制器略勝王東石,又擅陶刻。雖然文人紫砂不以製作精良為樂,然講究器形古雅秀氣,運線流暢優美,細微處均有變化,若與明代家具、銅爐相媲,若出一轍。有些玉成窯砂器造型比例乍見不協調,卻耐品賞不失衡,反到自然和諧有安穩質樸之感。特別見有怪形奇態、浮躁不穩之玉成窯砂器不妨小心謹慎,因古代文人崇尚物我交融、天人合一之道,殆非以怪異奇形取勝!

▲玉成窯 胡公壽銘何心舟制日嶺山房款石瓢壺

▲玉成窯 何心舟制赧翁銘鍾壺

詩書畫刻:玉成窯創建於清同光年間,從目前考證更準確是光緒年。經手過的砂器有落年號款的亦多為光緒年,但從收藏的兩件大開門的砂壺銘文、印款上分析,玉成窯在寧波尚可能還有前身(在此不作贅述,另作探討)。清季文人喜好先秦文字、慕敬先賢,故不少器身摹刻前人的詩句、金石文字,亦有梅赧翁原創詩文,以及胡公壽、任伯年、徐三庚等書畫。玉成窯刀法有別於傳統雙刀法,大膽採用雙刀挑砂之法卻講究布局,兩邊落刀處光滑不澀,線條明快流暢,以挑砂後底之深淺來呈現筆墨之濃淡故書家畫家之筆意噴然流露而出,自然而不失原意。大凡歷代金石竹木牙刻之作者都會一手書法或精通書法之本義,否則難刻佳品。吾常言凡銘文鐫刻,乃見筆墨不見刀刻者為上品。鑑於此,品讀器身之字畫、落款,亦可增添鑑賞之用心,如見到玉成窯砂器書畫鐫刻布局不求章法又無時代氣息,只見刀痕不見筆法,刀刻生硬不自然或淺薄、崩邊,切記謹慎!

▲玉成窯 何心舟制黃山壽繪梅花通景文房水注

▲玉成窯 東石制虛谷作款紫砂瓶

共賞

玉成窯是紫砂文化、文人品格的象徵,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一席,其影響綿延至今乃佳音頻傳。賦予紫砂以民族文化和文人氣質,使千年紫砂生氣盎然,雅俗共賞。

數年來,吾鍾情於玉成窯各式紫砂器,以韻寄趣,以文寄情,其品時有所得,其藝時有所悟。今人視玉成窯之傳作皆為珍品極制。在此,深深感謝同道師友給予的支持和指導。

相關焦點

  • 曼生之後第一人,他開創的玉成窯把文人壺推向了巔峰
    玉成窯始創於清同治年間,為小型饅頭窯,原址位於寧波慈城林家後花院之一隅,解放前尚存在,現為閒置廠房。饅頭窯取名【玉成】,意在把玩此窯的文人雅士與精製而成的件件作品,均可堪比玉石,品性純潔溫潤、光澤內斂而不外露,猶如謙謙君子的良品美德,也具玉成美事之意。
  • 寧波紫砂瑰寶,玉成窯
    寧波玉成窯 在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的千年古鎮慈城縣裡有一座饅頭窯口,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以出產紫砂器具為主,它就是「玉成窯」。
  • 「玉成窯」能否重放光彩?
    本報訊 被譽為「清代王羲之」的晚清著名書法家梅調鼎,曾經在慈城創辦過紫砂壺窯場「玉成窯」。38歲的張生自兩年前偶然得知「玉成窯」後,便瘋狂地迷上了它,為了恢復被天一閣博物館館長虞浩旭稱為紫砂壺「浙東第一窯」的玉成窯製作技藝,他至今已投入了數百萬元申請了70多項專利。
  • 傳承玉成窯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傳世至今,玉成窯一直被眾多藏家所追捧。玉成窯傳人張生也從收藏者而成為玉成窯文化的傳播者。他不僅建立了寧波茶文化博物院,讓湮沒於歷史煙塵的玉成窯重見天日;也通過傳承和創新,讓玉成窯再度激發活力,成為最受歡迎的文創產品。    「紫砂器物都是有生命的」    在張生看來,每一件紫砂器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有靈性。
  • 宜興之外的文人壺與作坊 玉成窯
    在網上收集了一些資料,感覺很有共享的價值,特意轉發於此浙寧玉成窯是同光時期寧波慈城鎮的紫砂名坊,該紫砂坊由清代寧波書法大家梅調鼎所創辦,日本書壇稱梅調鼎為」清代王羲之」。梅調鼎當年曾聘制壺名家何心舟、王東石為其作壺,他們都以制壺為樂,常與任伯年、胡公壽、虛谷等海上畫家往來密切。
  • 海內外茶人來甬 三件玉成窯珍品亮相寧波茶文化博物院
    5月6日、7日兩天,「茶莊園、茶旅遊」暨寧波茶史茶事研討會在甬舉行,百餘名海內外嘉賓、茶人來甬共論茶文化,並出席寧波茶文化博物院「玉成窯金石文心」專題創作雅集。三件玉成窯珍貴藏品首次公開亮相。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孫忠煥,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王小玲,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姚靜波,澳大利亞茶文化研討會創始人、組委會主席大衛・萊恩斯,日本關西學院大學講師湯淺薰,中國國際茶藝會會長廖子芳,日本大阪觀光大學觀光學研究所副所長王靜,韓中茶文化交流協會會長俞晶壬等嘉賓出席活動。
  • 紫泥新鐸傳漢音,汲來松泉試烹茗 世界最強大腦受贈玉成窯造文人紫砂
    圖說: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合影留念 主辦方供圖國禮「漢鐸壺」摹古清代玉成窯寧波玉成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生,設計監製玉成窯漢鐸紫砂壺摹古作品,作為本屆論壇組委會指定的國之禮器,贈予與會的7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和我國30位兩院院士。
  • 玉成窯到底有多經典?
    我們接著往下看~ 原來,這把方陳曼生的扁石壺出自玉成窯。玉成窯的名字,你總聽過吧,它是繼陳曼生後,紫砂文人壺的一大巔峰。 相比起陳曼生的赫赫有名,可能玉成窯的名聲就沒那麼大了。但是,玉成窯不僅僅是一個文人紫砂窯口,它更是一個有書畫大家、文化名人領銜,制壺名手、陶刻高手共同參與的制陶工坊。
  • 寧波藏家獨愛玉成窯壺 玉成窯壺拍場屢創天價
    2011年5月21日,玉成窯何心舟制段泥詩文扁石壺以57.5萬元成交。2011年6月5日,玉成窯何心舟小石瓢壺以168萬元成交。今年11月24日,玉成窯清同治王東石款段泥刻詩文扁石壺以340萬元成交。本月初,一把清代綠泥玉成窯壺拍出450萬元的天價。 寧波藏家也揮師各大拍賣場,參與了爭奪戰。他們競相高價收購珍藏玉成窯名壺。
  • 合而不同|玉成窯手摹心追曼生壺
    在曼生壺後五十年,宜興紫砂名家何心舟、王東石,在浙江慈谿(今寧波市江北區)創辦了著名的玉成窯,並由梅調鼎、任伯年、胡公壽、虛谷、徐三庚、陳山農等金石書畫家、文化名人參與,是藝術素養極高的藝術創作團隊。玉成窯制器極力追求曼生壺的文人味道,同時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名噪一時。
  • 海口玉成村已安裝路燈 解決3000多人夜間出行不便問題
    路燈亮起來夜晚散步的人多了  《1公裡村道沒路燈夜行不便》  新聞追蹤  南國都市報熱線966123訊(記者田春宇)「玉成村道路上沒有路燈,到了晚上不敢出門。」6月初之前,這是海口瓊山區鳳翔街道紅星村委會居民出行的最大難題。但6月2日晚上,黑暗的一條長約1公裡的村道亮起了31盞路燈,途經的村民樂了,「晚上夜晚散步的人多了。」
  • 流水趣 :質樸清雅生活方式的倡導者
    流水趣品牌簡介:流水趣是一個集開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型品牌,其產品兼具實用與文化的品牌內涵,流水趣是質樸清雅生活方式的倡導者。流水趣品牌之路,「流水趣」這個品牌出自於一個制陶世家,至今已有三代人。
  • 雲夢四時歌器蘊系統玩法解析 專屬器蘊一覽
    器蘊按照使用範圍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普通器蘊和專屬器蘊,普通器蘊任何符靈都可以裝備,而專屬器蘊只能對應的符靈進行裝備。  器蘊的等級分為藍、紫、橙三個品質,其中專屬器蘊都是橙色品質。器蘊副本分為三個,分別是:器蘊•人,器蘊•妖,器蘊•衡。進入器蘊副本需要消耗器芯,靈主大人每四小時可以領取一個器芯。
  • 梭式窯、隧道窯、輥道窯適用範圍及節能比較
    北極星環保網訊:梭式窯、隧道窯、輥道窯是工業窯爐中比較重要的三種窯爐。下面我們從梭式窯、隧道窯、輥道窯的特點、適用範圍、節能比較等方面全面認識這三種窯爐。1、梭式窯間隙式生產窯爐,適合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由於生產的靈活性,現在很多中小陶瓷瓷廠都還採用這種窯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