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oster Syndrome (這是篇主要是中文寫的)

2021-02-20 The Wendian

你們有沒有體會過下列的經歷:

1. 考試拿到高分,可是感覺是運氣好。

2. 被老師選中代表班級做一件事,卻覺得一定是沒別的人願意做這件事,老師才不得已叫你的。

3. 被選上了一個職位,然鵝覺得大家是莫名其妙隨便選的。

4. 通關了一個遊戲,但覺得一定是機緣巧合。

如果有,那麼就往下讀讀,我來告訴大家這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沒有,也往下讀讀,幫助身邊的人一起克服此類的困難。

你們體會到的症狀其實就是Imposter Syndrome. 來看看definition:

The persistent inability to believe that one's success is deserved or has been legitimately achieved as a result of one's own efforts or skills.

也就是說,不能夠相信自己的成就是你應得的。2011年的研究顯示,70%的人都體會過imposter syndrome。(這次的數據不是我編的)

來看一段生活大爆炸中的對話:

那麼這個Amy咆哮出來的Imposter syndrome的症狀有哪些嘞?大家來對號入座吧!

1. 擔心自己不能達到別人的期望

好的,我感覺這個我已經入好座了,我簡直是幾乎每天都擔心這個。就比如說,考試之後,非常擔心考砸了辜負老師辛勤栽培;或者說做group project,非常擔心自己做的沒有達到組員的期望。

2. 避免額外的責任

這個的意思就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你的學業或者工作上,而將社區服務或者其他的一些事物看作是幹擾,於是就儘量避免做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我感覺這個我也稍微有一點點。

3. 卡在「imposter cycle」的死循環裡

好了又入個座,我感覺我應該是重症患者了吧。

這個就是說當你不斷獲取成功,你還是會一直擔心你做的下一件事會讓別人發現你的「真正實力」。我真的是這樣的,每次考試都會擔心這次也許就是我的downfall,然後其他所有人都會發現我以前考得好的時候只是運氣好而已。(但是我的顧慮是真的,因為我的downfall真的來過幾次)

4. 將成功歸功於外界原因

真的是列一個我中一個呢... 雖然說人們的成功的確和運氣掛鈎,但是如果你幹啥都覺得是運氣的功勞,那你有可能就是感受到了imposter syndrome哦!

5. 自我打擊

如果你沒有什麼信心,並且十分懼怕失敗,那也是imposter syndrome的一種症狀。

6. 設置遙不可及的目標

如果經常將目標設得十分遠大,那在失敗後會非常失望和傷心。就比如說,如果你希望每次口試都做到滿分,那你在一次沒有滿分後會十分鬱悶。

不過,imposter syndrome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你來看看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是哪一種叭!

1. The expert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比如做一個調查,而你不做到關於這個調查主題樣樣都搞清楚,就不會罷休,那麼你就是the expert。

2. The perfectionalist

我覺得這個跟剛剛的expert類型有點相近。Perfectionalist簡單來說,就是做事不做到完美就不能得到滿足。如果你只要一次作業沒到100分你就很不愉快的話,那你也許就是perfectionalist這個類型噠。

3. The natural genius

如果你是一個學東西很快的人,並且當你沒能夠很快的掌握一項技能時就極度悲傷,那你可能就是natural genius這個種類的哦。

4. The soloist

Soloists喜歡單獨完成任務,當別人向他們提供幫助時,他們經常會拒絕,因他們需要證明自己個人的工作能力。

5. The superhero

這個名字是不是還挺炫酷的哈!Superheroes他們在各方面都表現良好,這通常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並付出了超常的努力。但是這樣的付出也許會導致身體上的疲勞,精神上的疲倦,以及與別人的正常相處。

我真的是常年感受到這個東東,也真的挺煩人的。那究竟是哪些東西會有可能使人們出現imposter syndrome呢?

1. 取得事業上/學業上/其他方面的成功

當你獲得了升職,或者升班,而你覺得你不配在這個崗位上,或者沒到H層的水平,那你就可能會感受到imposter syndrome的威力。

2. 與十分機智的人一起長大

有一個智商超群兄弟或者姐妹應該挺恐怖的吧,就是從小就感受到了自己與別人的巨大差距,也許會導致imposter syndrome在你身上出現。

3. 被其他人過分誇讚

當你一直被別人認為是非常聰明或者在某一方面十分突出時,你遇到一些困難,就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很出色,而這也可能導致imposter syndrome的發生。

是不是感覺這玩意兒還挺煩人的?那麼咋克服它呢?那就請你們閱讀下一次的文章啦!(我也會搞這一套了嘻嘻!)

 

本文用到的資料: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1730#symptoms

相關焦點

  • The TEMPI syndrome
    The TEMPI syndrome--a novel multisystem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1;365(5):475-477.3.Rosado FG, Oliveira JL, Sohani AR, et al.
  • [威斯先·詞條] 醫學129-cri du chat syndrome貓叫症候群
    英文: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ri du chat syndrome usually include a high-pitched cat-like cry, mental retardation, delayed development, distinctive facial features, small head size (microcephaly), widely-spaced
  • D49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urrent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這一部分最後一個病。沒有新詞,有一些我記得不太熟的標了中文,其它標紅的重點詞彙以前都學過,看你記得幾個吧。D49 Pulmonary Disorders 之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General Considerations (略)這部分太多下標了,我仍然沒找到google doc 裡的下標在哪兒,略了~
  • Mirizzi Syndrome
    • Common symptoms: Fever, jaundice, RUQ pain (symptoms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acute cholecystitis, cholangitis)• Definitive treatment is surgical, with approach determined by type of Mirizzi syndrome
  • 日本女生第一次用中文寫的元素周期表被當成咒語
    這是一個日本博主用毛筆字寫的元素周期表,她把抄好的字帖分享到網上並說,「我很討厭學習,但是我無聊的時候試著用毛筆抄寫了中國元素周期表。很久沒抄過漢字了,我現在看到金偏旁的字就有點PTSD了,暫時不想寫金偏旁漢字了。「而這位女博主透露她是第一次寫中文。據說有網友懷疑這篇字帖是中國人寫的,但是沒有得到證實,大家怎麼看這篇字帖呢,美不美?
  • Cushing syndrome 庫興症候群
    區別cushing syndrome和cushing diseaseCushing syndrome, named
  • 華西博士3年發表46篇SCI排第一16篇論著,這怎麼做到的?
    其中第一作者41篇(是的,你沒有看錯,自己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就有41篇,這可是實打實自己寫的,不像很多人雖然文章數量很多,但是很多都是共一),共同第一作者5篇,累計影響因子大於120分!!咱們很多人為啥1篇也寫不出來呢?我覺得能做到這樣,估計有以下幾點:1. 對科研和專業的熱愛不喜歡科研,不喜歡寫文章的人,不喜歡自己所學專業的人肯定是做不到這些的。
  • T21-14項無創DNA 香港中文大學世界首創
    大學權威,專業跟進如測試結果為陽性或特殊情況,會由中文大學病理學教授向你的醫護人員作出支援。9.2q33.1 deletion syndrome相關的微缺失分析發病率 1-3:100症狀: 10.Angelman syndrome相關的微缺失分析天使綜合症發病率 1-3:100症狀:臉上常有笑容,缺乏語言能力、過動,且智能低下。
  • 別再說寫小說找不到素材了,這篇文章告訴你
    但是說實話,這句話把我弄的很不開心,我憑什麼讓開啊,就算你帶著小孩,你不會好好說話,你就這樣教你孫子的啊,於是一篇關於老年人倚老賣老的小說就在我心裡成型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其實也可以寫,不管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不要擔心悲傷的故事是否會讓人喜歡,你可以把悲傷的故事寫的荒誕不經,也可以把悲傷的故事寫的痛哭流涕。
  • 巧記「兩大腦橋腹側症候群」,看完這篇收穫滿滿
    腦橋腹側主要有兩大症候群,分別為Millard-Gubler症候群和fovile症候群,今天通過病歷學習,我們利用口訣輕鬆學會這兩大症候群。患者,男性,56歲,主因「突發復視、左側口角偏斜流涎1天,右側肢體無力伴麻木2天」入院。
  • 從我的第一篇SCI論文發表經歷看如何寫好SCI學術文章
    倆月後,文章悲劇,除了說創新性不太夠,主要問題是語言不地道,語法太差。自我感覺英語良好,說我英語不地道真的不能接受,去問老闆,老闆說文章寫得確實不行。本來期待老闆給改改,那段時間老闆在忙一個大本子,還經常出國,很沒時間,讓我自己找個語言潤色機構,他給出錢。
  •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其中...
    01:10:26來源:FX168 【紐約145名兒童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與新冠病毒感染相關聯】當地時間5月18日,紐約市長德布拉西奧表示,目前紐約市已有145名兒童診斷出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 期末考試就要到了,提前積累這篇萬能寫人素材,考場上不發愁
    寫在前面:今早讀書,讀到一篇《優雅的清潔工》,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一位迫於生活壓力回到縣城做清潔工的年輕人,他工作時穿著整潔時髦,而且自信,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這篇文章是多麼萬能的素材!小學生用它寫可以寫「難忘的人」,可以寫「感動的人」,可以寫「敬佩的人」。初中生可以用它寫「感恩」、「堅強「、」樂觀」、「自信」等話題作文。改編後內容:我身邊有一位清潔工,這位清潔工不同於常人。他年輕英俊,頭髮打理得烏黑光亮,身上衣服乾淨整潔,一絲褶皺都沒有。無論何時見了他,總能看到他的嘴角掛著一絲微笑。
  • 如何寫論文的「引言」部分?
    寫這部分是因為每次為新生改寫論文時,都要花些時間為他們講解這個問題。現在寫在這裡,可以給他們提前看看,或者我自己在講解前也預習一下,因為記憶力下降,有時說著說著就斷了思路,不知講哪裡了。常常改寫論文或審稿時,都會發現一些研究生不會寫論文的「引言」(Introduction)。過去,國內中文期刊也不重視這個問題,寫法千奇百怪。多數問題是,寫得很短,或只寫了課題背景。大多數不知道要對參考文獻進行評述,而是隨意將參考文獻引到某幾句話裡。
  • 創新工場兩篇論文入選ACL 2020,將中文分詞數據刷至新高
    令人振奮的是,來自創新工場大灣區人工智慧研究院的兩篇論文入選。這兩篇論文均聚焦中文分詞領域,是深度學習引入知識後的有益嘗試,將該領域近年來廣泛使用的各數據集上的分數全部刷至新高,在工業中也有著可觀的應用前景。
  • 552篇新冠肺炎中文論文詳解:總量超過英文論文,中醫視角佔24.4%
    另一篇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在《企業觀察家》雜誌發表的《新冠肺炎的經濟影響與政策應對》,提出了促進網絡消費、提高稅收優惠、保障失業群體的實務建議。元宵節過後,中文論文進入加速狀態。2月17日至26日這十天,新發論文數佔到總數的三分之二(66.3%),僅25日一天,就達到了49篇。
  • 從一篇投稿談為什麼寫文獻綜述
    自2010年,金老師指導整個課題組以來,要求儘量寫文獻綜述,了解學科前沿。當然剛開始,我成了第一個,因為那個時候我在這個領域連一篇中文的綜述都沒有。所以我們課題組的開篇應該是2010年生命化學的綜述。
  • 第一篇SCI要寫多久?翻譯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大家都知道,SCI論文需要英文版的,但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先用中文寫作,然後再將論文翻譯成英文。那麼,完成一篇論文寫作以及翻譯,需要多久呢?這個問題主要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你的課題研究及實驗的完成狀況,二是英文寫作翻譯水平。
  • 創新工場兩篇論文入選頂會ACL2020,將中文分詞性能刷出新高度
    值得關注的是,ACL 2020 投稿在分詞領域全世界僅中選 18 篇研究論文,其中就有來自創新工場大灣區人工智慧研究院的兩篇論文成功入選。7 月 8 日上午,創新工場大灣區人工智慧研究院執行院長宋彥針對這兩篇入選論文進行了線上的分享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