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2月15日消息:據新華網報導,培育出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動物綿羊多利的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14日晚間向新華網記者證實,多利已經死亡。
羅斯林研究所稍後發表的新聞公報說,由於獸醫檢查發現多利患有進行性肺病,研究人員對它實施了「安樂死」。醫學專家介紹,進行性疾病指症狀不斷加重、患者狀況不斷惡化的疾病。
多利於1996年7月5日出生,於1997年2月23日被介紹給公眾,它是羅斯林研究所與英國PPL醫療公司共同培育的。
羅斯林研究所所長哈裡·格裡芬說,綿羊通常能活11到12年,年老的綿羊肺部感染的現象很普遍,特別是那些在室內生活的羊。他說,研究人員正在對多利的屍體進行詳細檢查,任何重要發現都會公布出來。多利的屍體將被製成標本,存放在蘇格蘭國家博物館。
多利的基因母親是一頭普通白綿羊。科學家取這頭綿羊的乳腺細胞,將其細胞核移植到一個剔除了細胞核的蘇格蘭黑臉羊的卵子中,使之融合、分裂、發育成胚胎,然後移植到第三頭羊的體內。它的誕生被視為20世紀末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之一,它引發了全世界科學家研究克隆技術的熱潮,也導致了大量技術和倫理方面的爭論。
科學家當時一共培育了277個胚胎,最後只有多利成功出生。體細胞克隆技術的低成功率,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明顯改善。另外,多利今年6歲多,按綿羊的標準還是中年,它的疾病和死亡,會再度引發克隆動物是否早衰的爭論。
克隆動物是否會早衰,是否可能有先天缺陷,是否應當允許科學家進行以培育完成人類個體為目標的複製人研究,都是當前爭論的熱點問題。多利的健康狀況因此受備關注。
2002年1月,羅斯林研究所公布,多利的左後腿患有關節炎,證實了其他科學家早先的懷疑。但科學家還不能確定這是克隆過程導致的遺傳疾病、還是純屬偶然。當時,曾領導克隆多利的研究的伊恩·威爾穆特教授曾表示,多利患有關節炎可能意味著克隆技術「效率低」,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