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號元素

2020-11-23 三聯生活周刊

第117號元素

2014-05-22 15:42 作者:苗千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4年第21期

元素周期表的發表,標誌著人類對於自然界認識的深入,此後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周期表一再被更新。

「元素說」源遠流長,從古代開始就有很多人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由幾種最基本的「元素」構成的。由此開始,不同的文明也發展出了自己的元素學說,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希臘數學家和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綜合前人的觀點,總結出了「四元素說」,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土、水、氣、火四種基本元素組成。中國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說也是古人出自對自然界的樸素觀察而得出的類似結論。在現代,人們通常認為俄國化學家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在1869年首先獨立發表了元素周期表。這個周期表包含並且整理了當時人類已經發現的63種元素,按照原子序數排列,不僅如此,這張元素周期表還為一些當時尚未被發現的元素預先留下了位置。元素周期表的發表,標誌著人類對於自然界認識的深入,此後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周期表一再被更新。

在自然界中原子序數最大的原子核是鈾(Uranium),它由92個質子外加不同數目的中子構成,而更重的原子核則需要通過核聚變過程人工製造。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大量人工合成的新元素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裡被製造出來。在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2013年5月1日公布的元素周期表中,最大已經排列到了116號元素鉝(Livermorium),但是113號和115號元素的位置仍然空缺。要確認一個新元素的發現,必須有不同的實驗室做出可重複的實驗,之後再經過謹慎的考慮,第114號和116號元素都是在2011年才被正式收入到元素周期表中,它們在此前都經過了長達3年的考查。

雖然可以在實驗室裡通過人工方式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但是人類顯然不可能合成無限多的原子核,原因就在於原子核內部的質子和中子數量越多,其狀態也就越來越不穩定,越容易發生放射性的衰變。在原子核內部,質子和中子等粒子通過強相互作用相互結合在一起,這種宇宙中最強的相互作用,其強度大約是電磁相互作用的100倍,但是,越來越多的質子和中子聚集在一起,帶正電荷的質子之間的斥力就越來越大,中子之間也會有一些排斥,強相互作用也就越來越難以束縛,不足以維持原子核的穩定。在人類已經發現或是製造出的3000多種原子核中(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數由原子核內部帶正電荷的質子數決定,但在原子核中還可以有不同數目的電中性的中子與質子結合在一起,構成不同的原子核),只有288種是穩定的。2012年6月28日,田納西大學的物理學家馬裡奧·斯託伊特索夫(Mario Stoitsov)與合作者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原子核前景的極限》(The Limits of the Nuclear Landscape),探討質子與中子結合成為原子核在理論上的極限問題,他們認為,在理論上最多可能有7000種左右的不同原子核存在。

最近,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的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GSI Helmholtz Center for Heavy Ion Research)的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內合成了第117號元素,雖然還沒有得到官方確認,這種元素甚至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只能被稱為Ununseptium(簡稱Uus,這個單詞來源於拉丁文和希臘文中的117),但這是在「不同的實驗室,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法」的條件下重複了之前的實驗成果,因此意義重大,這個目前人類發現的最重的原子核很可能會在不久之後得到官方的承認。

實驗進行得並不一帆風順,為了進行原子核對撞的實驗,在德國的科學家們需要獲得大量的鉳(Berkelium)元素,而只有美國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才有條件通過核反應堆來製取大量的半衰期為330天的鉳元素。為了進行實驗,德國的科學家們花了兩年時間建造了一個可以儲存鉳的儲藏室,一直等到他們存儲了13毫克的鉳,才開始進行實驗。

第117號元素Ununseptium是在2010年首先由一組美國和俄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位於俄羅斯杜布納的聯合核研究所(Joint Institute for Nuclear Research)合成的,而此次在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科學家們原本希望製造出119號元素,他們計劃利用原子序數為22的鈦(Titanium)原子核與鉳原子核相撞,但之後他們決定利用原子序數為20的鈣(Calcium)原子核以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撞向原子序數為97的鉳原子核,兩個原子核通過碰撞形成了一個新的原子序數為117的新原子核。原子核越大,也就越趨於不穩定並且富有放射性。這個新原子核的半衰期只有0.05秒,在這次實驗中,科學家們總共也只成功製造出了4個117號原子核,一共只存在了0.1秒。它們很快就衰變成為其他粒子,因此科學家們只能通過它的衰變產物來分析這個新原子核的一些特性。

在117號原子核衰變的產物中,科學家們發現了鐒(Lawrencium)266原子核,這個粒子由103個質子和163個中子組成,在此前從來沒有被發現過,而且它的半衰期長達11個小時,成為最長壽的超重同位素之一。2014年5月1日,這個研究團隊在《物理評論快報》(PRL)雜誌上發表論文《Ca48+Bk249核聚變產生出117號元素:長壽命的α-衰變的Db270和對於Lr266的發現》(Ca48+Bk249 Fusion Reaction Leading to Element Z=117: Long-Lived α-Decaying Db270 and Discovery of Lr266),講述了他們的實驗發現。

這個117號元素的原子核具有怎樣的結構?目前科學家們還不清楚,隨著原子核越來越大,有物理學家分析,巨型的原子核有可能會呈現出一種中空的球形結構。那麼,人類在未來究竟有可能製造出最高多少原子序數的元素?這個問題也還沒有答案。也有物理學家認為,在太空中,中子星在極高的壓力下,有可能生成原子序數極高的元素,但目前人類還沒有從太空觀測中發現這些元素的痕跡。

(本文寫作參考了《科學美國人》、《物理評論快報》和《自然》雜誌的報導)

「元素說」源遠流長,從古代開始就有很多人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由幾種最基本的「元素」構成的。由此開始,不同的文明也發展出了自己的元素學說,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希臘數學家和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綜合前人的觀點,總結出了「四元素說」,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土、水、氣、火四種基本元素組成。中國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說也是古人出自對自然界的樸素觀察而得出的類似結論。在現代,人們通常認為俄國化學家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在1869年首先獨立發表了元素周期表。這個周期表包含並且整理了當時人類已經發現的63種元素,按照原子序數排列,不僅如此,這張元素周期表還為一些當時尚未被發現的元素預先留下了位置。元素周期表的發表,標誌著人類對於自然界認識的深入,此後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周期表一再被更新。

在自然界中原子序數最大的原子核是鈾(Uranium),它由92個質子外加不同數目的中子構成,而更重的原子核則需要通過核聚變過程人工製造。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大量人工合成的新元素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裡被製造出來。在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2013年5月1日公布的元素周期表中,最大已經排列到了116號元素鉝(Livermorium),但是113號和115號元素的位置仍然空缺。要確認一個新元素的發現,必須有不同的實驗室做出可重複的實驗,之後再經過謹慎的考慮,第114號和116號元素都是在2011年才被正式收入到元素周期表中,它們在此前都經過了長達3年的考查。

雖然可以在實驗室裡通過人工方式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元素,但是人類顯然不可能合成無限多的原子核,原因就在於原子核內部的質子和中子數量越多,其狀態也就越來越不穩定,越容易發生放射性的衰變。在原子核內部,質子和中子等粒子通過強相互作用相互結合在一起,這種宇宙中最強的相互作用,其強度大約是電磁相互作用的100倍,但是,越來越多的質子和中子聚集在一起,帶正電荷的質子之間的斥力就越來越大,中子之間也會有一些排斥,強相互作用也就越來越難以束縛,不足以維持原子核的穩定。在人類已經發現或是製造出的3000多種原子核中(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數由原子核內部帶正電荷的質子數決定,但在原子核中還可以有不同數目的電中性的中子與質子結合在一起,構成不同的原子核),只有288種是穩定的。2012年6月28日,田納西大學的物理學家馬裡奧·斯託伊特索夫(Mario Stoitsov)與合作者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原子核前景的極限》(The Limits of the Nuclear Landscape),探討質子與中子結合成為原子核在理論上的極限問題,他們認為,在理論上最多可能有7000種左右的不同原子核存在。

2010年由美國和俄羅斯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成功合成的117號元素示意圖

最近,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的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GSI Helmholtz Center for Heavy Ion Research)的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內合成了第117號元素,雖然還沒有得到官方確認,這種元素甚至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只能被稱為Ununseptium(簡稱Uus,這個單詞來源於拉丁文和希臘文中的117),但這是在「不同的實驗室,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法」的條件下重複了之前的實驗成果,因此意義重大,這個目前人類發現的最重的原子核很可能會在不久之後得到官方的承認。

實驗進行得並不一帆風順,為了進行原子核對撞的實驗,在德國的科學家們需要獲得大量的鉳(Berkelium)元素,而只有美國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才有條件通過核反應堆來製取大量的半衰期為330天的鉳元素。為了進行實驗,德國的科學家們花了兩年時間建造了一個可以儲存鉳的儲藏室,一直等到他們存儲了13毫克的鉳,才開始進行實驗。

第117號元素Ununseptium是在2010年首先由一組美國和俄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位於俄羅斯杜布納的聯合核研究所(Joint Institute for Nuclear Research)合成的,而此次在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科學家們原本希望製造出119號元素,他們計劃利用原子序數為22的鈦(Titanium)原子核與鉳原子核相撞,但之後他們決定利用原子序數為20的鈣(Calcium)原子核以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撞向原子序數為97的鉳原子核,兩個原子核通過碰撞形成了一個新的原子序數為117的新原子核。原子核越大,也就越趨於不穩定並且富有放射性。這個新原子核的半衰期只有0.05秒,在這次實驗中,科學家們總共也只成功製造出了4個117號原子核,一共只存在了0.1秒。它們很快就衰變成為其他粒子,因此科學家們只能通過它的衰變產物來分析這個新原子核的一些特性。

在117號原子核衰變的產物中,科學家們發現了鐒(Lawrencium)266原子核,這個粒子由103個質子和163個中子組成,在此前從來沒有被發現過,而且它的半衰期長達11個小時,成為最長壽的超重同位素之一。2014年5月1日,這個研究團隊在《物理評論快報》(PRL)雜誌上發表論文《Ca48+Bk249核聚變產生出117號元素:長壽命的α-衰變的Db270和對於Lr266的發現》(Ca48+Bk249 Fusion Reaction Leading to Element Z=117: Long-Lived α-Decaying Db270 and Discovery of Lr266),講述了他們的實驗發現。

這個117號元素的原子核具有怎樣的結構?目前科學家們還不清楚,隨著原子核越來越大,有物理學家分析,巨型的原子核有可能會呈現出一種中空的球形結構。那麼,人類在未來究竟有可能製造出最高多少原子序數的元素?這個問題也還沒有答案。也有物理學家認為,在太空中,中子星在極高的壓力下,有可能生成原子序數極高的元素,但目前人類還沒有從太空觀測中發現這些元素的痕跡。

(本文寫作參考了《科學美國人》、《物理評論快報》和《自然》雜誌的報導)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合成第117號元素
  • 第117號化學元素將列入元素周期表 審批需一年
    目前,俄羅斯已申請將第117號元素加入化學元素周期表。   第117號化學元素將被列入元素周期表    據外國媒體6月25日報導,俄羅斯杜布納核聯合研究所通過反覆實驗,終於成功驗證了他們兩年前合成的第117號化學元素,並申請將其加入門捷列夫化學元素周期表。
  • 俄科學家成功驗證第117號元素 將被列入元素周期表
    據俄羅斯媒體6月25日報導,俄羅斯科研小組日前再次成功合成117號元素,從而為117號元素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掃清了障礙。總部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郊外的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於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了117號元素。
  • 第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元素登上周期表
    據中國科學報1月6日報導,4個新的化學元素如今已經被正式添加到元素周期表中,這也意味著,這張表的第七行終於完整了。多年來,第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元素早已被用鉛筆寫在了元素周期表上,而來自俄羅斯、美國和日本的實驗室也曾多次宣稱發現了這些元素。然而對於這4個新元素的官方認可一直等到了2015年年底—— 一組獨立專家日前一致認為,相關證據是有效的。
  • ...合成的第117號化學元素,並申請將其加入門捷列夫化學元素周期表。
    目前,俄羅斯杜布納核聯合研究所已申請將第117號元素加入門捷列夫化學元素周期表  據外國媒體近日報導,俄羅斯杜布納核聯合研究所通過反覆實驗,終於成功驗證了他們兩年前合成的第117號化學元素,並申請將其加入門捷列夫化學元素周期表
  • 第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中文名、怎麼念正確讀法
    中青在線北京5月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今天,中國科學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北京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向社會發布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中文名稱。
  • 科學家確認117號元素 元素周期表添新成員(圖)
    一個國際科研小組2日說,他們利用新實驗成功證實了117號元素的存在,這一成果使得該超重元素向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邁進了一步。  117號元素是以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為首的一個國際團隊於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的。但此後,只有2012年曾成功重複這一實驗。  最新實驗在德國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進行,歐洲、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多國研究人員參與。
  • 第113、115、117和118號元素即將完結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
    2015年12月30日,IUPAC秘書處通過郵件向包括中國化學會在內的成員們通告,根據IUPAC/IUPAP聯合工作組於1991年制定的元素發現準則,第113、115、117和118號元素的申請和確定已經完成。上述四種元素補齊了元素周期表的第七行(第七周期)。來自日本、俄羅斯和美國的發現者現受邀分別對上述元素名稱和符號提出建議。
  • ...全國科技名詞委聯合發布 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中文...
    央視網消息:5月9日,中國科學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北京聯合召開發布會,正式向社會發布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中文名稱。會上,裴亞軍發布了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四個元素的中文名稱,它們分別為「」 「」 「」 「」,並依次定音為「nǐ」「mò」 「tián」 「ào」,其中「」「」兩個新造字得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同意,納入國家規範用字。裴亞軍說,為新元素確定中文名稱,不僅是科技名詞規範方面的重要成果,同時體現了海峽兩岸專家的合作成果。
  • 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元素有了中文名稱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中國青年報5月9日消息,今天,中國科學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在北京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向社會發布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中文名稱。這4個元素的中文發音依次為「nǐ」「mò」「tián」 「ào」。
  • 日本獲得第113號元素命名權
    新華社電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2015年12月31日宣布,其研究小組合成的第113號元素被國際機構認定為「新元素」,並且獲得了命名權
  • 新元素113號、115號、117號、118號的中文定名徵集
    115號、117號和118號4個新元素。2016年6月8日,IUPAC 經過審核後公布了新元素發現者提出的新元素的命名,供公眾審查與查閱:113號元素推薦名為 Nihonium,符號為 Nh,源於日本國(簡稱日本)的國名 Nihon;115號元素推薦名為 Moscovium,符號為 Mc,源於莫斯科市的市名 Moscow;117號元素推薦命名為 Tennessine,符號為 Ts,源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州名 Tennessee
  • 元素周期表再添四位新成員,第113號或稱「日本元素」
    元素周期表再添四位新成員,第113號或稱「日本元素」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2016-01-05 18:03 來源:澎湃新聞
  • 114號和116號元素終於有名字了-元素周期表,114號,116號,元素,正式...
    新華社援引俄羅斯媒體報導稱,元素周期表中的114號和116號兩種元素已分別正式命名為Flerovium、Livermorium,縮寫為Fl、Lv,以紀念合成它們的實驗室——俄羅斯弗廖羅夫核反應實驗室(Flerov Laboratory of Nuclear Reactions)、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
  • 中科院:新元素113、115、117、118號中文名你來定
    115號、117號和118號4個新元素。2016年6月8日,IUPAC經過審核後公布了新元素發現者提出的新元素的命名,供公眾審查與查閱:113號元素推薦名為Nihonium,符號為Nh,源於日本國(簡稱日本)的國名Nihon;115號元素推薦名為Moscovium,符號為Mc,源於莫斯科市的市名Moscow;117號元素推薦命名為Tennessine,符號為Ts,源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州名Tennessee;118號元素命名為Oganesson
  • 114號和116號元素終於有名字了
    新華社援引俄羅斯媒體報導稱,元素周期表中的114號和116號兩種元素已分別正式命名為Flerovium、Livermorium,縮寫為Fl、Lv,以紀念合成它們的實驗室——俄羅斯弗廖羅夫核反應實驗室(Flerov Laboratory of Nuclear Reactions)、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
  • 滷族元素裡最神秘的元素!石田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元素?
    核內中子數為174,核內質子數以及電子數和核電荷數均為117。其狀態很可能為固態。由於這個元素屬於新發現元素,所以對其具體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人們還並不是特別的了解。我們都知道化學元素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自元素周期表第92號元素以後的重元素,在自然界中基本上很難以一個穩定的狀態存在。
  • 四個新化學元素有了中文名 元素周期表第7周期終於填滿
    113號、115號、117號、118號元素的中文定名依次為「(金旁爾字,字形見版面)」、「鏌」、「(石旁田字,字形見版面)」、「(氣頭奧字,字形見版面)」,並依次定音為「nǐ」「mò」 「tián」 「ào」。
  • 114號和116號元素獲正式命名—新聞—科學網
    據俄媒體日前報導,元素周期表中114號和116號兩種元素已正式命名為Flerovium和Livermorium,以紀念合成它們的實驗室——俄羅斯的弗廖羅夫核反應實驗室和美國的勞倫斯
  • 114號和116號化學元素獲正式命名
    新華社莫斯科10月12日電(記者賀穎駿)據俄媒體日前報導,元素周期表中114號和116號兩種元素已正式命名為Flerovium和Livermorium,以紀念合成它們的實驗室——俄羅斯的弗廖羅夫核反應實驗室和美國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