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全過程確定五個時(圖)

2020-11-21 搜狐網

  由於地球軌道與月球軌道有一個5度的夾角,在特定的時間月球會運行至一個特別的位置,令太陽、月球及地球連成一線,這時月球剛好遮掩了太陽的光球,這樣便形成一次日食。

  由於地球軌道與月球軌道有一個5度的夾角,在特定的時間月球會運行至一個特別的位置,令太陽、月球及地球連成一線,這時月球剛好遮掩了太陽的光球,這樣便形成一次日食。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

  初虧

    由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亮的東邊緣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月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食既

    從初虧開始,就是偏食階段了。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

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

  在太陽將要被月亮完全擋住時,在日面的東邊緣會突然出現一弧像鑽石似的光芒,好像鑽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閃耀光芒,這就是鑽石環,同時在瞬間形成為一串發光的亮點,像一串光輝奪目的珍珠高高地懸掛在漆黑的天空中,這種現象叫做珍珠食,英國天文學家倍利最早描述了這種現象,因此又稱為倍利珠。這是由於月球表面有許多崎嶇不平的山峰,當陽光照射到月球邊緣時,就形成了倍利珠現象。倍利珠出現的時間很短,通常只有一二秒鐘,緊接著太陽光就全部被遮蓋住而發生日全食了。

  日全食時,大地變得昏暗,獸驚歸巢穴。這時天空中就會出現一番奇妙的景色:明亮的星星出來了,在原來太陽所在的位置上,只見暗黑的月輪,在它的周圍呈現出一圈美麗的、淡紅色的光輝,這就是太陽的色球層;在色球層的外面還瀰漫著一片銀白色或淡藍色的光芒,這就是太陽外層的大氣—日冕;在淡紅色色球的某些地區,還可以看到一些向上噴發的像火焰似的雲霧,這就是日珥。日珥是色球層上部氣體猛烈運動所形成的氣體「噴泉」。色球層、日餌、日冕都是太陽外層大氣的組成部分,平時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以觀測到,但在日全食時,這些現象可以看得特別清楚。

  生光

    食既以後,月輪繼續東移,當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時,就達到食甚。對日偏食來說,食甚是太陽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時刻。月亮繼續往東移 動,當月面的西邊緣和日面的西邊緣相內切的瞬間,稱為生光,它是日全食結束的時刻。在生光將發生之前,鑽石環、倍利珠的現象又會出現在太陽的西邊緣,但也是很快就會消失。接著在太陽西邊緣又射出一線刺眼的光芒,原來在日全食時可以看到的色球層、日珥、日冕等現象迅即隱沒在陽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陽光重新普照大地。

  復圓

    生光之後,月面繼續移離日面,太陽被遮蔽的部分逐漸減少,當月面的西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切的剎那,稱為復圓。這時太陽又呈現出圓盤形狀,整個日全食過程就宣告結束了。

  日偏食的過程和日全食過程大致相同,由於它只發生偏食,因此就只有初虧、食甚和復圓,而沒有食既和生光這兩個階段。日環食則同樣有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和復圓等階段。

  天文臺對日全食或日環食進行預報時,往往要把這五個階段的時間報告出來。人們根據這些報告就可以了解整個日食的過程,並進行觀測。至於日偏食,天文臺在預報時,當然就只給出初虧、食甚和復圓這三個時刻。

  我們在日食的預報中,常常還可以看到「食分」這樣一個詞,它是用來表示日食的程度。對於日食而言,食分並不表示太陽圓面被遮俺的面積,而是表示日面直徑的被遮部分與太陽直徑的比值。以太陽的直徑作為1,如果食分為0.5,這就表示太陽的直徑被遮去了一半;如果食分為1,那就是太陽的整個圓面被遮住,那就是日全食。很顯然,食分越大,日面被遮掩的程度就越大。日偏食的食分是小於1.0的,日全食的食分是1.0。

  食帶 月影掃過的地方。日食的時間長短,同月球影錐在地面上移 動的速度以及地球的自轉方向有關。以日全食來說,由於月球的視直徑僅略大於太陽,同時月影在地面移 動速度很快,因此日全食的時間是很短暫的。在全食帶的某個地點所看到的日全食時間通常只有兩三分鐘,最多不超過7分鐘。如果全食帶經過赤道附近地區,日全食時間就可延續到7分40秒,這時是觀測日全食的最好機會。

  在發生日環食時,月亮總是位於遠地點附近,這時月亮運行的速度較慢,因此日環食的時間比較長,如果日環食發生在赤道附近,那麼在赤道附近觀測日環食的時間可長達12分42秒。

  就全球範圍來說,如果把月亮半影開始遮掩日面的時間計算在內,日食時間的長度由初虧至復圓的整個過程可長達三個半小時。

  日偏食的時候,由於月影範圍大於其本影,食相經過的時間長短要視食分的大小而定,食分愈大,時間也就愈長。

  由於月亮的影錐又細又長,所以當它落到地球表面時,所佔的面積很小,至多不會超過地球總面積的萬分之一,它的直徑最大也只有二百六十多千米。當月球繞地球轉動時,影錐就在地面上自西向東掃過一段比較長的地帶,在月影掃過的地帶,就都可以看見日食。所以這條帶就叫做「日食帶」。帶內發生日全食的,就叫全食帶;帶內發生日環食的,就叫環食帶。可以看到偏食的範圍很廣闊,已經不像一條帶子,而是很大的一片地區。

  全食帶是一條寬度不過二三百千米,長約數千到10000千米的狹窄路徑(有時全食帶的寬度甚至只有幾千米),只有在全食帶掃過的地區才能看見日全食或日環食的發生。全食帶的兩旁是較廣闊的半影掃過的地區,在這些地區內可見偏食。離全食帶愈近的偏食區,所見偏食程度愈大;離帶愈遠,可見偏食程度愈小;半影區以外的地方是看不見日食的。

  由於月球是由西向東運行,所以它的影子也是沿同一方向運行,因此各地看到日食的時間是不同的。當地面上的西部地區已經處在黑影區域內,這一地區的人已經看到日食時,東部地區的人卻不能同時看到日食,得在月影向東移來後才能看到日食。所以,西部地區的人總是比東部地區的人先看到日食。

  日食每年都有發生,但由於全食帶是一條狹窄的影帶,據估計,平均每200~300年,某一地區或城市才有機會被全食帶掃過,所以,對住在一個城市的人來說,一生可能未看到過一次日全食。 

(責任編輯:趙裡鵬)

相關焦點

  • 日食全過程(圖)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  初虧 由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亮的東邊緣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月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 日食的發展過程(圖)
    我們知道,日食是月球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的正常現象
  • 日全食全過程五個時期是什麼 圖解日全食形成過程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分為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日全食全過程圖片視頻  初虧  由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食既  從初虧開始,就是偏食階段了。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
  • 從初虧到食甚,帶你「雲回看」日食全過程
    北京時間2020年6月21日下午,一場罕見的「金邊日食」天象將在天空上演!為了見證觀測日環食、日偏食現象及夏至日「立杆無影」的奇妙景觀,廣州市民各式裝備齊上裝,長槍短炮、手機、望遠鏡全用上了。看看大家都拍到哪些美圖↓ ↓ ↓   拍攝:市民史麗萍。
  • 圖解日全食全過程(圖)
    圖解日全食全過程(圖) 2009年07月22日10:08 [我來說兩句] [字號:大 中 小] 日食還未發生時的太陽  黃俊輝 攝日虧初期  新華社記者 周衡義 攝日虧   新華社記者 周衡義 攝
  • 日食時氣象變化不會影響健康(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顏昕 劉曉林報導  7月22日,我國將出現罕見的日食奇觀。其中全食帶覆蓋了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長江流域,直接觀看到日全食的人數可能創造歷史之最。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天文、氣象條件共同決定了日全食的最佳觀賞地點,日全食發生時溫度溼度短時間變化不會影響人體健康。他同時提出,因為日全食發生在人口非常密集的地區,對社會、生活各方面有相當的方面都會產生影響,公共和相關行業要根據自身需要做好應急準備。  李競說,日全食發生時全食帶地區溫度會下降,人體會有變涼的感覺但不會太強烈,別的地區溫度不會降低。
  • 圖解:日全食的全過程是怎樣的?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  初虧由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亮的東邊緣剛接觸到太陽圓面的瞬間(即月面的東邊緣與月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食既從初虧開始,就是偏食階段了。
  • 市民拍下日偏食全過程 太陽似被咬一口(圖)
    青島觀象臺組織市民進行觀測,並利用投影法拍攝到了日偏食的全過程。據青島觀象臺工作人員介紹,下一次我國境內條件較好的日全食在2035年。    準備 提前預約看日偏食    昨日上午,青島天氣晴朗,非常適合觀測日食天象。據了解,本次日食天象的全食帶起始於印度洋東北部,經過印度尼西亞的多個島嶼,以及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在太平洋東北部結束。
  • 2017 全日食,你準備好了嗎?
    全日食將橫跨美國和附近海洋。雖然這種日食在世界各地並不罕見,但發生在你身邊的機會相當小,而且經常是一生一次的事,除非你經常週遊世界。南邊的48個州郡可以驅車前往觀看今年的日全食。我們可以利用 Wolfram 語言中的 3D 圖形來逼真模擬可視化這個事件。
  • 日食的名詞解釋
    所以只有在朔日,當月球運行到黃道和白道的升交點和降交點附近時,才會發生日食。日食分為全食、偏食、環食三種,並且只能在狹窄的地帶內看到。在南北極地區只能看到日偏食,而要想在這裡看到日全食,需要等上大約1年半的時間。每年至少會發生兩次日食,最多不會超過五次,如果出現了五次,那麼一定都是日偏食。
  • 今年最後一次日食沒看到?我們替你拍下全過程
    這不,「天空劇場」也上演了一場收官大戲——壯觀的日食! 戳視頻看日偏食全過程 視頻|北青報記者 高曌 梁天伊 今天北京天氣晴好,比較適宜觀測,不少小夥伴都拿出裝備,開始了追日行動。
  • 世紀日食明登場 全食帶多陰雨南北晴
    北京廣州天氣晴朗,安徽人工消雨  根據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明日日全食帶內的眾多地區,尤其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觀測到日食的可能性偏小。氣象臺分析指出,今天後半夜,長江三角洲將有一次降水過程,明天上午將是陰雨天氣,觀測到日全食的可能性很小。  此外,長江中上遊地區上空也有較厚的雲層,但也可能有個別地區雲層較薄,比如湖南湖北等地的情況要好一些。
  • 2019年日食(就是明天!)全揭秘
    但每次日食都不同,今年的日食自然也會帶來不同的機會和挑戰。以下是科學家們面臨的一些挑戰和潛在的回報。對於科學家來說,觀察日全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夠看到日冕,只有當太陽的明亮光碟被阻擋時,暗淡日冕的等離子絲狀結構才能被看到。
  • 怎樣觀測日食(圖)
    太陽是一個發出極度強光的天體,因此對日食進行觀測時,千萬不可用肉眼直接觀看,即使日偏食的時候,當太陽光被遮掩得只剩下彎彎的一部分時,還是不要用肉眼直接觀測,否則會被強烈的陽光刺傷眼睛。  究竟用什麼方法觀看日食才是最安全的呢?在這裡介紹一下一般天文愛好者所常用的幾種方法。
  • 觀看日食需要哪些裝備?(圖)
    據說地球上每年都會發生2~5次日食,其中日全食的概率約為1/4。然而全食帶是非常狹窄的,所以對於固定地點的觀測者需要幾百年才會等到一次日全食。「深圳天文」君提醒,目視觀測日食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必須藉助專門的濾光片或日食觀測眼鏡,以防陽光灼傷眼睛。 不囉嗦,直接看圖 圖1、要藉助專門的濾光片或日食觀測眼鏡。
  • 日食來了!全國各地師生上演鬥圖大賽!
    什麼是日食? 日食,也是我國古代俗稱的「天狗食日」,其實是月球剛好擋在太陽、地球正中間,三者處於一條直線,太陽光被月球遮住,部分或全部無法抵達地球,就會產生日食現象。
  • 今年最後一次日食沒看到?我們替你拍下了全過程!附送"網友追日...
    這不,「天空劇場」也上演了一場收官大戲——壯觀的日食!戳視頻看日偏食全過程↓視頻|北青報記者高曌 梁天伊昨天北京天氣晴好,比較適宜觀測,不少小夥伴都拿出裝備,開始了追日行動。據天文學家介紹,這次日食,月亮半影10時56分左右進入西藏阿里地區,而後月亮半影向東北掃過中國全境,全國都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
  • 什麼是日食,其意義何在?觀看日食時需注意什麼?聚焦21日日食
    日食,又叫做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在民間傳說中,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全環食。觀測日食時不能直視太陽,否則會造成短暫性失明,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永久性失明。
  • 日食的拍攝技巧
    首先要選好拍攝地點,然後提前踩點來確定如何取景。當然,充足的電量是您拍好照片的基礎。  天文攝影最簡單的方法是用相機直接拍攝。在拍攝太陽時,許多照相機的長焦端都可以拍到較大的圖像,那麼在非全食階段,您只需要將濾光片罩在相機鏡頭前就可以輕鬆拍攝。如果您使用墨水盆法或者望遠鏡投影法觀測日食,那麼直接把看到的映像拍下來即可。至於日全食的拍攝,直接用相機對著太陽那裡拍就行了。
  • 一次日食能持續多久?
    日食的時長取決於多個因素,比如本次日食是日全食還是日偏食,日食發生時的地月距離、日地距離等等。地月距離決定了月亮的表觀大小以及月球的速度,而日地距離決定了太陽的表觀大小。一般來說,日食從初虧到復圓需要幾小時,而全食時間(太陽完全被遮擋的時間)為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