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通訊員喬海洋
核心提示|先是突發腦梗留下後遺症,接著是胸椎、腰椎出現了問題,最終導致雙下肢癱瘓不能行走。這一連串打擊,對於年僅40多歲的李先生來說可謂非常沉重,讓他感覺生不如死。就在李先生絕望之際,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用先進脊柱微創技術解決了他下地走路的大問題,點燃了他對新生活的希望。
1
雙下肢癱瘓、胸腰椎管多節段狹窄,怎麼辦?
5年前,山東的李先生突發腦梗留下後遺症,造成左側上肢和下肢無力,並不影響行走。5個月前,他突然出現腹部及雙下肢感覺減退,且慢慢地向胸部發展,雙下肢出現癱瘓不能行走。
李先生在山東當地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不見效果,前往國內多家知名醫院就診,考慮其胸腰椎問題較嚴重,基礎病較多,身體耐受不了傳統開放手術,但脊柱問題現在必須解決,而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脊柱微創治療在全國影響力頗大,醫生建議李先生去河南看看。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主任周紅剛經過查體,並結合檢查結果,診斷李先生為雙下肢癱瘓、胸椎管狹窄症、腰椎管狹窄症。
李先生的胸椎和腰椎都存在問題,且胸椎多節段嚴重狹窄,考慮到他同時有腦梗後遺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身體完全不能耐受傳統開放手術,周紅剛團隊決定分次進行導航引導下局麻內窺鏡微創技術,先將李先生最嚴重的胸椎問題解決。
由周紅剛主任指導,李星晨醫師主刀,為李先生分次進行了導航下胸3/4、胸6/7、胸11/12局麻內窺鏡下微創治療,治療結束,李先生感覺胸腹部麻木症狀基本消失,雙下肢肌力也有所改善。又過了一個月,周紅剛團隊為李先生實施了局麻下腰椎管狹窄椎間孔鏡治療。治療結束,李先生雙下肢疼痛、麻木明顯減輕許多,雙下肢的肌力進一步改善。現在,李先生已經能下地行走,這讓李先生一家非常高興。之前覺得只要能解決他的無力、麻木那些症狀就已經很好了,沒想到現在還能下地行走了,李先生也對以後的新生活有了期盼。
2
微創脊柱內窺鏡技術,讓更多人受益
現在脊柱疾病患者越來越多,病情越來越複雜。在當前主流的微創脊柱內窺鏡技術成熟前,脊柱疾病患者大部分只能選擇傳統開放手術,這對患者來說接受程度較難,尤其是合併多種基礎疾病者,風險還是很大的。
河南省直三院椎間盤中心作為國內較早開展椎間孔鏡技術的團隊,已嫻熟地將微創脊柱內窺鏡技術變成常規術式,通過改良,創傷越來越小,適應證越來越廣,解決的問題越來越複雜。
自2010年以來,河南省直三院椎間盤中心團隊通過上萬例椎間孔鏡病例經驗的積累,對頸椎病、胸椎病、複雜型腰椎病都有重大突破,比如將椎間孔鏡用於取單純的椎間盤突出;椎間孔鏡下動力磨鑽系統處理椎管周圍的增生、鈣化組織;椎間孔鏡Uless技術處理繼發性椎管狹窄;寬通道可處理骨性椎管狹窄(原發性或先天性);局麻下內窺鏡治療頸椎病、胸椎疾病;鏡下融合技術;腰椎椎體側方間融合技術;腰椎椎體側方間融合和椎間孔鏡複合技術……成為國內骨科界的一張金名片。其中,局麻下經皮內鏡治療胸椎管狹窄症技術、經後路寬通道技術治療頸椎病、腰椎椎體側方間融合和椎間孔鏡複合技術等填補了國內外空白。椎間孔鏡手術例數早已超過萬例,在全國領先。
為更好地服務公眾,在該院東院區13樓病房脊柱疑難病會診中心,每周四下午三點都會有來自全國20餘家醫院的脊柱專家,專門針對脊柱複雜疑難病例進行會診,由數十位專家討論為病人制訂最佳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