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遍布臺灣的「石虎」, 為何走向瀕危之路

2020-12-05 V班長

野生豹貓,也是俗稱的山貓,在臺灣稱為「石虎」2018年9月17日,裕隆汽車三義二廠興建案通過環評初審決議送大會審查,此事拍板定案後,意味著將有高達35公頃的石虎棲地,日後將淪為汽車驗證道,這對數量已銳減至區區不到500隻的石虎來說,影響之巨可謂危急存亡。

我們不禁回頭檢視:近年急劇減少的臺灣石虎及其棲地,究竟面臨了什麼樣的生態危機?

上百年前,石虎其實遍布臺灣各地

「在許多古籍及近世的外文文獻中,就已有記載石虎與雲豹這兩種臺灣唯二的野生貓科動物,其中1894年的《苗慄縣誌》,或許是臺灣目前已知第一個提到石虎一詞的中文文獻。」致力於「臺灣雲豹復育計劃」14年,現為石虎家禽衝突友善防治計劃委外研究團隊負責人的姜博仁博士說。

此外,他也指出,有些地方志還會提到石虎皮或山貓皮,可見在過去石虎被人類視為具有經濟價值的動物而遭大肆獵捕。姜博仁補充說道,「1936年的《臺灣日日新報》有篇文章提及抓『山貓』,指的很有可能就是石虎,抓捕的原因是為了取得石虎皮,當時每張1.5元,買的米大約可以吃一個月。」

在那之前,石虎曾遍布全臺1000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區,原本「到處都有石虎」的臺灣,如今僅剩苗慄、臺中、南投與彰化八卦山一帶尚有石虎的穩定蹤跡。但時至今日,《臺灣日日新報》在1936年報導文中提到的地點竹山,幾乎是目前僅存的石虎穩定分布的最南端了。

臺灣早期的毛皮交易,對石虎與雲豹造成很大的生存威脅,緊接著雲豹面臨整個山區森林的砍伐,棲地首當其衝,於2013年已被宣告絕跡;隨後石虎亦遭遇平地人口不斷成長以及人為開發的威脅,也正步上雲豹的不歸路,倒數計時地消失中。

過去甚至連臺北都有石虎!

姜博仁進一步說,日治後期的博物學家鹿野忠雄做了相當多的調查,發現石虎在臺灣全島並不稀少,最高可達海拔1300-1400公尺,但當時石虎會侵擾原住民飼養的雞,因而與人發生衝突,加上高經濟價值的誘因,狩獵對雲豹和石虎這種中大型掠食動物造成莫大威脅。「當時日本政府對彈藥實施管制措施,申請彈藥須回報獵得的動物數量,在《高砂族調查書》中就提到了捕捉記錄,山貓(可能是石虎與麝香貓等的混稱)可能達800隻以上,而雲豹則有24隻的狩獵紀錄。」

「從文獻中我們可以確定,當時石虎在全臺灣都有分布,日治時期臺灣哺乳動物圖說與日本哺乳類圖說都有提及大溪、埔裡,甚至連臺北都有石虎。我們所搜集450處有座標的石虎出現地點中,雖然多數都在海拔500公尺以下(註:適合石虎的主要環境是800公尺以下),但從海邊平地到海拔1500公尺左右都有石虎的紀錄,然而大溪與臺北現在都不再有任何發現了。」

當年山產店無法可管,石虎銳減再狠推一把

早期人類覬覦石虎的經濟價值,不只存在於原住民狩獵,也包含山產店的交易。1989年《野保法》上路前,並無明文規定禁止山產店捕捉野生動物販售。根據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王穎在1986年針對全臺山產店「山肉」數量統計,石虎的交易量一年至少達38隻,連三年調查的結果顯示,石虎減少的程度高踞臺灣被販賣交易的野生動物中第一、二名。

由此可見,除了淺山棲地的大量開發,狩獵與山產交易亦推波助瀾,使得石虎分布區域日益緊縮、數量漸漸減少。1968年臺東尚有抓到石虎的剪報,1985年烏來也有石虎現蹤的紀錄,1988年的雲林古坑、1992年的林口,1994年嘉義還有石虎救傷的報告,但早在《野保法》上路的前後幾年,石虎的整體族群分布與數量,便已明顯呈現急驟下降的趨勢,更不用說絕大部分石虎都分布在民間私有地,若想將私有地規劃成保護區也困難重重。

至今,石虎的分布狀況每況愈下,近幾年的擴散紀錄只有寥寥數筆,包括2016年年底在惠蓀林場,2018年的嘉義,2018年12月的新竹芎林,以及2019年初的南投鹿谷。但這樣的零星個案,可能只是某隻年輕石虎向外擴散它的新領地,或者數量稀少而並非穩定的族群。姜博仁表示,研究團隊對此發現仍持正面態度,期盼石虎的族群分布,在這幾年團隊的努力下,可以逐漸往外擴展恢復。

人為開發對石虎棲地的影響:以苗慄為例

苗慄一直是擁有石虎最大族群的重要棲息區域之一,然而因棲地面臨人為開發的壓力,自2000年到2015年間,苗慄森林砍伐的區域大量增加,位於石虎活動熱點的裕隆三義廠,在擴廠前(即裕隆二廠開發案)也有大規模砍樹的紀錄,遭到輿論質疑。

姜博仁強調,「裕隆車廠後方絕不是『只有一片山坡地』這麼簡單而已,三義地區一大片山坡地的開發,對石虎主要棲地而言,等於是在石虎棲地的心臟區挖掉一大塊。」

苗慄另一個很大的開發區域是銅鑼科學園區,園區周遭也接連開發成衛星市鎮。因此,從銅鑼科學園區擴展出去的山坡發展,加上三義地區的諸多大面積觀光開發,預計在未來5到10年,將會持續對這片石虎核心棲地造成無法漠視的衝擊。

棲地破碎化,應分析連接石虎族群的「廊道」

一般來說,石虎喜歡低海拔、連綿的和緩丘陵地、不太陡峭,海拔高低變化不會太大、具有一定森林覆蓋、鑲嵌的環境,而且道路密度不能太高,農田、草地則可以供石虎獵食,還能回到森林去休息、繁衍。

在近年石虎保育關注度上漲後,許多石虎遭「路殺」的報導遂成閱聽眾認識石虎數量消減的原因之一。究竟石虎數量的減少,「路殺」是病因,還是病兆?姜博仁認為:

我們看到的開發,是有許多人或財團到山區置產,一買就是整片山坡地,接著再進行分割成2分半的小塊土地蓋農舍來賣,山坡地完整性不再;加上也因為開發,必須開路,如此一來才導致石虎頻繁遭遇路殺的結果,真正的病因實是起於棲地的破碎化。因此要解決路殺,是要治標的施設通道?還是要治本地解決道路切割的棲地破碎化?

另外,從核心族群的角度來看,土地開發會對石虎族群產生切割,伴隨而來的道路與周遭開發會再將原本不大的石虎族群,再切割為更小、更容易區域滅絕的小族群,這才是必須優先思考的問題。

姜博仁認為,必須嘗試分析核心族群連接的廊道,因為這些地方是石虎永續生存非常重要的關鍵。然而南苗慄的通霄、三義、銅鑼、卓蘭這一最大的連續棲地,扮演最重要的南北族群交流與核心族群角色,卻面臨很大的開發壓力。

此外,他也強調:

目前南投地區的石虎族群,正處於孤軍奮戰的狀態,說不定會是下一個消逝的族群,希望透過分析核心族群連接的廊道,可以更明確知道哪些廊道有利於石虎保育,我們必須努力保有這些廊道的暢通、不被開發,才有機會避免石虎步入雲豹後塵。

因此,若要從根本維護石虎生態棲地的完整性,全民都應該對於山坡和國土利用,做全面性的檢討與規劃,而非只是區域性的思考,或僅是一個一個環評開發的考量而已。

除了棲地受到人為開發的威脅,石虎與家禽的衝突,也是目前石虎數量減少的最大原因之一。姜博仁指出:

石虎獵食山上居民自養的土雞,導致部分養雞戶採用毒殺或捕殺等人為致死的方式,一年可能會造成超過20隻或更多的石虎死亡,其實比平均每年的石虎路殺數量還多,這也是非常迫切需要解決的事,卻因為這樣的衝突不易被看見而尚未受到重視,所以更要積極推動養禽場域的友善防治,近年林務局與臺灣石虎保育協會等單位,已經開始重視這樣的威脅。

此外,慣行農法與滅鼠所造成的石虎中毒或毒物累積,以及犬貓與石虎之間的疾病傳播,也絕對不能粗糙看待。他認為,土地若作為農用開發,可以在維持生物多樣性的前提下,用友善環境的方式耕作,對於石虎的衝擊就能減低;農地維持周遭仍有一定的自然度與森林,仍然可以是石虎的棲地。

石虎保育,是臺灣人的共同課題

回到苗慄的開發議題,現職臺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的陳美汀認為石虎議題需要在開發與保育中取得平衡,並表示對於苗慄開發造成石虎的數量減少,不應該只是苗慄人的問題,而是臺灣每個人都該正視的課題。

「罵苗慄人為了開發而犧牲石虎,是很不公平的。相反地,正因為苗慄開發的時間相對較晚,如果像臺灣其他城市的開發速度,石虎數量恐怕只會更少。」

她同時也呼籲,民眾可與石虎保育協會一同關心石虎棲地相關的公共工程開發和私人開發案(如裕隆汽車三義二廠開發案),此外,平常只要減少消費、減少自然資源的耗損、減少製造垃圾,或是願意多花一點錢購買友善農作,就能間接還給石虎更多生存空間。

她說,農民為了整地,必須定期除草,而除草是相當費力的工作,若要減少用藥,勢必花更多時間,所付出的時間與勞力,就會反映在農作物的價格上。唯有消費者願意以較高的價格購買優質農作物,讓農民願意減少農藥的使用,才會形成一個友善石虎的良性循環。

石虎是野生動物與人類共存的種種問題的經典個案。它是一般大眾會認同與關心的物種,因為外觀像貓,容易博得臺灣廣大愛貓愛狗人士的同理心;又由於生存的環境與人類較為接近,石虎與人類交織的問題也相形複雜。

陳美汀說:「石虎在生態上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因此這條石虎保育之路尚有多重的結待解。但倘若石虎保育做得起來,將會是臺灣保育界重大裡程碑;不僅如此,相信石虎的案例被廣泛討論之後,也能幫助臺灣其他野生動物,一起獲得關注。」

相關焦點

  • 臺灣1隻瀕危野生動物石虎公路死亡 靠近生物廊道
    中新網7月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1隻臺灣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石虎(又稱豹貓)2日被發現死於臺灣苗慄縣三灣鄉大河村路段,死亡地點距離跨越公路的生物廊道僅600多米,令人惋惜。石虎死亡處附近設有生物廊道。
  • 臺灣居民救下兩隻「小貓崽」,經鑑定是臺灣石虎,總數不足500隻
    專家鑑定後,確認這兩隻「小貓崽」就是臺灣石虎,它們一隻為雄性,一隻為雌性,體重分別重376g、404g,大約3到4周大。圖:獲救的臺灣石虎。隨後,動物保護工作人員返回這兩隻小臺灣石虎被救的地方進行尋找,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信息,它們很有可能是和母親走散了,或者是母親遭遇了不測。這兩隻小臺灣石虎身體健康,隨後被送往南投縣的動物保護部門進行飼養,等時機合適的時候它們會被放歸野外圖:這兩隻小臺灣石虎被發現的地方。
  • 臺灣畫家石虎嘉興捐畫
    臺灣畫家石虎嘉興捐畫 2012年05月03日 15:48:00來源:嘉興日報   本網訊 日前,「跨越海峽,臺灣畫家石虎百幅中國畫展閉幕式暨捐贈儀式」在市圖書館舉行。
  • 臺灣地區保育類動物「石虎」又遭路殺
    華夏經緯網1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保育類動物「石虎」又遭路殺。「國道三號」苗慄縣苑裡段前天又發現一隻石虎疑遭輾斃,是去年以來命喪「國道」的第三隻。由於石虎陳屍處都不在出沒的「熱區」,「國道」工務人員憂心石虎改變棲地,考慮擴大防護網,避免誤闖。據報導,石虎學名「豹貓」,屬貓科的夜行性動物。外表的斑點類似豹紋,兩耳後面有明顯白色塊斑,尾巴長且粗,具強烈狩獵本性。石虎多棲於低海拔淺山處,易受人類活動幹擾,全臺灣僅存600隻,被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
  • 臺灣苗慄「石虎米」將收割 石虎果真現蹤(組圖)
    圖/徐金髮提供(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2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瀕臨絕種的石虎打造友善的家」,臺灣苗慄通霄鎮楓樹裡一帶山丘是石虎活動熱區,居民林義雄等人花了一年時間,採友善耕法種稻取名「石虎米」,果真吸引石虎現身捕鼠。
  • 臺灣畫家石虎:掀起市場旋風的書畫多面手
    在這一點上,石虎和畢卡索的共同之處非常多。作為中國美術界的一員驍將,石虎多年超凡的繪畫探索證實了傳統在現代復活的巨大能量,他的作品既顛覆傳統,又深深根植於傳統,技法多變,不拘章法,具有深深的個人印記且難以模仿。難得的是,其作品的雅俗共賞性極強,從名門雅士到販夫走卒,均能從中獲取體驗,這也難怪石虎但凡辦展,便會形成社會文化景觀。
  • 臺灣一溼地公園被批破壞石虎棲息地 擬造林補償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苗慄縣卓蘭鎮公所爭取補助興建大安溪溼地公園,被批「破壞石虎(又稱豹貓)棲息地」。鎮公所秘書徐士凡24日稱,計劃中參考生態團體意見,提出補償措施,將造林10.5公頃,以便土地恢復生機。
  • 你不敢相信的石虎
    接著,你看到車廂上可愛的石虎繪像,還露著微笑。但很抱歉,那是只豹子,是設計師花錢買來的圖案,原作者是俄國插畫家。      觀光局要改造集集線觀光列車,花了三百萬(新臺幣,下同)招標,不料每個環節都惹爭議。一開始,是車內使用的字體涉及「侵權」,趕緊塗掉。接著,石虎被發現不像石虎,而是花豹,臺灣設計師承認是每張三百元買來的圖案,趕緊塗改。
  • 後趙皇帝石虎,為何被稱為十六國最殘暴的皇帝
    石虎是羯族人,後趙的開國皇帝石勒非常喜愛石虎,他小的時候就被很多人認為將來不是一般人,後來連年的徵戰,石勒和石虎母子走散了,石虎在一段時間和母親相依為命,差點死在了亂世中,幾年之後,遇到了劉琨,就他們母子送回到了石勒的身邊。
  • 曾經遍布全國的狼,為什麼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消失了?
    中國狼群和它們劣跡斑斑的生存記錄中國狼群分布非常廣泛,除了海南和臺灣省以外,幾乎遍布全國,當然對於狼來說,它們並沒有國境線,因此在蒙古乃至俄羅斯的西南部也有中國狼的分布!歷史上狼在中國的分布,除海南與臺灣省和山東等部分區域外,幾乎遍布全國當然中國狼只是一個亞種的名稱,也叫做西藏狼或者蒙古狼,是灰狼的一個亞種,大約起源於30萬年前,躲過了冰河世紀哺乳動物的滅絕,一直留存在至今
  • 2018臺中花博會吉祥物 石虎家族與老馬萌亮相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將於明年底登場,臺中市長林佳龍(中)13日揭曉花博吉祥物萌樣,4隻超萌石虎家族及鄰居老馬首度亮相,還在臺灣大道市政大樓打造一座情境屋。(臺中市政府提供)「中央社」    華夏經緯網6月1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將於明年底登場,臺中市長林佳龍13日揭曉花博吉祥物萌樣,4隻超萌石虎家族及鄰居老馬首度亮相,還在臺灣大道市政大樓打造一座情境屋。
  • 石虎殺死自己兒子滿門的時候,那麼心疼小孫子,為何還是沒留下?
    這裡的小孫子,指的是石虎第二個兒子石宣的小兒子,但大家以為石虎只殺了二兒子一家嗎?太天真,石虎大兒子石邃一家,也是被他殺的。還有,石虎明確記載的妻妾有6位,其中3位是被他殺死的。  那個時期,最危險的身份大概就是當石虎的妻妾和兒孫,畢竟他狠起來連自家人都殺。
  • 惡名昭著的石虎為何連親兒子都不放過?
    石虎是魏晉時期後趙建立者石勒的侄子,因為石虎自幼喪父,由石勒的父親收養長大,視為養子,也有人說石虎是石勒的弟弟。這事要從石勒說起,石勒羯族人,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由奴隸出身成為皇帝的人。石勒登位後封賞群臣,由於把自己的兒子所封爵位高於石虎。石虎極為憤怒:「等主上駕崩後,我不會再讓他有後代再活下去!」石勒去世後,石虎立即搜捕朝廷重臣,掌控朝政,同時劫持太子石弘。石弘非常害怕,哭著要把皇位讓給石虎,被石虎「嚴詞拒絕」。這可不是石虎強盜發善心,此時整個後趙皇室已經是案板上的魚肉,石虎可以隨意揉捏了。
  • 歷史上殘暴的皇帝,石虎
    歷史上有一個特別殘暴的皇帝,他就是石虎。石虎也是一個皇室宗親,他從小就特別的好強,他經常用石子打人為樂,以欺負人為樂趣。他十八歲的時候就因為武藝高強被石勒皇帝選為了將軍,並且他深受石勒的寵信。但是他得到權利了以後對權力就特別的嚮往,於是就動用自己在軍隊中的權力威脅當時的皇帝石宏被迫讓位,自己坐上了皇帝的位子。
  • 全球10大最瀕危動物 東北虎在列
    1、蘇門答臘犀牛 這種世界上最小的犀牛曾經活動於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雨林、雲霧林和沼澤溼地。然而,蘇門答臘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目前卻處於高度瀕危的滅絕邊緣。全球僅存6個蘇門答臘犀牛群,估計其總數大約為300頭左右。
  • 繼臺灣雲豹之後,臺灣又一貓科動物瀕臨滅絕,最大威脅是「路殺」
    分布在中國臺灣的豹貓也叫臺灣石虎,屬於豹貓華東亞種。和其他亞種的豹貓類似,臺灣石虎身上長有豹斑,前額到兩眼之間有兩條明顯的白色斑紋。石虎有一種習性和家貓有很大不同,那就是家貓喜歡用沙土覆蓋自己的排洩物,而石虎則不會。
  • 石虎:恣意縱橫畫山水
    回到初始的宿地,是我對石虎先生最為深刻的印象,石虎先生的這些山水,看似溷沌,其實悠然,恰印證了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無之為用」的源本,就像飄零流浪的孩子,終於依偎在了母親的懷抱般,蕩漾著稚子真情,生死一如。我不禁想到老子的話:「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後趙皇帝石虎將兒子石宣滿門抄斬,為何不留最喜愛的五歲孫子一命
    不可否認,在五胡十六國人人想做「第一」的亂世中,奴隸出身的石勒算得上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但後來的繼承者石虎卻是一位殺人不眨眼的魔王。關於石虎的殘暴不再列舉,總之殺起人來反覆無常,只有想不到的,沒有他做到的。
  • 兩隻石虎遭車撞傷,救援2年後野化訓練,第一步竟是減肥
    韓國兩隻分別照體重被命名為小胖和大胖的石虎,在2年前被車撞傷後,被送到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當時它們身體虛弱、不怕人,行動也很緩慢,加上有腦震蕩的症狀,因此專業人員決定讓它們留下來。然而,最近,他們的行為發生了變化。
  • @饒平人,潮汕村民抓到1「石虎」,敢吃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提醒:點上方↑「58同市潮汕站」即可更多內容       豹貓別名、銅錢貓、石虎等村民眼看這隻野貓外表奇特便上網查資料了解,得知這隻野貓原來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石虎),隨即聯繫了林業局人員將其放歸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