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在望!江蘇多地早熟品種水稻開鐮收割

2020-12-05 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豐收在望!江蘇多地早熟品種水稻開鐮收割

金秋時節,豐收在望。這兩天,省內多地的早熟品種水稻已經開鐮收割,處處一片忙碌的豐收景象。

在蘇州張家港南豐鎮永聯村的早稻田裡,8臺聯合收割機開足馬力,馳騁在田間,其中有2臺收割機的駕駛室內空無一人,這是永聯村今年最新引進的智能無人收割機。

豐疆智能江蘇片區經理盧書冕說:「運用北鬥導航技術,可以實現整個收割過程的一個自動化和無人化。與傳統的農機相比,減少曝曬粉塵這些對人身體的一些危害,保證作業質量和效率同時,也能減少一個人力資源的投入。」

目前,當地早熟水稻品種畝產超過1000斤,水稻大規模收割將在10月中旬開始。

在常州溧陽,早熟品種蘇香粳3號也在最近開鐮收割了,畝產量能達到500公斤,在特早熟水稻中屬於高產品種。

常州溧陽市埭頭鎮何家橋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胡順保說:「我們田間管理得當,水肥運作方面比較好,後期的日照也充足。」

除了國慶稻,目前,各地的「稻田+」混作模式也迎來了雙豐收。在鹽城響水縣運河鎮稻田混養示範區,水稻已進入揚花灌漿期,長勢良好,田裡還混養螃蟹、龍蝦、甲魚等,實現一田多產、多產多收。

鹽城響水金泰稻田混養示範區負責人封昌建說:「今年水稻種的是單季水稻,長勢也很好,一畝產量大概在1100斤左右。預計稻蟹混養應該可以取得雙豐收。」

蘇州太倉、鎮江丹陽等地的「鴨稻共作」項目也是豐收在望,生態種植的鴨稻米、養殖的稻田鴨吸引了周邊眾多客商搶購,為當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周楊楊 張家港臺 常州臺 響水臺 太倉臺 丹陽臺 崑山臺 報導)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編:蕭瀟、唐璐璐)

相關焦點

  • 京西王佐鎮稻香飄 北京六城區內最大稻田今日開鐮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 王巍 王穎)10月18日,時隔一百五十多天,在北京西南邊的豐臺區王佐鎮佃起村,城六區內最大稻田迎來了開鐮節。新京報記者獲悉,今年王佐佃起村時隔40年再種水稻,水稻收成好於預期,預計明年佃起村的水稻種植面積將進一步增加。
  • 航拍秋收:江蘇各地農作物喜迎豐收
    在南通海安曲塘鎮周橋村,聯合收割機在田間往來穿梭,收割水稻。首先收割的早稻品種是甬優2640,南通市農委驗收組對收割的首個田塊進行了測產驗收,通過現場丈量田塊面積、收割、過磅稱重、測定雜質與籽粒含水率實際收穫畝產量772公斤。南通市海安縣曲塘鎮周橋村村民孫桂喜表示,農技站經常下田查看,收成一年比一年好,芝麻開花節節高!   泰州興化水稻種植面積為137.97萬畝,由於品種選擇、播栽技術和田間管理等方面措施得當,豐收已成定局。
  • 江蘇超級稻品種全國最多 佔比15.3%
    著名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院士育成的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11日經媒體報導,引起全國轟動。不為人知的是,我省「藏」著一批類似袁隆平的育種專家,無論是水稻還是小麥育種,江蘇都走在全國前列。這些專家培育出一批高產、優質的糧食品種,江蘇也因此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領先的水稻高產產區。
  • 東北地區水稻品種早熟晚熟如何區分?作為農民的你真的知道嗎?
    水稻品種的早熟晚熟是有國家標準的,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是如何區分的呢?我們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說說早熟和晚熟品種那些事。我們知道水稻的生育期劃分是按照水稻從種植到收穫的總天數;水稻植株的主莖總葉片數;以及水稻生長發育過程的總積溫。
  • 第一代高產海水稻青島試種成功 形成穩定品種仍需三年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等科研機構的十多位專家,共同見證了白泥地研發基地300多份海水稻材料表現,並從中評測出耐鹽鹼度高、性狀表現優秀的「好苗子」。  與正常生長的水稻相比,在耐鹽水稻實驗田裡的水稻從外表看顏值就不高,很多水稻葉子的末梢有一些捲曲發黃,水稻穗子也不大,稀稀拉拉的。專家稱,鹽害重不重,葉子就是很好的指標。
  • 海水稻試種成功 形成穩定品種仍需三年 鹹水中種出來的水稻是不是...
    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的30多名專家組成的測產專家組,實地挑選了灌溉用水鹽度為0.6%的四份試驗海水稻進行評測,經過小區域收割、脫粒、除雜、測水分、稱重環節,測產結果讓大家驚喜不已:4份畝產均超過400公斤,其中「YC0045」海水稻畝產高達620.95公斤。這個畝產意味著我國在海水稻研發領域取得了實現高產的重大突破。  「比預期翻了一番多!」
  • 中植系旗下生物公司助力超級雜交有機水稻「超越千號」試驗成功
    近日,中植系旗下的中植同惠生物工程(廣東)有限公司,通過把汙泥(淤泥)生活垃圾,轉換有機質、生物菌肥等方式進行土壤改良,在「超越千號」超級雜交有機水稻的栽培過程中表現優異,為陽春有機水稻種植示範基地的驗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 談談水稻品種選擇問題
    水稻種子的選擇是水稻眾多生產環節中最基礎的一個環節,選擇合適的種子是種植好水稻的前提條件。種子選不好輕則影響產量和效益,重則可造成嚴重的減產,甚至顆粒無收。怎麼選擇合適的種子呢?本文根據作者多年的農業生產經驗,簡要總結了的一些選種時需規避的風險,望對廣大種植戶有幫助。
  • 新疆:海水稻喜獲豐收 畝產548.53公斤
    新疆:海水稻喜獲豐收 畝產548.53公斤 2020-09-29 16:26:43   來源:央視網
  •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在玉林試種畝產超700公斤
    看著這一測量結果,手捧飽滿稻穀,臉上滴著汗水的李耀球欣喜地說:「這一結果超出我的預期!」今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由袁隆平團隊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與7月測得的早稻數據綜合顯示,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達到1530.76公斤。消息傳開,萬眾矚目。
  • 組圖丨豐收!成都「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4000多水稻組合實現首次...
    四川在線記者 何海洋9月1初,稻田中金燦燦的稻穗兒隨風搖擺,又到了一年收穫季,位於成都市郫都區德源街道的東林村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成片的水稻已進入收割期,工作人員正在試驗田中用傳統方式將水稻組合種子收割下,準備進行下一步的科研工作。
  • 陳星華魯朝陽歌曲《豐收在望》被360多萬個視頻用作背景音樂
    「我們在這裡土生土長,在這片土地播撒春的希望,勤勞的雙手,黝黑的臉龐,純樸的莊稼漢,汗水澆苗秧……」,一句句樸素的歌詞,一個個優美的音符,一個個動人的畫面,歌頌著一個個勤勞致富的人,將一幅生動活潑的豐收大聯歡的圖景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 袁隆平水稻新品種為何早熟又高產?科學家挖掘出一個重要基因
    水稻如何能既早熟又高產?我國多個科研團隊合作發現,一個名為Ef-cd的基因可將水稻成熟期提早7天至20天,不造成產量損失甚至具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挖掘和利用該基因,將有力促進綠色超級稻品種培育的減肥增效需求。該研究成果8月27日在線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
  •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在玉林試種畝產超700公斤
    看著這一測量結果,手捧飽滿稻穀,臉上滴著汗水的李耀球欣喜地說:「這一結果超出我的預期!」此時,在距衡南縣700多公裡的廣西玉林市博白縣那林鎮雙六村一塊金黃的稻田裡,第三代雜交水稻也將迎來晚稻測產。  第三代雜交水稻有穗大粒多、結實率高、適應性廣等特點。曾任博白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的李耀球,退休後依然致力研究水稻新品種選育工作。得知第三代雜交水稻在全國水稻產區試種,他與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取得聯繫,表達了在廣西「糧倉」——玉林試種的想法。
  • 「豐收·十二時辰·申時」豐收是一種幸福
    秋高氣爽,日夜平分在吉林省鶴鄉白城處處上演著豐收大戲——沃土藏金,阡陌納銀稻菽疊浪,碩果飄香吉林·白城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在陣陣鑼鼓聲中盛大開幕在鎮賚縣嘎什根鄉金黃的稻田中直升機、無人機植保作業水稻收割機下田開鐮環顧豐收廣場農民們帶來最為豐碩的果實用自家農產慶祝著金秋九月
  • 分子模塊設計育種使水稻也能「量身定製」—新聞—科學網
    日前,運用「分子模塊設計」技術育成的嘉優中科系列水稻新品種在江蘇沭陽獲得豐收。
  • 新疆各地葵花豐收助推農牧民就業增收
    (加爾恆攝) 張童林從2015年開始就在窩依莫克鎮承包土地種植食葵,近幾年因種植效益好,今年他不僅擴大了種植面積,還引進了西亞9號食葵品種。 「總共種了8000畝食葵,預計畝產在240多公斤。今年葵花長勢好,趁著這幾天天氣好,早點把食葵收掉。」張童林說,「今年收成嘛,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