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戴眼鏡是因為散光,但我並不是唯一一個患有視覺障礙的天文觀測者。位於加那利群島泰德天文臺的GREGOR望遠鏡同樣飽受散光之苦,但近期經過升級後有了更為出色的表現。
GREGOR於2012年開放,是新一代太陽(太陽觀測)望遠鏡的一部分。2002年以前,太陽望遠鏡的直徑相當小,只有1米以下。太陽離我們很近,而且非常明亮,所以太陽成像不需要像深空成像那樣用大口徑的望遠鏡。GREGOR望遠鏡本身有1.5米高(與一些用於對遙遠暗淡的天體成像的大口徑望遠鏡相比,如10米凱克天文臺)。但是如果沒有太陽望遠鏡所使用的特殊濾光片/光學元件,普通的望遠鏡盯著太陽就會被太陽的光所摧毀)。
望遠鏡的功率通常與它的放大能力有關。但就像放大一張低解析度的照片一樣,你放大的越多,圖像就變得越模糊(這就是為什麼在犯罪偵查時人們會說「放大!」卻不能很好地還原真實的罪犯)。總的來說,大口徑的望遠鏡可以提供更高解析度的照片。GREGOR被設計用來拍攝我們地球近鄰的天體。高解析度能夠做什麼?想像一下,我們能夠從1.4億公裡外分辨出太陽上50公裡寬的地貌——相當於能夠從一公裡外讀出硬幣上的文字一樣。
GREGOR望遠鏡和重組部件——萊布尼茲天文物理研究所(KIS)
但GREGOR有個問題。科學家指出,該望遠鏡並沒有達到其理論性能極限。過去兩年裡,來自萊布尼茲天文物理研究所(KIS)的露西婭·克萊因特博士帶領團隊對望遠鏡進行了改良,替換瞭望遠鏡內的兩塊鏡片。這些鏡片由碳化矽構成的,不具有達到最高清晰度所需的精密拋光——精度要求在6納米以內,也就是約十萬分之一的一根頭髮的寬度。新鏡片由一種名為微晶玻璃的材料製成。這種鋰鋁陶瓷材料也被用於凱克望遠鏡。另外振動阻尼裝置諸如實際用于震動望遠鏡的鏡片冷卻器也被進行了改造升級。
最後進行升級的是GREGOR自適應光學系統。適應性光學儀器就好比大氣的過濾器。不同於哈勃望遠鏡以及從地球大氣層外發射的其他天基望遠鏡,地面望遠鏡需要透過扭曲和折射光線的湍流空氣。舉個例子,假設觀察河床中的一塊石頭。隨著流水,石頭的形狀看起來就像會變化一樣。明亮的參考星被用來測量地球大氣層的模糊效應,而望遠鏡的光學系統根據觀測到的參考星的變化,對鏡子進行調整來彌補大氣影響。如果沒有參考星,可以用雷射束將模擬星投射到空中。我們都知道雷射看起來應該會很「完美」,所以模擬星中的任何缺陷都能歸因於地球大氣。自適應光學系統的另一個優點就是能夠將望遠鏡發射到太空中。
從這些用於校準望遠鏡的測試圖像可以看出,這一系列的改良首先使解析度有了顯著的提高。
格裡望遠鏡-KIS 拍攝的太陽黑子
像這樣太陽黑子的寬度可以到達幾千公裡,你可以看到翻滾和沸騰的等離子場,甚至能吞噬一顆行星。太陽黑子是由於太陽表面零星的磁場活動所產生的,用來限制恆星的等離子對流。它的一個溫度(相對)較低的區域,看起來要比周圍的表面要暗。而像這樣的現象可以引發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
這裡是被格裡望遠鏡所拍攝的太陽黑子影像.
太陽觀測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和太陽(這顆最靠近我們的恆星)生活在一個微妙的平衡裡。太陽活動製造的「太空天氣「會破壞了地球上的電網。
例如,卡林頓事件——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太陽風暴之一,於1859年9月襲擊了地球。在這場風暴中,太陽耀斑的爆發導致太陽釋放了相當100億顆原子彈的能量。一小部分爆炸的能量進入地球磁場,電線因此被癱瘓,你甚至可以在全球各地看到極光。像這樣的「北極光」,一直蔓延到了加勒比海。有些人在在半夜醒來,誤認為這是日光。世界各地的電報機迸出火花,一下子燃燒起來。從那以後,我們就再也沒有經歷像卡林頓事件一樣威力強大的太陽風暴事件,雖然在2012的僅僅幾天中,太陽風暴曾與地球擦身而過。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電器一體化的世界,如果發生類似的事件,將導致全球的電力中斷以及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損壞。
使用格裡這樣的望遠鏡和其他觀測太陽的儀器,可以為太陽風暴提供預測警報。然而,許多政府並沒有因為太陽輻射而強化電網。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在太陽風暴來臨之前,關閉所有設施來最大化減少損失。
如果你熟悉關於修理望遠鏡的散光這件事,你可能會想到哈勃太空望遠鏡。當哈勃望遠鏡於1990年發射升空時,人們在哈勃望遠鏡的主鏡上發現了一個像差,這個像差是由於錯誤打磨造成的。1993年的一次發射任務為哈勃望遠鏡增加了一副「眼鏡」,以糾正望遠鏡的像差,從而極大地改善了圖像質量。
M100星系在1993年前後都在哈勃望遠鏡的任務c觀測下。NASA(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JPLSo(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甚至是望遠鏡都會像人一樣,有時會看不清物體,有著模糊的視野。但是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經驗、深度研究和重新規劃與再創造,我們可以看到比曾經想像的更遠更加清晰和銳利的東西。無論是我們的鄰居,領近的星球還是在宇宙範圍裡更銳利遙遠的目標都將在詹姆斯韋博望遠鏡的建成下擁有更好的探索和未來。
作者:MATTHEW CIMONE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