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調理養生,這些中藥是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病症的良藥,值得收藏

2020-12-06 鮮果健康

有很多人都不相信中醫,認為中醫見效慢,只能治療沒有生命危險的慢性疾病,只能是西醫無法醫治時無奈的選擇。這只是有些人的誤解,實際上,在幾千年中華文明史中,中醫承擔著維護民族的重任。而且懂得用中藥調理養生的人,在生活中經常會根據自身的體質挑選一些中藥材搭配食物烹飪出好吃又養生的藥膳,既可以養生,又可防病治病。中藥調理養生,下面這些中藥是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病症的良藥,值得收藏。

頭痛:主治藥材白菊花

白菊花可疏散風熱,養肝明目,有解熱、消炎、降壓的作用,除用於感冒初期,發熱畏寒、咽喉發炎外,還常用來治療角膜炎,或結膜炎出現眼睛紅腫、乾澀疼痛等,此外對高血壓或神經性頭痛,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因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痛,出現頭脹痛欲裂、發熱、面紅目赤、口乾舌燥、咽喉痛、鼻流濁涕、小便黃赤等症,以白菊花搭配草莓、檸檬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能對抗病毒,緩解感冒引起的種種不適症狀。

眩暈:主治藥材天麻

天麻除了能平肝益氣,治療頭痛、頭暈,還能止痙攣、祛風溼,治療小兒急慢性驚風,大人癲癇而致的抽搐及牙關緊閉,中風半身麻木不遂、言語不利等都極有功效。

因肝火上炎所致的頭暈,常因煩勞或惱怒誘發或加重,伴隨有面紅目赤、頭脹痛、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藥膳方面以天麻加上白菊花祛風清熱,搭配葵花子,具有清溼熱、散滯氣、平肝降壓的功效,因而可改善這類型頭暈。

中風:主治藥材秦艽

秦艽能祛風溼、疏筋絡,除了治療中風、手足不遂,風溼麻痺、關節僵直、筋骨酸痛等症狀也常運用到。秦艽可治療黃疸,對肝炎也有效。還可利尿、消腫和抗菌,對於肺熱咳嗽、扁桃體炎、胃炎、乳腺炎、便秘等,都有幫助。

針對中風後遺症患者,出現下半身不遂、腳膝無力、行走困難等症,藥膳上以秦艽加上祛風除溼、疏通下肢經絡的牛膝,再搭配鮭魚,鮭魚能有效降低血脂及膽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可增強腦功能且能降低中風的發病風險。

腰痛:主治藥材杜仲

杜仲入肝經及腎經,可以補肝腎、益精氣、堅筋骨、壯腰脊,所以治療腰痛膝酸都少不了它。對於骨質疏鬆、陽痿、尿頻也具有療效。此外,習慣性流產時也會用到杜仲。

因腰部肌肉勞損或跌扑扭挫造成的腰痛,病灶處刺痛如錐,按壓疼痛加劇,活動受限,藥膳方以杜仲加上行氣活血的川芎、丹參,搭配韭菜,有溫中行氣、助肝通絡之功效。

肩周炎:主治藥材薑黃

自古,薑黃就被作為行血活氣之藥,舉凡婦科的痛經、閉經,骨科的跌打損傷、風溼痺痛、頸肩背臂酸痛、肩周炎,都會使用薑黃來治療。薑黃還能降低膽固醇,抑制脂肪酸的形成,對於抗炎、抗腫瘤也有效。

肩周炎初期,多因風寒溼邪入侵肩部經脈,經脈不利,出現肩部冷痛,舉高活動不利,夜間、溼冷氣候或吹冷氣、風扇使疼痛加劇。藥膳上以薑黃加上白朮,以散風溼、利關節、通絡止痛,搭配辛溫的大蒜,可以烹煮出可口的蒜味奶油薑黃飯。

肩頸酸痛:主治藥材葛根

葛根入脾、胃、肺、膀胱經,註定擁有許多功能,它具有發表解肌、昇陽透疹、解熱生津的功效,運用的疾病種類很廣泛,可治療嘔吐不止、感冒發熱、頭頸部僵硬、胃腸型感冒所致腹瀉等病症,藥效良好,還有醒酒、減肥、排毒等作用。

外感風寒之邪導致肩頸僵硬酸痛,伴有畏寒怕冷、頭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藥膳方面以葛根加上祛風寒外邪的桂枝、生薑,調和氣血的大棗,搭配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蛋白質的紫米,可以補充體力,增強抗病能力。

中藥調理養生,並不是在出現某些疾病時才有用,也不是在有病時才需要養生。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某些身體不適,如果我們懂得一些中藥常識,那麼及早預防才是養生保健的真正精髓。

相關焦點

  • 中醫良藥:靈芝養生的3種功效(值得收藏)
    但卻有一種中醫良藥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就是傳說中的「靈芝」。想必很多人對靈芝的最初認識多是源自於影視劇或者小說,裡面每每提到此物便說它有妙手回春之效,雖然影視小說中的說法略顯誇張,但也不可否認靈芝確實是一味人間難得的良藥。
  • 良藥是否真的苦口?長期喝中藥有副作用嗎?中醫告訴你答案
    中醫是祖國醫學,在疾病的治療上具有獨特的療效,調理陰陽,治病祛邪,保健養生,延年益壽。談起中醫,就不得不提中藥,雖然中醫的治療手段有很多,針刺、艾灸、拔罐、刮痧、貼敷等等。但是最核心最溫和的還是通過中藥來發揮中醫的治療作用。
  • 中藥調理身體應該注意什麼
    身體不舒服很有可能是疾病侵害了,所以大家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更是要小心,特別是不少的人會選擇使用藥物來進行調理自己的身體,只有做好和注意這些才能確保自己有個好身體,那麼,中藥調理身體應該注意什麼?下面趕緊來了解下吧。1、服用甘草、蒼耳、烏梅、桔梗、黃連、吳茱萸忌食豬肉。2、服地黃、首烏忌食蔥、蒜、蘿蔔。
  • 中藥助你調理腸胃
    值得注意的是,胃噯氣打嗝也可能是一些消化道疾病的徵兆,一般常見於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潰瘍等等,對於疾病引起的胃噯氣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那麼胃噯氣是怎麼回事?我們又該如何有效治療呢?你知道胃噯氣是怎麼回事嗎?胃噯氣,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打飽嗝」,其實是由於胃部氣體上逆排出所發出的聲響,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
  • 想吃中藥調理?慢著,先搞清楚自身體質
    想吃中藥調理? 熱性體質的表現是不能吃煎炸東西,一旦吃煎炸東西,如炸花生、辣椒或餅乾,就喉嚨疼、大便乾結、長青春痘,這些人要滋陰或清熱,即常說的清補,既清熱又滋陰來補。 寒性體質的表現是受不了涼的東西,吃生冷、寒涼食物會口淡、腹瀉,寒性體質要溫補。 辨識體質以後,即可根據不同體質選擇中醫藥進補。
  • 乳腺癌術後要不要吃中藥?吃中藥的好處在哪?
    很多患者會詢問,可不可以繼續吃中藥,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著重了解。手術後的女性也會出現一些其他的情況,很多的人會發現上肢水腫了,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經絡不通引起,利用通絡的中藥可以幫助緩解,在化療階段還會出現嚴重的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現象,採用中藥方法可以幫助緩解不適應情況。
  • 中藥裡哪些是驅寒去溼的 用什麼中藥泡澡驅寒
    在日常生活中,食用中藥調理是很常見的現象。而且中藥泡澡是中醫的傳統療法之一,自古以來一直受醫學界重視。那中藥裡哪些是驅寒去溼的?用什麼中藥泡澡具有驅寒的功效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重要泡澡的好處有哪些吧。
  • 喝中藥千萬別加糖 正確喝中藥效果才好
    現在很多人看病的時候,選擇看中醫,或者說通過喝中藥慢慢調理身體。因為西醫治標不治本,中醫可以從根本調理身體,身體好了疾病治癒率自然會更高一些。但是中藥很苦,一些人喝不下去,便喜歡加些糖進去調味,這樣做是不行的。因為正確喝中藥才能有好的效果,亂來的話很容易影響藥效。
  • 風溼骨痛常用中藥配對
    中藥有著特殊改善作用,有著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最主要是副作用和西藥比起來相差甚遠,下面我就給讀者建議幾種中藥材。 一、杜仲與牛膝。這是兩種藥,常常搭配一起運用。把他們放一起是因為杜仲和牛膝都具有壯腰膝、強筋骨、祛風溼的功效。杜仲性微溫,牛膝性平,都帶有補益之功,非常適合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伴有血壓高,中醫上判斷為腎虛,此時杜仲、牛膝將大展手腳。
  • 整理,常用中藥100味,值得收藏
    調理 專業技術 學習交流 的最佳平臺 (一)實證用藥 1.解表藥 (1)解風寒藥:麻黃、桂枝、荊芥、防風
  • 是藥三分毒 中藥進補講究大
    隨著養生意識的逐漸提高,中藥進補也成了一種時尚的養生方式,但是專家提示,是藥三分毒,中藥與西藥一樣,如果不注意合理使用,會危害身體的健康。下面中醫為我們介紹中藥進補的8大雷區。雷區1板藍根板藍根有病沒病泡著喝甲型H1N1流感逼近,市民們紛紛繃緊神經,一些感冒藥因此熱賣。
  • 喝中藥的禁忌 你的中藥喝了有效果嗎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就算沒有在吃健脾暖胃方面的中藥,在平時生活中也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否則的話將會導致病症更加嚴重。3、辛辣各種辛辣的食品對於正在服用中藥的人群而言同樣是靠需要忌口的,否則的話不僅會削弱藥性,甚至還會與中藥反應從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 溼氣困身難自拔,試試中藥泡腳
    早在東漢 張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中,就載有用苦參湯燻洗治療狐惑病蝕於下部者,可謂是燻洗法的最早記載;民間也有採用中藥燻洗除溼困的記載。 比如,現在這個季節常感覺溼氣困身、乏力不適,除了煲湯養生、藥膳食療,使用香味中藥進行腰部燻蒸或足部燻洗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 中藥吃多久才有效果 中藥這個時間段喝最好
    現在人生病的時候要不吃西藥要麼就吃中藥。很多人在生病的時候選擇服用中藥來治療,那麼,中藥吃多久有效果呢?什麼時候喝中藥最好呢?喝中藥需要注意什麼呢?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食用中藥的一些知識吧。中藥吃多久才有效果不同的病症對於服藥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 中藥品類管理大全
    以中藥品類為例,從地理位置來看,沿海地區及西南地區的藥店,由於當地消費水平及養生意識較高,中藥品類銷售較好,經營品類較為齊全,個別連鎖中藥品類銷售佔比甚至超過30%;而內地市場一般只有中醫館或中醫坐診的藥店才設有中藥櫃和參茸櫃,其他店很少設有中藥櫃或經營中藥品類。
  • 中科靈芝:走中藥現代化之路 展示現代中藥魅力
    也是從這裡開始,他開始致力於中藥現代化的研究。什麼是中藥現代化?馮敏介紹,中藥現代化是指選用傳統有效的中藥,在藥理學、藥效學、毒理安全試驗下選取有效成分並加以提取濃縮,最終形成的現代中藥,具備有效性強、安全性強以及可審查的特點。「中藥現代化的過程必須開展雙盲試驗和毒性試驗。」
  • 良藥未必都苦口 帶甜味的中藥有哪些
    我們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我們經常認為那些治療疾病的中藥都是味道苦澀的,甚至在吃藥的時候還要加點糖。專家介紹,良藥未必都是苦藥,有些中藥就是有甜味的,那麼帶甜味的中藥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帶甜味的中藥有哪些!
  • 癌症患者能不能吃中藥?天然中藥不傷肝腎?這些藥物傳言是真的嗎
    其實這些問題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大家也是將信將疑,但由於對服藥,以及中藥食補的禁忌等問題不了解,所以容易偏聽偏信,有些人甚至因此耽誤了病情,那麼對於服藥、食補都有哪些錯誤的看法,或者說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今天在這裡就幫大家解析一下許多經常有錯誤的認知問題。
  • 黃芪加上這味中藥泡水喝,補氣又行氣,對調理脾胃問題有幫助
    養生是大多數人特別是中老年朋友們都十分熱衷的一個話題。在養生的各種手段中,又以飲食進補最受歡迎,只要吃了「補藥」,大家便會覺得是件好事,但如果盲目進補就違背了科學進補的原則。除了人參,其實還有更多物美價廉的中藥可供選擇,比如被譽為「補藥之長」的黃芪。黃芪,來自於北方乾燥地區的堅強植物,其入藥部位是它的根。黃芪性甘味微溫,具有補氣昇陽、益氣固表、生津養血、利水消腫等豐富的功效,在臨床中使用十分廣泛,如氣虛乏力、脾胃虛弱、肺虛咳喘、血虛等病症皆在黃芪的使用範圍以內。而且黃芪本身性味溫和,平時少量單獨使用,對於養生也是能夠完美勝任的。
  • 炎炎夏日如何避暑養生?這4種中藥值得擁有
    炎熱夏季不妨喝一些中藥泡水,不僅消暑熱,而且能去火,達到強體養生效果。1、金銀花金銀花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效果。金銀花有很強的抗菌作用,能輔助治療咽喉疼痛、風熱感冒、皮膚瘡瘍和丹毒等症狀。同時也能達到解暑、降溫和清熱效果,能預防夏季小兒長痱子。2、三七花三七花具有降血壓和清熱清肝效果,能輔助治療高血壓、頭痛頭暈、耳鳴目眩和急性咽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