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地貌演變:六億年前為淺海,海南島是雷州半島的一部分

2021-01-09 平安帶你看世界

人生很短,在這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看不到家鄉的地理變化,覺得山、地、江、海似乎生來就是這樣,從未改變過。如果將地球的時間減少到24小時,而最近的3個小時裡,湛江的地形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事實並非如此。

大多數湛江的陸地是半島和島嶼,多為海拔低於100米的階梯地帶。北邊是低丘陵,最高的地方是廉江市的北邊,西邊。該半島臺地緩坡,三面臨海,臺地略微起伏,無明顯峰谷,地勢平緩,坡度3~5度。大的緩坡之間有稻田、溪流或衝刷溝等切削物。由於火山噴發留下的殘存山丘較高,地勢逐漸變低。

海岸線平原區,以河流衝積形成的海岸平原為主,部分為海岸臺地,地勢平緩,起伏極小。在全省海岸線中,湛江的海岸線有1556公裡,佔2/5左右,全國的1/10左右;在全省148.7萬畝海洋灘涂中,佔48%,佔1/10左右。

上面是湛江目前的地形,看起來似乎很普通,但其形成過程經過了約六億年的時間,並經歷了許多典型的階段,如「淺海—陸地—山嶺—凹陷—沉積—海峽—火山」。我們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

從巖石的地理特徵分析,到現在為止,大約六億年前的早古生代,寒武紀早期,整個地球只有一個單細胞生物。當時,湛江地區沒有陸地,只有一望無際的淺海而已。雷州半島北部的地殼隨後經歷地震,急劇下降。在寒武紀末期(大約5.3億年前),地殼在運動中上升,海水在退去後才有陸地。此時,地球上出現了「生命大爆發」,各種生物迅速出現,湛江地區也不再是死氣沉沉,各種動植物開始活躍起來。

漂亮的淺海

中泥盆世早期(4億年前),雷州半島北部以山間盆地沉積為主,後期(3.45億年前)為中泥盆世晚期,地殼趨於穩定,從西南向東北侵入海水,形成淺海砂頁巖。石炭紀末期(2.86億年前),海水突然消失,造成二疊紀地層的缺失。

然而,二疊紀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紀年,在這期間發生了第三次生物大滅絕,是地球上五次大滅絕中最嚴重的一次,造成98%的海洋生物和96%的陸生生物在五十萬年內突然消失,大量生物被"蒸發",整個海洋和陸地上的生命跡象基本消失。還涉及到湛江地區。在此大滅絕之前形成的古生代海面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有一種海洋動物卻保存了下來,那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鱟。

海洋動物鱟活化石。

在距今1.8-2.25億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indo-chinamovement)中,發生了強烈的印支運動。看看英文名字就知道是「印度、東南亞和中國」地質變化,也是我國現代地貌的基礎,有許多褶皺山脈,此時形成了橫斷山脈和秦嶺。

由於這一運動,雷州半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古生代的滄海變成了陸地,雷州半島(包括海南島)全露出來了!但是,由於地殼上升運動緩慢且不均勻,廉江地區上升速度較快,形成了較高的山嶺,而坡頭、南三、東海島等地上升速度較慢,仍保留著海水的凹陷。

從0.7-1.8億年前到中生代侏羅紀早期到白堊紀晚期,強烈的燕山運動使我國許多地區的地殼受到強烈擠壓,褶皺隆起,形成了連綿的山脈。廉江地區西北、東西向有斷層。斜坡頭、南三島、東海島等地殼急劇下降,也形成了西北斷裂和東西斷裂。這一時期形成了湛江凹陷、螺崗嶺凹陷、紀家溝凹陷、烏石溝凹陷、錦和溝凹陷、邁陳溝凹陷、東海溝凹陷、雷北溝凹陷、雷南溝凹陷等基本形態。

在七千萬年前的新生代,雷州半島的地殼升降運動和斷層活動仍在繼續,使中南部陸地面積進一步擴大,形成了陸域、湖域、海陸交錯、濱海、淺海等多種地形,其中陸域巖層厚度達519-1669米,地勢穩定。

新生代第三紀末,約兩千萬年前開始,受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雷瓊的斷層沉降和海水入侵加劇,雷州半島與海南島分離,逐漸形成寬達18海裡的瓊州海峽。這就是說,在兩千萬年前,雷州半島和海南島是同一塊大陸,海南島並不存在,只是屬於雷州半島的一部分。時至今日,就海底大陸架而言,海南島仍與雷州半島相連。

海南島地圖

此後,第四紀(650萬年前至今)的地殼運動仍然經常發生,導致湛江地區地殼進一步上升和斷裂,以致深埋於地下的火山熔巖流、熔巖和火山碎屑大量地從地面流出。自第四紀早期以來,巖漿流在溢出表面不斷增加,堆積面積不斷增大,形成了以盾狀、丘狀、大小不等的巖漿山為主體的凝結後的第四紀早期巖漿噴發。這片火山巖覆蓋著3694平方公裡的土地,大約是雷州半島的40%!

這幾座形狀不同、大小不一的熔巖山,經過長期的風化和剝蝕,形成了現在廣泛分布在半島中南部的火山熔巖臺地和火山丘陵地形。因此,湛江的火山泥田肥沃,耕地面積達300多萬畝,並形成了眾多的礦產資源。

而對於湖光巖、青石島這些較為著名的火山遺址,則是五十萬年前的產物,而湖光巖更是在一百六十萬年前爆發。他們對整個湛江地區的地質歷史來說,不過是一種新的認識。您對湛江地貌的形成有何看法?請留下你的意見哦。

相關焦點

  • 湛江獲評「中國最具文旅投資價值城市」
    生態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自2020年7月1日開始,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以「大國智慧·中國樣板」為主題,開展「新時代·中國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巡禮活動,活動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通過申報、專家評審、輿情監測等綜合評議程序,在全國開展評比美麗城市、美麗縣區、美麗村鎮活動。
  • 螺崗嶺周邊將成湛江版「五彩田園」
    記者 郎樹臣 航拍今年3月,《雷州半島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在省政府常務會議上通過審議,再次激發人們對於雷州半島這一中國「菜籃子」農業發展新的期待。半年多時間過去,落實發展規劃有何新動作?
  • 今年16號颱風明晚或登陸海南東部至廣東雷州半島
    今年16號颱風明晚或登陸海南東部至廣東雷州半島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2020-10-12 中央氣象臺預計,16號颱風將在10月13
  • 廣東排名前三的「人造海」和大水庫,湛江人民的驕傲和自豪
    說起廉江的鶴地水庫,湛江地區的人們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這既是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又是一個景區,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外出郊遊都少不了這個地方。雷州半島,歷史上是較為乾旱地區,建國後的1955年,湛江地區受旱農田達206萬畝,糧食減產三成,解決農田用水問題迫在眉睫!
  • 三面臨水一面連接陸地的地貌稱為「半島」,為什麼歐洲不是半島?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充滿水的星球,地球表面主要可以分為陸地和海洋兩大部分,陸地大約佔了地球表面的29%,根據地球表面陸地的面積和形態,我們可以分為大陸、島嶼和半島等地貌類型。半島是指陸地一部分深入海洋或者湖泊,另一部分同大陸或者更大的島嶼相連,半島多分布在大陸的邊緣地區,從形態來看半島呈現「三面環水」的特徵,那麼我們從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上來看看,有哪些半島?
  • 專家詳解海南島成因:從北部灣旋轉150度 仍在向東南漂移
    「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碰於約5千萬年前。」梁光河介紹說,碰撞後力學強度較小的亞洲大陸擠壓縮短了近1500公裡,形成了厚度近乎是正常大陸地殼兩倍的青藏高原增厚地殼。  當青藏高原隆起到一定的海拔高度(山峰7-8千米高)後,此時地殼物質向東(太平洋方向)側向運動,離開青藏高原地殼以便為印度板塊的前進騰出空間。
  • 僅僅相隔一個瓊州海峽,為何湛江和海南的旅遊一個是冰,一個是火
    湛江,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三面環海,有湛藍的海,湛藍的天,是一座美麗的海灣城市。湛江與海南島隔海相望,兩者地理位置相差不大,但是跟號稱國際旅遊島的海南相比,湛江的旅遊業卻大大落後於海南,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 湛江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總體較好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最近對外發布了《2013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記者註:以下簡稱《公報》),記者從中了解到:湛江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總體較好;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雷州烏石國家級海洋公園均水質優良。    該《公報》指出:湛江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總體較好。
  • 廣東省投資10億在雷州半島海域建設規模化海水淡化項目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今年元旦正式實施的鹽業體制改革,為食鹽這一傳統民生產業帶來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機遇。作為用鹽大省、產鹽小省的廣東,特殊政策條件下形成的「有海無鹽」的困境將迎來破局。記者從廣東省鹽業集團獲悉,6月7日,廣東省鹽業集團與以色列IDE公司在特拉維夫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在雷州半島規模化生產優質海鹽,從戰略高度補齊廣東「有海無鹽」的短板。
  • 高鐵有望直通海南島 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有望開建
    該通道的建成,在帶動海南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為粵西經濟騰飛注入新的活力。按照規劃,該隧道連接雷州半島和海南島,西連北部灣、東接南海北部,是一條公路和鐵路兩用的跨海通道。瓊州海峽東西長約80公裡,南北平均寬度29.5公裡,最寬處直線距離33.5公裡,最窄處直線距離約18公裡,隧道總投資額超過1500億元。
  • 時光倒流70年 央視全景再現《解放海南島戰役》
    為紀念解放海南島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了三集文獻紀錄片《解放海南島戰役》,將於5月25日起在CCTV-4晚八點檔《國家記憶》欄目播出。  70年前,第四野戰軍組織渡海作戰兵團共十餘萬人集結雷州半島,在做了充分準備後,於1950年4月16日晚發起大規模渡海戰役,千帆競發強渡瓊州海峽,同國民黨海空軍在海上展開激戰。此戰役以木帆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進行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摧毀了國民黨軍陸海空立體防禦,不僅是解放戰爭史上的奇蹟,也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為隨後解放沿海其它島嶼的作戰提供了豐富的渡海登島作戰的成功經驗。
  • 雷州半島嶺海牌日曬海鹽成為我國首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食鹽...
    記者4月19日從廣東檢驗檢疫局獲悉,近日,雷州半島嶺海牌日曬海鹽順利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專家組終審評定,成為我國首個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的食鹽產品。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每個家庭的必需品,更是與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俗稱為開門七件事。
  • 湛江為什麼有一些「麻」字開頭的地名?是什麼含義呢?
    陳文玉就是雷祖,唐貞觀年間,他管理雷州半島時,這裡有「瑤、僮、侗、僚、黎」五個少數民族,其實都是源自古代百越中的南越族。由於這些殘留的少數民族不服教化,經常與朝廷對抗,因此常被稱為「賊」,被軍隊討伐,最終被逐出漢人統治的區域。
  • 我國三大半島在哪裡?其中兩個隔海相望,另外一個是縣級文化名城
    在地理術語中,跟島嶼類似的還有一個半島的詞語,一般來說,半島是陸地的一部分,延伸到大海或者湖泊中,另外一部分則跟大片陸地相連的地貌。形象一點的描述就是,島嶼是四面環海,而半島是三面被水包圍。那麼,我國的三大半島到底在哪裡呢?
  • 廣東湛江龐氏宗祠:記錄日軍洽談投降籤約
    9月1日電(梁盛 周益臻 王德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28日,廣東湛江雷灣地區(雷州半島和廣州灣)的日軍代表,來到廉江市石城鎮那良村龐氏宗祠,與中國軍隊代表洽談投降事宜。那良村黨支部書記龐培六介紹說,從2012年開始,那良村民及鄉賢先後籌集資金300萬元,將龐氏宗祠修葺一新,目前龐氏宗祠不僅成為當地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被批准為「廉江市文物保護單位」,還將繼續逐級申報湛江市、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國內最短航線之一廣東湛江往返廣東珠海
    珠海和湛江都都是廣東沿海城市,同樣都位於廣東省南部。湛江市位於雷州半島之上,珠海地處珠江口沿岸,湛江和珠海直線距離僅有300多公裡。下圖是華夏航空G53643航班由湛江飛往珠海,執飛機型為龐巴迪900。
  • 上世紀40年代湛江發生了兩次虎患,其中一次用機關槍掃射才救急
    雷州半島三面環海,自然地貌丘陵、濱海、河汊形成生態的基本條件,植被茂密,水域、沼澤、溼地、灌木雨林遍布,陽光充足,雷雨、季風侯孕育著無數植物,也為動物的繁衍提供了營養鏈。因此出現了各種熱帶亞熱帶動物,有的還相當珍貴,其中華南虎最為典型。徐聞縣很早就有老虎。據清宣統年間《徐聞縣誌》載:「順治十年,徐大飢病傷虎傷人民者殆盡。」
  • 湛江發現極危鳥類勺嘴鷸28隻
    通訊員 程立 攝    16日至17日,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湛江市愛鳥協會、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MCF)聯合在湛江沿海灘涂開展了湛江地區的勺嘴鷸全球同步調查,了解勺嘴鷸的數量、生活環境,為評估環境恢復和保護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經過兩天的調查,志願者在湛江沿海灘涂記錄到28隻極危鳥類勺嘴鷸。
  • 提升海之魅力 打響雷州濱海旅遊品牌
    雷州烏石分會場載歌載舞歡慶開漁,湛江日報社、雷州融媒體中心攜手通過現場直播呈現這場精彩的開漁文化盛宴,與關注開漁的市民遊客互動,氛圍熱烈。截至當天20時,超過10萬人通過湛江日報社直播平臺觀看了雷州烏石分會場的現場直播,湛江日報微信公眾號推文點擊率突破10萬+,贏得廣大市民網友以及紛至沓來的遊客一片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