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晶矽組件光衰

2020-12-05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晶矽組件的光衰

硼(B)摻雜的P型單晶矽(Cz-直拉法)電池的光衰現象早在1973年已發現,該光衰之後被發現可一定程度恢復的。Jan Scht發現了該光衰主要是「B-O對」引起的並給出了該缺陷的結構(2003)。Axel Herguth提出了「再生態」理論解釋初始光衰後功率恢復並保持穩定的原理(2006)。P型多晶矽電池的衰減則因氧含量相對少而恢復過程不明顯,該衰減被認為不僅與B-O對相關,同時也與金屬雜質相關。

B-O引起的光衰經過一段時間的光照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如P型單晶矽組件在最初戶外運行的2~3個月,會經歷較明顯的衰減與部分恢復過程,商業化產品首年的衰減可保持在3%以內,P型多晶組件的首年衰減則一般按£2.5%來質保,電池均無需經過「再生」處理。

2.PERC組件的光衰

P型PERC技術對晶矽電池背面做鈍化,電子需要擴散更長的距離經過雷射開槽處才能傳輸到背面的鋁電極,因此缺陷與雜質會引起更加明顯的光衰。如下圖所示,P型單晶PERC電池的光衰均高於常規單晶,P型多晶PERC電池的光衰也高於常規多晶,單晶PERC電池光衰達到3%後開始恢復,多晶PERC電池在約40小時光衰快速達到約3%後繼續衰減至5.5%以上,鑄造單晶在400小時內也並未發生光衰恢復。

因此PERC電池需要經過「再生」處理,如下圖所示,在130攝氏度1.2suns光照1小時的再生處理並穩定後,單晶PERC電池效率可恢復初始值的99.5%。2014年起單晶PERC技術開始規模應用的原因就是:1發現了具有很好鈍化效果的AlOx,2通過產業化的「再生」處理可以對單晶PERC電池的光衰有效控制。研究人員也發現光致衰減實際上是載流子(Carrier)引起的光衰,LID也就可以稱之為CID,高劑量光照或高電流注入均可以加速「再生」過程,生產出「B-O光衰」基本被消除的PERC電池。值得指出的是:常規單晶電池如經過再生處理後的光衰表現略優於單晶PERC電池,很可能是 「B-O光衰」光衰被基本消除後雜質引起的光衰所起的作用,所以製造單晶PERC電池有必要注意矽片的雜質含量。

UNSW(新南威爾斯大學)認為(光致)再生過程的機理在於促使P型矽中存在的H+轉化為H0,H0可以鈍化BO+缺陷乃至金屬離子如Fei+、Cri+,商業化的光致再生設備因需要高生產速率,因此需要利用到高強度的光照(如雷射)以在幾秒鐘內完成再生過程。如下報告列舉了5家提供光致再生(LIR,Lightinduecdregeneration)設備的企業,其設備均有很好的處理效果。

國內的晶寶、時創、昊建等均開發了電注入(電致再生)設備,不同於光注入設備需要在電池端與在線生產,電注入設備可以離線布置在電池端或組件端,多個電池片堆疊通電處理,在製造端也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

另外,摻Ga的P型矽與摻磷的N型矽則可以根本上杜絕了「B-O」衰減,也可以解決單晶PERC技術的光衰風險。因此單晶PERC技術規模應用在理論上不存在問題,卻對矽片品質與電池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伏電站投資者需要選擇技術可靠的供應商以避免風險。

3.多晶PERC光衰與LeTID

根據以下2012年的研究,低氧與摻Ga均無法解決多晶PERC電池的光衰問題,並展示了不同溫度下測試光衰的差別,75oC下的光衰明顯高於25oC的結果,而75oC是組件戶外工作時可能出現的溫度。

因此Q-Cells在15年命名的LeTID(Light andelevated Temperature Induced Degradation,光與升溫導致的衰減)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不少文獻還是堅持使用LIDinmc-silicon(多晶光衰)來描述同一現象。Q-Cells發現多晶PERC電池的開路電壓衰減在95oC高載流子注入的情況下在800小時後恢復至約99%,表明了多晶PERC電池再生態處理理論上的可行性,但由於耗時非常久,產業化付出的成本就會很高。

多晶PERC電池在暗退火處理(如150oC,10小時)時可發生類似的衰減行為,研究者認為該過程與LeTID有相同的機理,因此可以通過研究暗退火過程以確定LeTID的根本原理。UNSW發現P型Cz單晶矽、Fz單晶矽以及N型矽在暗退火後也會發生衰減(考慮到暗退火條件並不見於戶外應用,沒有必要因此擔心單晶PERC技術的產業應用)。UNSW發現了LeTID與氫的相關性;M. A. Jensen認為LeTID是氫與矽片中的一種和幾種缺陷共同作用導致的(Evaluating root cause: The distinct roles of hydrogen and firing in activating light andelevated temperature-induced degradation,2018);Kenta Nakayashiki認為根本原因可能是兩個:1氫和深能級施主缺陷共同形成的點缺陷;2含Cu複合缺陷的構型變化(Engineering Solutions and Root-Cause Analysis for Light-Induced Degradation in p-Type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PERC Modules, 2016);Mallory A. Jensen則發現雜質元素Cu和Ni在LeTID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Solubility and Diffusivity: Important Metrics in the Search for the Root Cause of Light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Induced Degradation, 2018)

總之,多晶PERC的LID(或稱LeTID)的根本原因仍沒有定論,考慮到各研究者都有實驗依據,光衰很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對於產業化的解決上,多晶PERC生產商需要做的包括嚴控多晶矽片質量(採用高品質矽料),長時間『再生』處理以及嚴控電池出廠光衰測試(75oC測試,提高抽測頻次)。考慮到18年下半年多晶矽片處於虧本銷售的情況,差的矽料、回料很可能被用到,質量相對較差的矽片製成的多晶PERC組件在系統中存在較高的潛在風險。

目前晶矽電池LeTID的測試標準正在討論中,對於多晶PERC的光衰管控只有出廠測試才有意義,僅僅看第三方的送樣測試結果的參考價值不大,一方面多晶矽片來自鑄錠不同位置,矽片內部缺陷的情況有不同;另一方面單片電池/組件是可以通過特殊處理做到低光衰的。

4.總結

A.P型PERC電池的光衰明顯高於常規BSF電池,因此需要進行「再生」處理;

B.單晶PERC電池的光衰以「B-O」光衰為主,原理上可通過光注入、電注入及摻Ga來解決,但對製造商技術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投資者需選擇可靠供應商。

C.多晶PERC電池的光衰機理複雜,也會發生「再生」過程但耗時很久,產業化需要使用高品質矽片並加強電池的出廠光衰管控。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一文看懂晶矽組件光衰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晶矽組件的光衰硼(B)摻雜的P型單晶矽(Cz-直拉法)電池的光衰現象早在1973年已發現,該光衰之後被發現可一定程度恢復的。Jan Scht發現了該光衰主要是「B-O對」引起的並給出了該缺陷的結構(2003)。
  • 一文看懂單、多晶電池光衰原理
    發表於:2018-11-19 08:58:21     作者:List來源: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1.晶矽組件的光衰硼(B)摻雜的P型單晶矽(Cz-直拉法)電池的光衰現象早在1973年已發現,該光衰之後被發現可一定程度恢復的。
  • 晶矽組件和雙結矽基薄膜組件的優缺點分析
    晶矽(多晶矽)組件和雙結矽基薄膜組件因其各自的特點,均在大型地面電站中得到了應用。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與雙結矽基薄膜組件相比較,多晶矽組件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單位面積輸出功率更高。1平米的雙結矽基薄(1)膜組件輸出功率約為78Wp,而相同面積的多晶矽組件的輸出功率約在147Wp。
  • 晶矽組件與薄膜組件在光伏電站應用差異及發電效果對比
    索比光伏網訊:晶矽組件與薄膜組件在光伏電站應用中的差異以及發電效果對比摘要:傳統能源存儲量有限,不能過度開發使用,各國都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希望改變能源結構,其中太陽能成為新能源中的焦點。本文對光伏電站系統做了簡單介紹,並就在電站設計中,對使用的晶矽組件與雙結矽基薄膜組件產生的差異做了分析,同時對兩種組件產品在發電輸出上做了數據比較。根據分析結果和實例可以看出,晶矽組件和雙結矽基薄膜組件產品各具優缺點,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用。一、引言:傳統能源日益緊張,各國都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研究開發新的再生能源。
  • 產業報告 一文看懂中國光伏組件技術發展(雙面/MBB/半片/疊瓦/背板...
    產業報告 一文看懂中國光伏組件技術發展(雙面/MBB/半片/疊瓦/背板等)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來源:公眾號摩爾光伏)原標題:一文看懂中國光伏組件技術發展
  • 南開大學孫雲教授提醒:晶矽組件的環境汙染問題不可忽視
    孫云:我覺得主要汙染在矽原料及矽片生產這一環節,因為石英砂製成矽原料的過程中,需要由碳產生二氧化碳來脫氧,製成純度達到97%以上的工業矽,依靠酸洗使其純度達到99.7%~99.9%。無論是通氯產生四氯化矽,還是通過鹽酸處理產生三氯氫矽,都要經過精餾提純,再由氫還原凝結為高純度的多晶矽原料。這一過程很大部分是在高溫下進行。
  • 晶矽電池組件光利用之大揭秘
    本文從另一個角度著手,主要探討如何優化晶矽電池組件中的間隙光利用,在組件高功率和高密度之間取得平衡。「疊片和拼片有別於常規組件中利用電池間隙光的方式,拼命將電池間距壓縮甚至是疊合,來達到高密度高效率組件的目的。電池間的間距到底是該利用還是捨去,兩種技術方案有何優缺點?」
  • 晶矽電池與薄膜電池差異分析
    2、雙結矽基薄膜組件介紹   矽材料目前是太陽能電池的主導材料,而非晶矽太陽能電池使用的矽材料約為晶矽電池的百分之一,這就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雙結矽基薄膜組件是由玻璃基板,透明導電層,半導體層等構成(如圖3所示)。雙結矽基薄膜組件可應用於建築整合式應用,屋頂,以及大型地面電站。
  • 光伏發電效率再創新高 留給晶矽組件的時間已不多
    技術突破已是必然增效和降本是實現光伏平價上網的關鍵,作為主流光伏技術,晶矽市場份額超95%,儘管發電成本也在持續緩慢下降,但其效率已越來越接近極限。如目前普遍採用的晶矽PERC技術,通常能達到22%左右轉化效率,其技術路線圖預計最大量產效率接近24 %。留給晶矽組件通過提質增效降本的空間已經很小。
  • 一文看懂光伏產業鏈
    晶矽電池相對於薄膜電池起步更早、效率更高。 隨兩輪多晶矽價格的大幅下行,多晶電池片成本快速下降,更便宜的多晶矽電池組件,大幅降低了度電成本,成為目前光伏市場絕對主流。 光伏產業鏈可分為矽料、矽片、光伏電池片、光伏組件、光伏系統五個環節。 上遊包括原料高純度多晶矽材料的生產,單晶矽和多晶矽的製造,矽片的生產。
  • 【科普】什麼是光伏電池光衰?
    光伏組件製作完成之後,進行功率測試時,組件功率正常,但在光伏電站安裝並運營時發現組功率衰減較大,這種現象大多是由於光伏電池光衰引起的。光伏電池光衰可分為兩個階段:初始光致衰減和老化衰減。初始光致衰減初始的光致衰減,即光伏組件的輸出功率在剛開始使用的最初幾天內發生較大幅度的下降,但隨後趨於穩定。
  • 【技術】晶矽VS薄膜:誰才是光伏王者?
    本文對光伏電站系統做了簡單介紹,並就在電站設計中,對使用的晶矽組件與雙結矽基薄膜組件產生的差異做了分析,同時對兩種組件產品在發電輸出上做了數據比較。根據分析結果和實例可以看出,晶矽組件和雙結矽基薄膜組件產品各具優缺點,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用。一、引言傳統能源日益緊張,各國都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研究開發新的再生能源。
  • 晶矽電池與薄膜電池的優勢詳細分析
    晶矽電池與薄膜電池的優勢詳細分析   一、弱光性好,發電量多。   非晶微晶疊層結構設計可使光譜響應從可見光擴展到紅外線區域,較晶體矽具有更加寬頻的光譜能量吸收效應,使電池在弱光環境或散射光、陰、雲、雨天環境條件下,也能發電。
  • 列數各類高效晶矽太陽能光伏電池
    在經歷矽料漲價、光伏玻璃價格暴漲後,在原輔料危機感的驅動下,多家組件龍頭紛紛出手籤訂原材料及輔料長單,鞏固長期保供。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從今年1月至今,光伏企業豪擲近686億元鎖定未來原料的供應。
  • 薄膜VS晶矽 誰與建築更配?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驅動下,近年來,許多光伏企業積極開發與建築結合的新產品、新技術,在這一細分領域存在著薄膜、晶矽兩條產品技術路線。這兩條路線有何差別?在市場競爭中的各自地位如何?誰更能代表今後光伏建材的發展趨勢?本文將一一解答。薄膜VS晶矽,誰更能代表光伏?
  • 一文看懂OriginOS帶來的改變
    01 信息管理方式重構 大變樣的桌面布局讓人眼前一亮初上手體驗OriginOS,與FuntouchOS相比,感覺最大的變化就是桌面的布局設計,App圖標、桌面組件、壁紙,以及控制中心等各方面都進行了重構,新系統的桌面與國內任何一家手機廠商的系統都不同,讓人眼前一亮。
  • 全球單體規模最大高效晶矽太陽能電池項目正式投產
    三期項目車間總面積超過8萬平米,是目前全球光伏行業單體規模最大、工藝技術和生產線最先進、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晶矽電池車間,也是全球光伏行業智能化工廠、數位化車間的樣板工程。5年來,公司達成的平均淨利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產能規模擴張了10倍,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最盈利、最具競爭力的晶矽電池企業。
  • 網速慢可能是光纖光衰的問題?教你如何查光衰!
    一般情況下,不用查了,光貓紅燈亮了,直接電話裝維來維修,那種情況需要查一下呢:當使用網絡中,網絡不穩定,時斷時續,這時候最好查一下光衰,一般情況下,光衰要大於-28,這個根據光貓的品牌差異吧,最好控制在-25到-16之間吧,使用就不會有啥問題,專線就另說了,我見過入戶-8的光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