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億多年前僅存的「盤古大陸」,到如今已是岌岌可危,南極告急!

2020-12-05 土土土衣食住行

#南極洲#

大約兩億年前,我們的地球看起來與今天的迥然不同,在幾乎完全被海洋覆蓋的地球表面,僅有一片超級大陸,人稱「盤古大陸」,之後盤古大陸開始分裂。於是,生命隨著破碎的陸地板塊分離漂移,這些破碎的板塊最終形成了我們如今的七大洲。我們本次即將去探索,不同大陸如何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各具特色,而又紛繁多樣的生命。

我們正在快速改變世界,而野生動物被迫面臨,迄今為止最嚴峻的挑戰。現在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展現七大洲多彩生命的任務,變得刻不容緩。在地球七大洲中,有一片大陸在大約200年前才被人類首次發現。直到現在,我們才得以對當地的生命生存狀況窺見一斑。這裡是全球環境最惡劣的地方,南極洲

南極洲98%的陸地被冰雪覆蓋,冰面面積約是美國國土面積的1.5倍。這裡幾乎看不到任何生命跡象,動物們只能依賴四周的海洋為生。但即便是海洋也會凍結,只有一種哺乳動物能在這片極南之地生存,他就是韋德爾氏海豹。它們在海裡經常用牙齒磨蹭冰層邊緣,保持呼吸孔洞的暢通。

在一望無際的海冰上,韋德爾氏海豹可以避開來自開闊海域的捕食者襲擊,這裡儼然已經成為雌性海豹最安全的繁殖地點。海豹幼崽從溫暖的子宮落到冰面上,它剛剛出生,就經歷了最劇烈的溫差變化。糟糕的是,幼崽在出生後的前10天裡不會遊泳,它被困在海冰上,不能入水。海豹媽媽用龐大的身軀,為幼崽擋住寒風,就算是春季,氣溫仍可以下降到零下40攝氏度,強勁的暴風雪可能會持續數天。

在數天的暴風雪中,幼崽被凍死的可能性極大,許多剛剛出生的幼崽未必能生存下去。只有它們躲到水下才能不用擔心暴風雪的侵襲,水下溫度只有零下2攝氏度,但這總比趴在冰上忍受寒風呼嘯要暖和多了,這樣幼崽的生存機率才能大大提高。

只有少數耐寒動物能夠長年累月生活在這片極南之地,南極洲遠離極點的大陸邊緣地帶,散步著許多不會結冰的島嶼,不過這裡存在其它的挑戰。南喬治亞島的聖安德魯斯灣,棲息著大約50萬隻王企鵝。

春季,成年王企鵝經常要連續數日外出覓食,只有企鵝幼崽獨自留在島上。在成年企鵝外出覓食時,幼崽會在原地等待,方便其父母返回時找到它們。成年王企鵝將食物藏在嗉囊裡返回產地,將食物吐出給幼崽食用。在王企鵝的四周有象海豹,象海豹不會捕食它們,因此它們成為了很好令居。

當成年企鵝覓食返回時找不到自己的幼崽,它們會通過叫聲相互識別,否則在50萬隻企鵝群中尋找幼崽無異於大海撈針。可是,在這樣喧鬧不已的棲息地中,只有在15米內才能相互聽清對方。

聖安德魯海灘是地球上最擁擠的海灘之一,想要佔據一塊領地必須要經過連番血戰。雄性象海豹一般會與60多隻雌性進行交配,雄性象海豹為了守衛自己的領地不會輕易離開覓食,因為附近的其他雄性象海豹都會伺機而動,佔據它們的領地。它們都擁有15釐米的皮下脂肪禦寒效果良好,但是在雄性象海豹的戰鬥中,這層防護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南極洲的生活其實非常艱難,但動物們之所以蜂擁而來,是因為南冰洋的海水中富含各種營養。大約3000萬年前,南極洲與南非洲分離後,一路向南漂移,由此形成了環繞南極洲的洋流,這是現今地球上最為強勁的洋流。動物們從深海中捲起營養物質,從而創造出世界上最豐富的海洋覓食地之一。

有些趕來享用美餐的動物,採用了一些最複雜的捕食戰略。座頭鯨每年的夏季都會前來參加盛宴。寒冷的海水孕育了浩浩蕩蕩的大群磷蝦,據估計磷蝦的數量多達400萬億隻,這超過地球上其它任何一個物種的重量總和。座頭鯨接連吐出氣泡,編織出一道磷蝦無法穿越的起泡網。隨後,座頭鯨向內螺旋上升將磷蝦群收攏集中,再一口吞下。

南極洲的夏季食物豐饒,大多數座頭鯨能在這裡獲得全年所需的脂肪儲備。但這片水域的野生動物們變得前途未卜,南極地區的海洋溫度正在上升。南極洲匯聚了世界上90%的冰,在某些地區冰雪消融的速度每10年會翻一倍,海平面正在上升。但這裡還存在一個更直接的威脅,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氣候變暖正對全球氣候模式產生深遠影響,這裡的動物們已經感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

灰頭信天翁也棲息在南極洲,它們每隔兩年會繁殖一次,每次產卵一枚。灰頭信天翁在雛鳥孵化後會輪流為其遮擋凜冽的寒風和出海覓食,鳥喙間的輕微碰觸能加強它們彼此之間的紐帶。但是這樣的溫情時刻不會一直持續,雛鳥漸漸長大,它們的胃口大增,成年信天翁不得不相繼外出覓食。

南極洲是所有大路中風暴最為強烈的,近年來因為氣候變化暴風雨變得更加頻繁,威力更加強勁。這裡狂風呼嘯,風速通常可達每小時110公裡。灰頭信天翁雛鳥必須堅守在巢穴中,雛鳥一旦離開鳥巢只能勉強存活數小時。殘酷的環境,讓它們付出了沉重代價,有些雛鳥經常會在這樣的環境下死去。在過去的15年裡,灰頭信天翁的數量已經減少了一半以上,它們正處於滅絕的邊緣。它們根本無法適應外界變化,對棲息地環境造成的影響。

如果雛鳥在暴風雨中被暴風吹出了鳥巢,就算成年灰頭信天翁返回時看見了也不會理睬它們,想要撿回一命,雛鳥就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趴會鳥巢,否則等待它們的將會是死亡。灰頭信天翁並不是通過視覺、聽覺或者嗅覺來識別自己的孩子,相反它們唯一的識別依據就是鳥巢,所以這些猛烈的暴風雨,給整個灰頭信天翁種群帶來了一大無法解決的難題。

南極洲並沒有什麼地方適宜生存,巴布亞企鵝每天要長途跋涉長達80公裡外出覓食,它們是海洋中遊泳速度最快的企鵝,時速可以達到35公裡。隨著幼鳥漸漸長大,它們會有一頭莫西幹髮型,這只是暫時的,長大還會變樣。它會很快就會換掉體表殘留的絨羽,然後準備離開棲息地,獨自外出覓食。

但是因為氣候變化要做到這點變得越來越難,這個地區的冰川大量融化崩解,各個海灣裡不滿了雜亂的浮冰。秋季,幼鳥早已換掉了稚嫩你的絨羽,此刻它們飢腸轆轆,必須嘗試出海。它們必須到達遠處的冰山,然後前往遙遠的廣闊海洋,海面的浮冰成為了它們的巨大障礙。

豹形海豹是巴布亞企鵝的天敵,它體型龐大身長約有3米,在遍布浮冰的環境為它們捕食巴布亞企鵝提供了便利。這種情況下,企鵝既不能順利行走也不能自由遊泳,它們根本不能判斷豹形海豹會從何處發起攻擊。它們成了海豹唾手可得的美食,但海豹會出現故意逗弄獵物的行為,這樣的行為可能會讓它們失去唾手可得的獵物。

冬季即將來臨,南極洲正在進行一場改頭換面的改變,每天都有10萬多平方公裡的海洋變成冰封之地。到了冬末,南極洲的冰面面積整個翻了一倍,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白色荒漠。不過,在冰封的海面之下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冰面上的環境極端惡劣,但冰面之下的生存環境相當穩定。這裡的海洋生命歷經數千年的歲月變遷,物種紛繁多樣,許多生物進化出龐大的體形。

對於這些奇特的生物,我們才剛剛開始探究它們的生活細節。海蛞蝓是雌性同體的動物,每隻海蛞蝓各有一套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它們交配時只需要在找到一隻同類,任何個體都可。但是它們的眼睛幾乎看不到物體,所以尋找同類也並非易事。所以它們會在海地不斷的爬行,直到遇到同類為止。它們相互進行遺體受精,可以各自繁殖出後代。當連同類都難尋時,交配無需分辨性別的做法的確大有益處。

數千年來,冰層下的海洋生命幾乎毫武改變,但是在過去的200年裡,南極洲的許多野生動物不得不面臨一些新到的捕食者,人類。我們人類發明了新的捕獵技巧,並毫不留情地捕殺海洋生物,險些導致巨型鯨類銷聲匿跡。

南喬治亞島的這些捕鯨站,曾是捕鯨行業的中心。單純南極海域就有超過150萬頭鯨魚相繼遭到獵殺,人們從它們龐大的身軀上剝下厚厚的脂肪,放入大桶中,熬煮製造人造黃油和肥皂。目前記載的最大一頭藍鯨,體長33米,壽命超過100歲,它在短短兩小時內就在這裡慘遭肢解。這種肆無忌憚的屠殺行為,標誌著人類與自然世界的關係跌至新低。

南露脊鯨遭受的打擊最為嚴重,它們生性好奇毫無戒心。經常會主動靠近捕鯨船,捕鯨者認為它們很不錯,就是因為它們很方便獵殺,帶著幼崽的南露脊鯨是捕鯨者最先攻擊的目標。雌性南露脊鯨通常到相同的避風港繁殖後代,而且會與幼崽始終形影不離。短短幾十年裡,就有3.5萬頭南露脊鯨遭到獵殺,僅剩35頭雌性南露脊鯨存活下來。

好在局面發生了轉變,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法令禁止商業捕鯨,只有日本、挪威和冰島除外。我們與這些非凡動物的關係,得以顯著改善。如今,科學家們對南露脊鯨已經有了很多了解,但他們的壽命仍舊是個謎。有人認為,現存的這些南露脊鯨,可能也經歷過那些捕鯨猖獗的年代。儘管如此,這些60噸重的龐然大物,對人類仍然保持著溫和和好奇的態度。

隨著商業捕鯨的禁止,南路寂靜的種群數量,已經達到了2000多頭。這種龐然大物在南極水域的種群恢復,將會產生深遠影響,不僅僅局限於南極大陸,甚至會影響我們整個人類。就在南極洲的象島海岸,我們最近目睹了地球上最蔚為壯觀的覓食景象。在遙遠的地平線上,150多條鯨魚聚在一起,盡情享受著難得的磷蝦盛宴。

這是迄今為止拍到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鯨魚集會,它們中大多數是長鬚鯨,體長將近26米,座頭鯨在他們面前都有些相形見絀了。來自南極海域的成千上萬隻動物,正在向這裡進發,這片廣闊的海洋再次變得生機勃勃。科學家們發現,南極附近海域及其孕育的無數生命,吸收大氣中碳元素的含量是亞馬遜雨林吸收的兩倍還多。通過保護南極洲,我們不僅能夠保護這裡多樣的生命,也有助於恢復我們整個星球的自然平衡。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預言:2.5億年後地球或形成終極盤古大陸
    科學家研究認為,世界各大洲又在逐漸靠攏,並可能將於2.5億年後形成一個類似於盤古超大陸的「終極盤古大陸」。
  • 地質學家:地球2.5億年後再現「盤古大陸」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在今天獲得廣泛肯定。很多人相信,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個大陸,那就是「盤古大陸」。隨著巖石圈板塊的移動,「盤古大陸」分裂開來,形成了今天的各大洲。 依靠當今科技手段的不斷成熟以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發展,地質學家們現在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 地球的歷史丨認識盤古大陸
    距今約1.65億年,盤古大陸開始解體。到距今約1.2億年前,盤古超大陸分裂為勞亞大陸(Laurentia,又稱勞倫西亞)、非洲大陸和南美大陸。最先分裂出來的勞亞大陸再次分裂。在中生代的時期,北美和歐亞大陸是同一塊大陸,我們稱之為勞亞大陸。此時,真獸類動物開始在各大陸獨自演化。
  • 「盤古大陸」或將重現地球,2億年後,大陸或將重新合而為一
    盤古大陸  盤古大陸的分裂時間目前還有些爭議,但是普遍認為經歷了上億年的漫長歲月,並且分為多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正是開始於恐龍時代。    現代研究表明,盤古大陸並非是地球歷史上唯一出現過的超級大陸,它只是在距今2億-3億年前活躍於地球歷史舞臺上。
  • 2億年後,地球大陸或將重新合併為盤古大陸,地球卻有可能被冰封
    盤古大陸盤古大陸的分裂時間目前還有些爭議,但是普遍認為經歷了上億年的漫長歲月,並且分為多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正是開始於恐龍時代。2億-3億年前活躍於地球歷史舞臺上。)阿美西亞大陸:在大約2億年後,除了南極洲之外,其他所有大陸都聚集到北半球,並且以北極圈為中心組合在一起;
  • 盤古大陸時期劇烈的火山噴發之後,地球為什麼沒有滅亡?
    呂海峰話說,地球是一個我們銀河系當中最古老的星球之一,具體古老到什麼時候,想必大家都無法具體考證。然而,在它的生命當中,火山噴發卻是常有的事情。也正是因為其中的一次最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才形成了地球上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壯美景象。
  • 關於古代超大陸——盤古大陸的事實
    大約3億年前,地球沒有七大洲,而是一個名為盤古的巨大超大陸,被稱為原始大洋的一個海洋包圍。對盤古形成的解釋引入了現代板塊構造理論,該理論假定地球的外殼被分解成幾塊板塊,滑過地球的巖石殼層和地幔。在地球35億年歷史的過程中,幾個超級大陸已經形成並分裂,這是地球地幔中攪動和流通的結果,地幔構成了地球大部分的地區。
  • 2.5億年後地球或形成終極盤古大陸!
    ▲ 科學家研究認為,世界各大洲又在逐漸靠攏,並可能將於2.5億年後形成一個類似於盤古超大陸的「終極盤古大陸」地球的陸地一直在不斷地位移,根據其反反覆覆的運動規律,科學家們可以了解其歷史形態,大陸漂移說認為,地球上曾經存在的盤古超大陸後來逐漸解體形成如今的各個大洲。現在,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科學家研究認為,如今的大陸又在逐漸靠攏,並可能將於2.5億年後形成一個類似於盤古大陸的超大陸--「終極盤古大陸」。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科學家克裡斯多福-史考提斯認為,地球各主要大洲並不是固定的,它們在慢慢靠攏合併,一個新的超大陸正在形成。
  • 「盤古大陸」疑似2億年後重現,科學家意外發現地球秘密
    學過地理的人一定或多或少了解大陸漂移理論。事實上,是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由於地殼劇烈運動,現在的地球分為四大洋七大洲。然而,很久以前,地球實際上是一個連接在一起的整個大陸,也被稱為盤古大陸。然而,由於月球對地球的引力作用和自身角度的問題,陸地和海洋之間逐漸發生了一系列的轉變,陸地分裂成許多塊,形成了目前四海七洲的模式。
  • 地球45億年的地質史中,盤古大陸並非唯一超大陸,也不是最後一個
    恐龍出現之前(大約2.5億年前),地球上的大陸相互毗鄰,合併形成了名為「盤古大陸」的超大陸。盤古大陸的形狀,就像吞吃赤道的遠古「吃豆人」(一款遊戲),它最終分裂成了南方的岡瓦那大陸和北方的勞亞大陸。在那之後,岡瓦那大陸和勞亞大陸進一步分裂成我們今天所知的七大陸地板塊。
  • 南極大陸有著不同尋常的過去,2億年前的古大陸,上面生機盎然
    文/瑤堇雲詩南極大陸有著不同尋常的過去,2億年前的古大陸,上面生機盎然如果說到寒冷,大家所生存著的地方在冬日裡可能已經足夠的寒冷了,但是大家肯定也是知道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在哪,地球的南北極,那可是佔據了南極大陸的80%以上呢,到處都是冰川,這裡的溫度是很低的,最低可以達到零下89攝氏度,這樣的溫度下,人類是很難長期的生存下去的,就算是動物,也只是很少的種類能夠在這些地方存活下來,至於植物就更別說了。
  • 日本海洋研發機構成功解析阿美西亞大陸形成過程
    8月4日,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宣布已解析出了「阿美西亞大陸」的形成過程。上圖紅色部分為地核和地幔,下圖為現在和遙遠的未來的陸地移動過程。【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4日宣布,已採用超級計算機解析出了「阿美西亞大陸」的形成過程。
  • 北極曾經也有「企鵝」,如今卻不見了,它們到底去哪了?
    我們知道,南極和北極的環境十分相似,那為什麼企鵝只生存在南極,在北極卻沒有見過企鵝呢?其實,北極曾經也是擁有企鵝的一個地區,只是因為種種原因,它們不見了。在很早以前,人類跟大海雀共存在同一片土地,但到了公元五百多年前,加拿大地區的人類便開始對大海雀的宰殺。這是因為在高緯度地區氣候過於寒冷,而當時的人類並沒有如今這麼先進的生產技術製造出保暖的衣物。因此,大海雀這種既能夠抗寒又能夠防水的皮毛十分受人類歡迎。
  • 文明6盤古大陸怎麼玩 文明6盤古大陸難度攻略
    導 讀 在《文明6》遊戲中,很多玩家可能對盤古大陸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文明6遊戲中盤古大陸難度解析
  • 文明6盤古大陸盤玩法技巧 文明6盤古大陸難不難
    導 讀 文明6盤古大陸難不難,對於很多新手玩家來說,盤古大陸還是挺有挑戰的,那麼文明6盤古大陸盤玩法技巧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詳細解析吧!
  • 南極大陸發現熱帶雨林,南極氣溫特別熱?可能沒有想的那麼熱
    他們推測當時的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在12℃,夏季平均氣溫在19℃左右,海平面比現在高出170米。由此科學家也推測出白堊紀中期二氧化碳濃度比人們普遍認為的1000ppm要高出400ppm左右。那時候的南極大陸在南極嗎?如果在南極,就能說明當時的南極確實很熱,若是因為板塊運動,那就不好說了。三,熱帶雨林和恐龍從何而來?
  • 《山海經》聖星人同意盤古大陸?黃帝只是創建了「禮樂」?
    5000年前至4000年前,月球中的聖星人領袖化身為三皇五帝引導盤古大陸的內陸文明向前發展,第五次人類文明正式開始。聖星人扶持內陸文明中的上埃及統一了盤古大陸的其他地區(包括下埃及),「埃及」這個名稱的意思是「遼闊的國家」。
  • 南極末日冰川已岌岌可危,地球巨變多米諾骨牌或倒下第一塊
    這意味著南極的「末日冰川」已岌岌可危,地球海平面上升乃至地球巨變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可能即將倒下。南極冰蓋幾乎遍布整個南極140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蘊藏著3000萬立方公裡以上的冰塊,全部融化將導致地球海平面升高約60米。南極山脈將南極冰蓋分為東南極冰蓋和較小的西南極冰蓋兩個部分。
  • 超級大陸形成進行時!「盤古大陸」或將重現
    超級大陸的上一次形成大約是在3.1億年的時候,而在這個超級大陸形成的時候是存在了幾億年的時間,然後各大板塊再次進行了分離。根據科學報告稱,再經過400-600萬年,可能會再次回到一起。但是不少的科學家也提出,下一個超級大陸將會在200-2.5億年內形成,而我們此刻地球真處於超級大陸周期之中的分散階段的中間時期,其實這個意思就是我們超級大陸形成一致都在進行時。
  • 南極末日冰川已岌岌可危,地球巨變多米諾骨牌或倒下第一塊!
    這意味著南極的「末日冰川」已岌岌可危,地球海平面上升乃至地球巨變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可能即將倒下。東南極冰蓋主要位於陸地上,但西南極冰蓋一些地方直接延伸到海平面以下的海底,就像冰蓋的「腳」站在了海底。思韋茨冰川和松島冰川就是兩隻巨大的「腳」,支撐著西南極冰蓋上的冰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