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讀了《山海經》之後就腦洞大開,這本奇書讓我們見識了眼睛長在腋下的上古兇獸饕餮,還有「其目在背」眼睛長在背上的猼訑,還有一條腿的夔牛。而倫山上的一個怪獸,真的再次刷新了我們的眼界,因為它的生理構造實在是匪夷所思,肛門竟然長在尾巴上。那就是蠻荒怪獸羆九。
怪獸猼訑,其目在背
《山海經·北山經》:倫山上有有一種怪獸,其狀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羆九。這裡的「川」是指竅,即肛門。羆九的長相倒沒有什麼奇特,怪就怪在肛門的位置,是長在尾巴上。所以它拉屎的時候其實是很方便的,因為直接抬起尾巴瞄準目標就解決了。
怪獸羆九,其川在尾
如果是在尾巴尖上,那就更方便了,尾巴就相當於一段外掛在體外的腸道,需要拉大便的時候,只要動動尾巴就可以了。相比人類的排洩系統,那效率不知道搞出了多少倍。因為人類還要找個坑洞之類的地方,然後還要脫掉褲子,完了還要用手紙。拉屎不但佔用了兩條腿不能再幹別的,甚至兩隻手還要脫褲子提褲子。
《山海經》中的怪獸
這位羆九先生顯然不用考慮那麼多,它根本不用其他身體部件的配合,只要尾巴單個就可以完成排便這件全身心性的活動。甚至因為肛門長在尾巴上,它還可以把尾巴伸到身體到不了的地方去完成這個羞於見人的動作。比如一時憋急了,可以直接站在公園的柵欄外面,把尾巴伸過孔洞就可以。
九頭怪鳥九嬰
悄悄的我拉了,正如我悄悄地來,甩一甩尾巴,不帶走一粒臭臭。當然它的名字其實也很獨特,按照一般的套路,《山海經》名字中帶「九」的奇禽怪獸,大都跟九有關,比如「九嬰」就是一隻九頭怪鳥。可是羆九卻跟九沒有任何關係,羆在漢語中的意思本來是熊的一種,可是羆九跟熊也沒什麼聯繫,而是長得有點像麋鹿。
這就讓人有點懷疑,因為一種動物的名字總應該跟自身有某些關聯,不可能隨隨便便就用了一個文字組合。會不會這個九本來是尻,在漫長的歷史中後來就脫掉了上面的屍而變成了九?因為如果叫羆尻至少跟它的生理結構有些聯繫。當然這也只是一種猜想,到底歷史上有沒有存在過這麼神奇的動物,我們等待時間帶給我們答案。