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自「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獲國務院批覆以來,「前海」概念,連同周邊金融、地產,成為深圳深化改革開放的新地標。前海,在哪?特區中的特區,特在哪?只是概念股嗎?是珠三角的「曼哈頓」?Mini版香港?還是不過建建銀行、炒炒股、圈圈地?或許,有想像的空間,正是前海的魅力!
前海,在哪?
「當年讓我來當局長時,我都不知道它在哪。」1月26日,站在工地的棧橋上,滿頭銀髮卻精神抖擻的前海管理局局長鄭宏傑笑著對記者說。2010年前,前海正如當年的蛇口小漁村,寂寂無名;如今,她是改革開放新地標。
特在「時空」
處在「黃金走廊」軸心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15平方公裡的前海均是填海造地而成。面積不大,但位置顯著:處於廣州—深圳—香港「黃金走廊」的軸心,又處於深圳機場與香港機場的中心。前海之特,除了其獨特區位優勢,也源於其所處的特定歷史節點。過去30年,深圳在我國體制創新和製造業引進中,發揮了歷史性的先導作用。同時也面臨著能源和水資源短缺、人口膨脹壓力大等挑戰。
一面是「特區不特」的壓力,一面是產業轉型的緊迫。「前30年,深港合作的重點是製造業,未來30年,怎樣把合作重點轉移到服務業?」深圳在思考。香港是全球服務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GDP佔比達到95%,而深圳的服務業也佔到55%,已具備服務業合作的基礎。
「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於是,前海的構想應運而生。
2010年,《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的批覆,上升為國家戰略。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和《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中,要求深圳先行先試,以前海為載體,推進粵港澳現代服務業緊密合作。在前海發展現代服務業,成為我國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的戰略選擇,也是深圳特區新時期的新使命。
2012年12月7日,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第一站,正是深圳前海。「當時,我就對總書記說:保證這裡一年一個樣!」鄭宏傑信心滿滿,要把這片灘涂變成最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