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那個領著人學驢叫的兒子,其實有才也有趣

2020-12-07 太史叨叨令

#曹操#按:曹丕此人,留給後世的印象不太好,似乎是文不如他的弟弟曹植,武不如他的爹爹曹操,還妒賢嫉能,心胸狹隘。以太史叨叨令看來,這都是對他的誤解。曹丕還是很有幾下子的,文韜武略都不含糊,只是有兩件事敗壞了他的名聲,而這兩件事細說起來他都有點冤。

曹丕讓後世反感的第一件大事:篡弒漢帝

據《三國志》記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了,兒子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大魏國。當然,曹丕當皇帝,也不是上了金殿一腳把漢獻帝踢翻了,自己就坐在了龍椅上,而是該裝的蒜還是必須要裝一下的。裝蒜的正式名稱叫「禪讓」,意思是皇帝得下旨謙讓,說自己無德無能,請德才兼備的人來當元首,而曹丕呢?更是扎紮實實走過場,三次上書辭讓,然後才裝著「真是沒辦法」的樣子戴上沖天冠,穿上龍袍,登上赤舄,像模像樣地當了皇帝。

於是諸葛亮就開罵了:「曹丕篡弒,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篡」倒是篡了,但是諸葛亮罵的「弒」就太冤了。原來當時江湖上盛傳漢獻帝劉協被曹丕給殺了,所以有此一罵。但劉備正好借坡上轎,趕緊登了個基,以漢室宗親的身份也當了皇帝,還哭祭了一番,追諡劉協為「孝愍皇帝」。諸葛的罵是不是為劉備登基張本,怕也不好推卸。

劉備笑得很燦爛。

那漢獻帝到底是生是死?別擔心,他比曹丕活得還長。當時,他被降封為山陽郡公,但還保留著天子禮儀,允許他在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這已經算是不錯了,再說他還有兩個女兒都嫁給了曹丕,他是正宗親老國丈,所以曹丕曾經還給他說過軟活話:「天下的好東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曹丕到226年就崩了,漢獻帝一直活到234年,到了魏明帝曹叡的手裡才壽終正寢,享年54歲。明帝還率群臣親自哭祭,以漢天子禮儀把他葬於禪陵,所以這個「弒」字基本談不上。

再說這個「篡」字,也有點冤。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的時候,其實已經是萬事具備,只欠加冕了。

曹操生前,遷漢獻帝至許昌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政令皆出於曹氏,獻帝已經成為一個標準的傀儡。曹操徵戰四方,需要以臣子的身份周旋在各個割據勢力之中。到他死的時候,實際上把坑都給漢帝挖好了,只剩下把他推進去埋上就行。

但他為什麼不「篡」呢?誰篡誰挨罵,他心知肚明,轉念一想,江山老子都替你打下了,鍋你還不背一個?於是,曹操偷了牛,他兒子曹丕拔了橛子成了賊。呵!

當然,曹丕當了皇帝,馬上就得追尊他爹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後世人稱曹操為魏武帝,他有皇帝之實,也有皇帝之名,卻沒人罵他是賊。

曹丕被後世詬病的第二件事:差點逼死兄弟

這就要談談著名的《七步詩》。其中的一個版本是: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首先必須讚美這是一首好詩,豆和豆秸是同一個根上長出來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起熊熊大火,卻把鍋內的豆煮得翻轉「哭泣」,以此來比喻兄弟相殘,確實十分貼切感人。

《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據後人為這首詩腦補的創作背景是:曹丕稱帝之後,對於曾經跟他爭奪儲位的弟弟曹植一直無法釋懷,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於是就給弟弟出了這麼個生死攸關的大難題。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可又無法開脫,在極度悲憤中七步成詩。

但這樣的一檔大事件不見於正史《三國志》,此詩更不見於《曹植集》,其真偽歷來爭論不休。一直有人認為曹氏確有兄弟鬩牆之事,但現存的《七步詩》為後人偽託。

想想也是,一個手握無上權利的皇帝想弄死個把人,他可以找出一百個非殺你不可的理由,比如曹植聽說曹丕廢漢自立,穿上喪服為漢朝悲哀哭泣;比如曹植寫的《洛神賦》其實表達了他對嫂子的愛情?詳情可參看拙作:三國北方絕代美女,與江東二喬齊名,曹氏父子三人都被俘虜

曹丕怎麼可能在宮殿上玩這種殘暴而近乎兒戲的惡作劇?如果曹植真沒作出詩來,就對外宣稱他不會作詩而把他殺了?這豈不是被天下人嗤笑?

再說曹植這個老弟才思敏捷,曹丕一向是知道的,就算要刁難他也不會做得這麼低級。

實際上,曹植被限制和打壓是有的,他被數次徙封。最慘的時候是他30歲被徙封安鄉侯,食邑僅有800戶,一個曾經過著優遊宴樂生活的貴族王子日子當然很難過。但第二年的四月,他就被封為鄄城王,食邑2500戶。又過了一年後的223年,他又徙封為雍丘王。再到225年,曹丕南徵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又給他增加了500戶。在曹丕死了六年之後,一代天才曹植也告別了這個讓他傷心的人世間。

曹丕允文允武,也是個蠻有意思的人

先說文。

曹丕既然能跟他的老爹和老弟合稱為「建安三曹」,當然不是浪得虛名。他的詩、賦、散文成就都很高,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其《燕歌行》是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對後世七言詩的創作有很大影響。他還著有一部《典論》,當中的《論文》又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可稱為中國文學批評之祖。

次說武。

曹丕擅長擊劍騎射,還會博弈彈棋。在《典論》中他自述能「左右射」。

有一日,曹丕和平虜將軍劉勳、奮威將軍鄧展一起喝小酒。曹丕一向聽說鄧展精研武術,有空手入白刃的絕技,就和他談論起劍術。談著談著,曹丕直率地說:「我覺得你剛才所說的某處是不對的。」鄧展當然很不服氣,當場要求和曹丕過過招。

於是就以甘蔗為劍,二人下殿後你來我往,鬥在一處。幾個回合下來,曹丕連續三次擊中鄧展的手臂,左右皆笑。

鄧展更不服氣,要求再來一次。

曹丕料知鄧展一定會突然取他的中路,就迅速退步閃過,隨即出手如風,擊中鄧展的額角,一座皆驚。

重新坐下喝酒,曹丕解釋說:我過去對劍術也下過很大的功夫,而且曾拜過名師,得過真傳。

再說趣事——著名的「驢鳴送葬」。

「建安七子」與「建安三曹」可以看作是漢朝末年的文學課代表。

七人當中,除被曹操處死的孔融外,其他六人都依附於曹操父子旗下,其中王粲最為傑出,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他曾經官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王粲跟著曹操南徵孫權,在北還途中病卒,終年四十一歲。

當時還是魏王世子的曹丕與六子都很處得來,尤其跟王粲交情最厚,於是親臨哭吊。在靈堂上,曹丕建議道:「仲宣(王粲字)生前喜歡驢叫,咱就都學一學驢叫來送他吧!」於是大家紛紛伸著脖子學驢叫,靈堂上響起一片驢鳴之聲,此事一時傳為佳話。

太史叨叨令認為:對於曹丕的評價,魏國的人難免巴結逢迎,敵對的蜀吳兩國難免鄙薄責難,所以都作不得準。但他能跟建安諸子相處歡洽,說明大家還是認可他,人以群分,從朋友看朋友,大致不太偏差。蓋棺論定,也許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說了句公道話:

「文帝臨朝恭儉,博覽墳典,文質彬彬,庶幾君子者矣」。

參考書籍:《三國志》《晉書》《世說新語》《典論》《魏文帝集》

相關焦點

  • 學驢叫的人,才更像一個人
    其實,曹丕是一個很有文採、很有個性的性情中人。他是帝王,更是詩人,他是中國七言詩體的開拓者,其中《燕歌行》就是他不朽之作。詩歌寫一個女子思念在遠方的丈夫,是言情的名作。全詩語言清麗,情致委婉,音節和諧,把人物情感表現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從這首詩中,我們足以看到曹丕的千迴百轉的柔腸。最能體現曹丕性情的是他學驢叫。
  • 古代的「行為藝術」,君臣一起學驢叫
    說到「行為藝術」,人們馬上就會想到現在大街上出現的街頭即興表演,這種表演,常常讓人感到震驚。 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這種藝術行為,而且是發生君王與大臣之間,讓人大跌眼鏡。這種什麼行為呢,就是學驢叫!這個君王就是我們熟知的曹丕。
  • 葬禮上,他們為何要學驢叫
    範曄《後漢書·逸民傳》載戴母「喜驢鳴」,兒子戴叔鸞「常學之,以娛樂焉」。戴叔鸞是位孝子,可以想見,為了讓母親高興,他學習驢叫一定是學得惟妙惟肖。魏晉時期的風流名士們,多喜模仿驢鳴,認為有音樂感,競相延習,並不以為粗俗聒耳。孫子荊(孫楚)恃才傲物,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獨敬重王武子(王濟)。王武子去世後,名士們都來弔唁。
  • 盤點歷史上學驢叫的高人,曹丕竟然也精於此道
    驢叫,高亢雄渾,中氣十足,我覺得叫聲相當滑稽,但是歷史上就是有一群人特別愛聽驢叫。比如王安石就曾寫詩讚美驢叫:「臨路長鳴有真意,盤山弟子久同參」。既然有愛聽驢叫的,就有愛學驢叫的,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因為容易學,只有兩個音節。只要豁得出去,臉皮夠厚,這事就不難。
  • 雞鳴狗吠驢叫聲裡的有趣歷史
    人到函谷關,天還沒亮,關門不開。孟嘗君知道秦昭襄王會後悔放人,追兵很快就到,急得頭上冒煙。關鍵時刻,又是一個平時很沒用的門客站出來,唯妙唯肖地學起公雞打鳴。附近的公雞被吵醒,迷迷糊糊地還以為睡過頭了,也跟著打起鳴來。不大一會兒,雞鳴之聲此伏彼起。守城的人聽滿城雞鳴,以為時辰已到,天氣不好才沒大亮,就打開了城門。孟嘗君一行人飛馬出關而去,躲過了追兵。這就是雞鳴狗盜一詞的由來。
  • 建安七子之一,和郭嘉曾同一職位,拒絕醫聖而亡,曹丕為其學驢叫
    後來開始愛好歷史以後才知道,原來「蓬萊文章」是形容漢朝的文章多(漢朝曾有人把皇家圖書館東觀,比作道家藏書秘境蓬萊),而「建安骨」是說,當時以曹操三父子,和「建安七子」為首的文章,不流俗於聲色,而是非常的「剛」。相比廣為人知的曹操父子三人(除了曹操和曹植,還有一個有知道是誰嗎?),我對神建安七子的好奇心其實要更重一些。
  • 因為沒完成作業,被老師罰學驢叫,何至於此
    她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都是最後一個才被父母接走的,那時候天都黑了,幼兒園裡的阿姨就等著君靈走好關門。君靈內向到無法跟其他孩子們好好相處,那個阿姨就總是在其他孩子玩的時候罰君靈打掃衛生。那個時候君靈特別委屈,可是又不敢告訴父母,打心眼裡討厭上學和老師。-02-因為沒交作業被罰學驢叫後來君靈上了小學,父母依舊很忙,忙到讓君靈自己走路上放學。
  • 曹操找人點評自己的優缺點,在曹操的詳細追問下,這人說了一句話
    那麼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關於曹操的一件歷史故事,希望大家可以從他的身上學到更有用的東西。曹操她有一個養父也就是一個大宦官。名字叫做曹騰,因此他就和曹騰有了一樣的姓,叫做曹。大家都知道曹操他從小做事情都非常的機靈和聰明,對於一件事情,他能夠把一件壞事情轉變為一件好事情。他的能力有目共睹。在當時。他住的那個地方有一個對於評論一些人物的優缺點非常的厲害。所以曹操放下自己的面子親自去去找了這一個厲害的人物,讓這個人來點評一下自己的優缺點。
  • 在臣子的墳前學驢子叫,曹丕究竟是怎麼想的?
    在王粲的葬禮上,曹王世子曹丕深情的肯定了王粲為朝廷所做的貢獻,並追思其出眾的文採,作為王粲的老朋友曹丕對眾人說:王粲平日裡最愛聽驢子叫,為了寄託我們的哀思,讓我們學一次驢叫來為他送行吧!於是曹丕帶頭,整個大漢最精英、文才最斐然的文化人們爭先恐後的學起了驢叫,一時間驢鳴之聲響徹四周.......
  • 曹操有廢長立幼的想法,原因在於兒子們的這些特點
    曹衝是曹操和環夫人之子,天生聰慧,就連司馬懿也誇讚其無人可及。七歲便可以稱出大象的重量,世人都對其讚不絕口。曹操赤壁戰敗,西涼韓遂馬騰又乘機偷襲許昌,於是曹操星夜返回許昌,然而西涼軍已安排好殺手刺客,曹操於是讓文武百官出城相迎。曹操的兒子們和百官在南門苦等了兩天都沒等到曹操,帶到第三天,曹操兒子們和大臣依舊在南門等候,只有曹衝去了西門,而曹操果然從西門進入。
  • 歷史上的曹操,與現代人眼中的曹操,有何不同?
    當時的人們認為曹操是一個奸詐的小人的形象,因為他在統治曹魏期間不相信任何一個大臣,甚至對自己的兒子都是將信將疑的態度,因此在世人眼中他就落下了一個奸詐的形象。2.現代人眼中曹操的形象。在認識了曹操這個人物之後,小編就和身邊許多小夥伴討論過關於曹操的形象。
  • 曹操的兒子們大名鼎鼎 她的女兒卻沒幾個人知道 一個還是漢朝皇后
    可以說,這個女人的一生並沒有多少幸福,丈夫視她為敵人,哥哥恨他,甚至周圍的人都諷刺她是奸臣的女兒。心愛的小女兒完全不同。曹操年紀大了,不需要任何政治因素來維持自己的權力。他給女兒選了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和對方的父親關係很不錯,他覺得這個姓丁的小夥子,在國內擁有很高的名氣,在這個時候他就詢問了大兒子的意見,可是曹丕卻說對方只有一隻眼睛,外在的形象並不是很好,擔心妹妹會不高興,曹操在聽完之後也就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 「說曹操,曹操就到」,其實還有下半句,但很少人會說
    曹操是三國時期魏國的掌權者,是一代梟雄人物。在歷史上,曹操是古往今來非常罕見的大軍事家。同時,曹操也是東漢末年最優秀的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說到曹操,我們就會想到他的名句「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還有一句流行語就是「說曹操,曹操就到。」
  • 三國好男人曹孟德,都說曹賊「好人妻」,其實人家還幫人養兒子
    曹操這人在歷史上有個「惡名」,就是「好人妻」,俗話說,人往往都會在自己的喜好上吃大虧。曹操也不例外,當年曹操徵討宛城的張繡,張繡練不過曹操就投降了,結果曹操老毛病又犯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便摸到了張繡寡居的嬸嬸家裡,非要人家陪他明天一起起床!
  • 「綠巨人」秦宜祿:妻子被呂布、曹操、關羽相爭,他卻登上高位
    在那個時候劉關張還只是依附於曹操的手下,不知為何,關羽竟看上了杜氏。 在攻打呂布前,他就聽說杜氏娘子被呂布佔為己有,也許乘著這次攻打呂布,他可以解救杜氏。其實就是將杜氏搶奪過來罷了。心急的關羽急忙向曹操請求將杜氏交給自己,還一直提醒曹操記得承諾。可他忘了上司曹操可是出了名的好人妻,連關雲長都動心的女子徹底引起了這位領導的好奇。
  • 兒子愛上了敵人的女人,曹操和楊堅的反應截然不同,效果大相逕庭
    曹操好女色,張繡投降,曹操進了宛城,老實不客氣地收納了張繡的嬸嬸鄒氏。張繡被這事兒激怒,連夜發兵攻打。曹操在慌亂中逃走,侄子曹安民和兒子曹昂以及鄒氏死於亂軍之中。不過,曹操是個做大事的人,頭腦冷靜下來了,襟懷雲水,大肚能容。
  • 悲喜交加的驢叫聲,怎樣遠離一個有趣有意思的人
    說做一個有意思的人,大體就是想做一個有趣的人。很多人發現除了愛和責任感以外,人還需要有幽默陪襯方能走過荊棘之路。荊棘之路有些人受傷了,把滿腹的怨恨發到別人身上。還有些人抹平傷痛回世界以青草藍天般的純淨微笑。
  • 曹操一生過與功,到底什麼比較多,他是有才華的
    知道了解歷史的都應該聽過曹操這個人。其實還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事,就比如說曹操的出身,其實啊,曹操的父親是一個宦官從外面撿來的孩子,雖然他們家裡有些錢,但是很多人還是看不起他們的出身。因為畢竟曹操的爺爺是一個宦官,可是曹操從小就不被別人看好,但是他總是覺得自己有一番志向。
  • 曹操果真是奸雄嗎?為何歷代封建統治者都不喜歡他?卻又成為了他
    曹操之所以成為奸雄,那可不是羅貫中一個人的功勞。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人,而在此之前,曹操奸雄的形象,其實已經定格了,為什麼?因為每個王朝都害怕出現一個曹操。當然了,他們更害怕出現司馬懿。 說破天,老曹家也是取代了老劉家,建立了新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