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理論也能預測黑洞的存在?淺談黑洞的趣味發展史

2020-12-06 萬象經驗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黑洞是廣義相對論方程預測的理論實體。當一顆質量足夠大的恆星遭受引力坍縮,其大部分或全部質量被壓縮到足夠小的空間區域,從而在該點產生無限的時空曲率時,黑洞就形成了。如此巨大的時空曲率使得任何東西,甚至光,都無法逃離「事件視界」。

黑洞從未被直接觀測到,儘管對其影響的預測與觀測相符。有一些其他的理論,如磁層永久性坍塌物體(MECOs)來解釋這些觀測,其中大部分都避免了黑洞中心的時空奇異性,但絕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黑洞的解釋是最可能發生的物理表示。

相對論之前的黑洞

牛頓光學是光的微粒理論,把光當作粒子。因此在18世紀,有人提出超大質量的物體可能會吸引光進入。約翰·米歇爾在178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預測一個半徑是太陽半徑500倍(但密度相同)的物體在其表面會有一個光速的逃逸速度,因此是不可見的。然而,隨著光波理論的興起,對這一理論的興趣在20世紀初消失了。

在現代物理學中,這些理論實體很少被提及,它們被稱為「暗星」,以區別於真正的黑洞。

相對論中的黑洞

在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後的幾個月內,物理學家卡爾·施瓦西提出了一個求解愛因斯坦球質量方程(稱為施瓦西度量)的方法。他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表示半徑的術語有一個令人不安的特點。

在一定半徑範圍內,這一項的分母似乎會變成零,這將導致這一項在數學上「爆炸」,這個半徑稱為施瓦西半徑。因為施瓦西的工作被證明對理解黑洞至關重要,所以將施瓦西半徑翻譯成了「黑盾」。

黑洞理論的發展

上世紀20年代,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推導出,在廣義相對論下,任何質量超過1.44倍太陽質量的恆星(錢德拉塞卡極限)都必然會坍縮。物理學家阿瑟·愛丁頓認為一些性質可以防止坍塌。

羅伯特·奧本海默在1939年預測,一顆超大質量恆星可能會坍縮,從而在自然界形成一顆「冰凍恆星」,而不僅僅是在數學上。坍縮似乎會減慢,實際上在它穿過施瓦西半徑時時間凍結了。恆星發出的光在施瓦西半徑將經歷巨大的紅移。

不幸的是,許多物理學家認為這只是施瓦西度量的高度對稱性質的一個特徵,他們相信在自然界中,由於不對稱,這樣的坍縮實際上不會發生。

直到1967年,也就是施瓦西被發現近50年後,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和羅傑·彭羅斯才證明,不僅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且也沒有辦法阻止這種坍塌。脈衝星的發現支持了這一理論,不久之後,物理學家約翰·惠勒在1967年12月29日的一次演講中為這一現象創造了「黑洞」一詞。

黑洞的猜測

黑洞是一個吸引想要挑戰的理論家和實驗者的領域。今天,人們幾乎一致認為黑洞是存在的,儘管黑洞的確切性質仍有疑問。一些人認為落入黑洞的物質可能會在宇宙的其他地方重新出現。

黑洞理論的一個重要補充是霍金輻射,由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於1974年提出。

相關焦點

  • 黑洞真的是無底洞?新理論認為掉進黑洞的物質可能會穿越時空
    根據論文,黑洞可能不會永遠存在,而且我們可能完全誤解了它們的性質和它們中心的樣子。愛因斯坦物理學的前沿長期以來,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一直認為奇點這個概念肯定是錯誤的。如果一個有質量的物體沒有大小,那麼它的密度則是無限的。儘管研究人員老是說「無限」這個詞,但自然界中並不存在「無限」。
  • 愛因斯坦理論被推翻?黑洞中心到底是什麼?科學家有了新理論!
    然而,最近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和《物理評論》上的兩篇近期物理學論文,可能會讓科學家重新考慮我們對黑洞的了解。據報導,科學家有了新理論!黑洞中心的奇點可能根本不存在,而且,我們可能完全誤解了他們的性質以及他們在中心的樣子。愛因斯坦理論將被推翻?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一直認為,黑洞中心奇點的想法一定是錯的。如果具有質量的物體沒有大小,則它具有無限的密度。
  • 霍金修正黑洞理論:黑洞或許並不存在
    由於黑洞的存在,被它擋著的恆星發出的光,有一部分會落入黑洞中而消失,但另一部分光線則會通過彎曲的時空,繞過黑洞而到達地球——也就是說,我們只能觀察到黑洞背面的星空,就像黑洞不存在一樣,這就是黑洞的「隱身術」。  更有趣的是,有些恆星不僅是朝著地球發出的光能直接到達地球,它朝其他方向發射的光也可能被附近黑洞的強引力場彎曲而能到達地球。
  • 好書一頁|《黑洞簡史》:黑洞之美
    想像一段接近黑洞邊緣的旅程,就好比靠近尼亞加拉大瀑布的懸崖邊,注視著眼前近乎垂直、驟然跌落的洶湧湍流,危險近在咫尺,但我們仍能安之若素地欣賞眼前美景,因為我們知道,有堅固的柵欄保護著我們。那麼,將視線擴展到整個現實世界中,我們也深知,我們是安全的——謝天謝地,離地球最近的黑洞也遠在數百光年之外,所以我們能高枕無憂而不無心跳地間接體驗著這暗黑天體帶來的神秘刺激感。
  • 探秘神秘宇宙——什麼是黑洞,黑洞是否存在
    這證明了長久以來人們的一個大膽設想:宇宙中確實存在著看不見的「黑洞」。什麼是黑洞呢?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從萬有引力談起。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地球和宇宙間的一切天體,都具有強大的相互吸引力,它們能牢牢地吸引住附近的一切物體。 比如地球的引力吸引著地表的物質使之不能隨意地飛離地球;人們想要把人造衛星送上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至少要使發射的火箭有每秒鐘8千米的速度。
  • 除了黑洞,愛因斯坦的理論還有哪些預言?
    也就是說,聊到相對論的預言,不能只聊那些愛因斯坦本人的預言,而是要關注理論本身,看看理論能給出什麼樣的預言。接下來,我們來一個個聊一聊:引力透鏡引力透鏡是指:當背景光源經過引力場附近(比如:星系,黑洞,星系團)時,光線就會像是通過了透鏡一樣發生彎曲。這個彎曲的程度取決於引力場的大小。
  • 愛因斯坦是如何預測到黑洞的存在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如果時空曲率小,廣義相對論與牛頓運動定律沒有區別;如果時空曲率較強大,又會有較大差異。史瓦西的論文中包含了激進的預測,時空無底洞的想法困擾了許多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本人並不相信黑洞的存在,儘管他自己的理論預言了黑洞的存在,但他強烈反對這一觀點。 米歇爾暗示,宇宙中存在大量這樣的恆星,雖然它們的光到達不了我們這裡,讓我們不能看到它們,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感到它們的引力。
  • 宇宙中有黑洞,理論預測也應存在白洞,什麼是白洞呢?
    1916年由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首次提出理論,研究黑洞的挑戰使它們成為宇宙之謎,但是引力理論和量子力學的許多元素都與黑洞的概念和奇怪的物理學有關。1970年代中期,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提出了有關黑洞的更有趣的發展理論之一。
  • 牛頓、愛因斯坦錯過的「黑洞」理論,卻被他在戰壕裡計算出來了!
    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熱而放出和γ射線的「邊緣訊息」,可以獲取黑洞存在的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軌跡取得位置以及質量。既然此前從未有人觀測到黑洞,這種特殊的天體是如何被人家所知的呢?
  • 引力子存在嗎?科學家把難題交給了黑洞合併
    一顆蘋果砸到了牛頓的腦袋,於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想必這個傳說大家都曾聽過。小到蘋果下落,大到天體相互吸引,宇宙中引力無處不在。在量子力學中,我們所「熟知」的、無形的引力,可能是由粒子組成。1913年,愛因斯坦提出了萬有引力場論,認為任何帶有質量的物體周圍都存在引力場,引力場是通過引力波來傳播的,而引力波的傳播媒介正是引力子。2016年,人類在兩個黑洞碰撞、合併的過程中,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關於引力波的預言已經被證實。然而時至今日,人們卻沒能找到引力子。為何引力子這麼難找?
  • 黑洞新理論將證明存在時空隧道
    &nbsp&nbsp&nbsp&nbsp在一個強引力場中,物體會在潮汐力的作用下被拉伸變形,這個過程有個非常有意思的名字——義大利麵化,然後到引力場最大的那個奇點時又會被壓縮,但是廣義相對論並沒有預測出下面會怎麼樣
  • 其實黑洞並不存在?一個新的理論稱黑洞可能只是奇怪的蟲洞
    還有另外一些人壓根都不相信存在黑洞的天體,不過也確實如此,我們沒有實際觀察到這一神秘而危險的天體,儘管黑洞周圍有很多未知的東西,它究竟長什麼樣?吸收的物質變成了什麼?在我們的星系中又潛伏者多少黑洞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但是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相當確定它們的存在。
  • 黑洞已被證實,那麼理論上存在的白洞是否也真實存在?或已被找到
    趣味探索訊 在浩瀚宇宙中,黑洞被認為是最神秘天體之一。它除了擁有神奇隱身特點外,還是個有名的貪吃鬼。任何進入引力界限的天體,統統吃個精光,就連光線也照吃不誤。正因為如此貪婪,黑洞被認為是宇宙中最臭名昭著的天體。
  • 黑洞衝擊!愛因斯坦相對論面臨考驗,理論可能處在「崩潰邊緣」
    一項黑洞研究挑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當黑洞碰撞並合併成一個更大的物體時,產生的衝擊波會在空間中產生漣漪。這些波紋以引力波的形式出現,科學家可以通過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探測到。直到最近,研究人員還認為引力波只發出一個足夠大的頻率或音調,但最近對LIGO收集的數據進行的分析發現,一個新黑洞的形成首次發出了兩個音調。這些新的音調,或稱弦外之音,使得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能夠在實踐中檢驗愛因斯坦的一個預測。
  • 在銀河系中心超大黑洞周圍「跳舞」的恆星驗證了愛因斯坦的理論
    人馬座A*,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距離太陽2.6萬光年,很有可能是離我們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所在。它巨大的引力俘獲恆星,讓它們在其周圍的軌道上旋轉。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觀察這個區域內的一顆特定恆星,而新的研究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對引力的理論。
  • 引力子存在嗎? 科學家把難題交給了黑洞合併
    一顆蘋果砸到了牛頓的腦袋,於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想必這個傳說大家都曾聽過。小到蘋果下落,大到天體相互吸引,宇宙中引力無處不在。在量子力學中,我們所「熟知」的、無形的引力,可能是由粒子組成。        近日,一項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的研究指出,在兩個黑洞合併而導致的引力波碰撞中,可以通過觀測引力子轉化為光子的現象,來尋找引力子。引力子是什麼?
  • 經典力學也能預測黑洞,它與現在的黑洞有何不同?為何不能成立
    最近幾天「黑洞」一詞是相當有熱度,因為人類首張直接拍攝的黑洞照片問世了,暫不說什麼內行看門道,外行湊熱鬧啥的,總之這件事的確挺振奮人心的,畢竟理論上討論了幾十年的東西,如今終於露出了真面目。不過如果從黑洞這個概念萌芽開始算起,實際上早在經典力學時代,就有科學家預測過「黑洞」的存在,之所以在這要打上引號,因為這兩個黑洞並不完全相同。經典力學預測的黑洞和現在的黑洞,其相關屬性是不能相提並論的,而且如果承認經典力學的黑洞成立,那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就不能成立(經典力學之所以被稱為經典,那是因為它無法很好的描述微觀世界和高速世界)。
  • 黑洞是什麼?從何而來?什麼是黑洞的「事件視界」?
    提問:黑洞是什麼?它們從何而來?科學家們能看到黑洞嗎?什麼是黑洞的「事件視界」?回答:黑洞是由廣義相對論方程預測的理論實體。也有少數能夠代替黑洞來解釋這些現象的理論,例如磁層永久塌陷的物體(MECOs),其中的大多數理論都沒能解釋黑洞中心處的時空奇點,絕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最有可能解釋正在發生的事情的物理理論仍是黑洞理論。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
    天文學家2日在《物理學評論通訊》和《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發表研究報告稱,發現的一段引力波信號可證明中等質量黑洞確實存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消息,天文學家當日表示,他們發現的這個中等質量黑洞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42倍。
  • 愛因斯坦黑洞理論飽受爭議,2019年的照片被質疑,黑洞不存在?
    愛因斯坦自從提黑洞理論後,轟動了整個科學界,目前人類仍然在探索愛因斯坦提到的黑洞理論,它在宇宙中似乎極為詭異,就連光速無法逃脫它的吸引。截止到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直接觀測到它的存在,黑洞理論提出後飽受質疑,他們認為黑洞理論只是一個猜想罷了,可是在2019年的時候,各國科學家聯手拍到黑洞照片,讓大家對黑洞有個新看法。黑洞並不存在?不過伴隨而來的是各種猜測,如何證明拍攝到的一定是黑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