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農藥栽種的石虎米,耕作不管時間、人力比起一般慣行耕種多兩倍,因此特別辛苦。圖/徐金髮提供(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2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瀕臨絕種的石虎打造友善的家」,臺灣苗慄通霄鎮楓樹裡一帶山丘是石虎活動熱區,居民林義雄等人花了一年時間,採友善耕法種稻取名「石虎米」,果真吸引石虎現身捕鼠。
據報導,臺「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大湖工作站11月初在石虎米田邊架設紅外線感應自動相機,沒想到真的捕捉到石虎從田裡離開的身影,「真的拍到石虎了」,林義雄難掩興奮說,石虎現身代表苦心沒有白費。
學者調查全臺灣石虎數量目前剩300到800只,因為數量稀少被列為一級瀕臨絕種動物,苗慄地區是石虎發現熱區,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博士班學生陳美汀等人長期在苗慄投入石虎保育。
「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大湖工作站架紅外線自動相機,拍到覓食的石虎正「看鏡頭」。圖/「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大湖工作站提供(臺灣《聯合報》)
陳美汀等人研究之餘,還加入社區巡守隊,社區民眾與團隊長期相處才發現,研究人員經常三更半夜還在山區研究,有時就在農舍旁搭帳篷觀察,常為了一隻石虎走好幾公裡山路。這份精神感動從小在楓樹裡長大的林義雄等人,今年初,陳美汀提起石虎棲地因人為開發被破壞,希望能打造一處提供石虎食物來源棲息環境,讓石虎有個安心覓食的家。陳美汀的提議立即獲得林義雄等人的響應,決定嘗試以友善農法種稻,為記錄研究人員為保育石虎多年的付出,這處農地的稻米取名「石虎米」。
「林務局」技正餘建勳表示,石虎米3月開始栽種,11月初架設紅外線感應自動相機,架設才半個月,就捕捉到石虎從田裡離開的身影。「入鏡的石虎體型纖細,研判可能是只母石虎覓食後返回棲地」。田邊相機不只拍攝到石虎身影,還有麝香貓、白腹秧雞、大冠鷲、竹雞、臺灣野兔、白鼻心、鼬獾等動物,這片田地儼然成了動物們的新樂園。
栽種過程中,「林務局」也趁機「開班授課」,請講師介紹石虎和友善耕種,讓農民認識石虎主要食物是老鼠、鼩鼱,還會捕魚,破除傳統石虎是「偷雞賊」的誤解。後天「林務局」將舉辦收割石虎米活動,林義雄等人歡迎大家來體驗,一起感受「石虎有了新家」的喜悅。
據悉,「綠色保育標章」起源於2009年,臺南官田水雉因誤食混雜農藥的稻穀而大量死亡,翌年慈心基金會與「林務局」推動「綠色保育」標章,除食材安全之外,更關注物種保育。相較有機驗證,綠保並未特別要求在生產環境獨立區隔,讓更多有心投入友善土地的農夫加入。綠保標章規範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化學農藥、肥料,產品不得檢出農藥及重金屬殘留,農民需要在田間營造良好的棲地,讓生物與作物共生共榮。
責任編輯:虞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