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下肢癱瘓,竟有機會下地走路

2021-01-15 大河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通訊員喬海洋

    核心提示|先是突發腦梗留下後遺症,接著是胸椎、腰椎出現了問題,最終導致雙下肢癱瘓不能行走。這一連串打擊,對於年僅40多歲的李先生來說可謂非常沉重,讓他感覺生不如死。就在李先生絕望之際,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用先進脊柱微創技術解決了他下地走路的大問題,點燃了他對新生活的希望。

    1

    雙下肢癱瘓、胸腰椎管多節段狹窄,怎麼辦?

    5年前,山東的李先生突發腦梗留下後遺症,造成左側上肢和下肢無力,並不影響行走。5個月前,他突然出現腹部及雙下肢感覺減退,且慢慢地向胸部發展,雙下肢出現癱瘓不能行走。

    李先生在山東當地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不見效果,前往國內多家知名醫院就診,考慮其胸腰椎問題較嚴重,基礎病較多,身體耐受不了傳統開放手術,但脊柱問題現在必須解決,而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脊柱微創治療在全國影響力頗大,醫生建議李先生去河南看看。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主任周紅剛經過查體,並結合檢查結果,診斷李先生為雙下肢癱瘓、胸椎管狹窄症、腰椎管狹窄症。

    李先生的胸椎和腰椎都存在問題,且胸椎多節段嚴重狹窄,考慮到他同時有腦梗後遺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身體完全不能耐受傳統開放手術,周紅剛團隊決定分次進行導航引導下局麻內窺鏡微創技術,先將李先生最嚴重的胸椎問題解決。

    由周紅剛主任指導,李星晨醫師主刀,為李先生分次進行了導航下胸3/4、胸6/7、胸11/12局麻內窺鏡下微創治療,治療結束,李先生感覺胸腹部麻木症狀基本消失,雙下肢肌力也有所改善。又過了一個月,周紅剛團隊為李先生實施了局麻下腰椎管狹窄椎間孔鏡治療。治療結束,李先生雙下肢疼痛、麻木明顯減輕許多,雙下肢的肌力進一步改善。現在,李先生已經能下地行走,這讓李先生一家非常高興。之前覺得只要能解決他的無力、麻木那些症狀就已經很好了,沒想到現在還能下地行走了,李先生也對以後的新生活有了期盼。

    2

    微創脊柱內窺鏡技術,讓更多人受益

    現在脊柱疾病患者越來越多,病情越來越複雜。在當前主流的微創脊柱內窺鏡技術成熟前,脊柱疾病患者大部分只能選擇傳統開放手術,這對患者來說接受程度較難,尤其是合併多種基礎疾病者,風險還是很大的。

    河南省直三院椎間盤中心作為國內較早開展椎間孔鏡技術的團隊,已嫻熟地將微創脊柱內窺鏡技術變成常規術式,通過改良,創傷越來越小,適應證越來越廣,解決的問題越來越複雜。

    自2010年以來,河南省直三院椎間盤中心團隊通過上萬例椎間孔鏡病例經驗的積累,對頸椎病、胸椎病、複雜型腰椎病都有重大突破,比如將椎間孔鏡用於取單純的椎間盤突出;椎間孔鏡下動力磨鑽系統處理椎管周圍的增生、鈣化組織;椎間孔鏡Uless技術處理繼發性椎管狹窄;寬通道可處理骨性椎管狹窄(原發性或先天性);局麻下內窺鏡治療頸椎病、胸椎疾病;鏡下融合技術;腰椎椎體側方間融合技術;腰椎椎體側方間融合和椎間孔鏡複合技術……成為國內骨科界的一張金名片。其中,局麻下經皮內鏡治療胸椎管狹窄症技術、經後路寬通道技術治療頸椎病、腰椎椎體側方間融合和椎間孔鏡複合技術等填補了國內外空白。椎間孔鏡手術例數早已超過萬例,在全國領先。

    為更好地服務公眾,在該院東院區13樓病房脊柱疑難病會診中心,每周四下午三點都會有來自全國20餘家醫院的脊柱專家,專門針對脊柱複雜疑難病例進行會診,由數十位專家討論為病人制訂最佳的治療方案。

相關焦點

  • 高處墜落腰椎骨折下肢癱瘓的小夥子腿腳可以活動了
    2020年10月份,年僅38歲的賀先生不小心從4米高的地方摔下來導致腰3椎體粉碎性骨折,當場下肢癱瘓不能活動,下肢無知覺,大小便無法自解。立即送往當地醫院,查體:雙下肢肌力0級,生理反射、病理反射消失,肛門反射、提睪反射消失。查腰椎CT及磁共振,提示椎體骨折嚴重,脊髓損傷嚴重。
  • 下肢癱瘓元兇竟是「乾燥症候群」
    下肢癱瘓元兇竟是「乾燥症候群」 2018-05-25 09:36:00 來源: 新華網
  • 意外墜落山坡 年輕女白領雙下肢癱瘓後重新學步
    意外墜落山坡,年輕女白領雙下肢癱瘓頑強重新學步,仿佛學走鋼絲本報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張玥潔 牟恆還有一個來月時間,今年新產的山核桃就要陸續上市了。張麗(化名)是臨安人,往年的這個時候,她都會向公司請一個長假,回家幫忙摘山核桃,從參加工作至今已十多年。可今年她卻把這事拋諸腦後,就連家裡人對此也隻字不提。
  • 古今醫案研讀:25歲女孩子,受到驚嚇,出現雙下肢癱瘓
    主訴:雙下肢截癱,大小便障得1個半月病史:該患於1個半月前的某一晚上,因鄰居酒醉踢門而入,驚恐殊甚。次日晨起,即感雙下肢不適,3日後自感雙下肢麻木發脹。6日後出現腹痛,雙下肢沉重無力,漸至雙下肢運動障礙,伴隨大小便失控。經住院治療月餘,未見好轉,要求針灸治療。檢查:神志清楚,語言正常,舌紅苔黃薄。
  • 四代八人同患「霍金病」:下肢無力 逐步癱瘓
    南充市高坪區螺溪鎮三步橋村,自1950年以來,劉氏家族四代人中,出現了與著名科學家霍金類似的疾病:青壯時期忽冷忽熱、下肢無力、舌肌萎縮,運動功能逐漸喪失,最後導致癱瘓死亡,但存活期間智力基本不受影響。昨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走訪三步橋村,了解到劉氏家族四代八人的患病史。
  • 五歲少女家中獨自練習跳舞,母親回家之後,女兒竟下肢癱瘓
    五歲少女家中獨自練習跳舞,母親回家之後,女兒竟下肢癱瘓不少的家長都會讓自己的女兒去學習舞蹈,畢竟學習舞蹈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身體,還能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提早掌握一門有用的技能。但是棠棠的父母現在卻十分的後悔讓女兒學習舞蹈了,因為她一人在家裡練習的時候因為突然摔倒,導致了下肢的癱瘓,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因為棠棠的父母都有著自己的工作,而棠棠剛好休息在家,於是棠棠自己一人獨自在家學習並且練習起了跳舞。沒想到的正是她獨自練習導致了她的癱瘓,在她準備下腰的時候因為一不留神突然摔倒了。這直接導致了她的脊椎的頸2到頸7中樞神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傷。
  • 南京被打護士下肢癱瘓 嫌疑人被警方刑事拘留
    原標題:南京被打護士下肢癱瘓 嫌疑人被警方刑事拘留   記者昨天從南京市有關部門和江蘇省人民檢察院獲悉,發生在南京市口腔醫院的護士被打案件處理情況又有新進展。嫌疑人袁亞平(女)已被警方刑事拘留,將依據傷情鑑定結果依法處理;另一涉案人員董安慶,江蘇省人民檢察院給予其行政記大過處分,並免去其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宣傳處處長職務。
  • 癱瘓14年竟重新站起來,幹細胞在14種神經系統疾病臨床上有了新突破
    但仍遺留有雙下肢L1以下感覺減退,L3以下感覺消失;雙下肢肌力喪失,肌張力明顯增高,雙下肢嚴重痙攣致雙腿難以分開,被動臥位,小便頻繁難控,大便約5-6天一次。 體檢:雙下肢L1以下淺感覺減退,左側下肢L4以下淺感覺消失;雙上肢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雙側大拇趾可主動屈曲,肌力1級,雙下肢肌力1-2級;肌張力仍高但較前減輕,雙腿之間可向兩側分開,雙側腱反射亢進,雙下肢有不自主痙攣,病理徵陽性,大小便正常。
  • 美國男子因車禍癱瘓 被毒蜘蛛咬傷後恢復行走
    毒蜘蛛咬一口 癱瘓男下地走美國加州曼特卡市48歲男子大衛布蘭卡特27歲時不幸遭遇車禍,導致下半身癱瘓長達20年。但不可思議的是,去年7月大衛被一隻劇毒無比的棕色隱遁蜘蛛咬傷後,非但沒有因此喪命,反而雙腿竟奇蹟般地恢復了知覺。經過8個月康復治療之後,目前大衛已經可以行走自如。
  • 興趣班上一個小動作,5歲女童雙下肢癱瘓!這些年齡「底線」家長們要...
    不少家長都會給孩子培養一些興趣愛好舞蹈,成了很多小女孩的首選但是一個舞蹈裡的基本動作卻害得5歲的小寶雙下肢癱瘓△事發時監控拍到小寶上課狀態2月5號,5歲的小寶在舞蹈培訓班下腰時突然摔倒在地,其他孩子都陸陸續續站起來了,小寶也想站起來,但顯得非常吃力。
  • 雙腿癱瘓男子遭劇毒蜘蛛咬傷後恢復行走
    21年前雙腿癱瘓  據報導,現年48歲的大衛·布蘭卡特是美國加州曼特卡市人,他曾是一名拳手和舞蹈演員,然而1988年,當大衛開著摩託車兜風時,不慎撞上了一輛對面高速行駛的汽車。由於車速太快,大衛被撞成重傷,當場人事不省。儘管大衛大難不死,但由於他的脊髓神經受到嚴重損傷,導致他從此下半身癱瘓。
  • 一個性功能障礙的男子,治療後雙腿癱瘓,歷經三家醫院終治癒!
    走路都困難了。 這也嚇壞了他妻子。 在妻子的扶持下,勉強能走幾十米,但很快雙下肢就累得不得了,只得坐下來休息。 糟糕了,出大事了。 趕緊叫了車,去到這家醫院。
  • 女子跳樓造成雙下肢癱瘓:我不是自殺,我是逃生!
    之後劉女士丈夫離開,但是將店門反鎖,沒有辦法出去的劉女士選擇從店二樓跳下,造成全身9處骨折,(腰部)脊髓損傷伴隨雙下肢癱瘓。 而且警方雖然認定了劉女士的丈夫涉嫌故意傷害,但是承擔的刑責有一定異議(按照毆打的話,劉女士傷情最多算輕傷一級);因為警方覺得劉女士身上的傷,是她自殺造成的, 而並非來自於其丈夫的毆打。
  • 鞏義女子下肢癱瘓一人種20多畝地供女兒上大學 把看病剩下的善款捐...
    河南商報記者吳智星  鞏義女子楊淑麗下身癱瘓,一人種了20多畝地,供女兒上大學;還花了17年,終於把自家房子完整地蓋起來。  楊淑麗病危時,愛心人士捐款24萬多元為其救命。  45歲的楊淑麗,自幼殘疾,勉強會走路。「她從小身體就不好,但性格很要強,以前身上爛那麼大一個洞,她從來沒喊過一聲疼。」姐姐楊淑卿說。  後來,由於硬脊膜突出症伴有雙下肢不全癱,楊淑麗先後歷經腰部、腳部等3次大手術,目前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屬於二級殘疾。雖然生活十分不容易,但她卻通過勤勞的雙手不斷改變家裡的生活。
  • 走路雙腿像灌鉛 或是下肢缺血
    不少上了年紀的人發現,走一段路就覺得雙腿像灌了鉛,有時還會有螞蟻在腳上爬過一般麻酥酥的感覺。稍微休息之後,症狀就會減輕或消失。有人認為這是上了年紀的正常現象,但其實並非如此。  專家提醒,此時應該考慮下肢缺血的可能,下肢缺血的病人,往往會出現下肢畏寒、發涼、乏力,受寒後酸痛等症狀,可簡單概括為涼、麻、酸、痛。缺血的原因可能是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這種由於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造成下肢缺血所引起的走路時腿部酸痛的症狀,被稱為血管性間歇性跛行。  病人到醫院就診時,通常需要測量一下下肢的血壓。正常人下肢血壓略高,是上肢血壓的1.1倍左右。
  • 寶寶接種疫苗後下肢癱瘓 媽媽持碎酒瓶挾持護士
    然而,10月1日前後,小峰持續出現低熱;10月13日,呂某發現小峰雙下肢無力、站立不穩,在省兒童醫院住院治療10餘天,出院診斷為「雙下肢遲緩性癱瘓」。之後,小峰又被送到杭州武警醫院進行康復治療,出院診斷為「脊髓炎」。回到湖州後,因雙下肢肌張力低下,小峰一直在做康復治療。
  • 踝關節扭傷臥床休養,再次下地走會明顯腫脹,該咋辦?醫生告訴您
    「醫生,我崴腳脖子一個月才下地行走,為啥會腫啊,我該怎麼辦?」 腳踝扭傷一個多月才可以走路,說明當時扭傷的情況還是比較重的,即使沒有骨折,也有可能存在著韌帶的損傷,但是只要能開始走路,就是康復的第1步,慢慢就會越來越好,那麼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腳踝的腫脹應該怎麼辦呢?
  • 出現下肢症狀不一定是腰椎的問題
    患者表示自己出現右腳麻木、走路感覺腳底板變厚、走路不穩等等症狀,懷疑自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復發了,為得到更多的治療來找廖博主任治療。但廖博教授看了患者帶來的影像學資料,再結合患者所述症狀和詳細的查體,發現患者這種下肢肌張力高、走路踩棉花感、走路不穩,與腰椎沒有關係,反而是頸椎的問題。患者十分不理解,我明明是做了腰椎手術後出現的下肢問題,現在卻說我是頸椎問題。
  • 花季少女下肢癱瘓炕上自學感動鄉親
    本報訊(記者肖海波通訊員辛凡)背長大包繼而下肢癱瘓,14歲的周至少女何建萍被迫休學,但這個頑強的女孩仍堅持在土炕上自學。她的毅力感動了眾鄉親,一份份愛心,一聲聲鼓勵,給了何建萍與病魔抗爭到底的勇氣。  今年14歲的何建萍家住集賢鎮金鳳村。早在1997年,媽媽就發現她的脊柱部分下陷。但由於經濟緊張,一直沒有做正式檢查。
  • 走路腿打軟 警惕脊柱脊髓瘤
    22歲的小林4年前常感覺背部陣發性疼痛,去年4月,背部疼痛加重,並且出現雙腳麻木,雙腿打軟,行走無力,5月初病情惡化,雙下肢癱瘓,當地醫院診斷為胸椎佔位性病變。6月中旬,到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