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這事得從六億年前說起

2021-02-19 傑西寶寶MontessoriBaby

Q:傑西媽媽,能不能告訴我孩子的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

A:要想知道孩子的小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這事還真的從六億年前開始解釋

生物學家說,沒有真正了解孩子大腦的構造與生理機能之前,不可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智。

因此,要想真正的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了解孩子心理的所思所想,我們首先要從了解孩子的大腦發展開始。畢竟作為這個世界上最難搞明白的問題,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位科學家能夠完全的解讀大腦的每一種機能。

但好在這個世界上有那麼一群最聰明的人,正努力的把異常複雜晦澀深奧的醫學及生物學問題,從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孩子大腦的工作原理,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的解讀孩子的心智。

接下來的文章節選了Tim Urban的Neuralink and the Brain’s Magical Future,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獲取原版連結。

為了方便講解大腦的構成我先去網上找了一張腦部構成圖。

看不懂對嗎?看不懂就對了!

哈哈哈,我也看不懂。

這是一顆21世紀現代人類的大腦,連大腦的命名都搞不明白,還想把這些複雜的部件之間如何傳輸信息最後從孩子的腦袋裡輸出成行為簡直是天方夜譚。

現在知道你為什麼不知道孩子的腦袋裡在想什麼了吧?

複雜的搞不懂,我們就簡單的開始吧。

六億年前的大腦,可沒這麼複雜。

六億年前的海綿,每天無所事事,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就呆著。

海綿:你以為我想呆著嗎?因為我沒有神經,沒有神經就不能動,更別說是思考或者處理信息,只能呆著,到死,我多無聊你知道嗎?

直到5.8億年前,這種晶瑩剔透現在水族館裡還很常見的叫水母的生物出現了。水母是第一個有神經元的生物,也就是地球上最早的神經系統——一個神經網絡。

自從第一隻有了一個神經網絡的水母開始,地球才第一次有生物發生了思考這件事情。

雖然水母只有一個神經網絡,但是因為這個神經網絡的存在,水母開始能夠感知周圍發生的事情,開始能從周圍環境吸收信息,比如那裡有食物,捕食者的位置在哪裡。這些信息就像打電話一樣,傳遞到了身體的不同位置,從而做出反應,主動出擊或者逃避。

和每天只能呆著,什麼都不能做的海綿相比,著實有了質的飛躍。

時間到了5.5億年前,一種叫做扁形蟲的生物出現了。這種扁形蟲發現,如果神經系統中存在一個「指揮者」,那麼收集和處理信息的速度會更快,效率會更高。於是,扁形蟲就從之前網狀分布的神經元系統,變成了以「指揮者」為中心任何信息收集到首先傳遞給「指揮在做出行動決策」,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中樞神經系統的雛形。

很快,扁形蟲這種超酷的大腦神經系統被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紛紛效仿,地球上的生物開始有了大腦這種結構。

與此同時,生物的身體結構也越發的複雜和多樣。

時間到了2.65億年前,哺乳動物出現了。哺乳動物除了有心臟要跳動,有肺要呼吸,有消化系統要排便,還發展出了更高級的功能——情感。

於是,大腦指揮中心除了要處理過去的生存方面業務,現在還有負責喜怒哀樂,這把指揮中心的大哥累壞了,於是從之前唯一的總指揮又來了一個副指揮幫忙——世界上最早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處理日益陡增的新業務。

接下來的一億年裡,哺乳動物的機能發展越來越迅猛,總指揮和副指揮不得不換到一個專門的指揮中心處理日趨龐大的信息量。

到了8000萬年前,開始有了第一個會上樹的哺乳動物。大腦的故事發展到這裡,應該能猜到後面發生了什麼吧?

自從哺乳動物上樹開始,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利用率。有一天最聰明的那個猴子生出來一個有新皮質(neocortex)大腦的嬰兒,後來隨著生物界演化產生了靈長類和大猿(great ape)及,這個嬰兒的後代就成了最早期原始人(hominids)。

這個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學會了使用工具。

這個人不僅學會了捕獵,還學會了穿衣服,使用火焰,和製造狩獵長矛。

從這個人開始,大腦真正的學會了「思考」。

它把每一個人類的頭部變成了一個獨立於外界的小小世界,使得人類能夠思考複雜的想法,能夠通過決策來推導,能夠制定長期規劃。

了解了大腦六億年的發展歷程,我們現在再來看看大腦到底是如何分工運作控制。


如果人類的大腦簡單到我們都能夠理解它,那它也會太簡單,使得我們沒有足夠的腦力來做到這件事。

---神經科學家Moran Cerf

為了方便理解,神經科學家Paul MacLean做了一個簡單的圖,也就是現在常用的大腦三元件的理論。

早期教育,尤其是出生的第一年,對於促進孩子的腦部發育尤其重要。

在19世紀後期,義大利醫生Camillo Golgi最早發現了神經元。

 

神經元的種類繁多,科學家發現大腦正是通過這些神經元之間的連結來實現纖細的存儲和傳遞。神經元之間的交流以光速全腦,可以把這種傳遞想想為在朋友圈上發布了一條信息,第一時間所有人都能知道你要發布的信息,別人也能及時看到其他人對這條信息的回覆。

每一個大腦,都由無數的神經元與傳輸系統構成。樹突負責接收信息,軸突負責將信息傳遞出去。

神經元對於自身的化學、結構、甚至功能的改變,使得腦內的神經網絡能不斷針對外部世界優化自己,這叫作神經可塑性。嬰兒的腦的神經可塑性最強。

這種神經可塑性從懷孕階段就開始收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當一個嬰兒誕生的時候,它的腦並不知道自己要變成一個擅長冷兵器作戰的中世紀勇士,或是一個擅長撥弦琴的十七世紀音樂家,還是一個需要存儲和整理大量信息並且掌握複雜社會構建的現代知識分子。但是一個嬰兒的腦已經為所有的可能性做好了準備。

生命的頭三年之所以對一生的影響最大,是因為隨著嬰兒腦部髓鞘化的發展才開啟了自動化運動的過程。

這裡涉及到了兩個極為重要的概念:

當一個嬰兒一次又一次跌倒,爬起走路的過程,就是腦部髓鞘化的過程,最終使得走路變成一種自動化的行為——即不在需要意識參與也能夠完成,這樣將大大提高大腦處理問題的效率。

髓鞘指的就是右圖中包裹在軸突上類似圓柱體的部分,是一種脂肪物質,作用是保護軸突,以免受到來自鬧中其他部分的幹擾。髓鞘化技能提高信息的傳到速度,又能固化成永久的意識或者潛意識,因此,一個動作髓鞘化的過程,也就是自動化行為的開始。

大腦內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來組成這個難以想像的複雜網絡,並且不斷的變化。

比如孩子剛學走路的時候,還很容易跌倒,很不熟練,剛能走路的前幾天都會不斷的跌倒。這是因為一開始學會新技能的是神經元之間化學物質的濃度的調整。

重複的練習能不斷的調整這些化學物質,但是第二天,當這些化學物質回歸原來樣子的時候,這些進步就消失了。

但是如果孩子持續練習走路,大腦就會告訴自己「這是我想要一直存在的一個東西」,然後腦就會在結構上改變神經網絡,使得這些技能能能夠長久存在。

嬰兒是神經可塑性的巨星,因為相比較成人以後,許多不經常使用的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將大大減弱。大腦的神經元與身體的各項機能相連接,因此在生命的頭三年大量的感官活動,大肌肉運動,精細運動的發展,都會為寶寶發展出一個更聰明的大腦有極大的幫助。

大腦的神經元與身體的各項機能相連接,因此在生命的頭三年大量的感官活動,大肌肉運動,精細運動的發展,都會為寶寶發展出一個更聰明的大腦有極大的幫助。

今年被問到頻率很高的一個問題是,雙職工父母白天上班忙,晚上回家累,無法高質量陪娃怎麼辦?後續的文章中我們也將分享如何高效陪伴的乾貨心得。

相關焦點

  • 貓咪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每一隻都是行為藝術家……
    貓咪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 這一手立定跳高,無敵... 這是交響樂,不是逗喵棒啦!
  • 明星紋身的時候,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
    年輕的他們留下了許多黑歷史,身體力行地在大熒幕上向我們證明一件事——紋身不夠醜白來世上走葬愛情侶紋身很多人把第一次紋身獻給了年少無知的愛情,你可能洗澡照鏡子看到自己身上那串像是中文名縮寫的紋身,但是你連對方是誰都想不起來了,這可太尷尬了。
  • 孩子看書想睡覺?父母提前規劃「前閱讀」,幫助孩子趕走瞌睡蟲
    前不久,在和同事聊天的過程中得知,她家的豆豆今年已經上二年級了,可是特別不愛看書,一看書就犯困,同事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閱讀能力,給孩子買了好多繪本故事書,可惜就連裡面的精美圖案都無法吸引豆豆這顆被瞌睡蟲勾走的心,經常讀書看著看著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後面居然索性到床上看書,原因既然是方便睡覺,這可是把同事氣壞了。
  • 孩子想養蜥蜴,家長是否該阻止?養異寵前,這事必須知道!
    現在很多人家裡都養了寵物,有人養魚,有人養鳥,還有更多人選擇養只貓或狗。想必說起這些常見的寵物,如果家裡有人飼養,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但如果家裡養蜥蜴、蛇甚至是蟲子,你是否也能欣然接受呢?家裡孩子5歲了,因為快過生日了,和孩子媽商量,打算給他買個小寵物養養,一邊是希望寵物陪著孩子長大,另一邊也是想培養培養他的責任心,於是就問孩子喜歡小狗還是小貓,說過生日可以送給他一隻。沒想到孩子連想也沒想,直接問我可不可以買一隻鬃獅蜥。
  • 湛江地貌演變:六億年前為淺海,海南島是雷州半島的一部分
    人生很短,在這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看不到家鄉的地理變化,覺得山、地、江、海似乎生來就是這樣,從未改變過。如果將地球的時間減少到24小時,而最近的3個小時裡,湛江的地形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事實並非如此。大多數湛江的陸地是半島和島嶼,多為海拔低於100米的階梯地帶。
  • 探索雙魚座腦子裡的成分,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
    雙魚座腦子裡的組成成分有這些!情緒20%雙魚容易想很多,如果遇到問題的雙魚,就算上一秒正在悲傷,下一秒遇到朋友就會開心,但雙魚的情緒並不是這樣起伏,只是容易隱藏,對於別人也容易影響情緒,如果你對雙魚而言很重要,那就不只是20%,甚至是超過1000%都有可能,不只是因為自己情緒化,也會因你而情緒化,但還是會因為成熟而不常表現出來
  • 這事我們還得從猴子說起......
    兩個大腦都有一個理性決策人,但在拖延症患者的大腦裡,還有一個及時行樂的猴子。那這對拖延症患者來說意味著什麼呢?There is a difference.這意味著平時沒什麼異樣,但一旦發生了以下情況便會出現狀況:理性決策人做出理性的決策,要去做一些實際的工作,但猴子不喜歡這個計劃,所以他搶過方向盤,說道:「說實話,我們還是去維基百科上查一查(美國花樣滑冰運動員)Nancy Kerrigan或Tonya Harding的醜聞吧。」因為我剛想起來還發生過這件事。」
  • 為什麼鳥兒會說人話,鳥說人話的時候腦子裡都在想什麼?
    俗話說得好,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鳥為什麼會說人話,鳥說人話的時候腦子裡都在想什麼?英國劍橋大學的一批鳥類學家曾將一些蒼頭燕雀從出生起就隔離飼養。一年後,被隔離的蒼頭燕雀只能發出一些簡單的鳴叫,而同年齡的野生個體卻能發出複雜的鳴喉。由此可見學習對鳴囀的重要性。
  • 「這事你想都甭想」你會用英語怎麼說?快來掌握7句高頻生活口語
    英語、英語、英語,每天學點英語,腦子真是開心吶!今天要主推的是日常英語口語,很多話我們經常說,但是有的時候到嘴邊要用又突然卡殼了!怎麼辦?那當然是要拼命的背,把日常常用的英語變成連腦子都不用過就能說出來的話就可以了。來,下面這幾句話,你會怎麼用英語表達,說出你的第一印象哦。
  • 開學早餐這樣做,孩子堅持常吃,腦子靈活轉得快,眼睛健康視力佳
    導語:秋後要多給家人做這早餐,健腦又解壓,比蛋糕簡單,比饅頭好吃。開學早餐這樣做,孩子堅持常吃,腦子靈活轉得快,眼睛健康視力佳您好,感謝收看悅悅家的美食匯,要想變美,全靠一張嘴!我們家除了麵粉以外,使用頻率最高的食材就是玉米面了,尤其是細玉米面,營養豐富且口感不粗糙,所以家裡孩子也都能接,玉米面被稱為首位保健食品也是不無科學依據的,玉米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穀物醇、維生素E、纖維素等,平時多吃用玉米面能夠幫我們潤腸通便,排毒養顏,健腦解壓,特別是玉米面中還含在大量的的胡蘿蔔素,能促進眼睛發育,維持視力健康,所以家裡有學業繁重的孩子和經常用眼的上班族
  • 男子找高個妻子優化基因 看到孩子出生焦慮了
    但從2個月前孩子出生開始,他的行為相較之前有些「出格」。他變得不愛回家,瘋狂喜歡出差,回到家了以後則是喝點小酒呼呼大睡,家裡孩子的事一概不管。連最疼他的老媽都抱怨他不愛自己的孩子。誰也不知道他心裡的苦,其實一切都是因為他太愛孩子太擔心孩子了。事情的原委得從陳先生的身高說起,一米七上下,對此他特別不滿意。
  • 每日一笑:作為一名高中生,這腦子裡都是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
    很多小夥伴經歷過網戀翻車,已經不敢相信網戀了,這位網友說自己跟網戀的女朋友談了一年多,兩個人終於鼓起勇氣見面了,女生臨行前給他發了一張照片,小編看了之後沒覺得有啥問題啊,妹子腿又細又白,估計本人應該差不到哪裡吧,神評網友的回覆是什麼意思?能吃雪糕,為什麼完了?
  • 發燒後第一件事不一定是看醫生,媽媽了解這些事會讓孩子更健康
    明明的孩子身體一直很健康,但是前幾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明明突然發覺孩子的身體特別熱,一量體溫38度,她馬上叫醒身邊的老公,準備穿上衣服帶孩子去看醫生,老公疑惑地看著明明說,這麼晚了醫院都關門了,先幫孩子擦擦身子降降溫,等到天亮了再去吧。
  • 國家禁止學齡前兒童學拼音,家長擔心小學跟不上,到底該如何做?
    家長的擔憂該交幼兒園下半年的學費了,家長們在群裡討論下學期還要不要讓孩子上幼兒園。有的家長直接說我們不上。準備上學前班。讓孩子提前適應一下上學的節奏;提前掌握一些知識,到一年級不至於跟不上。1 被嚇住了:上小學後孩子跟不上,自己輔導作業難,那可如何是好?2 大多數都上,隨大流,上吧。況且學前班比幼兒園便宜得多呢。所以,學前班遍地開花。他們的招生人員會告訴家長,不上孩子跟不上,將來麻煩大了。上過的家長也會現身說法:自己的孩子上了學前班,前兩年好多了。
  • 4歲前的孩子沒有記憶?實驗證實:什麼都能忘,但2件事孩子忘不了
    ,有些人還能記得兩歲甚至是1歲的時候發生的事情,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4歲前的孩子,到底有沒有記憶呢?  4歲前的孩子沒有記憶?實驗證實:什麼都能忘,但2件事孩子忘不了  早在上個世紀,就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在幼兒園選了年齡不同的兩個班的孩子,小班孩子大概三歲半多一點,大班的孩子大概4歲多。
  • 如何增強孩子記憶力?了解「大腦」是關鍵,家長要掌握這4個法則
    ①記憶和遺忘是成反比的我們所知道的記憶,實則是專注於一件事情的結果,如果平日裡沒有繼續去記,會在長時間後逐步遺忘,因此我們記憶一件事情,需要通過專注和不斷地記在腦子裡,以此來趕上"遺忘"的速度,這樣就能在腦子裡面加深記憶的"分量"了。
  • 腦子是個好東西,遇事先動腦!一件事看人有沒有「腦子」
    畢竟電梯裡沒有滿啊,完全可以上來啊。為什麼不是在第一時間想到身後有空,先讓別人上來,一會兒調換一下位置就好。估計當時姑娘的內心,也不是不讓這位保潔阿姨上電梯,但就是這隨口一句話,很容易引起人的誤會。你說我是玻璃心,我好像並沒有,畢竟也沒有發生爭吵,也沒有其它什麼問題。我只是很奇怪,當時為什麼能脫口而出這樣一句話。我想了一下,大概有兩種可能吧。
  • 安靜時: 我們大腦裡聽到的「嚶」聲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在很安靜的時候,頭部會聽到一直有一種很高很尖銳的「嚶」————一直在腦子裡。
  • 表演中到底什麼是可塑性和表現力?第1510期
    藝考書店院校查詢免費問答區考生提問:表演中到底什麼是可塑性和表現力?現在名校的考官越來越喜歡「白紙」一樣的學生了,因為有的孩子學多了,身上就帶著一種表演模式了。比如悲傷的臺詞悲傷著說,憤怒的臺詞憤怒的說。用宋丹丹老師的話講,就是「表演情緒太重了」。這樣的孩子老師再教,會很費勁。因為你已經形成了模式,你的思維慣性已經形成,已經被塑造成一塊鐵,就算你自己想改變,那也得丟到以前學到的東西,這就是一個有些漫長的過程了。
  • 嘴笨、腦子反應慢,如何與朋友、同事相處?這2件事要去做!
    阿胖之前也是嘴笨、腦子反應慢,與朋友、同事相處的不太好,沒有他人那種八面玲瓏的感覺。但阿胖做了2件事,經歷了2個階段,如今表達更加清晰合理、反應也更快了,也因此與朋友、同事相處的更加好了。接下來,阿胖就與你說說改善嘴笨、腦子反應慢的方法。一、先做這2件事吧阿胖為了改善現狀,制定了一個計劃:先通過提升思考、表達、能力的方法去改善嘴笨、腦子反應慢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