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新有機太陽能電池 專為室內照明設計

2020-12-04 環球網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與使用晶體矽半導體的更常見的對應物相比,有機太陽能電池薄,柔軟,重量輕且便宜,允許它們應用於多種物品中。現在,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針對室內照明進行優化的產品。

新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由瑞典林雪平大學、中國科學院和北京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合作開發。其有源層由供體和受體材料的獨特組合組成,使其能夠吸收大多數室內環境中常見的精確波長的光。簡而言之,供體材料吸收光子,而受體則獲得電子。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創建了兩個原型,一個尺寸為1平方釐米,另一個尺寸為4平方釐米。

據報導,當暴露在強度為1000lux的人造光下時,較小的一個被發現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效率高達26.1%。在超過1000小時的時間內,它利用環境光提供超過1伏的電壓,環境光在200到1000lux之間變化(典型的室內照明範圍)。與此同時,較大的電池保持了23%的效率。

這種轉換率是值得注意的,因為通常已知有機太陽能電池不是特別有效。事實上,科學家們相信,一旦進一步發展,室內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換率應該提高得更高。然後,它們可以用於各種應用,例如為作為物聯網的一部分的簡單設備供電。

該技術現在由林雪平大學衍生公司商業化。一篇關於該研究的論文最近在《自然能源》雜誌上發表。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們研發出新型室內有機太陽能電池
    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能夠將室內環境照明轉化為電能。他們開發的太陽能電池板是有機太陽能電池,雖然它們產生的能量很低,但可以為物聯網設備提供充足的能量。隨著物聯網的擴展,在公共空間和家庭中,將有數以百萬計的設備需要電力來運行。
  • 新型太陽能電池可以為物聯網設備獲取室內照明
    隨著電子產品的激增,它們對電力的需求和對家用電池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需要高效率且易於整合的能量收集裝置,在獲得電能和動力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內豐富的光照資源。為了減少浪費,研究人員正在設計新型太陽能電池,可以從我們已經使用的室內燈中獲取能量。當今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材料晶體矽在燈下的性能不如在烈日下。
  • 用紙做的有機太陽能基材,印度研發室內即可發電的可撓式模塊
    最近印度科學家就透過研發出紙質基版的有機太陽能模塊,兼具成本與環境優勢,1000 LUX 下功率密度達每平方公分 12µW(微瓦特),未來有望為小型電子設備供電。目前常見的矽晶太陽能板無法吸收室內光,矽晶太陽能的可吸收光譜有限,畢竟矽的能隙是 1.1 電子伏特,僅能吸收約 1,000 奈米以下的近紅外光、可見光及紫外光,而室內可見光波長因不同燈光,約 380 到 780 奈米,因此矽晶太陽能電池移到室內後通常轉換效率不佳,只有 10% 左右。
  • 用紙做的有機太陽能基材,印度研發出室內即可發電的可撓式模塊
    太陽能板的發電原理為將日照輻射轉換成電力,那麼也可以用室內燈光來發電嗎?最近印度科學家就通過研發出紙質基版的有機太陽能模塊,兼具成本與環境優勢,1000 LUX下功率密度達每平方釐米12µW(微瓦特),未來有望為小型電子設備供電。
  • 新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用室內照明光線為物聯網設備供電
    創新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一篇發表在《化學科學(Chemical Science)》期刊上的新論文中,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展示了一種新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它可以採集來自室內燈具的光線。團隊設計這種新型染料敏化光伏電池,是基於一種銅配合物電解質,這種電解質使得太陽能電池非常適合吸收來自螢光燈和LED的室內光線。最新的成果非常有前景,它使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成為了環境照明條件下光電轉換效率的領導者,超越了傳統的矽以及由特殊材料製成的太陽能電池。這項研究有望徹底改變用於智能溫室、辦公室、架子、包裹的數位化感測,以及其他許多日常物聯網智能物品。
  • 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創新高,室內弱光環境下達25%
    城市每個三口之家每天的平均用電量為3kWh,平均太陽光照時間4h,則只需不足2 m2太陽能電池板即可為之提供充足的電力;家庭電路最大熔斷電流一般在20A 左右,最大瞬時功率4400W,達到此瞬時功率只需10 m2左右的太陽能電池板即可。在太陽能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充足電力的同時,人們還希望其能夠助物聯網一臂之力。
  • 印度研發紙質基板有機太陽能模塊,兼具成本與環境優勢
    最近印度科學家就透過研發出紙質基板的有機太陽能模塊,兼具成本與環境優勢,1000 LUX 下功率密度達每平方公分 12µW(微瓦特),未來有望為小型電子設備供電。,而室內可見光波長因不同燈光,約 380 到 780 納米,因此矽晶太陽能電池移到室內後通常轉換效率不佳,只有 10% 左右。
  • 印度研發紙質基板有機太陽能模塊 兼具成本與環境優勢
    最近印度科學家就透過研發出紙質基板的有機太陽能模塊,兼具成本與環境優勢,1000 LUX 下功率密度達每平方公分 12μW(微瓦特),未來有望為小型電子設備供電。因此若想要開發室內可用的太陽能板,大多都另闢道路,不再使用矽晶圓,像是印度理工大學坎普爾分校(IIT Kanpur)就利用「紙」製造可以彎曲、垃圾量又少的可撓式太陽能基板,同時團隊還研發出特殊的阻擋層,因此才可以在上方建構 12×12 平方公分的有機太陽能子模塊(sub-modules),其有效面積為 108 平方公分,在 1,000lux 的冷光
  • 新型太陽能電池,為物聯網設備收穫室內照明的電能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設計新型太陽能電池,如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從我們正在使用的室內燈光中收集能量,以供這些創新的室內設備供電,並減少電池的浪費。來自義大利、德國和哥倫比亞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專門用於室內設備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最近的測試中,他們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在200lux(典型的家庭照度)下提供了超過20%的功率轉換效率,這大約是多晶矽室內效率的3倍。
  • 有機太陽能電池在弱光環境也可以發電 轉換效率高達25%
    最近法國原子能暨替代性能源署科技研究部旗下的能源技術與納米材料創新實驗室(CEA-Liten)與日本東洋紡織(Toyobo)合作研發出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
  • 弱光環境可發電有機太陽能研發成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外媒報導稱,一種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被成功研發,這種電池在暗房中的轉換效率高達25%,因此在室內環境很有發電潛力。這種電池是由法國原子能暨替代性能源署科技研究部旗下的能源技術與納米材料創新實驗室(CEA-Liten)與日本東洋紡織(Toyobo)合作研發。
  • 科學家嘗試用有機顏料為太陽能電池設計帶來穩定性
    據外媒報導,自從科學家2009年首次描述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來,相關技術已經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在最近的設計中,效率從4%左右提高到了20%甚至更高的水平。然而,有一個缺點是,這種電池具有不穩定性的性能。
  • 研發出環保有機太陽能電池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的研究團隊成功以環保方式,研製出一種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輸出效率創新紀錄。
  • 美國研發出有機太陽能玻璃電池,摩天大樓自發電將不再是夢
    最近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發出效率達 8% 的碳基有機太陽能板,讓摩天大樓自發電將不再是夢想。有機太陽能可依據不同的電池材料與基板,製成半透明或是全透明,因此就能應用在建築整合太陽能中,帶領團隊的 Stephen Forrest 教授指出,每棟建築物一定會有窗戶,這就是有機太陽能的理想發展方向──有鑑他們效率跟透明度都很高──這是矽晶太陽能無法達到的境界。
  • Nature Energy:寬間隙非富勒烯受體實現室內高性能有機光伏電池
    3、有機光伏(OPV)電池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在標準太陽能照明下效率不如晶體矽電池,但高度可調的光吸收特性使其有希望應用於室內光電轉化;而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相比,OPV電池能通過溶液印刷和塗覆技術製備而降低成本,在大面積模塊中居於更好的優勢,從而更具商業前景。
  • 科學家嘗試用有機顏料為全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設計帶來穩定性
    據外媒報導,自從科學家2009年首次描述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來,相關技術已經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在最近的設計中,效率從4%左右提高到了20%甚至更高的水平。然而,有一個缺點是,這種電池具有不穩定性的性能。
  • 弱光環境也可以發電,有機太陽能轉換效率高達25%
    如果把市面上常見的矽晶太陽能挪到室內或是弱光環境,人們會發現其發電量大打折扣,不過對於有機太陽能來說,室內或許才是它的主戰場。最近日本與法國團隊攜手研發出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在暗房中更高達 25%,顯示其在室內的發電潛力。
  • 有機太陽能在弱光環境也可以發電 轉換效率高達25%
    【來源:快科技】據外媒報導,最近法國原子能暨替代性能源署科技研究部旗下的能源技術與納米材料創新實驗室(CEA-Liten)與日本東洋紡織(Toyobo)合作研發出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在暗房中高達25%,在室內環境很有發電潛力。
  • 弱光環境也可以發電 有機太陽能轉換效率高達25%
    弱光環境也可以發電 有機太陽能轉換效率高達25%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如果把市面上常見的晶體矽太陽能挪到室內或是弱光環境,人們會發現其發電量大打折扣,不過對於有機太陽能來說,室內或許才是它的主戰場,最近日本與法國團隊攜手研發出新型有機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在暗房中更高達
  • 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長期以來,人們更多地以晶矽等無機材料為基礎製備太陽能電池。但是這種電池生產存在工藝複雜、成本高、能耗大、汙染重等弊端。能否找到一種成本低、效率高、柔性強、環境友好的新型有機材料研製出新型太陽能電池,眼下正成為世界各國科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