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日食是月球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的正常現象。在陽光照射下,當月球背向太陽的方向拖著的影子掃過地面時,在月球影子掃過的地區的觀測者便可以看到日食。
月球拖著它的影子以大約1千米/秒的速度自西向東移動,地面上的觀測者隨著地球自轉也在東移,但地球自轉的速度(在赤道上大約0.5千米/秒)小於月影在地面上移動的速度,因此在地球上出現的日食是由西向東先後發生的。
由於月球自西向東繞地球轉動,日食總是從日輪的西邊緣開始,向東邊緣發展。日全食的發展會經歷以下五個階段:月輪的東邊緣和日輪的西邊緣相切時稱為「初虧」,這是日食的開始;月輪的東邊緣和日輪的東邊緣相切,就是「食即」,它是全食的開始;日輪和月輪的中心相距最近時,稱為「食甚」;此後月輪繼續東移,月輪的西邊緣和日輪的西邊緣相切的瞬間稱為「生光」,全食告終,被遮住的日輪開始露面;到月輪的西邊緣和日輪的東邊緣相切時,叫做「復圓」,月輪開始完全離開日輪,整個日食過程到些結束。日偏食只有初虧、食甚和復圓三個階段。日全食時月輪僅略大於日輪,因此,全食的階段很短,最長7分鐘,一般只有二三分鐘。但整個日食過程,從初虧到復圓可以持續2小時以上。
圖片說明:日食的形成原理
本文來源:中國探月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