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單、多晶電池光衰原理

2020-12-05 索比光伏網

發表於:2018-11-19 08:58:21     作者:List

來源: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1.晶矽組件的光衰

硼(B)摻雜的P型單晶矽(Cz-直拉法)電池的光衰現象早在1973年已發現,該光衰之後被發現可一定程度恢復的。Jan Schmidt發現了該光衰主要是「B-O對」引起的並給出了該缺陷的結構(2003)。Axel Herguth提出了「再生態」理論解釋初始光衰後功率恢復並保持穩定的原理(2006)。P型多晶矽電池的衰減則因氧含量相對少而恢復過程不明顯,該衰減被認為不僅與B-O對相關,同時也與金屬雜質相關。



B-O引起的光衰經過一段時間的光照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如P型單晶矽組件在最初戶外運行的2~3個月,會經歷較明顯的衰減與部分恢復過程,商業化產品首年的衰減可保持在3%以內,P型多晶組件的首年衰減則一般按 2.5%來質保,電池均無需經過「再生」處理。

2.PERC組件的光衰


P型PERC技術對晶矽電池背面做鈍化,電子需要擴散更長的距離經過雷射開槽處才能傳輸到背面的鋁電極,因此缺陷與雜質會引起更加明顯的光衰。如下圖所示,P型單晶PERC電池的光衰均高於常規單晶,P型多晶PERC電池的光衰也高於常規多晶,單晶PERC電池光衰達到3%後開始恢復,多晶PERC電池在約40小時光衰快速達到約3%後繼續衰減至5.5%以上,鑄造單晶在400小時內也並未發生光衰恢復。


因此PERC電池需要經過「再生」處理,如下圖所示,在130攝氏度1.2suns光照1小時的再生處理並穩定後,單晶PERC電池效率可恢復初始值的99.5%。2014年起單晶PERC技術開始規模應用的原因就是:1發現了具有很好鈍化效果的AlOx,2通過產業化的「再生」處理可以對單晶PERC電池的光衰有效控制。研究人員也發現光致衰減實際上是載流子(Carrier)引起的光衰,LID也就可以稱之為CID,高劑量光照或高電流注入均可以加速「再生」過程,生產出「B-O光衰」基本被消除的PERC電池。值得指出的是:常規單晶電池如經過再生處理後的光衰表現略優於單晶PERC電池,很可能是 「B-O光衰」光衰被基本消除後雜質引起的光衰所起的作用,所以製造單晶PERC電池有必要注意矽片的雜質含量。


UNSW(新南威爾斯大學)認為(光致)再生過程的機理在於促使P型矽中存在的H+轉化為H0,H0可以鈍化BO+缺陷乃至金屬離子如Fei+、Cri+,商業化的光致再生設備因需要高生產速率,因此需要利用到高強度的光照(如雷射)以在幾秒鐘內完成再生過程。如下報告列舉了5家提供光致再生(LIR,Light induecd regeneration)設備的企業,其設備均有很好的處理效果。


國內的晶寶、時創、昊建等均開發了電注入(電致再生)設備,不同於光注入設備需要在電池端與在線生產,電注入設備可以離線布置在電池端或組件端,多個電池片堆疊通電處理,在製造端也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

另外,摻Ga的P型矽與摻磷的N型矽則可以根本上杜絕了「B-O」衰減,也可以解決單晶PERC技術的光衰風險。因此單晶PERC技術規模應用在理論上不存在問題,卻對矽片品質與電池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伏電站投資者需要選擇技術可靠的供應商以避免風險。

3.多晶PERC光衰與LeTID

根據以下2012年的 研究,低氧與摻Ga均無法解決多晶PERC電池的光衰問題,並展示了不同溫度下測試光衰的差別,75oC下的光衰明顯高於25oC的結果,而75oC是組件戶外工作時可能出現的溫度。


因此Q-Cells在15年命名的LeTID(Light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 Induced Degradation,光與升溫導致的衰減)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不少文獻還是堅持使用LID in mc-silicon(多晶光衰)來描述同一現象。Q-Cells發現多晶PERC電池的開路電壓衰減在95oC高載流子注入的情況下在800小時後恢復至約99%,表明了多晶PERC電池再生態處理理論上的可行性,但由於耗時非常久,產業化付出的成本就會很高。


多晶PERC電池在暗退火處理(如150oC,10小時)時可發生類似的衰減行為,研究者認為該過程與LeTID有相同的機理,因此可以通過研究暗退火過程以確定LeTID的根本原理。UNSW發現P型Cz單晶矽、Fz單晶矽以及N型矽在暗退火後也會發生衰減(考慮到暗退火條件並不見於戶外應用,沒有必要因此擔心單晶PERC技術的產業應用)。UNSW發現了LeTID與氫的相關性;M. A. Jensen認為LeTID是氫與矽片中的一種和幾種缺陷共同作用導致的(evaluating root cause: The distinct roles of hydrogen and firing in activating light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induced degradation,2018);Kenta Nakayashiki認為根本原因可能是兩個:1氫和深能級施主缺陷共同形成的點缺陷;2含Cu複合缺陷的構型變化(Engineering Solutions and Root-Cause Analysis for Light-Induced Degradation in p-Type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 PERC Modules, 2016);Mallory A. Jensen則發現雜質元素Cu和Ni在LeTID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Solubility and Diffusivity: important Metrics in the Search for the Root Cause of Light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Induced Degradation, 2018)

總之,多晶PERC的LID(或稱LeTID)的根本原因仍沒有定論,考慮到各研究者都有實驗依據,光衰很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對於產業化的解決上,多晶PERC生產商需要做的包括嚴控多晶矽片質量(採用高品質矽料),長時間'再生'處理以及嚴控電池出廠光衰測試(75oC測試,提高抽測頻次)。考慮到18年下半年多晶矽片處於虧本銷售的情況,差的矽料、回料很可能被用到,質量相對較差的矽片製成的多晶PERC組件在系統中存在較高的潛在風險。

目前晶矽電池LeTID的測試標準正在討論中,對於多晶PERC的光衰管控只有出廠測試才有意義,僅僅看第三方的送樣測試結果的參考價值不大,一方面多晶矽片來自鑄錠不同位置,矽片內部缺陷的情況有不同;另一方面單片電池/組件是可以通過特殊處理做到低光衰的。

4.總結

A.P型PERC電池的光衰明顯高於常規BSF電池,因此需要進行「再生」處理;

B.單晶PERC電池的光衰以「B-O」光衰為主,原理上可通過光注入、電注入及摻Ga來解決,但對製造商技術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投資者需選擇可靠供應商。

C.多晶PERC電池的光衰機理複雜,也會發生「再生」過程但耗時很久,產業化需要使用高品質矽片並加強電池的出廠光衰管控。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一文看懂晶矽組件光衰
    如下圖所示,P型單晶PERC電池的光衰均高於常規單晶,P型多晶PERC電池的光衰也高於常規多晶,單晶PERC電池光衰達到3%後開始恢復,多晶PERC電池在約40小時光衰快速達到約3%後繼續衰減至5.5%以上,鑄造單晶在400小時內也並未發生光衰恢復。
  • 一文看懂晶矽組件光衰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如下圖所示,P型單晶PERC電池的光衰均高於常規單晶,P型多晶PERC電池的光衰也高於常規多晶,單晶PERC電池光衰達到3%後開始恢復,多晶PERC電池在約40小時光衰快速達到約3%後繼續衰減至5.5%以上,鑄造單晶在400小時內也並未發生光衰恢復。
  • 多晶的發電量比單晶高?
    就好像愛因斯坦對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的著名論斷——「上帝不擲骰子」!海森堡1927年提出的測不準原理 ,即 —— 不可能同時準確測量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對位置的測量會影響到動量,反之亦然。當時,世界物理學界對此原理一片譁然,很多重量級的物理學家都反對這個理論,就連愛因斯坦也對此不以為然,認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以被描述的!
  • 單晶PERC衰減竟然比多晶PERC高?!
    報告詳細介紹了單多晶PERC組件的LeTID,即『光照和高溫導致的衰減』測試結果。報告結果顯示,單晶PERC組件光衰平均超出多晶PERC組件1.7%以上。此次用於測試的組件都是Fraunhofer的研究人員在市場上隨機採購的,不是通常企業為測試而專門製作的那種「golden」樣件。可以說,選中測試的組件代表了市場上流通組件的普遍特性。
  • 鄭加鎮:協鑫集成多晶黑矽PERC電池已量產 溼法黑矽將極具競爭力
    4月18日,2017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論壇光伏科學家大會在上海舉行,協鑫集成執行總裁鄭加鎮博士在會上詳解了協鑫集成的多晶黑矽PERC電池技術,其溼法黑矽方案(MCCE)將成為協鑫集成極具競爭力的技術方案。
  • 從結構、衰減、性能透析單晶與多晶本質
    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專門用於生產太陽能單晶矽的技術逐漸成熟,這一時期,歐洲、美國、中國誕生了大量10KW以上、1MW以上的太陽能電站,這些電站上使用單晶矽生產的組件至今仍在穩定發電,30年的累計衰減還不到20%,足見單晶功率的穩定性。單晶電池和多晶電池的初始原材料都是原生多晶矽,類似於微晶狀態存在。要具備發電能力,就必須將微晶狀態的矽製成晶體矽,而晶體矽的晶向需要精確控制。
  • 一文看懂煙感報警器原理
    打開APP 一文看懂煙感報警器原理 發表於 2019-09-05 17:12:44   煙感報警器原理   煙感報警器其實是煙感或煙霧報警器的別稱
  • 「特寫」告別「單多晶之爭」,多晶光伏企業擠進單晶賽道
    單晶、多晶是晶矽太陽能的兩種技術路線。若把單晶比作一塊完整的石頭,那多晶就是由碎石子拼砌而成的石頭。由於不同的物理性質,單晶的光電轉換效率高於多晶,但多晶因成本相對較低,成為主流。據PV InfoLink預計,2019年單晶矽片產出及市場佔比將首次高於多晶,多晶市佔率將由2018年的55%降至46%,單晶則由45%上升至64%。「單多晶之爭」將成為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高效單晶內部的技術競爭。昔日的多晶企業期望藉助鑄錠單晶,與傳統直拉單晶陣營正式一搏。一般而言,多晶常以鑄錠技術生產,單晶多以以直拉技術生產。
  • 多晶矽片跌破1.5元,多晶遭受單晶降維打擊,多晶電池、組件仍持續...
    光伏新聞剛剛獲悉,有多晶矽片價格已經跌破1.5元/片,而多晶電池、組件價格仍持續下跌!單晶對多晶的打擊是降維打擊!一、多晶遭受單晶降維打擊光伏新聞預計,按照目前發展趨勢,遲早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矽料不要錢,多晶矽片也不具備性價比優勢;甚至多晶矽片不要錢,多晶也不具備性價比優勢。
  • 【科普】什麼是光伏電池光衰?
    光伏組件製作完成之後,進行功率測試時,組件功率正常,但在光伏電站安裝並運營時發現組功率衰減較大,這種現象大多是由於光伏電池光衰引起的。光伏電池光衰可分為兩個階段:初始光致衰減和老化衰減。初始光致衰減初始的光致衰減,即光伏組件的輸出功率在剛開始使用的最初幾天內發生較大幅度的下降,但隨後趨於穩定。
  • 多晶黑矽、N型單晶雙面及P型單晶PERC技術優劣分析對比
    光致衰減方面,多晶黑矽光衰約為1.5%,N型單晶基本沒有光衰,而PERC單晶的光衰在2-10%之間,從而導致PERC單晶組件應用在光伏電站後很可能光電轉換效率大幅下降,光伏電站發電量和收益率而隨之大幅下降。2、PERC單晶雙面電池
  • 一文看懂鋰電池包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和組裝過程
    一文看懂鋰電池包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和組裝過程。鋰電池即鋰金屬電池,一般是指使用二氧化錳為正極材料、金屬鋰或其合金金屬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鋰電池包逐漸成為主流。本文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鋰電池包結構、工作原理和組裝過程,很棒的乾貨哦!
  • 一文看懂單穩態觸發器工作原理及作用
    打開APP 一文看懂單穩態觸發器工作原理及作用 發表於 2018-03-27 10:02:25   單穩態觸發器電路組成   如圖所示,其中R、C為單穩態觸發器的定時元件,它們的連接點Vc與定時器的閾值輸入端(6腳)及輸出端Vo『(7腳)相連。
  • 單晶與多晶,誰的度電成本LCOE更低?
    基於不同的矽片,組件可分為單晶和多晶。同樣的版型,通常單晶組件的功率比多晶會高10-15瓦,市場價格也高。那麼同樣的一個項目,單晶和多晶哪類組件LCOE更低呢?在國外已建成的大型電站中,除了部分用了薄膜組件,絕大部分用的是多晶組件。因為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多晶組件的性價比一直是最高的,它直接決定了LCOE的數值。
  • 光伏單多晶爭奪戰白熱化 國內流行單晶海外偏愛多晶
    光伏行業歷來有單多晶兩種技術路線的爭奪,這也成為各大光伏巨頭競逐市場份額、比拼技術高下的主戰場。在日前舉行的SNEC光伏展期間,多家傳統多晶龍頭企業的高層紛紛向記者透露增加單晶產品線或研發單晶新技術的動向。不過,對領跑者計劃偏向單晶這點,他們也頗有微詞。
  • 2015年排名前十矽片企業概覽及單多晶對比
    圖:前十矽片企業概覽前十家矽片企業佔全球產量60%,產業集中度高,多晶企業產能利用率高於單晶,多晶產品佔比超過80%。圖:單多晶成本對比單晶:投爐量140kg以下,領先企業電耗41kwh/kg,金剛線大規模應用可以縮小成本差距。多晶:G6是主流,投爐量在800kg以上,主流電耗8.2kwh/kg。這是單多晶成本差異最主要的點。從技術角度來說,多晶能耗更具備優勢。
  • 一文看懂取樣電阻的工作原理
    打開APP 一文看懂取樣電阻的工作原理 發表於 2019-08-18 11:16:35   一,電流檢測電阻的基本原理   根據歐姆定律
  • 從成本角度,單晶將壓倒多晶!
    一、單晶將成為主流——金剛線切割的蝴蝶效應早在2年前的文章《金剛線切割的蝴蝶效應》中介紹了,金剛線切割猶如蝴蝶的翅膀,它的扇動,最終在光伏行業引發的風暴,就是徹底扭轉單多晶格局!因此,這種情況下,單、多晶組件成本幾乎無差別!單多晶組件成本無差異,應用端有0.18元/W的合理差價。因此,在未來成本需要進一步下降時,多晶組件顯然競爭力!然而,這僅僅是組件一個環節。矽片環節,存在類似的情況。
  • 一文看懂IBC太陽能電池技術
    一文看懂IBC太陽能電池技術 1975年,Schwartz首次提出背接觸式太陽電池,最初應用於高聚光系統中。經過多年的發展,研發出了交叉指式背接觸(IBC,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太陽電池。
  • 一文看懂三大指紋識別原理 光學屏幕指紋強在哪?
    其原理是利用矽晶圓在和我們皮膚上電解液接觸的時候後形成電場,同時指紋在微觀上是高低不平的(肉眼不可見),這時候傳感器就可以記錄下指紋的形狀,以供解鎖使用。超聲波指紋識別既然是超聲波指紋識別,那實現原理自然就離不開它了。超聲波指紋識別與電容式指紋識別原理不同,因為超聲波具有穿透性,指紋模組發出的特定頻率的超聲波掃描手指,利用指紋的不同對超聲波反射的不同,能夠建立3D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