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慄把石虎棲地剷平蓋溼地公園,鎮公所稱不是棲地被衛星雲圖打臉

2021-01-08 風過有無痕

石虎是臺灣非常珍貴的貓科動物,列為一級保育類動物且目前全臺剩不到500隻,卻還是常常會傳出遭到路殺的消息,其實原因有很多,而臺灣當地政府面臨這樣的問題卻沒有提出「高度重視」,反而繼續開發石虎棲地,讓石虎逐漸面臨臺灣雲豹消失前的可怕困境。最近有保育人士痛批,苗慄縣卓蘭鎮,也就是石虎最常出沒的地方,竟然把地剷平了準備蓋「保育公園」,這無疑是相當諷刺的事實;但卓蘭鎮公所解釋,這一切都是誤會。

▲我們珍貴的石虎再不好好保護,就要跟雲豹一樣說再見了。

苗慄縣卓蘭鎮公所申請獲前瞻計畫補助,在苗140縣道旁開闢大安溪溼地公園,現正大興土木準備興建「人工水泥」的大安溪溼地公園,但這個位置相當尷尬,因為就在石虎棲地旁邊,影響不會只是一點點而已,而是威.脅到所有石虎的生存空間。

粉絲團「守護石虎」也心痛地說,有這麼多人在為石虎的生存努力著,「花了多少的心力在保護石虎,苗慄縣政府卻可以不環評,不聽取動保團體的建議,擅自蓋了這個破壞石虎棲息地的石虎公園。」最後更直言,如果石虎在這個世代滅絕,「苗慄縣縣長徐耀昌真的不會覺得慚愧嗎?」更有大批網友撻伐「花公帑毀滅生態」、「石虎的墓碑」、「乾脆蓋石虎動物園」。

▲我們能不能別讓石虎上新聞的時候,都是悲劇的瞬間?

對此,卓蘭鎮公所喊冤表示,大家完全都誤會了。卓蘭鎮公所秘書徐士凡指出,這塊地早期是盜採砂石以及濫倒廢棄物業者出入頻繁地區,現基地內還殘留許多廢棄土方,可能含有有毒事業廢棄物,成為國土管理的死角。而2年前,卓蘭鎮公所原本計畫將這塊地興建成運動公園,但因為正好前瞻計劃中有一項全國水環境專案,才會向中央爭取8000萬臺幣(約1800萬人民幣),打算建做大安溪溼地公園。

至於把過濾池外觀做成石虎造型其實是鎮公所「友善的規劃」,徐士凡表示,工程執行期間,也與臺灣石虎保育協會進行多次意見交流,沒想到最後被「誤會」成要把石虎棲地剷平蓋保育公園。

▲衛星雲圖就相當清楚。(圖/翻攝自生態觀察者李璟泓臉書)

不過,生態觀察者李璟泓PO文表示,根據歷年的石虎路殺資料,方圓三公裡內發生了5件路殺的事件,在這個溼地跨越大安溪的南岸旁也發生過一起石虎路殺的事件,所以鎮公所說「這裡不是石虎棲地」,完全是不合理的,只要看衛星雲圖就能夠顯而易見。而他也提到,這座公園其實離市區有一段車程,所以未來變成蚊子館的機率相當高,並直言「這就是一種譁眾取寵的作為」。

相關焦點

  • 臺灣苗慄「石虎米」將收割 石虎果真現蹤(組圖)
    無農藥栽種的石虎米,耕作不管時間、人力比起一般慣行耕種多兩倍,因此特別辛苦。據報導,臺「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大湖工作站11月初在石虎米田邊架設紅外線感應自動相機,沒想到真的捕捉到石虎從田裡離開的身影,「真的拍到石虎了」,林義雄難掩興奮說,石虎現身代表苦心沒有白費。
  • 臺灣一溼地公園被批破壞石虎棲息地 擬造林補償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苗慄縣卓蘭鎮公所爭取補助興建大安溪溼地公園,被批「破壞石虎(又稱豹貓)棲息地」。鎮公所秘書徐士凡24日稱,計劃中參考生態團體意見,提出補償措施,將造林10.5公頃,以便土地恢復生機。
  • 潮漲潮落條子泥 生生不息期棲地
    世界自然遺產的全新展現  這次系列直播活動由東臺沿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辦,中國媒體旅遊記者聯盟策劃執行,以「潮漲潮落條子泥,生生不息期棲地2019年7月5日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審議,條子泥溼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核心區,順利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是多種珍稀瀕危候鳥保護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棲息地。黃海輻射沙脊群造就了這裡獨特的地質,是中國首個海洋類世界自然遺產、黃海保存最完好的生態灘涂、高級觀鳥天堂。
  • 方塘大講堂丨馮嘉:解碼杭州餘杭區夢棲小鎮
    此外,其還是義大利金圓規獎永久頒獎地、中國設計原創獎永久頒獎地,是中國唯一一個以設計為核心的工業小鎮。與其產業定位相稱,夢棲小鎮的鎮名「夢棲」,取自沈括《夢溪筆談》的諧音,為「設計夢想棲息之地」之意。良渚是沈括的故鄉,而沈括是古時著名的設計、創新大師。夢棲小鎮的氣質,從其名便可見一斑。
  • 蓋斑鬥魚--臺灣水下原生生態最新力作
    這次他前往臺灣北部某處水域,主要是為了拍攝原生淡水魚類-蓋斑鬥魚(Macropodus opercularis)的棲地生態;可惜相關視頻只放在facebook(臉書)上,尚不開放在其他影音平臺中分享,不過好在我們還可以從作者授權的一些照片中窺見其原生環境的面貌。
  • 看嵩縣水碧林豐眾鳥棲 盡顯生態之美
    12月20日CCTV-4《今日環球》播出新聞河南洛陽嵩縣大量候鳥來到陸渾湖溼地公園越冬這兩天,數千隻豆雁來到洛陽嵩縣陸渾湖國家溼地公園越冬它們時而棲息岸邊,時而展翅翱翔由於生態系統得到修復陸渾湖溼地公園的鳥類已經由2013年的174種增加到現在的186種新增鳥類中
  • 澳洲100多種瀕危物種棲地被林火燒毀 瀕臨滅絕
    近50種瀕危物種已知棲息地的80%以上已被大火摧毀,包括7種極度瀕危的植物 圖源:AAP Images據衛報報導,澳大利亞政府表示,100種「受威脅」植物與動物的棲息地,包括32種「極危」物種的棲地,有半數以上已遭森林大火燒毀。
  • 獨家|虎斑地鶇光臨華僑城溼地?鳥類專家確定繫懷氏虎鶇
    12 月 10 日,華僑城溼地正式對外發布首次在溼地鷺島上記錄到虎斑地鶇的消息。據了解,這是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近日整理園區布設的幾個紅外線相機記錄的圖片資料時的一個意外發現,經相關專家鑑定,初步判斷這是一隻首次被華僑城溼地記錄的鳥種——虎斑地鶇。
  •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虎是由古時期食肉類進化而來。在第三紀早期,古食肉類中的貓形類有數個分支:其中一支是古獵豹,貫穿各地質時期而進化為現今的獵豹;一支是犬齒高度特化的古劍齒虎類;一支是與古劍齒虎類相似的偽劍齒虎類;最後一支是古貓類。
  • 世界最大水棲昆蟲現身青城山 被稱"水質指標昆蟲"
    世界最大水棲昆蟲現身青城山 被稱"水質指標昆蟲" 2014-07-21 11:41:21一種長牙且形似巨型蜻蜓的怪蟲被青城後山的村民發現,而就在20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高級生物工程師趙力經過鑑定,發現這竟是一種叫 「越中巨齒蛉」的水生昆蟲,它們不僅是在四川首次發現,而且通過對標本實際測量後發現,這幾隻個體竟然是世界發現過的現存最大水棲昆蟲標本。巨齒蛉是對水質非常敏感的生物,被國外許多專家稱為「水質指標昆蟲」。
  • 看了地平說的證據,我選擇了尊重相信地平說的人
    但是,在2020年的今天,在衛星已經上天的今天,居然還有人相信地球是一個平面的理論,而且還發展出了地平說這一個奇葩「學說」。,而在這個平面的邊緣,是一面高達數千米的冰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南極。地平說中的晝夜更替那磁極只有一個北極的話,那一切不是都亂套了。
  • 中科物棲張磊:物端進化從「芯」開始?
    艾問獨家對話中科物棲聯合創始人、中科院計算所張磊博士,從「芯」思考物聯網的發展。十年後IoT領域的晶片是誰的天下?RISC-V的創始人之一David Patterson是圖靈獎得主,也是物棲聯合創始人王元陶博士在Berkeley的博士導師,所以物棲和RISC-V頗有淵源。當然選擇和看好RISC-V絕不是因為我們跟Patterson沾點兒親戚,有很多技術和商業的考慮。」
  • 也說梧桐樹上棲鳳凰
    院子裡除了一棵落滿知了的梧桐,再就是近一米高的雜草瘋一般地叢生。"逮知了"是小時夏季眾多娛樂節目中的必玩項。於是,活了麵筋,舉了長杆,拉著小表弟興衝衝直奔梧桐樹而去。梧桐樹近水桶般粗,枝繁葉茂,樹叉上的知了排著長隊在大聲鳴叫,三娘心下好個歡喜:蟲兒啊蟲,快到三娘的杆上來……屏氣凝神,躡手躡腳,長杆悄不聲兒地伸向了棲在梧桐上的黑黑小小的"鳳凰們"……只聽一聲慘叫,鳳凰們飛得沒了蹤跡,三娘也不見了影兒……諸位看官,猜猜看,謎底是什麼?答案是:梧桐樹上棲鳳凰,梧桐樹下茅草深,茅草下面藏土坑,三娘失足成了恨。
  • 揭秘《海王》的特殊能力,水棲生物如何在水下呼吸?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卡麥拉微信|公號ID:WYKXR163魚、水母、海星和海參都能夠在水下吸取氧氣。
  • 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小的樹棲翼龍
    這件化石被科學家命名為隱居森林翼龍(Nemicolopterus crypticus),意思為隱藏在森林中的居住者,非常形象地反應了它的樹棲生活方式。森林翼龍的體型嬌小,翼展僅25cm,大致相當於一隻燕子或麻雀大小,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翼龍化石之一。在此之前,科學家僅僅在德國發現過一件比它更小的出生不久的翼龍化石(翼展約18cm)。
  • 神奇而美麗的溼地-綠水青山環繞的鬱南大河國家溼地公園,美贊了
    廣東鬱南大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鬱南縣平臺鎮中村村大河村,面積280.1公頃,其中溼地133.9公頃。大河國家溼地公園生物資源豐富,有維管植物155科429屬662種,其中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金毛狗、水蕨、樟樹等3種,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公約)附錄列入種有見血清、石仙桃等2種;有魚類及陸生脊椎動物199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蟒蛇,國家II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虎蚊蛙、穿山甲、小靈貓、花鰻麗等18種。省級保護野生動物沼蛙、白鷺、池鷺等13種。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霸王嶺瞼虎。姜恩宇 攝  海南爬行動物的研究與標本採集工作始於英國博物學家Robert Swinhoe(羅伯特·斯文豪),自19世紀後半葉開始,廣袤而神秘的海南熱帶雨林便吸引一代代中外科學家慕名而來,他們在這裡發現大量珍稀爬行動物,如蟒蛇、圓鼻巨蜥,不少更是世界獨有,如海南脆蛇蜥、海南脊蛇、粉鏈蛇、海南頸槽蛇、周氏瞼虎、霸王嶺瞼虎、海南瞼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