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每個人心中
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世外桃源
那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那裡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
想要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真的很難
但只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它總會反饋給我們那份相同的靜謐與美好
然而,近年來一系列的自然災害
卻提醒我們離世外桃源越來越遠
還記得那場從2019年9月一直燒到2020年2月的澳洲山火嗎?
▲衛星熱力觀測從另一視角反映了山火造成的災難,視頻來源:瞭望智庫
要不是一場「及時雨」,這恐怖的山火還不知道要燒到什麼時候。
據悉,山火的範圍從湯斯維爾到布裡斯班到雪梨再到墨爾本,縱向距離達2000多公裡,相當於從我國遼寧沿著海岸線一路燒到廣東,1170萬公頃的土地被燒毀,燒毀的土地面積相當於一個韓國,超過10億隻動物被燒死,113種動物面臨生存危機。澳大利亞考拉目前倖存不足萬隻。對植物的破壞更是難以估算。
緊接著,新冠病毒、非洲蝗災、西班牙風暴、伊朗雪崩、北極甲烷大爆發……大自然似乎在向人類發出警示!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呢?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指定這一天是為了紀念1992年5月22日在巴西通過的《生物多樣性公約》這一全球協議,聯合國呼籲人類關心並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公約》將生物多樣性定義為「所有來源的,活的生物體的變異性,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這包括物種內,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
「答案在自然」(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或「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對物種滅絕速度進行了估測,認為當今地球每小時就有3種生物滅絕,也就是每天有72種生物滅絕,鳥類和哺乳動物滅絕的速度比自然狀況下提高了100~1000倍。美國杜克大學著名生物學家斯圖亞特﹒皮姆認為,如果物種以這樣的速度減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25%~50%的物種將會滅絕或瀕臨滅絕。
植物在生物多樣性中的地位?
植物是生態系統的第一生產者,是製造有機物質的「綠色加工廠」,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植物。
當我們看到一株植物時,總是會發出這樣的三連問:「這是什麼?能吃嗎?好吃嗎?」似乎所有的植物都是為了人類的口腹之慾而生。在國人的心目中,植物終究是與食物捆綁的更緊密些。植物究竟是什麼?花花草草是如何生活的?反倒很少有人去探究。
推動期貨交易的鬱金香,向世界顯示日不落帝國強盛的王蓮,與轉基因技術密不可分的矮牽牛,這些植物絕不僅僅是簡單的點綴花瓶的玩物,而是與人類歷史和命運捆綁在一起的重要角色。
▲鬱金香 Tulipa gesneriana
▲克魯茲王蓮 Victoria cruziana
▲矮牽牛 Petunia hybrida
發源於博物學的植物園,絕不僅是供人們休閒娛樂的場所,也非學術研究的象牙塔,而是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物種保育、旅遊休閒於一體的綜合場所,而其中,物種保育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全球有2118個植物園和樹木園,中國有162個,植物園是保存物種的「諾亞方舟」,全球植物多樣性保護是我們永遠的責任和義務。
▲仙湖植物園陰生園
仙湖植物園在生物多樣性上做出了哪些貢獻?
仙湖植物園雖然是地方植物園,但所從事的植物保護及研究工作卻具有全球意義。
致力於熱帶、亞熱帶植物物種資源保存、開展高水平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為城市提供園林綠化指導、開展創新科普教育的仙湖植物園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植物園之一,2017年國際植物學大會的召開更是提升了仙湖植物園的國際影響力。
仙湖植物園目前保育的活植物有12000多種(品種),各類植物專類園和保育基地21個,其中蘇鐵的先後收集約佔世界種類的80%,成為世界保育蘇鐵類植物最多的植物園之一;蕨類收集近1000種,是我國蕨類植物保育的重要基地。
- 蘇鐵植物 -
▼
▲德保蘇鐵 Cycas debaoensis
▲越南篦齒蘇鐵 Cycas elongata
- 蕨類植物 -
▼
▲蘇鐵蕨 Brainea insignis
▲ 福建蓮座蕨 Angiopteris fokiensis
▲二歧鹿角蕨 Platycerium bifurcatum
▲粵紫萁 Osmunda mildei
此外,我園在苔蘚植物、木蘭科、苦苣苔科、秋海棠科等類群的收集保育上,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我們的物種收集和保育工作遵循氣候相似和生態相似原則,結合植物園進行的研究工作,立足華南,面向中國熱帶、亞熱帶及周邊地區,力爭使仙湖在物種保育方面成為華南乃至中國重要的植物資源收集、展示和推廣應用基地之一。
- 苦苣苔科植物 -
▼
▲芭蕾(非洲紫羅蘭品種)Saintpaulia ionantha 'Ballet'
保種中心是仙湖最重要的保育基地,對儲備深圳市戰略植物資源有相當的責任和義務,佔地約3公頃,集保育、科研、科普和生產繁育功能為一體,擁有9座植物保育溫棚和數個植物繁殖溫棚,總面積約1萬㎡,包括亞高山植物冷房和熱帶植物越冬溫室,共保育蕨類、苦苣苔科、秋海棠科、鳳梨科、蘭科、食蟲植物、苔蘚等植物5000多種(品種)。
- 鳳梨科植物 -
▼
▲端紅心花鳳梨 Neoregelia × correia-araujoi
▲火炬鳳梨 Guzmania conifera
▲愛之蔓彩葉鳳梨 Neoregelia Gift of love
- 蘭科植物 -
▼
▲鉤狀石斛 Dendrobium aduncum
▲紋瓣蘭 Cymbidium aloifolium
▲秀麗兜蘭 Paphiopedilum venustum
▲羽唇蘭 Ornithochilus difformis
▲澤瀉蝦脊蘭 Calanthe alismatifolia
世界各國對於本國的珍稀瀕危植物都非常關注,因為它最能體現一國植物的地域性及保育水平。在2013年頒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中,中國高等植物受威脅的物種(包括極危、瀕危、易危三個等級的物種)共計3767種,涉及滅絕等級的植物有52種。
仙湖在此類植物的收集與保存上不遺餘力,目前保育了約100種,包括觀光木、桫欏、金毛狗、半楓荷、長葉竹柏、樂東擬單性木蘭、杜鵑紅山茶、沉水樟、虎顏花、見血封喉、紫紋兜蘭等。
▲仙湖植物園桫欏湖
自建園以來,仙湖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包括摸清本地植物的家底、珍稀瀕危植物保育研究、植物新品種培育、專著和論文的出版、專利、標準制定、計算機軟體開發,並獲得過多種嘉獎。
由國家林業局資助、仙湖植物園負責實施的德保蘇鐵回歸自然項目,成為我國珍稀植物回歸的示範項目。其中跨度最長的科研項目是從2004年開始的《深圳植物志》編研,歷時13年,完成了本地植物多樣性的家底,全套叢書共4卷,系統介紹了本地野生和歸化植物共2732種。
還記得電影《流浪地球》裡的這句臺詞嗎?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大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就是因為這一個個看似不起眼的物種的滅絕,大自然最終咆哮著毀滅了我們原本生機勃勃的地球家園。
法國作家雨果曾說:「大自然是善良的母親,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
要問生物多樣性離我們有多遠?
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隨手撿起地上的塑膠袋、愛護動植物、節約水電、低碳出行、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拒絕野味等等,都是我們能為大自然做的力所能及的事。這次疫情更提示我們,對自然應心存敬畏,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就讓我們為地球應援,告白地球,為守護地球貢獻力量。
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
從我做起
呵護每一個會「呼吸」的生命
「參考來源」
[1]《生物多樣性公約》官網:https://www.cbd.int/idb/
[2]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國際日官方網頁:https://www.un.org/zh/events/biodiversityday/
[3]史軍:《植物學家的苗圃》
[4]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5]思想者|胡永紅:全球1/15植物園在中國,它們與公園究竟有何不同?
[6]黃宏文(主編):《中國植物園》
[7]徐風:《人類滅絕了多少物種?》
[8]《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評估報告(2013版)
長按二維碼關注,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