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5個豐收節分會場快樂聯播

2020-12-05 中國江蘇網

22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十六屆中國·南京農業嘉年華開幕。 記者 樂 濤攝

南京八卦洲 變身大花園

「我們7點就從燕子磯出發了,8點趕到八卦洲,看,這是剛買的陽光玫瑰葡萄,多新鮮!」22日,家住燕子磯的柏奶奶約上「老姐妹」,一大早坐上跨江公交車,來到八卦洲逛農業嘉年華。

當天上午,中國農民豐收節暨中國·南京農業嘉年華在棲霞區八卦洲街道陌上花渡園區舉行。本屆農業嘉年華以「樂享生活 共贊小康」為主題,開展百合花展、地標美食展、農產品採購季、民俗農事體驗和花海藝術節5大主題活動,活動將持續到10月底。

藉助嘉年華的「東風」,八卦洲從曾經以蘆蒿種植為主打的「菜籃子」,變成了如今以果蔬、苗木、花卉等多樣種植、栽培為主導產業的「大果園」和「大花園」。看著島上車流穿梭、展館內人頭攢動,南京緣派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陽光玫瑰」種植大戶周福安說,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戰疫情防大汛,他家葡萄基本沒有減產,產量大約40萬公斤。

陌上花渡百合館裡香氣撲鼻、群芳爭豔。「我們特意調整了花期,讓百合在國慶期間綻放。」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騰年軍來島上掛職已3年。百合館內集中展示他的團隊在洲上培育的100多個品種的百合花。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用現代農業科技賦能農業。洲上花卉企業傳來了豐收的好消息:應用騰教授團隊的切花百合高效栽培計劃,一畝效益提高2萬元。

連續4年作為這一農業嘉年華主會場,這座江中麗島積累了一大批「鐵粉」,一年遊客逼近200萬人次。「如今的八卦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美麗。我們拆除取締落後產能,恢復7.12公裡長江岸線,加大生態環境整治和修復力度,推動八卦洲向『城市後花園』轉型。」棲霞區委書記黎輝說。

仇惠棟

宜興村企多 富民又強村

9月22日上午,宜興市徐舍鎮美棲花田人頭攢動,中國農民豐收節宜興主會場活動在這裡舉行,羊肉、百合、大閘蟹、豬婆肉、無花果等一大批宜興特色農產品組成的豐收集市圍滿了人。

「臨近國慶中秋,大閘蟹訂單同比增長三成,價格也漲了一成。」在和橋鎮的展位前,宜興市鑫洋水產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輝喜逐顏開,他所在的王母橋村靠近滆湖,有多年養螃蟹史,拿下全國河蟹大賽「金蟹」獎,「現在全村養殖螃蟹3000多畝,200多戶村民參與,畝均產值多的上萬元。」

一個村,一個強有力的「造血」項目,就能帶富一群人。驅車進入徐舍鎮芳莊村,很遠就能看見田間一大片黑色大棚,這就是村裡新引進的秀珍菇培育基地。走進大棚,幾十位工人正在採摘秀珍菇。「秀珍菇肉質脆嫩,口感特佳,營養價值高,每500克出廠價8元到9元。」項目負責人夏斌說,目前共有41個大棚,每天產量在2000多公斤,銷往無錫、杭州、上海等地,供不應求。

秀珍菇需要24小時值班看護,村裡僱傭50多位村民。「65歲的李玉芬在基地上班,每個月工資能有4000元。「年輕的時候一直在家務農帶小孩,沒想到老了還能上班,工資還不少!」依託特色農業項目,芳莊村今年村級收入預計可達200萬元,比去年增長約40%。

推動村企強村富民,今年宜興實施「村企共發展 同奔現代化」行動。截至目前,全市247個村(涉農社區)都與相關企業建立了聯建關係,78個村與企業籤訂了聯建協議,在建項目56個,總投資18.6億元。

浦敏琦

水鄉興化 稻黃蟹肥

稻黃蟹肥,正是一年好「豐」景。興化市海南鎮農民豐收節現場,舞臺就搭在水中央,小船划過舞臺前的水域。「興化連續3年承辦豐收節活動,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興化市市長方捷說,今年興化糧食產量創新高,大閘蟹牽手滬寧線高鐵,農產品地理標誌集體商標再度「擴容」:在興化大米、興化大閘蟹、興化大青蝦、興化小龍蝦、興化龍香芋、興化香蔥、興化麵粉基礎上,再增兩個——興化大魚圓、興化荷藕。

興化「農民豐收節」農民看、農民演,海南鎮13個村共有220人參與演出,現場設了蟹市、米市。在村民潘桂英攤位前,一個個龍蝦活蹦亂跳,她和老伴在村裡承包近30畝水面,一年能掙10多萬元。

「九月興化換金裝,膏多蟹肥足斤兩」「我們和物流公司合作,全國會有更多城市享受到興化螃蟹的專機專列配送服務」「千家萬戶味飄香」……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直播帶貨在興化風行,舉辦了千名淘寶主播培訓暨直播帶貨技能大賽,其中有10位網絡主播脫穎而出。網絡主播們「手機變為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現場為興化大閘蟹「打call」。

「興化是全省水產養殖大市。光是劉澤村,全村630戶中就有近300戶從事水面養殖,去年人均年收入約2.6萬元。」海南鎮黨委書記施康振告訴記者,藉助此次舉辦豐收節的契機,將加快萌寵樂園、研學基地以及民宿、農家樂等建設,讓遊客留下來,讓人氣旺起來,讓鄉村旅遊成為致富增收「新引擎」,助力村民大步奔小康。

史道智 董 鑫 趙曉勇

射陽河畔 菊香四溢

菊花茶、農民畫、富硒米、金銀花……9月22日下午,射陽縣鶴鄉菊海現代農業產業園成了歡樂的海洋,「鶴舞菊海,歡慶小康」射陽農民豐收節在這裡啟幕。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條」。走進十裡菊香主題館,菊花是主角。鮮切花、盆栽、幹菊,品種不一的菊花讓偌大的主題館花香沁人,綻放在杯中的菊花清香四溢,令參觀者神清氣爽。主題館入口處,是正在直播當地特色農產品的網紅主播,他們通過網絡來助農促消費:「我們今天的直播現場是在江蘇射陽縣洋馬鎮,這裡是全國著名的藥材之鄉,我現在位於鶴鄉菊海農業園,這些金絲皇菊、胎菊不僅可泡茶,還可以做菊花米酒、菊花枕,包括藥膳………」

66歲的倪同兵是射陽縣盤灣鎮振陽村二組村民,這位腿有殘疾的獨居老人戴著「勵志脫貧戶」的紅綬帶上臺接受表彰,拿著「紅本本」的他特別開心。倪同兵原是村裡有名的低收入戶,靠種地維持生活。這些年,村裡動員他把理髮的老手藝拾起來,並為村裡110多位老人理髮,理髮費用全由村裡出。「一年下來,我靠自己的雙手,光理髮就有3500元的收入。」

南桑、北蒜、東漁、西糧、中蔬菜……作為農業大縣,射陽已連續9年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年產糧食150萬噸,漁業經濟總量江蘇第五,優質大閘蟹苗佔國內市場總產量70%以上,縣內菊花種植面積佔全國50%以上,農產品的質量、品牌和競爭力也得到顯著提升。稻花香裡說豐年,射陽河畔菊花香。這個季節,屬於那些為豐收而辛勞付出的人們。 卞小燕

洪澤湖畔 漁鼓喧天

9月22日8時28分,洪澤湖畔傳來陣陣氣勢恢宏的鼓樂聲。按照百年來洪澤湖漁民的習俗,這樣由1面直徑兩米的大鼓、19面中鼓擂出的漁家鼓樂,只有在漁產豐收等重要場合才出演。當天,洪澤漁家大鼓作為農民豐收節分會場開幕式的首場表演,不僅傳遞了濃濃的豐收喜悅,也擂出了漁民們奔小康的精氣神。

直播鏡頭前,帶貨能手們優雅地掰開蟹殼,向網友們解說洪澤湖大閘蟹的生長環境,展示飽滿的蟹肉和流油的蟹黃,直播界面緊接著就被「饞哭了」「在哪下單」等留言火爆刷屏。

開幕式上展示的500隻螃蟹,均由洪澤湖連續兩年培育出當地「蟹王蟹後」的養蟹大戶董繼富提供。董繼富一手高舉一隻九兩重的公蟹,收穫了在場觀眾的陣陣驚嘆。「這次展示的大閘蟹都經過我們的精挑細選,品質上乘、膏肥黃厚。」董繼富說,今年是大閘蟹的豐收年,氣溫十分適宜大閘蟹生長,他承包的2000畝蟹塘,平均每畝增產了15公斤左右,現在三兩重的母蟹、四兩重的公蟹平均售價都在80元以上,而且價格還在漲。

活動現場,「淮安紅椒」「淮陰黑豬」「金湖三寶」「漣水雞糕」等產品令人目不暇接。蔣壩魚圓的參展點,參展商們現場煮製魚圓、魚餅,消費者可先品嘗後購買。「魚圓口感細嫩,回家烹製也很簡單,忍不住多買幾罐帶給老人孩子嘗一嘗。」山東遊客殷先生說。「剛開幕不到兩小時,我們現場銷售額就破了2000元。」洪澤水釜城食品公司的參展商潘琴說,近年電商經濟越來越火熱,公司每年有60%以上的訂單是從網上下達的。「網上銷售靠的是知名度和口碑,這些都離不開咱們的本土產品宣傳。豐收節、大閘蟹節的舉辦,讓我們這些養殖戶和加工商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潘琴說。 張莎沙

相關焦點

  • 陳星華魯朝陽歌曲《豐收在望》被360多萬個視頻用作背景音樂
    本網11月26日訊 歌星陳星華、魯朝陽的歌曲《豐收在望》在抖音、快手平臺總共被360多萬個視頻用作背景音樂,而且還在不斷快速增長。部分視頻單個播放量高達數百萬次,個別視頻播放量過千萬次。有很多明星、網紅的短視頻作品也用《豐收在望》作背景音樂。
  • 豐收在望!江蘇多地早熟品種水稻開鐮收割
    原標題:豐收在望!江蘇多地早熟品種水稻開鐮收割 金秋時節,豐收在望。這兩天,省內多地的早熟品種水稻已經開鐮收割,處處一片忙碌的豐收景象。 在蘇州張家港南豐鎮永聯村的早稻田裡,8臺聯合收割機開足馬力,馳騁在田間,其中有2臺收割機的駕駛室內空無一人,這是永聯村今年最新引進的智能無人收割機。 豐疆智能江蘇片區經理盧書冕說:「運用北鬥導航技術,可以實現整個收割過程的一個自動化和無人化。
  • 航拍秋收:江蘇各地農作物喜迎豐收
    首先收割的早稻品種是甬優2640,南通市農委驗收組對收割的首個田塊進行了測產驗收,通過現場丈量田塊面積、收割、過磅稱重、測定雜質與籽粒含水率實際收穫畝產量772公斤。南通市海安縣曲塘鎮周橋村村民孫桂喜表示,農技站經常下田查看,收成一年比一年好,芝麻開花節節高!   泰州興化水稻種植面積為137.97萬畝,由於品種選擇、播栽技術和田間管理等方面措施得當,豐收已成定局。
  • 江蘇新聞聯播2015年05月24日07時00分
    江蘇新聞聯播2015年05月24日07時00分 2015年05月24日 07:31:31 | 來源:937江蘇新聞廣播
  • 海捕梭蟹"答記者問":蟹中模特隊 會場螃蟹為啥貴
    記者:我剛才現場量了一下,一隻八兩左右的會場蟹,蟹鉗展開後,連身體總長超過半米,不愧是蟹中「模特隊」的!你們靠顏值就能吃飯啊!會場梭蟹:打住!我們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但更注重的是內涵!像現在青島市場上的連雲港產梭蟹每斤在30~40元之間,但我們大個的會場蟹,能夠賣到最高200元一斤,哪怕是五兩個頭的蟹兄弟,也要賣到上百塊一斤。
  • 【豐收·十二時辰·亥時】來年還是豐收年
    【豐收·十二時辰·亥時】來年還是豐收年 2020-09-23 0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央視新聞聯播:牡丹江《多產業助力扶貧 貧困戶持續增收》
    央視新聞聯播:牡丹江《多產業助力扶貧 貧困戶持續增收》 2020-10-21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18江蘇廣播優秀主持人」頒獎,俊男靚女,星光熠熠!
    12月28日下午,「2018江蘇廣播優秀主持人」頒獎活動在江蘇廣播大廈舉行。江蘇廣電總臺副臺長李聲先生為「江蘇廣播2018年度新聞類節目優秀主持人」頒獎;江蘇廣播以新聞立臺,豐富的新聞資訊和獨到的思想觀點,為聽眾呈現全新的每一天。
  • 昨晚,《新聞聯播》兩次聚焦徐州!
    昨晚,《新聞聯播》兩次聚焦徐州!昨晚,《新聞聯播》兩次聚焦徐州!>昨晚,咱徐州的這個地方同樣引起了央視《新聞聯播》的關注徐州市馬莊樂團榮獲「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基層文藝院團先進集體」稱號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報導↓↓↓1988年10
  • 《新聞聯播》上新首位85後主播!履歷優秀,被稱作央視寧澤濤
    繼潘濤、寶曉峰之後,央視綜合頻道《新聞聯播》節目又有了一位名叫嚴於信的新主播,這也是《新聞聯播》迎來的首位「85後」主播。相信不少人都已經認出來,他就是一直主持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的主播嚴於信,而這次《新聞聯播》中與他搭檔的是女主播李梓萌。
  • 11月14日周六《新聞聯播》要聞10條
    今天《新聞聯播》主要內容有: 1、習近平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2、奮進新徵程 創造新奇蹟——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反響。 3、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最鮮活的現實明證 最生動的實踐寫照——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
  • > 氣象百科 -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_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是什麼意思...
    摘要 1980年7月7日,電視節目《天氣預報》誕生了,由於緊跟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因此被稱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在30多個年頭中,《天氣預報》節目領航式地開啟了公共氣象服務的先河。
  • 會展會場布置要求及注意
    (6)展館的交通是否便利 2 展區的劃分  劃分展區應遵循以下3個原則 1.會場整體布局 要點: (1)要善於利用人的心理認同感,選擇適合的會場布局
  • 1月14日晚間影響市場重要政策消息速遞(附新聞聯播集錦)
    12月,新車產銷量分別為284萬輛和283.1萬輛,同比增長5.7%和6.4%;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3.5萬輛和24.8萬輛,均創月度新高,同比增長55.7%和49.5%。2020年全年,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下降2%和1.9%,降幅均比2020年上半年收窄15個百分點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36.6萬輛和136.7萬輛,均創歷史新高,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
  • 慶豐收,展情懷 馬鞍山市博望區第二屆豐收節舉行
    ,使得本屆豐收節精彩紛呈。「豐收節不僅僅是展示農民豐收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展示農民的情懷。本屆豐收節採取『文化+』的方式,糅合了旅遊、體育、農業、非遺等元素,讓博望本地特色農業和特色農耕文化巧妙結合,讓市民在體驗中享受成果、感受快樂和獲得感。」博望區文旅體局局長方興龍表示。
  •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_新聞聯播天氣預報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象百科
    摘要 1980年7月7日,電視節目《天氣預報》誕生了,由於緊跟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因此被稱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在30多個年頭中,《天氣預報》節目領航式地開啟了公共氣象服務的先河。
  • 江蘇吉星光纖端面檢測儀讓你距離快樂工作更進一步
    江蘇吉星KomShine作為國內光通信檢測專業製造廠商,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解決用戶的各種光通訊產品需求。外觀輕巧,手持檢測KIP-600v光纖端面檢測儀外觀輕便小巧,手握體驗感舒適,3.5寸屏幕大小如同一部手機大小再搭配400倍有效放大倍率,檢查時,光纖端面的髒汙,甚至端面破損都清晰可見。為了避免長時間手持屏幕查看產生疲勞,江蘇吉星還為其設計了80度可旋轉金屬支架,不僅可手持也可擺放在工作檯操作,一舉多得,省心又省力。
  • 黨的會議中會場布置的演變
    1959年後,領袖畫像加十面紅旗的搭配逐漸成為黨的會議普遍的會場布置要素,一直延續到1978年 1959年,為迎接新中國成立十周年而建的人民大會堂落成使用。其中,在為大型會議召開而設計的大禮堂中,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會場布置式樣:會場中央懸掛國徽,兩側各布五面紅旗(共十面紅旗)。
  • 《新聞聯播》主持人享受什麼待遇和級別?
    首個主動辭職的《新聞聯播》主持人  自《新聞聯播》1978年1月1日正式開播以來,郎永淳還是第一位主動辭職的主持人。  據媒體報導,郎永淳的妻子長年疾病纏身,目前正在美國接受治療,為了照顧患病的妻子和留學美國的兒子,郎永淳選擇從央視離職回歸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