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何海洋
9月1初,稻田中金燦燦的稻穗兒隨風搖擺,又到了一年收穫季,位於成都市郫都區德源街道的東林村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成片的水稻已進入收割期,工作人員正在試驗田中用傳統方式將水稻組合種子收割下,準備進行下一步的科研工作。
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是全國唯一經袁隆平院士授權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學園區,於去年12月落成,今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其中園內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是是袁隆平院士為雜交水稻在西南地區選育與推廣而設立,專門從事雜交水稻選育示範及推廣工作,而今年園區的水稻組合種子實現首次測產驗收。
記者在園區試驗田中看到,每個小田塊栽種的水稻都已經成熟,「今天我們收割了12份水稻組合種子,而我們在園區播種了4000多份水稻組合,接下來我們進行完測產後進入凍庫收藏,準備轉戰到海南進行冬繁。」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研發技術人員蒲建兵告訴記者。
目前中心已完成園區出產的泰兩優1808和雅優5808兩個品種收谷,經測產,折合畝乾產分別達720.3公斤和723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