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助苗慄成臺灣「大閘蟹之鄉」

2020-11-27 東方網

原標題:海峽兩岸首部現實交流活動題材電影將上映 上海助苗慄成臺灣「大閘蟹之鄉」

  臺灣也有大閘蟹?沒錯,而且還是上海「手把手」教會的。兩地的這段「蟹緣」促成了一對兩岸青年的美好「蟹逅」。記者昨天獲悉,海峽兩岸首部以現實交流活動為題材的電影《愛的蟹逅》,將於9月15日登陸大銀幕。

  影片中,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的碩士林航,受學校委派到風光優美的臺灣苗慄縣,幫助當地養殖大閘蟹。其間,林航與苗慄的水產大亨千金陳怡嘉相識。林航等人成功地幫助大閘蟹越過海峽,落戶臺灣苗慄,同時也收穫了美好的愛情。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根據真實故事創作改編。2009年7月,上海海洋大學的大三學生趙明隨校組團訪問臺灣養殖業,遇到了臺灣海洋大學的大二學生高于欣。2011年2月18日,兩人在上海結婚,雙雙留在上海海洋大學工作。

  其實早在2007年,學名「中華絨螯蟹」的大閘蟹蟹苗正式出境銷售至臺灣,但由於缺少專家的輔導,加上苗慄位於北緯24°,並不是大閘蟹的天然最佳生長區域,導致初期投入的養殖戶大多虧本。2011年10月15日,上海海洋大學與苗慄縣正式籤署科技合作協議,啟動《臺灣地區中華絨螯蟹養殖技術推廣應用》項目。上海海洋大學先後組織了16批科技專家團隊前往苗慄進行技術指導。截至2014年,苗慄大閘蟹產業三年累計創造產值近3億新臺幣,因蟹拉動縣旅遊業增收近2億新臺幣。

  在上海海洋大學的幫助下,苗慄如今已是臺灣的「大閘蟹之鄉」。大陸農業技術首次輸入臺灣獲得成功的同時,也促成了一段兩岸青年情緣的佳話。影片《愛的蟹逅》也成為2008年以來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大交流浪潮中激蕩起的一朵美麗浪花。

相關焦點

  • 特寫:喝長江水、吃苗慄飯—臺灣大閘蟹的兩岸緣
    新華社臺灣苗慄10月23日電(記者林甦 何自力)秋蟹正肥,在苗慄的這家蟹場裡,一桶桶裝滿了各個重量級的大閘蟹。面對來訪的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和兩岸媒體記者,老闆自豪地拎起一隻驗其成色,果然是正宗的「青殼白肚黃毛金爪」。    儘管是吃著臺灣飼料,喝著苗慄水長大。但論起這些螃蟹的出身,卻是長江水孕育出來的。
  • 臺灣苗慄與龍巖學院聯合舉辦海峽兩岸美術家書畫展
    現場書畫創作東南網11月27日龍巖訊(通訊員 黃德民 本網記者 李凌生)11月19日,「2014年臺灣苗慄龍巖學院副校長劉國買在開幕式上致辭,他對臺灣苗慄美術協會理事長陳俊光教授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希望以此次書畫展為契機,今後繼續加強合作,以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
  • 臺灣苗慄「石虎米」將收割 石虎果真現蹤(組圖)
    圖/徐金髮提供(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2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瀕臨絕種的石虎打造友善的家」,臺灣苗慄通霄鎮楓樹裡一帶山丘是石虎活動熱區,居民林義雄等人花了一年時間學者調查全臺灣石虎數量目前剩300到800隻,因為數量稀少被列為一級瀕臨絕種動物,苗慄地區是石虎發現熱區,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博士班學生陳美汀等人長期在苗慄投入石虎保育。
  • 臺灣動植物防疫部門證實苗慄澎湖發生禽流感
    臺灣動植物防疫部門證實苗慄澎湖發生禽流感 原標題 [臺灣動植物防疫部門證實苗慄澎湖發生禽流感]   新華網臺北
  • 臺灣特級韻香烏龍茶 臺灣苗慄茶農世家(圖)
    愛冠軍茶行老闆黃政鏡先生出身臺灣苗慄茶農世家,祖上以採制茶葉為生,黃先生自小耳濡目染。後,黃先生又經營茶葉生意三十多年,鑽研精進靠自己的力量創製、發掘出了一套獨特的製作臺灣烏龍茶的方法——使他製作的臺灣烏龍茶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成為了在臺灣地區「讓人喝過就難忘、影響力廣泛的獨特商品」。  愛冠軍茶行共經營的茶葉有,高山烏龍茶,高山金萱茶,凍頂烏龍茶,臺灣四季春茶,臺灣鐵觀音茶,臺灣紅茶,臺灣老茶。臺灣高山茶:大禹嶺,梨山,清靜農場,鹿谷等地區的茶。
  • 吃大閘蟹的季節到了 中國大閘蟹產地排名不止陽澄湖
    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緊緊圍繞太湖蟹產業的發展,依託吳中特有的山水人文旅遊資源,不斷致力於將蘇州東山太湖大閘蟹打造成吳中區的綠色名片;具有「中國太湖蟹之鄉」美譽的吳中區東山鎮更是將蟹文化融合在鎮區建設之中,連出大手筆,設立了「東山品蟹一條街」和「千人品蟹採橘遊」等獨特的旅遊產品,著力打造太湖蟹餐飲旅遊產業,為太湖大閘蟹產業的健康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代表品牌:蘇州太湖七帆牌大閘蟹。
  • 臺灣苗慄竹南蛇窯文化傳承者林瑞華面臨窯址拆除
    華夏經緯網8月1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竹南蛇窯的傳承者柴燒陶藝大師林瑞華,從19歲開始跟著父親用蛇窯燒制陶藝,至今46年,他投入全部的青春歲月,去傳承父親林添福的制陶工藝,並將竹南蛇窯的精神技藝水平發揚光大,卻遭外甥質疑:「不知有何文化價值可言?」
  • 臺灣苗慄有人放生50條眼鏡蛇網友:無功德可言
    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臺海網4月30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近日臺灣苗慄縣疑似有人大量放生眼鏡蛇,數量多達近50條。苗慄縣農業處指出,近日該縣泰安鄉出現大量眼鏡蛇,其中在象鼻村發現有東部平原的眼鏡蛇(編註:苗慄縣位於臺灣島西北部),疑似為有心人士放生,可能造成生態危害。苗慄縣長徐耀昌29日在臉書發文,提醒居民多加留意,避免遭蛇咬。
  • 南河古渡大閘蟹憑什麼能躋身全國十大名蟹?答案在這裡!
    ,有過之而無不及。蓮葉護蟹,蟹助蓮長。幾個月後,河蟹金毛青背,肉白而嫩、味鮮而美。起撈之時,滿塘母蟹皆在3兩左右,公蟹可達7兩。 11月10日,「千年湖鄉 感『蟹』有你」漢川市首屆河蟹豐收節在」中國河蟹之鄉」漢川市南河鄉隆重舉辦
  • 臺灣寫真:百年文物返鄉 助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
    臺灣寫真:百年文物返鄉 助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 2015-12-07 21:12: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上海大閘蟹在雲南省臨滄市雙江安家落戶
    上海大閘蟹在雲南省臨滄市雙江安家落戶2021-01-06 14:3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雙江自治縣人民政府        瀏覽量: 580 次 我要評論  上海市崇明區在雲南省臨滄市雙江自治縣實施滬滇合作交流特色養殖大閘蟹試點項目,經過精心管理、科學養殖,取得了較大成功。如今,這個跨越千裡的幫扶產業,已經在雙江安家落戶,填補了雙江水產養殖的又一空白。
  • 臺灣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盛產多種水果!
    臺灣的位置是非常好的,因為當地的氣候和臺灣人民的辛苦勞作,臺灣的水果就成為了臺灣的支柱產業之一。臺灣的水果種類是非常豐富的,產量也是非常高的,要是有機會去臺灣的話,大家可以體驗一下。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好好介紹一下。
  • 「烏小蟹」華麗轉身 上海牌大閘蟹爬上百姓桌
    來源/上海海洋大學  「菊黃蟹肥」,雖已至11月底,但螃蟹依舊美味。提到大閘蟹,人們的第一反應便是「陽澄湖」。殊不知,大閘蟹的真正故鄉卻是上海崇明島。然而,不少「吃貨」覺得崇明本地產蟹在個頭、口味上遠不如其他產地,「烏小蟹」的戲稱不脛而走。
  • 比八佰勇士還堅強的陽澄湖大閘蟹成長記
    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大閘蟹被生物學家描述為「性格急躁,兇猛,不按常理出牌的鐵甲大將軍」,但它卻偏偏喜歡生長在溫柔之鄉蘇州。為了了解今日環環相扣的養蟹產業的全過程,從2018年初秋至2020年近兩年時間裡,小編從蘇州陽澄湖最下遊的成蟹養殖,追溯至蘇北射陽沿海的蟹苗繁育,再到上海崇明島的幼蟹養殖,跟隨大閘蟹跑完近千裡的慢慢生長之旅。想不到餐桌上供我們享用的美味大閘蟹,背後卻是要經歷如此周折的一番旅程。
  • 黃浦江大閘蟹憑藉「三優」打響品牌
    摘要:憑藉「江海21」中華絨螯蟹品種,上海大閘蟹產業結構從中華絨螯蟹蟹苗優勢產地一躍而成大規格大閘蟹產地,在全國大閘蟹市場連續多年揚眉吐氣。 「大規格蟹總比超過8成的!」
  • 黃浦江大閘蟹靠「三優」立口碑
    近日,黃浦江大閘蟹開捕儀式在上海松江泖港鎮上海魚躍水產專業合作社大閘蟹養殖基地舉行,基地瀰漫著豐收的喜悅,科研人員和松江區大閘蟹行業人士圍繞著黃浦江大閘蟹不停地交流分享。這份喜悅的源頭是「江海21」中華絨螯蟹。
  • 大閘蟹,草莽英雄的真我人生
    中國人吃大閘蟹講求「九雌十雄」,農曆九十月,就現在,是吃大閘蟹的最佳季節。
  • 民權大閘蟹榮獲「中國十大名蟹」稱號
    民權大閘蟹榮獲「中國十大名蟹 近日,2017第四屆中國名蟹大賽上,民權大閘蟹以個大
  • 曾經遍布臺灣的「石虎」, 為何走向瀕危之路
    野生豹貓,也是俗稱的山貓,在臺灣稱為「石虎」2018年9月17日,裕隆汽車三義二廠興建案通過環評初審決議送大會審查,此事拍板定案後,意味著將有高達35公頃的石虎棲地,日後將淪為汽車驗證道,這對數量已銳減至區區不到500隻的石虎來說,影響之巨可謂危急存亡。
  • 臺灣成「凍番薯」
    ▲苗慄北市陽明山23日晚間6點飄雪15分鐘,合歡山晚間7點也出現飄雪。基隆市第一高山姜子寮山,步道上也被白雪染成了銀白色,基隆市一位消防局辦事員蘇世隆對記者說:活了49年來第一次看見呢! 位於新竹關西的六福村海拔並不高,24日早晨有網友表示在當地已開始飄下白雪,成了白雪夢幻村,吸引不少遊客前往。六福村表示,24日為考量動物的安全,將不開放動物園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