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櫻桃在古詩詞中佔有一席之地,作為意象有著豐富的內涵。因為櫻桃成熟於春末夏初,而且很快零落,所以經常被用於感慨時光易逝、人生易老,本文就為大家介紹2首寫到櫻桃的詞,它們都以櫻桃揭示時光易逝,李煜的美則美矣,蔣捷的更高明驚豔!

1、《臨江仙》南唐·李煜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楞簾珠箔,惆悵卷金泥。門巷寂寥人去後,望殘菸草低迷。爐香閒嫋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金陵城破,李煜投降,南唐滅亡。這一年,他39歲。而亡國的預感,李煜並不是沒有,「櫻桃落盡春歸去」,「子規啼月小樓西」,都是他的憂恨。圍城之時,他終日憂思,卻無可奈何,只能寫詞寄託。

李煜的這闕詞如何寫櫻桃呢?就是以櫻桃來揭示春去夏來的時令變化,算是比較具體的,春天是櫻桃的季節,櫻桃落地,不就是春去夏來了嗎?好是好,也足夠美,不過,要說用櫻桃揭示時光流逝,還是下面這闕蔣捷的《一剪梅》更加令人驚豔。

2、《一剪梅·舟過吳江》宋·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是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蔣捷的詞,讀來有一種透骨的寒氣,一種酸楚的感覺。他能將心情中的惆悵煩憂與語言上的純澈明麗精緻結合起來,讀來真是柔腸百結,悲欣交集,往往能觸動人心靈中最柔弱的那一點。

有說,這闕詞寫於1274年蔣捷前往臨安參加殿試的途中。這一年,蒙古大軍南渡長江準備發動滅宋的最後一戰,蔣捷深知前途難卜,即便他真的高中,面對日薄西山的南宋政權,也不會有什麼好的前程。也有說寫於1276年臨安淪陷蔣捷返鄉的途中,此時山河破碎,故國淪陷。

無論哪一種,詞人都不會好過到哪裡去。他的愁緒都在這闕詞裡,上闕二蕭韻的連綿迴環,飄飄搖搖招招蕭蕭,像一片煙氣環繞在胸中,霧蒙蒙沒個著落地界,亦如愁緒剪不斷理還亂的詞人。

這闕詞最讓人驚豔的是最後1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詞人很敏感,看不見的時光流逝在他心中是可以捉摸的,而且還很好捉摸,就是夏初櫻桃成熟時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深綠。

在這1句裡,「紅」和「綠」在這裡都作使動詞用,再各加一個「了」字,從動態中展示了顏色的變換,表達時光易逝人生易老的喟嘆。比之李煜的「櫻桃落盡春歸去」實在高明了不少。
都是以櫻桃揭示時光易逝,李煜的詞美則美矣,蔣捷的卻令人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