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隻瀕危野生動物石虎公路死亡 靠近生物廊道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1隻臺灣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石虎(又稱豹貓)2日被發現死於臺灣苗慄縣三灣鄉大河村路段,死亡地點距離跨越公路的生物廊道僅600多米,令人惋惜。

石虎死亡處附近設有生物廊道。臺灣《聯合報》記者範榮達/攝影

臺灣苗慄縣農業處自然生態保育科長張葦表示,這起石虎公路死亡事件是歷來最靠近苗粟縣東北的一件,苗粟縣西北的竹南鎮也曾發生類似事件,顯示石虎棲息地範圍涵蓋苗慄縣北邊。

臺灣苗粟縣有關部門將注意加強監控石虎,並提醒民眾警覺。

據研究,石虎族群僅剩約500隻,臺灣苗慄淺山地區記錄數量最多,2日發生石虎公路死亡的地點600多米外設置了跨越公路的生物廊道,可惜似乎沒有派上用場。

相關焦點

  • 曾經遍布臺灣的「石虎」, 為何走向瀕危之路
    野生豹貓,也是俗稱的山貓,在臺灣稱為「石虎」2018年9月17日,裕隆汽車三義二廠興建案通過環評初審決議送大會審查,此事拍板定案後,意味著將有高達35公頃的石虎棲地,日後將淪為汽車驗證道,這對數量已銳減至區區不到500隻的石虎來說,影響之巨可謂危急存亡。
  • 臺灣地區保育類動物「石虎」又遭路殺
    華夏經緯網1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保育類動物「石虎」又遭路殺。「國道三號」苗慄縣苑裡段前天又發現一隻石虎疑遭輾斃,是去年以來命喪「國道」的第三隻。由於石虎陳屍處都不在出沒的「熱區」,「國道」工務人員憂心石虎改變棲地,考慮擴大防護網,避免誤闖。據報導,石虎學名「豹貓」,屬貓科的夜行性動物。外表的斑點類似豹紋,兩耳後面有明顯白色塊斑,尾巴長且粗,具強烈狩獵本性。石虎多棲於低海拔淺山處,易受人類活動幹擾,全臺灣僅存600隻,被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
  • 臺灣居民救下兩隻「小貓崽」,經鑑定是臺灣石虎,總數不足500隻
    於是,這位居民用一個紙箱把這兩隻「小貓崽」裝了起來,送到了苗慄縣動物保護防疫所。專家鑑定後,確認這兩隻「小貓崽」就是臺灣石虎,它們一隻為雄性,一隻為雌性,體重分別重376g、404g,大約3到4周大。圖:獲救的臺灣石虎。
  • 繼臺灣雲豹之後,臺灣又一貓科動物瀕臨滅絕,最大威脅是「路殺」
    繼臺灣雲豹之後,臺灣又一貓科動物瀕臨滅絕,最大威脅是「路殺」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島上風景秀麗,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因此臺灣常常被人們稱為寶島臺灣。不過,寶島臺灣分布的野生貓科動物卻很少,僅僅有兩種。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臺灣雲豹了,然而這種美麗的貓科動物已被認為滅絕。
  • 臺灣苗慄「石虎米」將收割 石虎果真現蹤(組圖)
    圖/徐金髮提供(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2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瀕臨絕種的石虎打造友善的家」,臺灣苗慄通霄鎮楓樹裡一帶山丘是石虎活動熱區,居民林義雄等人花了一年時間學者調查全臺灣石虎數量目前剩300到800隻,因為數量稀少被列為一級瀕臨絕種動物,苗慄地區是石虎發現熱區,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博士班學生陳美汀等人長期在苗慄投入石虎保育。
  • 蘇門答臘高速公路旁驚現虎影,完善生態廊道刻不容緩
    ,對老虎等瀕危的物種產生威脅,因此一些野生動物學家也呼籲當局加強對瀕危物種的保護。蘇門答臘虎對領地的需求沒有華南虎高,但也不會小,大概需要20-50平方公裡,專家們推測,受人類世界發展影響,野生動物棲息地被衝散,變得破碎化嚴重,照片上的這隻老虎很有可能是想穿過公路,擴大搜尋範圍,以便捕獲獵物。
  • @饒平人,潮汕村民抓到1「石虎」,敢吃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提醒:點上方↑「58同市潮汕站」即可更多內容       豹貓別名、銅錢貓、石虎等據了解,村民因自家養的家畜時常無故失蹤,便懷疑是周邊野生動物所為,於是買來鐵夾設下陷阱附著「真兇」,這不,一隻野貓闖入養殖地被鐵夾夾住。村民眼看這隻野貓外表奇特便上網查資料了解,得知這隻野貓原來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石虎),隨即聯繫了林業局人員將其放歸山林。..............................................
  • 臺灣黑熊成瀕危動物 數量只有熊貓的1/10(圖)
    原標題:臺灣黑熊成瀕危動物 數量只有熊貓的1/10(圖)  臺灣黑熊全臺數量僅存200隻,只有貓熊的1/10!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臺灣黑熊小時候也像「圓仔」一樣可愛。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12月2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大陸贈臺大熊貓幼崽「圓仔」雖然帶動臺灣人愛護動物的心,但很多民眾對瀕危物種概念並不清楚。臺灣本土保育類野生動物臺灣黑熊,全臺數量僅存200隻,只有熊貓的十分之一。
  • 中國境內野生東北虎僅存約20隻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中國進行新一輪現存野生東北虎數量調查,中國境內尚存野生東北虎數量僅約20隻。  東北虎作為世界十大瀕危野生動物之一,目前世界上僅存不到500隻,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東北的森中,中國的野生東北虎主要是棲息在黑龍江省和吉林省東部的長白山區。
  • 買賣「網紅貓」被判刑,專家:藪貓屬瀕危野生動物
    被告人張某某和沈某犯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1年6個月和有期徒刑1年3個月、緩刑1年3個月,均被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法院依法判令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張某某、沈某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並連帶賠償野生動物資源損失人民幣7500元。案情簡介:2018年4月,被告人沈某、張某某共同開設一家寵物用品店。
  • 探訪神秘的綠島:螃蟹有廊道 梅花鹿喜「夜行」
    在這個面積僅有16平方公裡的小島上,人類與生物群和諧相處——  綠島:生靈的樂園(臺灣走透透)  螃蟹有廊道  從臺東坐了1個小時的船,終於到了傳說中神秘的綠島。天氣雖然炎熱,但是迎面撲來的海風讓人感受到了說不出的愜意。
  • 14年,湖北這種瀕危動物多了189隻
    由於湖北神農架冬季食物匱乏,當地金絲猴一直以來都處於瀕危狀態。不過近日,當地第三次金絲猴種群調查完成,大家驚喜地發現,金絲猴數量較2005年居然增加了189隻。澎湃新聞1月4日消息稱,1月3日,神農架第三次金絲猴種群調查完成,數量已經從2005年的1282隻增至1471隻,棲息地面積也從210平方公裡增至354平方公裡。神農架的金絲猴據湖北日報介紹,每一次調查中,神農架金絲猴的數量都在逐步增加。
  • 新源縣放生一隻國家一級瀕危野生保護動物金雕
    1月7日,伊犁州森林分局新源縣林區森林派出所救助幷放生一隻國家一級瀕危野生保護動物金雕。  據了解,這隻野生禽類是1月2日由鐵新公路警務站民警巡邏時發現的,接到電話後,伊犁州森林分局新源縣林區森林派出所迅速趕到現場進行救治救助幷在第一時間與上級專業技術人員溝通,經辯認這隻野生禽類動物為國家一級瀕危野生保護動物金雕。經現場檢查身體其它部位沒有發現明顯的外傷和禽流感症狀,只是身體極為虛弱,隨後工作人員將其帶回所裡進行救治。
  • 石虎保育雪上加霜 監測相機遭竊又傳路殺(圖)
    苗慄縣38臺監測野生動物的紅外線自動相機遭竊,讓石虎保育工作雪上加霜,縣府23日表示,苗140縣道22日晚間又發生一起石虎路殺事件,是今年第20起。(警方提供)臺「中央社」記者管瑞平傳真 2019年10月23日     苗慄縣38臺監測野生動物的紅外線自動相機遭竊,讓石虎保育工作雪上加霜,縣府今天表示,苗140縣道昨晚又發生一起石虎路殺事件,是今年第20起,累計已有21隻石虎殞命。
  • 保育員為救瀕危玳瑁公路超速 臺警方首次破例免罰
    中新網3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去年底一隻玳瑁誤入漁網,被撈起時受傷奄奄一息,雲林縣保育人員在公路疾駛,送往屏東海生館急救,因超速被告發。保育人員以「救動物如救人命」提出申訴,上月獲撤銷免罰,創下臺灣搶救保育動物免罰罕例。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小編帶你認識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世界各國和許多非政府組織都在為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行不懈的努力。小編為你盤點了當前瀕危的一些珍稀野生動物,快來了解一下吧。亞洲象歷史上,亞洲象的分布區很廣,它們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谷、河邊及竹闊混交林中活動,是大型陸生草食性哺乳動物。氣候變化、森林大面積減少、人類過度捕殺等原因使得野生亞洲象的數量急劇減少。
  • 臺灣阿里山地鐵新設計,看著就想去打卡
    從山的這頭到另一端,石虎踏著輕盈的貓步前往。這是理想的旅行,我們正在尋回珍貴价值——生態廊道就像是穿越重重險阻的火車,從森林、河川、農田到海洋,綁在一張綿密的網,帶著裡山動物們去旅行。小小的寶島臺灣藏著許多珍貴的資源,然而隨著時代邁進、社會開發的結果,這片土壤上諸多美麗的事物正悄悄殆盡中。
  • 331國道為東北虎豹修建3處遷徙廊道,世界首次
    位於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綏陽管理局內的丹阿公路暨331國道正在改擴建。 黑龍江省拿出一個多億的資金,要在這裡為東北虎豹修建三處遷徙廊道。 為大型貓科動物建設遷徙廊道,這在世界上是首次。 在331國道K26+350米處,將向前將設置一公裡長的動物跨越感應探測管理廊道。廊道兩端安裝感應交通信號燈,有動物穿越公路時紅燈自動亮起。 最後一處通道是羅圈溝大橋下,將在橋墩表面採用水泥仿木紋處理並種植藤木植物,增加橋墩隱蔽性,便於野生動物穿行。
  • 臺灣北回歸線廊道試走
    橫越福爾摩莎北回歸線廊道試走隊,抵達終點靜浦北回歸線地標。從嘉義縣東石鄉東石漁港漁人碼頭出發的「橫越福爾摩莎北回歸線廊道試走」活動,為林務局辦理的臺灣步道系統走出一條有代表性的經典路線。昨天上午8時30分從紅葉溫泉繼續騎自行車走瑞港公路,沿著秀姑巒溪穿越過海岸山脈,在微風細雨的洗塵禮中完成最後一段35公裡的行程。
  • 中牟賈魯河廊道發現受傷長耳鴞(xiao) 這一國保二級野生動物獲鄭州...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 3月9日,最新消息,被鄭州森警救助的這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耳鴞,傷勢即將痊癒,待其身體恢復健康後擇日放生。近日,鄭州中牟森林公安民警在巡查途中接到群眾報警稱,在中牟韓寺鎮大王莊賈魯河廊道內發現一隻長著大大眼睛的大鳥。因為大鳥很兇,不讓人靠近,報警人說沒有見過這種鳥,加之疫情期間鄭州市森林公安局的廣泛宣傳,他們知道野生動物都帶有病毒,不能隨意處置,於是便向森林公安報警救助,民警接警後迅速趕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