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恩·馬德斯·尼爾森(Dane Mads Nielsen)和美籍華裔陶一星(Anthony Tao)在甘肅省探訪中國的火星基地。(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新冠病毒似乎一直追趕著他們,總是保持在離摩託車排氣管幾個城鎮的位置。他們面前是寬闊的道路,車把就像一個羅盤指針,指引著他們曲折穿過中國。
對他們而言,真正的北就是向西走,和沿途遇到的人交流。
至少對司機來說,這次摩託車之旅將從春末開始,歷時4個月,從北京到中國西部,總長達1.8萬公裡。
路上,他們幫助了一名受傷的司機,在泥濘、盤旋的山路上騎著自行車搖搖晃晃的走了好幾個小時,嘴裡不斷嘟囔著,他們在荒野中露營,繞著彎路參觀中國在甘肅省的火星基地。
他們雖然穿過了這片常常荒無人煙的地區,但更多的是參與到當地居民的活動中,而不是探索這片土地。他們的任務是以人的視角更好地觀察這片土地。
「這不僅僅是我們開車兜風,找樂子,」常駐北京的丹麥作家、演說家、諮詢師麥德斯尼爾森(Mads Nielsen)說,正是他倡議了此次旅行。
「我們需要創造,需要記錄旅途中所看到的景象。當你看到不斷變化的風景、省份、以及省界線,那麼中國不同地區的故事和歷史才會變得有意義。」
周日,他們將會在北京Camera Stylo故事會上講述他們的經歷和由此次旅程帶給他們靈感而創作的詩歌。
尼爾森和他在路上遇到的一個小男孩正在交談。探險家們的目的是融入到當地中,而不僅僅是探索風景。(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邂逅摩託
偶遇是尼爾森的旅伴、36歲的美籍華人陶詩作的重點所在。
他的詩將甘肅敦煌沙漠中佛教石窟的功能比作附近城市的夜總會。他們思考著,如果古代雕像能夠為我們所見,便能認識到人類在幾千年裡的變化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大。
「我想用一套詩來結束這一切。」陶說,他每月在北京主持「Spitton詩歌之夜」活動。
「因此,我試著從富有詩意的視角去看事情,試著去觀察,試著弄清楚我們的各種遭遇、各種風景和經歷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
「風景千變萬化,但同時,我們的經歷也與眾不同。因此,我也創作了一套同樣多樣化的詩歌。」
尼爾森說,陶參加了從陝西西安開始的全長約1800公裡的旅行,他能夠為繪製中國西部部分人民生活景象的使命做出獨特的貢獻。
「我知道他能看到我看不到的東西,」尼爾森說。
「因為他有著當作家和編輯的經歷,以及多年記者和詩人的生涯,所以他有著一雙善於發現差別的眼睛,能夠以不同於我的方式看待事實和經歷。我也會關注我的旅途。」他笑著補充道。
尼爾森指出,像「冒險家」和「探險家」這樣的詞會讓人聯想到很久以前的探險活動。
「我們認為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但事實上,我們正在嘗試去做和發現的事情,只是一個新的前沿領域,」31歲的尼爾森解釋道。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不是探險家,因為我們可以去到山脈,繪製地圖或類似的東西。但是我們可以描繪自己的想法。
「我們可以和人們交談,傾聽沒有聽過的故事。在我看來,這是了解一個地方的故事乃至其靈魂的最好方式。」
他們相信摩託為他們設定了正確的速度。
「我認為雖然在騎摩託車旅行時會經歷一定程度的困難,但這真的很吸引我。」尼爾森說。
「騎摩託車,你會以一種與在汽車或火車上完全不同的方式體驗天氣、溫度、空氣和一切。你以另一種方式獲得了自由。你可以騎著摩託車去到沿途任何地方,去欣賞想看的風景和有趣的事物。」
陶站在甘肅敦煌佛教石窟前。(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道路規則
也就是說,摩託車相對來說比較危險,特別是在雨中感覺骨頭都要融化的了。
尼爾森說:「當然,我也害怕跌倒,害怕騎著摩託車撞車,害怕那會對我的身體造成什麼傷害。」
「但是如果我在路上遇到摔倒的人或者撞車的人,那怎麼辦呢?」
當他們遇到一名男子時,他找到了答案。這名男子的滑板車翻了,「褲子下面有一個火腿大小的腫塊」。
他們擔心他骨折的腿骨可能會導致致命的內出血,於是趕緊去尋求幫助。
尼爾森說:「我知道我們必須迅速行動。」
當急救人員趕到時,該名男子和他的女伴向他們表示感謝。
尼爾森說:「我們開車離開了,對這對夫婦一無所知。他們只知道兩個外國人的故事,他們來這裡神秘地幫助了他們,然後就消失了。」
他指出,因為擔心承擔責任,大使館,旅遊機構和保險公司曾建議不要捲入這種情況。
他說:「但是,對我來說,道路的規則告訴我,我必須這樣做。因為如果我發現自己處於同樣的境地,像因果報應這樣的基本問題就岌岌可危了。如果我把自己扔在路上,我希望人們能幫助我。」
「當我談到道路規則時,我認為這裡有更根本的利害關係,那就是捫心自問——不管我們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這只是關於我們想要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尼爾森確實有一次從他的自行車上摔了下來,但沒有受傷,當時他們花了四個小時在甘肅一條泥濘的雙軌小道上呼嘯而過——就好像他們的摩託車是一條抽搐的魚一樣。在那裡,從路上掉下來可能意味著從山上掉下來。
尼爾森說:「有一種『沒有別的事可做』的感覺。」
「除了硬著頭皮撐過去,別無他法。」
陶回憶說,他曾用棍子把填滿了泥瓣的瓜瓤刮掉。
「這種粘土可以被塑造。而且,在某些方面,它塑造了摩託車——當然也塑造了我們的情緒,」他說。
尼爾森說:「即使我在那之後開了幾千公裡的車,現在摩託車上仍然有一些黏土。你發現韋斯特的某些粘土非常頑固。」
他們還攜帶了足夠一兩天的食物和水,特別是在穿越廣袤無人區時。
尼爾森說:「你永遠不知道摩託車什麼時候會拋錨,或者遇到什麼問題迫使你在路上停下來。」
「有很多這樣的(無人居住的)地區,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食物或水,你就會陷入麻煩。除了儲備食物、汽油和水以及安全駕駛之外,沒有什麼可做的。」
他們回憶起曾給一名在無人地帶拋錨的摩託車車友送水。
當了15年丹麥童軍理事會成員的尼爾森,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晚上睡在帳篷裡,這取決於他是否能找到住的地方。
他特別喜歡在黃河邊,長江邊,青藏高原的草原上和各種山上露營。
「有時候,你在黑暗中搭起帳篷。當黎明破曉時,你只需打開帳篷就能看到美麗的景色。」
而且,當尼爾森找到一個不禁止在露營時生火的地方時,他會使用當地的食材來準備食物。例如,在青海省,他用犛牛代替牛肉,做了一道法國菜布吉尼翁(bourguignon)。
「特別棒,」他笑著說。
探險者們在風雨交加的崎嶇山路上航行。(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有人煙的地方
兩人不僅品嘗了當地的特色菜,還與沿途小餐館的老闆交談。
參觀蘭州時,他的老同學趙巧娟(音)帶著他們去了一條小吃街,品嘗了蘭州的牛肉麵、杏茶和雞蛋醪糟等小吃。
她回憶說,當尼爾森彈吉他並即興填詞一首關於他們探險的歌曲時,人們都很高興。
「我們覺得這次旅行有點像切·格瓦拉的,」她說。
「這是一此跨文化的旅程。」
他們逛沿途的酒吧和茶館來結識朋友。
尼爾森說「那裡的人會知道方圓20公裡內任何值得知道的事情,」
「我們去的每一家酒吧,都會得到一些有趣的信息,遇到一些非常有趣的人,他們講了一些關於這個地方的有趣故事——或者只是平常的故事。」
他們希望在即將舉行的活動中分享有趣的故事,包括那些通過詩歌講述的故事。
陶說:「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我們可以增進和擴大人們對中國的了解。」
尼爾森說,他希望這將激勵人們重新考慮他們的旅行方式,特別是在中國。
他說:「任何人都可以結識不同人。這是我們的觀點。但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旅行方式,而不是簡單地把自己當成一個遊客,去一個地方,買票,然後你就結束了,最後檢票回家。」他希望他們在Camera Stylo的談話能「豐富人們對地方的了解」。
「因為當你看地圖的時候,除了一個省的形狀或者城市的名字,或者類似的東西,有時候你很難看清那個地方到底是什麼,那個地方有什麼特別之處。」
來源 | 中國日報
編輯 | 墨多多
審核 | Kyr121121、蓮心不染、田
【來源:微遊甘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