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時氣象變化不會影響健康(圖)

2021-01-13 搜狐網
  中國氣象報記者顏昕 劉曉林報導

  7月22日,我國將出現罕見的日食奇觀。其中全食帶覆蓋了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長江流域,直接觀看到日全食的人數可能創造歷史之最。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天文、氣象條件共同決定了日全食的最佳觀賞地點,日全食發生時溫度溼度短時間變化不會影響人體健康。他同時提出,因為日全食發生在人口非常密集的地區,對社會、生活各方面有相當的方面都會產生影響,公共和相關行業要根據自身需要做好應急準備。

  李競說,日全食發生時全食帶地區溫度會下降,人體會有變涼的感覺但不會太強烈,別的地區溫度不會降低。大部分地區,溫度不會降低太多。特殊的情況下也許會有較大的變化,但也不會出現極端變化。日全食發生時溼度會突然增大。但是,溫度、溼度的變化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為溫度下降的持續時間短,而且發生在夏季,幾分鐘後會迅速回溫;溼度的突然增大也僅僅只會使人有較大的潮溼感。

  「這次的日全食恰恰發生在國際天文年,是一次覆蓋地區非常廣泛,觀賞人口眾多的天文奇觀,具有極大的觀賞價值。」李競說,建議普通公眾在觀賞日全食前多了解相關的科普知識,特別是如何進行安全觀賞。例如,選用什麼工具進行觀賞,觀賞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等。他說,中國科協歸納的「五要」與「五不要」可以很好地指導公眾如何進行觀賞。「五要」指:要使用專業日食觀測眼鏡;要使用小孔成像觀測;要使用望遠鏡投影觀測;要每觀測3分鐘,要讓眼睛休息30秒以上;全食階段,當太陽被完全遮蔽時,才可以用肉眼觀測。「五不要」指:不要使用日常的太陽墨鏡、煙燻玻璃片觀測太陽;不要使用水盆或油盆觀測太陽;不要使用望遠鏡直接觀測太陽;不要使用黑色膠片觀測太陽;「非全食階段」絕對不可以用肉眼直接觀測太陽。

  他說,日全食發生時整個天空會一片漆黑,建築、運輸等行業都需提前做好安全應對措施,防止「黑夜」造成安全事故;司機在日全食發生後,不要驚慌,應立即打開車燈減速小心駕駛;高空作業者也要避免突然伸手不見五指而發生事故。

  關於最佳觀賞地點,李競說,最佳觀賞地點需要具備3個條件。首先必須位於全食帶,只有全食帶才能觀賞到日全食。其次是食延的長度,食延越長為普通公眾提供的觀賞時間越久,同時研究人員也可以取得更多的觀測資料。由於地球是逆時針方向自轉,這次從地理位置看越往東食延越長,例如上海、蘇州、嘉興比雅安觀賞的時間長。最後必須天氣條件好,萬裡晴空是最好的。否則即使位於全食帶、食延又長的地點,如果出現大片烏雲遮住太陽,或者出現陰雨也無法進行觀賞。所以公眾在觀賞前應注意收看或者收聽天氣預報。  

(責任編輯:顏昕)

相關焦點

  • 氣象部門觀測日食,是跨界嗎?有種「天氣」,很特殊!
    空間天氣概念示意圖 來源: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目前為止,國際上較為主流的定義為:太陽上和太陽風、磁層、電離層和熱層中能影響空間、地面技術系統的運行和可靠性,以及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狀態。簡而言之,空間天氣是指空間環境中的災害性天氣狀態,條件或者事件。
  • 多圖!用氣象監測手段看日食,是種什麼體驗?
    今天,大家被2019年最後一次日食刷屏了嗎?話不多說先看一下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監測的日食↓↓除了衛星氣象部門還通過其他方式「關注」日食↓↓日食的本質就是太陽、月球、地球恰好處在一條線上從地球上看去太陽被月球遮擋住而出現的天象你知道嗎?氣象部門監測日食是「常規操作」!
  • 怎樣觀測日食(圖)
    太陽是一個發出極度強光的天體,因此對日食進行觀測時,千萬不可用肉眼直接觀看,即使日偏食的時候,當太陽光被遮掩得只剩下彎彎的一部分時,還是不要用肉眼直接觀測,否則會被強烈的陽光刺傷眼睛。  究竟用什麼方法觀看日食才是最安全的呢?在這裡介紹一下一般天文愛好者所常用的幾種方法。
  • 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全球變暖直接影響健康
    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氣象學會醫療氣象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式功、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王敏珍、董繼元表示,氣候變化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各種氣象因素作用於人體而產生的,主要表現為光、熱、水、氣等氣象要素通過人體感受器官對人體產生影響。當這些感受器官接受了來自大氣環境的刺激後,會引起體內的一系列反應。  但並不是所有個體都會有一致的反應。
  • 異常氣象變化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影響大
    氣象是組成人類生活環境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變化最快、最複雜的要素之一。人類生活在這種氣象多變的環境中,生理和心理時時都在受其影響。劇烈的氣象變化甚至會使部分人產生生理和心理疾病。
  • 日全食將會帶來這些變化 8種植物可能會有異象
    日全食發生時,在短短的幾分鐘裡,溫度會驟然下降,哪些地區的溫度會下降?除了溫度驟降外,別的氣象要素會不會發生變化?昨日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的專家們也對此做出解讀,專家們表示:天文、氣象條件共同決定了日全食的最佳觀賞地點,日全食發生時溫度溼度短時間變化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 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圖)
    由於全球變暖,北冰洋在最近幾十年發生了明顯的異常變化。圖/新華社  據新華社電 今日是世界氣象日。2007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在氣象日來臨之際撰文表示,這個主題明確表達了國際氣象界對極地氣象和全球氣候變化的高度重視,考察研究極地對於認識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大意義。
  • 氣候變化影響人體健康和社會安全
    由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生態環境的急劇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人類健康。而當人類健康普遍受到影響時,則在一定範圍內影響到「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因此,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勢必會影響到某個社區群體,進而影響到社會安全或公共安全。
  • 夏至看罕見「金邊日食」,錯過等十年!
    以上圖中貫穿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北京、天津的指示線為例,這些地區最大食分約為0.6。食分是指被食天體在食的過程中變暗淡部分在直徑上的分數。如果天氣條件良好(上圖藍色區域表示觀測氣象條件較好,雲量較少),就可以見到偏食。下圖是中央氣象臺特意製作的日環食觀賞預報圖:觀賞日食需要天氣晴朗、雲量少、較高的大氣透明度。
  • 日食全過程確定五個時(圖)
    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此時整個太陽圓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開始的時刻。  天文臺對日全食或日環食進行預報時,往往要把這五個階段的時間報告出來。人們根據這些報告就可以了解整個日食的過程,並進行觀測。至於日偏食,天文臺在預報時,當然就只給出初虧、食甚和復圓這三個時刻。  我們在日食的預報中,常常還可以看到「食分」這樣一個詞,它是用來表示日食的程度。對於日食而言,食分並不表示太陽圓面被遮俺的面積,而是表示日面直徑的被遮部分與太陽直徑的比值。
  • 「金邊日食」今日現身,成都能不能看到?氣象局回應了……
    6月21日上午5時44分,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如期而至。今年夏至日趕上農曆五月初一,還撞上了父親節。月亮終於抓住機會,跑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在天宇上演一場罕見的夏至日日環食,這也是本世紀唯一一次中國境內可見的夏至日日環食。@成都氣象 回應很多人最關心的是成都能不能看到?
  • 觀看日食需要哪些裝備?(圖)
    「深圳天文」君提醒,目視觀測日食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必須藉助專門的濾光片或日食觀測眼鏡,以防陽光灼傷眼睛。 不囉嗦,直接看圖 圖1、要藉助專門的濾光片或日食觀測眼鏡。 圖2、如果要通過望遠鏡觀測日食,一定要在物鏡前端加裝巴德膜減光。
  • 日食暴雨彩虹刷屏 昨天福州人的朋友圈「很忙」
    昨日14時44分,日偏食初虧開始,不斷有市民在微信朋友圈發出日食照片。15時30分,隨著日食初虧範圍擴大,市區已如黃昏。此時,朋友圈裡曬出的太陽,已從最初被咬了一口的「月餅」,逐漸變成宛如C形的「新月」,朋友圈「日食攝影大賽」精彩紛呈。
  • 「金環」日食上演!你真的了解日食嗎?帶你科學了解日食現象
    >要想明白這三者之間的區別,我們還得看下面這一幅圖。日食觀察位置演示這張圖科學解釋了在不同的位置,我們看到的日食景象也不同,金星凌日日食會帶來什麼影響呢?當然不是災難,可能會有些微小影響,比如夜行的昆蟲動物醒來,溫度少許下降,溼度增加,短頻信號受到少許幹擾。但對人們生活基本沒有任何影響,只可能影響到某些專業科學實驗測量,所以我們大可不必擔心。
  • 美國探測器最新發現:火星日食時,地面竟然會發生傾斜
    important}【ALENG 自媒體】9月6日午間自媒體專稿,對於地球人類來說,日食是一種常見的天文現象,當月球運行至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地球上就會發生日食現象。理論上講,但凡擁有衛星的行星,都可能發生日食現象,火星正是如此,日食對於火星來說,是一個比地球上更為常見的天文現象,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影響,也與地球上迥然不同,日前,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InSight)火星探測器,就發現了火星日食期間的一個奇怪現象:日食會對火星地表結構造成重大影響。
  • 日全食的發生原因及影響
    其中日全食和日環食不會在地球上同時被看到。日全食的過程包括五個時期。全食離開我國後,將進入太平洋,北京時間12時17分左右在東南太平洋海域結束。3.日食對電離層的影響電離層是由於太陽輻射電離了大氣的中性粒子,使得高層大氣中出現了大量的自由電子和離子。無線電廣播和通訊依賴於地球高層電離層對無線電波的反射。觀測已經證實,太陽光被月球遮擋時,日全食地區上空的電離層天氣有明顯變化。
  • 氣候變化影響加重,2020年氣象災害屢破紀錄
    英國公益團體基督教救濟會28日發布報告,列舉今年十大氣象災害事件,包括澳大利亞山火失控、大西洋颶風次數創紀錄。這些災害導致至少3500人死亡、超過1350萬人流離失所,可獲保險理賠的財產損失達1500億美元,未投保的損失則更多,顯示氣候變化的長期影響正在加劇。
  • 日福島核電站事故對我國公眾健康不會產生影響
    截至昨天16點,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根據最新氣象分析,未來三天日本核電站事故釋放的放射性物質對我國沒有影響。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結果沒有發現異常,海洋環流分析福島附近海流緩慢向偏南方向移動。未來三天日本核電站事故對我國海域環境無影響。
  • 持續很短時間的日食,給人類帶來了什麼影響?
    日食是什麼 日食也被人們稱作為日蝕,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天文奇觀景象。是太陽、月球和地球運動後產生了特殊位置變化,出現的奇特天文奇觀。 那麼日食可以給地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經過科學家的證實日食確實不會在地球直接引起地質災難,但日食卻有可能成為引發地質災害的部分誘因。
  • 持續短時間的日食,給人類帶來了什麼深遠影響?
    日食是什麼日食也被人們稱作為日蝕,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天文奇觀景象。是太陽、月球和地球運動後產生了特殊位置變化,出現的奇特天文奇觀。隨後還有許多古人認為日食的出現也象徵著當時的人們將要遭遇某種災難,並且逐漸演化出了更加繁瑣的祭祀手段,來祈求太陽重新綻放光輝,不要危害四方。隨著帝王君主統治階級的出現,膜拜日食也慢慢成為了一種國家祭祀行為。那麼日食可以給地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經過科學家的證實日食確實不會在地球直接引起地質災難,但日食卻有可能成為引發地質災害的部分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